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acha121 于 2019-9-10 12:34 编辑
如果说一代锐龙代表了AMD在CPU上的翻身之作,那么第三代锐龙则开启了AI两家性能平起平坐的竞争格局,同等核心数的情况下AMD已经与INTEL可以打的有来有往。同时裹挟台积电7nm在制程上对INTEL的优势,AMD可以为CPU添加更多的核心,所以AMD在双通道内存平台上推出了12核的R9 3900X和16核的R9 3950X,核心数都远多于8核的I9 9900K。这使得INTEL这边的压力骤然剧增,那么多核心的R9系列表现究竟如何?今天就带来AMD R9 3900X测试报告。
DSC_8001.jpg (285.88 KB, 下载次数: 3)
2019-9-9 10:31 上传
测试平台介绍:
CPU长得都一样,所以就跳过了,来看一下测试平台。
1 AMD 3900 测试平台.png (42.08 KB, 下载次数: 4)
2019-9-9 10:32 上传
内存是金士顿的DDR4 8G*4。实际运行频率是3200C14。
DSC_2036.jpg (199.16 KB, 下载次数: 3)
2019-9-9 10:31 上传
中间会有搭配独显的测试,显卡采用的是迪兰恒进的VEGA 64水冷版。
DSC_2685.jpg (213.85 KB, 下载次数: 3)
2019-9-9 10:31 上传
SSD是三块INTEL 535。240G用作系统盘,480G*2主要是拿来放测试游戏。
DSC_1761.jpg (261.73 KB, 下载次数: 4)
2019-9-9 10:31 上传
NVMe SSD测试用到的是INTEL 750 400G。
DSC_2626.jpg (145.43 KB, 下载次数: 3)
2019-9-9 10:31 上传
散热器是酷冷的P360 ARGB。
DSC_8033.jpg (265.47 KB, 下载次数: 3)
2019-9-9 10:31 上传
R9 3900X终于来了,所以乔思伯的CTG-2硅脂也算是派上用处。
DSC_8026.jpg (156.93 KB, 下载次数: 4)
2019-9-9 10:31 上传
电源是酷冷至尊的V1000。
DSC_4234.jpg (279.54 KB, 下载次数: 5)
2019-9-9 10:31 上传
测试平台是Streacom的BC1。
DSC_2312.jpg (174.26 KB, 下载次数: 4)
2019-9-9 10:31 上传
X570主板介绍:
从X570上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AMD与INTEL在主板产品定位上已经十分对等,今天测试用到的主板就是定位旗舰的C8F。
DSC_8331.jpg (310.5 KB, 下载次数: 4)
2019-9-9 10:34 上传
整个主板的包装就很大,比一般的要大不少。
DSC_8327.jpg (251.51 KB, 下载次数: 4)
2019-9-9 10:34 上传Formula这个系列的一大特点就是装甲和水冷头。主板的背面也有一张全覆盖的背板。
DSC_8371.jpg (227.46 KB, 下载次数: 4)
2019-9-9 13:48 上传
主板的装甲全部拆下来看上去不是特别说,主要是因为华硕都尽可能做到了一体化,其实基本覆盖了整个主板。
DSC_8379.jpg (267.88 KB, 下载次数: 5)
2019-9-9 10:34 上传
主板的背面有贴绝缘垫圈垫高背板。中间的铜柱是装在正面的装甲上,可以避免自攻螺丝直接拧塑料件导致容易损坏的问题。华硕的细节做工还是很不错的。
DSC_8458.jpg (232.59 KB, 下载次数: 3)
2019-9-9 10:34 上传
拆掉主板的配件之后,整个板子的PCB依然显得很满。
DSC_8389.jpg (312.13 KB, 下载次数: 8)
2019-9-9 13:48 上传
CPU底座是AM4针脚,可以支持1~3代的锐龙处理器。
DSC_8333.jpg (351.56 KB, 下载次数: 5)
2019-9-9 10:34 上传
CPU的外接供电为8+4PIN,主要是为了照顾到R9 3900X和R9 395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