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统计分析spss试卷,《SPSS计算机统计分析方法》试卷A卷

座座 号号 绝密 启用前 计算机统计分析方法计算机统计分析方法 试卷 试卷 A A 卷 卷 课程代码 8229 本试卷共 6 页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 核分人题分 复查人得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SPSS 软件系统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三位学生于哪年开发的 A 1946 年 B 1958 年 C 1968 年 D 1975 年 2 下列哪种运算的优先级最高 A 算术运算 B 关系运算 C 逻辑运算 D 都一样 3 下列不属于 SPSS 保留字的是 A all B not C good D or 4 在 SPSS 的不配对变量框中 标有下列哪种符号的变量属于外部文件 A B C 0 B XY 0 C XY 1 D XY 0 9 因子分析 Factor Analysis 过程中的公因子 Fj 的方差贡献 它的定义为因子载荷矩阵 中各列元素的平方和 其计算时所采用的公式是 10 非参数检验的缺点是 A 适用性不广泛 B 不易计算 C 处理的数据类型较少 D 检验较低 二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 少选或未选均 无分 11 SPSS 的基本功能包括 A 数据管理 B 统计分析 C 图表分析 D 输出管理 E 绘图系统 12 SPSS 最基本的变量类型有哪几种 A 备注型 B 数值型 C 字符型 D 通用型 E 日期型 13 在统计学中 通常将 t 检验分为哪几类 A 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比较的 t 检验 B 配对设计差数均值与总体均值 0 的 t 检验 C 独立两样本均值比较的 t 检验 D 独立两样本几何均值比较的 t 检验 E 只有 BC 14 方差分析适用的条件有哪些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A n i x xi n 1 2 1 1 n i x xi n 1 2 1 1 n S SE CMinimumMaximum D 都不是 Dmj pjpj Fj 1 11 C mj p i aijsj 1 1 2 B pi m j aij h i 1 1 2A 2 A 样本来自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B 样本来自的总体服从负态分布 C 样本方差必须是齐次的 D 各样本之间相互独立 E 各样本之间必须有联系 15 两步聚类法 TwoStep Cluster 过程具有的特点有 A 可处理离散变量 B 可处理连续变量 C 自动选择聚类数 D 通过预先选取样本中的部分数据构建聚类模型 E 可以处理超大样本量的数据 三 填空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 10 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 不填均无分 1 SPSS 的图表生成器的对话框共分为三部分 即变量框 和图形预览框 2 在建立和编辑好文件以后 往往还需要进行数据文件的加工 整理 这项工作在统计学 中称为 3 SPSS 的观测量加权功能是在数据文件中选择一个变量 这个变量里的值是相应的观测 量出现的次数 这个变量叫做 4 若被配对的两个变量的 不同 则这个变量将不会出现在新文件中 5 当数据文件的拆分完成以后 在数据编辑窗口中的显示结果与进行观测值排序后的结果 6 在使用图表生成器或交互式绘图之前必须准确定义变量的 7 t 检验是解决两样本间均值比较的问题 而对于多个总体均值的检验需用 8 方差分析方法有单因素方差分析 和协方差分析等三种 9 在研究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时 将与这两个变量有联系的其他变量控制不变的统计方 法称为 10 最优尺度分析 Optimal Scaling 过程的缺点是 变量 因此变量较多 时可能会影响分析结果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四 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 16 分 1 t 的假设检验 2 协方差分析 3 聚类分析 4 二项分布检验 五 简答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 15 分 1 t 检验的一般步骤分为哪几步 2 系统聚类法 Hierarchical Cluster 过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3 因子分析 Factor Analysis 过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六 综合应用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第 1 小题 10 分 第 2 小题 9 分 共 19 分 1 对 100 名学生的数学 物理 化学 语文 历史 英语成绩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得 到如下 SPSS 输出 1 根据上述计算机输出结果判断选择哪几个主成分 即原始的 6 个变量要降维到几个变 量 其依据是什么 2 写出所选择的主成分与原来变量关系的表达式 同时指出主成分载荷 并解释其含义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C Co om mp po on ne en nt t M Ma at tr ri ix x a a 806 353 040 468 021 068 674 531 454 240 001 006 675 513 499 181 002 003 893 306 004 037 077 320 825 435 002 079 342 083 836 425 000 074 276 197 MATH PHYS CHEM LITERAT HISTORY ENGLISH 123456 Component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6 components extracted a T To ot ta al l V Va ar ri ia an nc ce e E Ex xp pl la ai in ne ed d 3 73562 25462 2543 73562 25462 254 1 13318 88781 1421 13318 88781 142 4577 61988 761 3235 37694 137 1993 32097 457 1532 543100 000 Component 1 2 3 4 5 6 Total of VarianceCumulative Total of VarianceCumulative Initial Eigenvalues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2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常常偏高 某高校将同性别同年龄的病人与健康 人配成 8 对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值进行分析得出如下 SPSS 输出 问 能否做出结论认为病 人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的确比健康人偏高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与健康人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M ml 对子序号病人组健康人组 13 282 36 22 602 40 33 322 40 42 722 52 52 383 04 63 642 64 72 982 56 84 402 40 Paired Samples Statistics MeanNStd DeviationStd Error Mean Pair 病人 1 健康人 3 1650 2 5400 8 8 64981 22424 22974 07928 Paired Samples Correlations NCorrelationSig Pair 1 病人 登鹳雀楼 唐代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永济县 楼高三层 前对中条山 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 故有此名 白日 太阳 依 依傍 尽 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 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 但也有希望 想要的意思 穷 尽 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 眼界宽阔 更 替 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 再 的意思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 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 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 前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 写远景 写山 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 色 黄河入海流 写近景 写水写得景象壮观 气势磅礴 这里 诗人运用极其朴素 极 其浅显的语言 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 收入短短十个字中 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 也如临其地 如见其景 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 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 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 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这是天 空景 远方景 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 滚滚南来 又在远处折而东向 流归大海 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 由近望到远 由西望到东 这两句诗合起来 就把上下 远近 东 西的景物 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 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 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 诗人 身在鹳雀楼上 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 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 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 这样写 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而称太阳为 白日 这是写实的笔调 落日衔山 云遮雾障 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 此时显得更 加暗淡 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 白日 的奇景 至于 黄河 当然也是写实 它宛若一条 金色的飘带 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 是一幅溢光流彩 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 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 变的动态之中 白日依山而尽 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 黄河向海而流 却是一种永 恒的运动 如果说 这种景色很美 那么 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 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 的美 这不是所谓 定格 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 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 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 还想看得更远 看到目力 所能达到的地方 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 更上一层楼 千里 一层 都是虚 数 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 更上 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 多少憧憬 这两句诗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既别翻新意 出人意表 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 十分紧密 同时 在收尾处用一 楼 字 也起了点题作用 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 后半首诗 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 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 远方景物 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 而含意 深远 耐人探索 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 高瞻远瞩的胸襟 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 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 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 文镜秘府论 中所说的 景入理势 有人说 诗忌说理 这应当只是说 诗歌不要生硬地 枯燥地 抽象地说理 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 宣扬哲理 象这首诗 把道理与景物 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 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 而理自在其中 这是根据诗歌特点 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 法上还有一个特点 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 前两句 白日 和 黄河 两个名词相 对 白 与 黄 两个色彩相对 依 与 入 两个动词相对 后两句也如此 构成了 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在 唐诗别 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 四语皆对 读来不嫌其排 骨高故也 绝句总共只有两联 而两联都用对仗 如果不是气势充沛 一意贯连 很容易雕琢呆板或 支离破碎 这首诗 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 所谓 正正相对 语句极为工整 又厚重有力 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 后一联用的是 虽然两句相对 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 所以 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展开阅读全文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