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商用化还有多远,量子计算机的商用之路还有多远?

自量子力学之父普朗克在百年前提出这一开创性理论后,微观世界的新大门被打开。随后的第一次量子革命催生了晶体管、激光、核磁共振、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使人类迈入信息时代。在此基础上,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浪潮紧随而至。

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家费曼首次提出量子计算机的概念,宣告了计算机形态的另一种可能。近40年来,全球科技大国对于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一直未停下过脚步,尤其是美国,谷歌、微软、英特尔等企业先后拥有通过不同技术路径,不断刷新着量子计算机可能实现的更高计算性能。而在中国,追赶的步伐也在近年来提速,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相继发布阶段性成果。百度、阿里、腾讯、华为也相继出台了量子计算研究计划。

在业界看来,量子计算机距离真正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仍然很远,尤其是在消费者市场,一款实用且具备生产力的量子计算机产品能否不只停留在纸面,这也成为量旋科技这样的初创企业在2018年诞生时所致力实现的目标。

在与邹均庭的对谈中,他一直强调,量旋科技的使命就是真正实现实用型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与生产。以量旋科技推出的全球首款桌面型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双子座”为例,其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免维护,仪器稳定性好,并且操控简单,是一款在量子计算教学领域适合普通用户使用的产品。

但光有产品并不够,邹均庭表示,用户的需求也同样关键。目前,量旋科技正在向应用端延展,从最终用户需求端开始切入,探索量子计算如何与经典计算结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与体验。

更加重要的是,邹均庭指出,量子计算产业的推动,归根结底依靠的是人才储备,因此,人才培养才是这个产业未来能否代表崛起的关键要素。“我们不仅仅需要科学家,更需要大量的工程师贡献硬件、应用软件和算法堆层面的创新。”

在邹均庭看来,实用型量子计算机的光明前景有着足够的理论基础,“其实现在量子计算算法的发展已经领先了硬件,一旦硬件发展跟上来,很快就可以转变成生产力。”但产业化之路从来就是知易行难,而这也正是量旋科技走下去的动力。

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谭伦采写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