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算超贵:科研人员感慨囊中羞涩
科技日报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张盖伦)从事天文研究的中科院院士崔向群代表,这次关注起了超级计算机。两会期间,她带来了关于促进我国计算基础科学研究的建议。
崔向群的切身体会是,在国际上发展迅猛的计算天体物理,在国内却遇上了一个发展瓶颈:计算资源问题。国内虽然已有很多超算中心,但科研人员无法负担。“不只是天文学,国内所有基础科学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崔向群拿她熟悉的天文学举例。目前,随着观测设备不断进步,观测结果越发精细,对天文理论研究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科研人员进行数值模拟和数值实验研究。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已经使得曾经无法进行的大规模模拟计算研究成为现实。“天体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黑洞吸积理论。近20年来,该理论中几乎所有的重要进展都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崔向群说。
发展计算天文,最需要的就是计算资源。我国超级计算机发展已跻身世界前列,但使用价格却让科研人员感慨囊中羞涩。“一般来说,天体物理计算模拟需要几千个CPU核以上的超级计算机。按照一个计算题目用2000个CPU核、花费6个月计算,一个课题共需要8百万个CPU核小时。按照每个CPU核小时费用0.2元计算,一个课题需要160万元。即使CPU核每小时0.1元,一个课题也需要近百万元的费用。”
崔向群表示,研究人员无法承受每年上百万元的计算费。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做计算量小、相对简单的研究课题,“这限制了计算天体物理的发展”。
崔向群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专门基金,用于支持计算天体物理等其他基础学科的计算类需求。第二种是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允许基础研究人员免费使用国家超算中心资源。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