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 读后总结

  最开始看这本小说,以为是讲述了一句可以概括人生的哲理,其实不然!

  本书以朴实无华的笔风,像讲述家常一样,透过简单的故事,映射出人生的很多哲理。最开始看的时候,略觉得墨迹无趣,但是没看完一个故事情节,便觉得在生活中有现实可套,觉得现实生活中便真的是如此啊,原来很多事情是这般缘由。

  这本书可以堪称是中国人情事故的示例教材,很多人活的很累,也许自己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但是看看本书,从别人的故事中,大概能理解一二。

 

  本书作者刘震云,也借此书荣获茅盾文学奖,与莫言的《蛙》同期。

内容梗概

  

  本书主要以两条主线讲述:

  1 杨百顺 出延津

  1.1 杨百顺小时候喜欢喊丧的罗长礼,不喜欢家里的老本行——做豆腐。

  1.2 赶上县里办学,老杨使诈让杨百顺留在家里买豆腐。后来被杨百顺知道了,自己跑出来跟了老曾卖猪肉。

  1.3 由于离老曾家远,自己费心费力,也没多点好处,就跟别人发牢骚,最后与老曾师徒破裂,又投奔了染布坊。

  1.4 在染布坊不小心放跑了老板的猴子,逃出来跟了传教的老詹,老詹不能养活他于是介绍他去砍竹子,并改名为杨摩西。

  1.5 巧合下,杨百顺被县长看中进了县政府种菜。—— 正式黄袍加身,权力顶峰!

  1.6 卖馒头的吴香香死了丈夫后,想找个靠山,于是找到了杨摩西。并招赘杨摩西——改名吴摩西。

  1.7 吴香香与隔壁首饰店老板通奸被抓,跑路。吴摩西带着女儿巧玲,出门装着寻找,其实是避免别人的口舌。

  1.8 吴摩西弄丢了巧玲,悲伤的离开延津,寻找他自己的安心之地。

  

  2 牛爱国 回延津

  2.1 隔了几十年,主线定到了牛爱国。牛爱国的母亲就是当年走丢的巧玲。

  2.2 牛爱国与庞丽娜结婚,庞丽娜却与照相馆的小蒋私通。

  2.3 牛爱国伤心的投奔同学,路上巧合下遇到饭馆的章楚红,情不自禁的发生了关系。后来胆小怕事,正好家里母亲病危,就回家了

  2.4 巧玲死时,有一封信,与延津的杨百顺有关系。于是死后,牛爱国去延津寻找杨百顺的后人。

  2.5 找到了杨百顺的孙子家里,发现没有自己想要的答案。转而想要寻找章楚红,问清楚她当年想说的一句话。

  2.6 于是顺着线索,牛爱国还在寻找当中...全书以此结尾。

 

中国人的孤独

  说得着,说不着。——全书以此为出发点,很多人想找个说话的人,但是合不来的人就没话说,合得来的人生怕时间太少,说不完。

  现在的生活也是如此,老妈平时没事,就喜欢找邻居,东家长西家短。虽然我很不喜欢她这样,但是这也许是她的乐趣,不找人说说话,就感觉很孤独。书中的很多人也是如此,明明是结婚的人,却说不上话。明明是不认识的人,却意外的很来哦的来。

  这也真是让人操碎了心,到底如何才能交上一个知心的朋友,说一辈子的话?

  到底找一个什么样的人,会一辈子有话说?

  其实,我感觉对的人不一定要说很多的话,不对路的人,说了也是喷给树洞山谷,顶多有个回声,起不了作用。

  所以说,孤独是自己给自己的

日子是过以后,不是从前

  杨百顺,牛爱国——都是活在过去的人,放不下过去,又怎么从心开始呢。

  尤其是牛爱国,无论什么时候,会因为一句话东奔西走。他找的不是答案,而是给自己的安慰。

  不要太纠结过去,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放下过去。很多人过得不开心,就是因为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见到旧的人旧的物,便会想起过去的事情,愁闷自然涌上心头。

  人就真的能放下过去么。

  但是毕竟生活是活在当下,准备未来。一味的执迷过去,顶多是继续把现在变成过去,把未来变成过去。

  所以收拾好心情,迎接下一个明天吧!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xing901022/p/4421387.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智能时代》读后感 《智能时代》沿袭深入浅出、既专业又通俗的文字风格,以历史眼光讲述人类历次技术发 展历程,对即将到来的智能时代的产业变革有深入独到的见解,面对新技术浪潮的挑战 与机遇,打破现有认知束缚,如何成为2%的人,是合上书后我们真正要思考的。精心整 理的《智能时代》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智能时代》读后感(一) 这本书内容比较浅,基本属于讲故事、马观花的那种。作者文笔、见识、阅历是很牛 ,本书没有体现出来。 唯一觉得亮点的地方在于,以前不太知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具体关系,这本书简单地讲 解了一下。 机器智能,传统上来说是指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去解决问题,而由于人类解决问题 并非是在当下的场景下学会解决当下那个场景的问题,有很多时候是应用了其他方面的 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迁移能力这方面,机器要学会"人"的思考很难。那么大数 据是怎么与机器智能相联系的呢?另一条发展机器智能的方法,就完全摒弃了"像人思考 "这一条路,而是直接对准"解决问题"这一终极目标。比如说翻译,以前的思路是让机器 理解各种语法,现在则不需要机器去理解语法,而是直接去"学习"十几句用语,用量 变来抵达质变。也就是说,当见识过越来越多的用语时,翻译的准确性也会不断提高。   《智能时代》读后感(二) 标题来自书本序言,出自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之手,在此借用。 总的来讲,本书主要内容是在探讨基于大数据的机器智能是如何发展的、将如何影响人 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应对。 大数据给世界带来的改变很深刻,最深刻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因果论的机械思维到 相关性的相关性思维。这里转变的不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如今我们有能力在全集上分 析问题,也终于有能力在全集的基础上精准刻画群体侧面画像,转变的还有看待问题的 方法——我们不再是"小心假设,大胆求证",而是"减少假设,数据自明"。这种转变实际 上使得机器智能具备了成为公共设施的基础——不必要所有人都懂机器智能是如何工作的 ,对于使用者来说只需要明白有这样一个工具可以在数据全集上找到恰当的结论即可。 因此,这会迅速引起一场商业革命。 实际上,这场革命已经开始:在书本中已经列举了包括酒吧、冰箱制造商在内的传统行 业利用大数据的手段改善经营状况。但是,还有更多的行业在探索如何将数据有效整合 起来探索新的模式——首先是数据的获取问题,寻找有效的获取数据的方法可能不是一拍 脑袋就想得到的;其次,如何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价值依然需要一个指导方向;最后,如 何利用数据发现的规则设计更合理的模式。 书中另外一个精彩内容是最后一章——论述了智能革命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冲击。我认 为作者实际上是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智能革命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大大促进了生产,只 需要更少的人就能够养活全世界,那么剩下的人怎么办?作者通过论述第一、二、三次 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得出来的结论不容乐观——只有通过时间的作用才能使革命带来的 巨大的生产力解放得到释放。我们很不幸地处于这个历史进程,我们也很幸运地处于这 个历史进程。 所以整本书,可以说是一本科普的书,读完全书能对当下最时髦的概念——大数据、机器 智能、区块链等有进一步的理解,尤其是大数据。但是我觉得更像是一本宣传鼓动的书 ——因为他描绘了两个世界,一种是参与到革命的进程中,跟上历史的车轮向前,另一种 则是抗拒革命,被历史抛弃——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不可以云泥计。至于事实上是否真的 会有这么严重,这个就仁者见仁了,只不过历史告诉我们,至少前三次是这样的,如果 抱有怀疑,最好祈祷太阳底下会有新鲜事。 至于革命已经发生,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是读本书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的。实际上 ,很多人都已经知道——置身在一个全社会都在讨论大数据的环境下,很难不去想大数据 会如何影响世界。本书的效用只是在于让读者知道这个过程是如何的不可抗拒。   《智能时代》读后感(三) 人工智能是未来10年可期有大发展的领域,也是我们从事数据行业的职业愿景。看我这 本书,更加坚定这是一个可期,有意思的方向。下面是我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产生的对 于数据分析和应用的一些理解和总结。 基本思路 经典思路:目前在做数据分析时,采用的是传统的逻辑推理的分析的思路。先提出问题 ,再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进行验证,解释商业问题。 新思路:尝试使用相关性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就是数据挖掘的一些技术,比如聚类、决 策树、随机森林等高级统计模型。这种思路做出的东西,一般而言是技术门槛较高、解 决经典思路无法解答的问题,也符合当前流行的大数据思维、人工智能思维。新思路的 处理问题逻辑,先有相关性分析,找出导致问题的相关性因素,然后再解释背后的商业 逻辑。 适用范围 经典思路:符合人脑的思维模式,由A—>B—>C的逻辑顺序。在解决小而美的独立case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篇一:[大数据时代读后感]《大数据时代》读后感我们生活在一个"概念"纷飞的年代,先前 只有IBM熟谙的招数,如今已经"飞入平常百姓家"。"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概念刚刚 消停,业界的专家又送来了"大数据"的概念,一时间似乎人人都变成了"大数据"专家, 见面要是不提"大数据"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玩笑归 我们生活在一个"概念"纷飞的年代,先前只有IBM熟谙的招数,如今已经"飞入平常百姓 家"。"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概念刚刚消停,业界的专家又送来了"大数据"的概念, 一时间似乎人人都变成了"大数据"专家,见面要是不提"大数据"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 玩笑归玩笑,当我们的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和网络带宽变得充裕之后,我们先前对待数 据,尤其是原始数据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将面临着很大的改变! 其实,作者的主要观点,已经在翻译者的译者序中进行了总结:"大数据时代处理数据 理念上的三大转变: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 如作者所言,"采样分析是信息缺乏时代和信息流通受限制的模拟数据时代的产物"。如 果可以,我们当然会使用"全体数据"而不是"抽样数据"。读到这里,我估计大学里正在 绞尽脑汁设计样本抽样方法的学生、教授们,连哭的心都有! 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在很多情况下比精确性更加重要,尤其是在商业领域。想想看,如 果需要两周时间才能计算出明天某个航班的满座率,那还有什么意义?大数据计算技术, 适用的不是像卫星发射、开具银行账户这样的工作,而是不要求极端精确的情况,其核 心是"预测趋势",况且原始数据也可能出现差错。 过往千年,探究因果关系几乎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原动力。甚至,这已经通过语言,融入 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因为……所以……",凡事都要问 "为什么"。但是,在大数据的范畴里,关注的却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或者其次 才是因果关系。超市只用关心把啤酒和尿不湿放在一起,会帮助提高销售额,而不用关 心其中的奥秘。如果说原因,可能很多都是人们的习惯、方便,甚至是人性,例如奶爸 们习惯买尿不湿的时候给自己捎上几罐啤酒。 在此,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如果说搜索引擎所解决的问题表面上是帮助用户找到需要 的信息,而实质是帮助企业找到拥有某项需求的客户,深层次讲是解决了《第三次浪潮》 中提出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分离的根本矛盾,如果再加上3D打印技术,就可以完成由消费 者主导的"个性化"生产过程;而大数据所解决的是,通过对所有用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可 以预测用户群整体的需求变化趋势,从而完成批量产品生产、销售的调整问题,其奇妙 之处就在于无需用户"开口"说出她想要什么?一个解决的"个体需求",一个解决的是"群 体需求"。 本书除了提出上述三项基本观点,其它的内容大多是举例说明,多少有些空泛。但是, 其实大数据时代才刚刚开始,对大数据的应用也只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作者能提 出这三项基本观点已属难能可贵! 篇二:[大数据时代读后感]《大数据时代》这本书的读后感? 刚看《大数据》这本书时,说实话内心有点不解:作为一名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我们看这本 书真的能看的下去吗?特别是在快要过年了的时候。但是,当我决定买这本老师推荐的 书来进行阅读后,我拿到书的第一眼,便觉得此书有点意思。在之后阅读过程中更被此 书的内容所震撼与吸引。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这是《大数据》封面上出现的一句让我印象 深刻的话,也是徐子沛先生此书力图传递的信息。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是一 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的爆炸是"三维"的,是立体的,这三个维度,主要表现在:同 一类型的数据量在快速增长;数据增长速度在加快;数据的多样性,即新的数据来源和 新的数据种类在不断增长。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当前这个 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带给我们什么呢?我想最重要的是带来了思维模式的转变。转变 了我们一直以来以因果逻辑思维的模式,变成了相互关系的逻辑思维。 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数据是信息的载体。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搜索引擎技术的进步 以及云时代的来临,上至国家下至个人,无不为数据所包围,信息无处不在、数据无处 不在。难以想象离开数据、离开数据管理,我们这个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在这个数字 信息时代,数据和空气一样遍布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据无意义,而对于某些人 来说,数据,即真相。 徐子沛先生在《大数据》这本书中,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与统计、细微的分析与思考,指 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真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数据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无时 无刻不在产生与接收数据。然而,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在我看来:大数据就是以"大量化 (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和大价值(Value)"这四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