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学习的时候如何逼迫自己去学习?(长文预警)

尼采曾用酒神和日神来比喻人类艺术活动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日神的走向世界,追求成功”类的理性,一种是酒神的走向内心,寻求超越类的情感;而从学习上来看,由于中国特殊的教育环境,几乎不可能有后者的闲情逸致。家长们送孩子们上学,除了超一线城市确实有一些让孩子未来生活多姿多彩的需求之外,更多的群体认为孩子学习的目的是找一个好工作、拿到更好的薪水,简而言之就是成功

想想父母真正关心过你学了多少东西吗?一路走来,“过一本线没有、能报211、985吗、要不要试试公务员考试?听说当律师钱很多,要不考过司法考试?你看,邻居的孩子都出国读常青藤了。。。”他们只关注成功本身,学习只是一种手段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要从学习本身体会到乐趣,也就是出世的乐趣,是根本不可能的。竞争环境太过激烈,寻求日神的竞争式快感成为国人学习的普遍选择(市面上各种三天学会、教你成功的书籍大行其道就是一个侧面体现),也就构成了以下“如何寻找学习之外的乐趣以及工具性(应试教育)学习的基本逻辑。”

毕竟,把成功当作一种目的,学习当作手段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事。对很多人而言,必须要衣食无忧,或者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成功者”,可能最终才能将学习本身当作一种目的。

 

把学习现阶段当作一种工具,理解了这个,我们继续再谈

 

 

原答案:

逼迫这个词用得很好,因为的确学习是逼迫的,而成就感也是从逼迫自己中产生的。

因为逼迫自己学习,能得到的奖励要大大过于自己的付出——作为理性的人才可能真正发自内心地自我驱动地学习。

而学习的激励点来自于学习之外——比别人强,俗称装逼。

 

很少有人,能单纯从知识本身激发起自己学习的乐趣,尤其面对艰深知识的时候。伟大如牛顿,我觉得也一半是因为知识本身,一半是觉得自己脱离一般俗气的群众产生的爽感而努力学习的。这是一种知识贵族的态度我们也能从TOP10的大学学生里看到。

有钱、有权。。这个知识无法立刻转化,但是大家普遍看来,接受良好教育的人,阶级不会低,阶级流动性很高(即通过自身奋斗可以改变现阶级)——这本身构成了社会崇拜“阳春白雪”而鄙视“下里巴人”的重要原因。

从小学到大学、老师的追捧、同学的羡慕、学校的奖学金、公司的提拔......就连知乎,看见那个“蓝V”了没有?那是属于博士的专属奖励。

学习的好于不好,直接作用在区分人与人上——就好比奢侈品的意义是一样的,学历、知识、出身(名校)本身的装逼水平比奢侈品要强100倍。(所以,考一个名校是终生的标签,也是终生的正向激励,当然重要

从来没有领会这种福利的人,不会学习。就如小学一开始就厌学而被老师鄙视、被同学欺负的人一般就丧失了学习的所有兴趣,一辈子很难成为自我驱动的人。而那些越是名校的人,由于小时候就得到了学习所带来的学习以外的东西——赏识和钦佩、区别对待(成绩好几乎不可能被霸凌,因为背后有学校和家长的倾力支持,好学生不属于那个混乱的世界),所以越会知道学习这个东西的本质是怎么回事。

说一下个人的见闻,小学同学本身当年学习一般的,由于正向激励不足,再见面时基本上都已经是完全不学习知识的状态,而且也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论,他们的状态一般在开一家奶茶店、早点嫁人、工资待遇上,不会去想到要学习这回事。

而清北的课堂,教授基本无需点名,上得好的课学生自会冒着寒风酷暑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教室,并且记录笔记也是认认真真——这才叫自我驱动的学习,依我看没进TOP10学校的学生都无法普遍做到。(虽然top10的学校可能有50所)

越学好越有奖励(夸赞、鼓舞、区分周围的人)——越奖励越能知道学习的逻辑——越知道逻辑越能学好——越学好越能得到奖励(名校、CFA/CPA/ACCA等证书),这就是学习的正向循环。

知道学习的这些福利之后,我们来看关于学习的常识。

 

三个关于学习的常识:

1、学习的有效时间和你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为了让任何人都看得懂,我们简化的一下概念:得到知识的纯度=效率*时间

 

你的有效时间,一天有多少呢?答案是没有多少,同时还被严重腐蚀。

微信的短文、电脑的游戏、知乎所谓的学习知识......这些讯息本身不能称为知识,因为它们缺乏体系化和进阶性(下面会讲到)。

而如果你一天用在学习上八小时不玩手机,就几乎强过99%的人了。

这对于工作的人来说,几乎等于脱产;对于学校学生来说,评价相当于自律性极强。

而一些基础知识要到熟练,没有500小时是想都不要想。

比如,考过日语N2,天资比较好的500小时左右是要的,如果笨一点,800小时没有问题。而这800小时,绝对不包括你上课的时候玩手机、自习的时候刷知乎的时间。

想想看,如果一个人的效率时间稀释到了50%,那8小时学习的时间可能就只剩下了4小时。如果这个人不仅仅玩微信、知乎,还是个游戏成瘾的人,那么有效学习时间可能稀释到每天一小时不到。那么别人每日8小时花三个月就能考过的N2,你可能就要花个2年3年。加之带来的心情不好,那就是永远都不会去考。

所谓荒废青春,就是指这样一天的有效时间投入低到不能再低的做法。

可能你会说,谁谁谁也每天玩游戏啊,谁谁谁各种玩也能考年段第一,通过巨难的考试啊。

首先,这种人毕竟是少数——我见过的学霸,大部分都是有效学习时间和普通人相比巨长的学习成瘾者;其次,人家可能一天都在玩,但是有效的学习时长还是碾压大部分支离破碎的“片段”时间学习者。

至于智商的因素,我是不相信的。很多人之所以相信智商决定论,是自己根本未曾努力过而已,而相信了智商有差别的人,也不过是在顶尖领域顶尖学校的1%而已——也就是说,对于剩下的99%来说,操心智商无助于解决问题。也许你只是失去了学习的正向反馈和方法不对、不成体系、有效时间不多而已。

更深一层。很多人其实放弃学习知识的原因是——认为知识是可以随时取得的。

学生时代老师上课讲得一大堆听不懂,不如不听玩手机看漫画,等下课时自己再自学算了。实际的情况是上课不懂下课也不愿意学;甚至于上课一分钟能听懂的东西,下课一小时未必能学会。

这就是知识相对论的含义:

 

虽然现在网络上充斥着知识,给人一种知识可以随取随用的假象,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重要的并非是知识本身,而是充分地消化吸收知识所要付出的时间。

时间很重要,而这些消化吸收知识的最好时期,恰恰被很多人所忽略了,所以我们进入下一个章节。

 

2、真正的知识没有积累到一关,就打不了下一关(注重关键节点)。

只要是上过中国义务教育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几门科目中,总有自己落后的一门。举个例子,这门科目很可能是数学。

而究竟数学是怎么落后的呢?我们仔细想那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也许是那天数学课上因为太困睡了,也许是某天上课突然觉得数学没有那么重要,也许是请假了几天没来上课。

而重点在于,接下来完全跟不上了!由于缺了某节课,你将无法接下去学习——然而你却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最终归因到自己的智商问题——这或许是让你最后悔的智商问题。

事实上,很多人以为的知识学习都是这样的:

 

你一直积累A点,原地打转,然后就能达到你想要的P点。

这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我们要一个剪刀,解决办法就是买一个剪刀,我们点开一个微信图文,它必然会给我们一个简短的小知识。就算是你在看的这篇答案,把要点列在一张纸上,也是完全可以的。

然而现实中,只要有一点门槛的知识都是体系化的。所谓体系化的意思是,你学习的路径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

 

要达到C点,首先你必须学会B,要达到E点,你必须先达到D。你根本无法给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讲什么叫微积分,你甚至无法给一个只学过九九乘法表的小学生演算二位数乘除,更不用说分数加减乘除了。

就算那个小学生懂得微积分(也就是那个P点)而被称为神童,他也是打通了从A至P的所有关键知识节点而掌握的。

而绝对不是直接从A到P的。如果一个人没有B的概念,就好比他连二位数加减乘除的概念都没有,他怎么会微积分呢?

这就是知识的体系化的意义。

而这也是上一章所讲的知识相对论的原因——因为断档了关键位置的知识,导致整座知识大厦都是摇摇欲坠的。而补充掉关键知识,如果学校的教学任务还是要推进的话,意味着你要在补缺和学新的知识中折返跑。

意味着别人学D的时候,你在补B,还要巩固C,最后学习D。

这就是为什么在义务教育的应试阶段,很多人如此惧怕数学的原因。因为你错过了关键节点,套用文艺的说话来说...

 

那天天很蓝,风在吹,所有人都以为那是一个普通的一天——可是之后上课却开始一头雾水

 

理科呈现体系化,那么文科不是这样吗?其实任何知识都是这样的。只是文科更需要的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到B点,积累到一定程度到C点...最终到达P点。这种积累,更难通过智力上的差距拉大,更多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的原因。

而关键节点的概念,可是分毫不差的。

甚至在生活中,如果你要去寿司之神吃,那么前提条件是你最少逛过10家寿司店,了解寿司的历史,否则,你和做足功课的人吃的可能根本就不是一个寿司。尽管都是小野二郎捏的。因为,你吃不出寿司的价值。

所以很多人在一个被控制的时间线上却疲于应付的原因在于——你缺失了关键的知识节点,而进度表却不得不推进。

而脱离学校的人,靠自己的内驱力却可能把关键节点并不狼狈地一一补齐——只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根本不知道到B/C/D/.../P的节点到底是什么,更别提制定计划了。

如果你能知道这种情况的严重程度就好了,但也许,你能用意志力把他们补上。

 

3、意志力是有限度的,以及意志力可能是你学习上的唯一的优势。

这一章我们来谈谈意志力。毕竟你看到这一这里也不容易,给你的意志力掌声鼓励。

这章主要引用罗伊 鲍迈斯特的《意志力》这本书,也是我非常推荐的一本书。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主要的价值观和我在开头写的一样:对于那些智商上有差距的人,反而意志力有差距比前者更重要。相比智商、出身、幽默感等品质,意志力对学习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意志力强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在职场上也是自控能力强的人更受欢迎。也就是说,意志力拓宽了时间、效率这两个维度,而这两个维度直接关乎学习。

而关于意志力的真相是:

(1)、意志力是一种生理机制。

也就意味着,意志力是可以被消耗的资源。书中甚至说,意志力和葡萄糖息息相关,饿了或者累了就很难保持记忆力的高度集中——这也是很多人加班要喝含糖饮料的原因。

另外,想想看,你在专心看这篇答案的时候,能同时思考一道数学题吗?不能。你的心智被占据了,你的心智是有限的。

 

统计发现总能按时交作业的学生反而经常穿脏袜子,期末考试之前学生们更容易吸烟,更不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因为他们的意志力消耗在学习上了,个人卫生、戒烟这些事上就无法同时特别关注

很多夫妻工作特别忙碌,下班回家很晚,经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儿吵架。怎么让他们不吵呢?是让他们尽量加班,尽量减少在一起的时间吗?反而应该尽量早下班,越是工作忙碌的夫妇越容易为了一点小事
吵架,因为他们的意志力在工作中都被耗光了,回家就不会再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换一份不那么忙的工作或者争取早点下班,虽然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增加了,但工作消耗掉的意志力减少了,回家后还有意志力
控制情绪。

 

承认自己的平庸,或者自己不是超人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只有承认了之后,你才会把自己有限的意志力资源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

对我来说,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把任务尽量往晚上拖,最终的结果就是忙完了其他事情之后已经凌晨了,困意已经来袭,那就睡觉吧——一天一天就是这么过去的。

(2)、我们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养成良好习惯、自我监控等办法提高意志力。

好消息是,意志力可以经过训练而提高。李笑来曾经说过,现在的人基本丧失了阅读长篇文章的能力(这里感谢大家的阅读),而这些相对于简单碎片阅读的体系化阅读、体系化学习,是最好的意志力锻炼武器。

也就是刻意训练

 

意志力是一种通用资源,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做一些日常小事来提高意志力,然后把它用在其它事情上。该书提出一个有效练习办法是做自己不习惯做的事。

 

 

写一篇长答案也是对意志力的练习,每日有效时间尽可能提高也是一种对意志力的练习。总之,你要有所取舍,并且这可能是你学习上的唯一优势——而有了这个优势,在相当长的时间线上来看,其实你并不需要其他的优势。

这是个好消息,不是吗?

 

总结——如何做到正向激励并逼迫你去学习:

 

1、寻找正向激励的奖励——小到在知乎撰写的回答有人点赞、ID粉丝关注,大到考入名校和拿到只有10%-20%的技能证书,或者利用专业知识水平进入一家公司,要知道这些东西是带不走的,他们将成为“资历”一辈子给你一个“我能比别人学得好”的暗示。”

只有成就才是学习的最佳诱惑,我们最终寻找的是终生式的正向激励。

2、订立一个需要体系化的知识,做好投入500-800小时的目标,尽力让自己的日有效时间从4小时开始起步。这意味着你将建立时间观念,知道自己时间的价值,不至于花在游戏时间和社交时间太多。

要知道越是把时间花在自己根本感受不到价值的东西上面,你的有效时间越低,效率越低。

而一个好消息是,你的竞争对手花在学习上的日有效时间远远低于4个小时。

高效学习者最在意的是时间的价值。

3、建立一个体系化的目标,并且明确知道关键时点在哪里。这意味着你需要把目标解剖到具体的关键节点上,并且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完成。

如果没有体系化的计划和执行,就意味着完不成体系化的知识

4、训练你的意志力,这是学习者之间差距的最大动因,因为它同时影响了时间、效率两大因素。要注意意志力是有限的,注意不断提高它,并花在重要的地方。

 

我其他关于“学习”的答案,欢迎一起学习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6016123/answer/56070560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1464866/answer/540431244(有哪些易坚持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典型的学习思维)

 

来自2019年的补丁:

当年在写下目前我的最高赞回答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会引起这么多的收藏和赞同,更不知道会引起更多的衍生问题。

当年我对于“体系化目标”也是认识不深的。有越来越多的人问我什么才是真正的体系化目标——事实上,目前的我认为所谓体系化目标,其实是达到目标的立体化结构。

比如健身,那么其实不仅仅是运动,而是包括运动、意志力、睡眠、营养学、合理控制食欲、如何防止反弹、身体指标认识、补剂如何运用的一个整体。而运动内部又分为有氧、高强度间歇、力量训练之类的整体。再细微一步,有氧训练可以通过操课、跳绳、游泳来加强;力量训练的途径则可以用自重、固定器械、自由力量来加强。

一个目标的制定,不应该仅仅是“我要健身”那么简单,而是达到这个目标应该点亮多少的“知识树”,知识树越成体系,则达到目标就越容易。

而且大家要知道,这些体系化的目标下,有的是紧密相联的,有的联系并不紧密,但对达成最终目标却息息相关。

同样的事情,你不能空口白牙说“我要提高成绩”。你的成绩是由哪些学科构成的?哪些学科要重点关注?如果是英语,那么体系下的阅读怎么提高?听力怎么提高?如果是数学,立体几何如何提高?三角函数如何提高?如果是语文,作文怎么提高?文言文如何提高?

这就是所谓的“体系化目标”了。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harles2625/p/11051927.html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