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it小小鸟读后感

下面是我看书过程中摘录的一些句子。一些语录,或启发性强的,或深有同感的,或值得深思的。有些句子读起来颇有感受的就加些自己的评论,一些简单说理的就不加评价了,你懂的:
1, 很多人都用理论扎实来搪塞自己实践方面的低能 。
2, 但是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我们的领导又在干啥呢?一些必要的引导总是你们的职责吧,干嘛叫这些同学走过了大学四年才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学计算机呢?
3, ……最终搁浅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太浮躁。这个问题在应届毕业生人群中及IT行业里面是普遍存在的。
浮躁一词出现了,大二寒假的时候我猛地发现学习上充满浮躁,于是我写了一篇《给浮躁的职业发展之路一个冷思考》。看到生活中的种种浮躁让我醒悟了,就想被别人打了一棒,醒过来了。
4, 另一方面,开始责怪学校,为什么没有一丁点儿编程的氛围,那样也不至于我孤军奋战。
曾经我也对环境一度抱怨,甚至向班主任“求救”也没有什么作用。后来我知道《环境不走,我自己走》。
5, 为什么呢?答案就是当时太急功近利了,以为自己多牛逼,写个程序不费事,当实际遇到困难的时候,又没有耐心和毅力去解决,甚至感觉之前的工作是在浪费时间。虽然现在想起来很可笑,但此刻很多人(可能我也在内)还在犯着同样的错误。
眼高手低是很低级的错误,因为低级,所以容易被低级的人用上了,这里并不是批评什么,而是我在警告自己。
6, 我:当你开始抱怨教育制度的时候,也就是你觉醒的时候,也就是你去怀疑这个世界的时候了。
凡是前面带“我”字的都是我看书过程中得到一些启发,迅速记下来的话。
7, 总之,急功近利很容易导致莫名的失败感,并且会为自己的失败(其实这不能叫做失败)找借口,然后在借口的安慰下完全放纵自己。
8, 我:当我看到同样和我感觉到身陷淤泥的人并且给了一些经验给我的时候,我的孤单消退了。
9, 如果当时因为害怕而没有去尝试,自己会在悔恨中度过前半生。
10, 被……打击后……,总是自己傻了吧唧地郁闷,有没有用心去总结,去努力提升自己,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
11, 我大量翻看各种杂志与人物访谈,希望能够在其中找到我的未来。
12, 此时,我发现学校里的课程教育和我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别。
13, 孤独,我尝试融入周围学习比较认真的同学当中,我希望他们和我一起去探索那个未知的天地,但是,我发现没有人可以与我一起去探讨计算机的问题,也没有人和我一起去做程序。
14, 我不断第问自己,为什么这种教育方式得到了这么多老师以及身边这么多同学的认可,难道是我错了?
15, 直到大二上学期结束,我终于确定,学校的教育并不合理,多数老师讲的是
“垃圾”,照本宣科的很可能是他们自己都没有学明白的东西。
16, 以我的面试经历看来,我的简历当中最打动面试官的地方恰恰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及逃课所写的程序,还有利用背考试题目的时间所读的课外书。请在GPA和编程能力中衡量好,去做选择。
17, 我:老师上课,评成绩都在“演戏”,因为没有用心去对待,而学生被“戏骗”去“演戏”。最后,老师说:“你们都很配合地和我们一起“演了三年戏”,你们毕业了。
18, 这个假期我没有休息,努力去学习英语和编程。开学之后,我开始“心安理得”地逃课,对于一些听了“坏脑子”的课程我基本不听,甚至不去,而且心里不再有从前逃课时的“负罪感”。
逃课的时候的确是有点负罪感,又怕老师点名,但是逃课是必修课来的,不逃不行,为了自己的未来,建议有上进心的同学坚定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吧。
19, 我每天坚持至少8小时的算法理论学习及编程练习,多则长达14小时。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丝丝佩服,我最多也就是连续待在图书馆看8小时的书。我看到这里,我就对自己说:“我的努力远远都不够,连努力都比不上别人,我有点惭愧,这也给到了颇大的推进力。”
20, 我们队是所有组里最刻苦的,通常是早上6点起来去实验室,直到晚上10点才回去。
全国赛要开始准备了,当我训练的时候也要像你们队伍一样刻苦,甚至更加刻苦。
21, 结语部分,P13 。【标记的】
22, 自己迷茫的原因,并不是缺少地图而是目的地。
这学期刚开始的时候知道了我需要一张地图,于是我QQ签名是这样写的“打怪和做任务都有经验,那样就可以升级了,还要看鸭梨状的地图呢!”我那时候还是处于迷茫的 状态,后来我发现不是“地图”的问题,而是目的地,看地图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要找出一条通向目的地的最优路径吗?被此句言中了。
23, 我是会遵守校规的,当然,遵守规矩不代表认同规矩,只是不想在我忙活的时候被规矩烦而已。
这句话说出了我的心声,感谢,我学习了。
24, Google 出一篇叫做《大学新逃课族》的文章,发现原来由于不满低质量教学现状而另辟蹊径逃课的学生大有人在。
我看看身边的人,又有多少个人是对教学质量不满的啊?
25, 鼓励任何有主见的学生为了自己的未来,逃课。
逃课会上瘾,因为逃课很爽,不用上那些质量低下的课程。可逃就逃,不可逃不听。
26, 基本上等于实践的时候,理论还得学一次,还不如一开始就“边做边学”。
27, 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区别之一还在于周围的伙伴吧,人的素质不是那么容易提高的。我们还没有能力帮助这么多素质能力比我们更弱的同学成长,只怪我一直不愿意正式这个事实。
周围的伙伴素质低下是肯定的,这是高考失败的沉重代价!对这一点关键看自己怎样去面对,最最重要的是先要接受这个事实,这点我深有同感。
28, 现在我体会到,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要学会自我解放,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要强求任何人按我的期望来。
我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话:不要用你的思想来“强奸”我的思想,这样弄得大家都不爽。
29, 由于自己这几年的成长和对环境的感触,以及看过一些牛人的讨论,其实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根源是眼界太窄。
现关键字:眼界 谨记!谨记!
30, “改变自己”和“接纳环境”两者虽然手法不同,但是都能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
的确,需要很多精力去面对这两个方面。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办法是看多点书,调理自己的内心,正确看待周围的环境,分辨好黑白,合理取舍。看这两个短语简单,实际里面复杂得多,想真正做到也相当的难。因为这是长久的功夫,不要浮躁。
31, 当时自己的价值观念是读书为要,一切让道,完全套用自己的高中思维来应对大学生活,最终到处碰壁。
用高中的思维去读大学,你会活得很痛苦。
32, 然而大学跟中学的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课堂上的知识只是一个引子,更大的功夫在课外-----图书馆,在自习室里。
老师只是简单介绍,对于深入的知识不在课堂里面,而是出现在自学的过程中。
33, 我:北大都有通宵玩游戏,学习以60分万岁的人呢,更何况现在身处的学校呢?
这样的见识可以增强自己正确面对环境的能力,不错。
34, 在IT求职的论题上,关于“精通”这个词眼讨论了有千万遍,归根到底就是深度的问题。
给我上了很有用的一课了。精通被你这么一解析,我对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清楚了。
35,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衡量每一件事的标准是这件事够不够我写到简历上?如果够,能不能成为闪光点?
简历,其实读大学的几年里面就是为了自己在毕业的时候能写一份不但能使自己满意又要使HR满意的简历。 当然想做到这样不是这么说那么简单的。
36, 这里奉劝后来人,如果能够找到一门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直做下去吧!世界上不会有孤独的高手,却有一堆没人要的半吊子。
给我打了一支强心针,高手和半吊子。
37, ……找工作找得的确不如意,这种情况跟自己的实力不济,定位不清有关,跟经济危机也有关系。
38, “眼界”和“深度”再次引起注意。
39, 标记 P49 “小公司VS大公司” 比较 。
40, 我:发现自己不太容易接受有很浓说理色彩的书,喜欢那些带有经验介绍的说理书。
41, 成熟的软件公司带给你的是全方面的提高,不仅是在具体的技术方面,更多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方面的提升,不要闷头独干,1+1 > 2 ,团队的力量会使得问题更快更好第解决。

在大学,自学成分占大多数,像易晓东所说那样"有书和互联网的陪伴,一点都不感到空虚"。对于他来说,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却走了很多的弯路。因为看书太多可能沦为书呆子,上网太多也很可能成为网虫。最没有用的就是书呆子,也有无数陷入游戏世界的“侠客”们。最终回到了蒋宇东所说的那样——计院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的境地。
刘未鹏说:“把一条路走深了,走透了,只要不是一条不太靠谱的路,深入的过程总是会有很多的收获。只要不是太顽固,善于反省,总有一天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靠谱的路”。
接下来看看:蒋宇东——报TOEFL,接触到很多新思想,认识了很多有理想的朋友。
宋劲杉:多向别人学习,多向前人借鉴。
简朝阳:以非常OPEN的心态分享给所有人,有任何的问题,也都会提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
等等,此书处处可见的思想。知识分享是最大的复用---这个思想的指引下,创建了TopLanguage讨论组,汇集群体的智慧,惠及四方。
每个人的思维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同样的每个人的思想也总是那么的存在一点共同的思想,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经历,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奔跑,那就是真理。
一群已经毕业多年,生涯已经走上正轨的IT人,写下自己当年的岁月往事,只为了给像和当年的自己一样迷茫的小小IT人一些指导。
五个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他们来自不同级别的学校,来自不同条件的家庭,也都有不同的未来。但是他们却有很多相同点。
勤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时,看到他们大学四年,都在不停的奋斗,那种近乎疯狂地劲头确实很让人感动。当说起自己的面试时,他们都是那样的自信——面试出的题,都是XX书里的,我早就做过——再麻烦的代码,我也能写好。很多人在说工作不好找,前途不好奔,但书中徐宥在自己的大四,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拿到了google中国的offer,然后选择了出国深造,同时走通三条路,不得不感到,正如他所说,书到用时,无心插柳。这都是长期的积累。
审视自我。他们都不是无头苍蝇,他们都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擅长学什么,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这都是审视自我的结果。高考以后,我们所选择的专业也许自己并不了解,甚至根本没有什么余地来选择。那么,我们还有时间,去选择我们未来的路。
大学和社会,差别是巨大的。学校里,我们似乎只用学习,不必管其他的事。其实不然,我们需要获得更多信息。当我们自身有着深厚的积淀,又得到了优质的信息,我们一定会成功。那些怀才不遇的人,何尝不是自己没有找到让自己闪光的机会的人呢。
再次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无论你是什么专业,也许能看到你自己的未来。
努力吧少年们!
青春太宝贵,千万别浪费;要想浪费,万事早准备。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nengzhi/p/5288269.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