进程就好比人一样有其生命,我们通过fork()函数来创建一个进程,那么我们又是如何来中止进程呢。
进程退出
1.在Linux中任何让一个进程退出
进程退出表示进程即将结束。在Linux中进程退出分为了正常退出和异常退出两种。
1>正常退出
a.在main()函数中执行return 。
b.调用exit()函数
c.调用_exit()函数
2>异常退出
a.调用about函数
b.进程收到某个信号,而该信号使程序终止。
Tiger-John说明:
不管
3>比较以上几种退出方式的不同点
(1)exit和return的区别:
a.exit是一个函数,有参数。exit执行完后把控制权交给系统
b.return是函数执行完后的返回。renturn执行完后把控制权交给调用函数。
(2)exit和abort的区别:
a.exit是正常终止进程
b.about是异常终止。
现在我们重点了解exit()和_exit()函数
2.exit()和_exit()的学习
1>exit和_exit函数都是用来终止进程的。
当程序执行到exit或_exit时,系统无条件的停止剩下所有操作,清除包括PCB在内的各种数据结构,并终止本进程的运行。
2>exit在头文件stdlib.h中声明,而_exit()声明在头文件unistd.h中声明。
3>exit()和_exit()的区别:
a._exit()执行后立即返回给内核,而exit()要先执行一些清除操作,然后将控制权交给内核。
b.
Tiger-John说明:
exit()函数与_exit()函数最大区别就在于exit()函数在调用exit系统之前要检查文件的打开情况,把文件缓冲区的内容写回文件。由于Linux的标准函数库中,有一种被称作“缓冲I/O”的操作,其特征就是对应每一个打开的文件,在内存中都有一片缓冲区。每次读文件时,会连续的读出若干条记录,这样在下次读文件时就可以直接从内存的缓冲区读取;同样,每次写文件的时候也仅仅是写入内存的缓冲区,等满足了一定的条件(如达到了一定数量或遇到特定字符等),再将缓冲区中的内容一次性写入文件。这种技术大大增加了文件读写的速度,但也给编程代来了一点儿麻烦。比如有一些数据,认为已经写入了文件,实际上因为没有满足特定的条件,它们还只是保存在缓冲区内,这时用_exit()函数直接将进程关闭,缓冲区的数据就会丢失。因此,要想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就一定要使用exit()函数。
c .通过一个函数实例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
函数实例1 :exit.c
9 }
函数经过调试后
think@ubuntu:~/work/process_thread/exit$ gcc exit.c -oexit
think@ubuntu:~/work/process_thread/exit$./exit
执行结果为:
using exit----
This is the content in buffer
函数实例2:_exit.c
think@ubuntu:~/work/process_thread/exit$gcc _exit.c -o _exit
think@ubuntu:~/work/process_thread/exit$ ./_exit
执行结果为
using _exit--
Tiger-John说明:
1.printf函数就是使用缓冲I/O的方式,该函数在遇到“/n”换行符时自动的从缓冲区中将记录读出。所以exit()将缓冲区的数据写完后才退出,而_exit()函数直接退出。
2.大家也可以把函数实例2中的printf("Thisis the content in buffer");改为printf("This is the content inbuffer/n")(即在printf中最后加一个/n看运行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
Tiger-John补充:
父子进程终止的先后顺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1>父进程先于子进程终止:
此种情况就是我们前面所用的孤儿进程。当父进程先退出时,系统会让init进程接管子进程
2>子进程先于父进程终止,而父进程又没有调用wait函数
此种情况子进程进入僵死状态,并且会一直保持下去直到系统重启。子进程处于僵死状态时,内核只保存进程的一些必要信息以备父进程所需。此时子进程始终占有着资源,同时也减少了系统可以创建的最大进程数。
什么是
一个已经终止、但是其父进程尚未对其进行善后处理(获取终止子进程的有关信息,释放它仍占有的资源)的进程被称为僵死进程(zombie)。ps命令将僵死进程的状态打印为Z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