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果你想跨考?那么我还真得给你提个醒了!
Hi~ o(* ̄▽ ̄*)ブ~小伙伴们,我是聚聚
我们在知乎贴吧论坛上经常能看到很多“双非跨考985”“三跨上岸”的经验贴title。
想必“跨考”这个词对于考研er来说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每个考研er在决定考研之后都有想过要不要跨考叭。
那么,这期聚聚就来和大家唠唠“跨考”这件事儿。
跨考难不难?
这个问题是小黑老师(没错!就是我们粉丝群的小黑老师)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
所以聚聚必须先来回答一下。
跨考毋庸置疑很难!跨考不仅过程比常人难,考上之后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要以为通过自己一年的复习就能够弥补和本专业同学的差距。虽然说有很大一部分人的专业课学习水平也就是应付期末考试的水平,但就算是学渣,经过大学四年的耳濡目染,专业素养也比毫无基础的你强。
而且更难的是等你跨考上岸以后,要面对的研究生高标准严要求的学习任务,要知道这几年因为毕业要求达不到被清退的研究生可不少呢。
所以如果你想跨考的话,先看看自己大学学得怎么样吧。本科大把时间给你你都学不进去,你以为换个专业就辣么容易啦?
怎样跨专业比较合理?
如果你经过深思熟虑后仍然选择跨专业,那么选专业时,尽量采用专业邻近原则(即选择相关或相近专业)。
因为选择近邻专业不管是本身基础还是专业知识和思维都有相通性,能增大考上的胜算,也有利于你将来利用两个专业间的交集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
比如经管之间互跨难度较小,考研的专业课考试科目都学过。理工科跨考经管的比较多,这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尤其是数学专业的跨考经济,成功率相当高。管理科学与工程也是工科学生跨考比较多的专业。
如果理工科想跨考人文社科,首先看有没有专业衔接的专业,比如新媒体技术方向,法庭科学方向,教育技术方向,都属于工科与人文社科的结合。
管理类的专硕(会计、审计、图书情报)是属于跨考比较多的,因为初试内容比较简单,文理生都可以考,跨考难度较小。但复试的难度比较大,淘汰比例高!
理工科之间的互跨,主要是看专业课考试科目是否有学过(初试、复试),跨考的时候注意去看一下学校的复试要求,有没有需要机试和实验的,这些是否有操作过。理工科专业细分非常多,专业之间差别也比较大,跨考是属于比较少的,除非有特定的兴趣爱好,一般不是很建议学生跨考。
人文社科之间的互跨,一般比较冷门的专业比如:哲学、历史、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跨考难度是一般的。因为报考的人比较少,竞争压力小。
人文社科跨考难度比较大的是文学(尤其是新闻传播、翻译硕士等),其次是教育学、心理学。
关于跨考的五个答疑
Q1:专业是否限制
有的专业不接受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不是因为专业歧视,而是由于该专业专业性很强,跨专业考生难以胜任以后的学习实验等。比如中国医科大学就不允许非临床专业报考临床专业,即使本校也不可以。
另外,80%的大学不允许同等学力考生跨专业或者跨学科报考;一般不允许考医科。考生必须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才可能具备一定的资格;一般不允许非语言类考生(比如理科学生)跨语言类专业。
Q2:是否需要基础
这个问题其实在跨考难不难的问题上说过了,老师在复试的时候也会重点考察跨考学生的专业素养,所以跨考需谨慎~
Q3:是否需要加试
跨专业考研加试只是针对同等学力的考生。本科考研是不需要加试的,只要有本科证就可以正常参加初试、复试。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只要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均不用加试。但是考上后有的学校要求跨专业考生必须补选一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程。
Q4:地域是否有限制
是否跨专业考研就只能考本地的学校,而不能考外地的学校呢?答案是否定的,考生可以跨地区考研,并且也可以换一所学校,不一定要与本科是一所学校。
Q5:分数线是否不同
分数线都是一样的,不会说由于你原来没有学过,就对你放低要求,也不会歧视你的没有基础就对你提高分数吗,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遵从的分数线都是一样的。
最后,如果你还在犹豫就不要跨,选择了就不问难不难,毕竟考研可以说几乎是你这一生最后一次比较容易的换专业机会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