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体现了“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教育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家庭引导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发挥社会平台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社会活动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  渗透 学校  家庭  社会  

【正文】: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党的报告也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也体现了“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教育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

    一、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因此学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一方面努力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学校要组织编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材,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相对合理的地位。

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四有”新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忠孝仁义礼智信”,结合现实来诠释,归根到底也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所以两者的价值观本质上是相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在我们每一个学科教学中是有具体内容承载的。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近现代无数名人的早期求学经历不难证明,他们无一不是接受了扎实、严格、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才给他们人生奠定、注入了坚实、长足的发展基础和动力。

    思想品德教学要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品德教学全过程,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其他各学科教师要承担起价值引领的重责,要审慎、准确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应该从对人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放出眼光”谨慎选择适合学生消化、吸收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从早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   

二、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小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要注重环境育人。学校坚持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真正发挥校园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积极利用走廊、教室、办公室、橱窗等场所布置传统文化内容,营造多角度、立体化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学校,应以“成人成才、全面发展”为主题,开展“感恩、励志、修德”教育实践活动,要经常播放古曲、古乐,把古代先贤的语录贴在校园里,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之中,每天利用早读、午间休息时间,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学校走廊、教室、橱窗等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片、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注重实践活动。学校坚持寓教于乐和知行统一,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式、参与式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精髓,养成高尚道德品质,实现自我人格升华。要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奉献他人。通过挖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教育等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广大未成年人和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传承的自觉性。要广泛开展中华经典颂读活动,组织学生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用自己的思想和才艺演绎传统文化,使他们在审美体验与境界提升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通过组织开展“雷锋伴我成长” 、“雷锋与我同行”等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把继承传统美德和弘扬雷锋精神相结合,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三、发挥家庭引导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重视家庭德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少儿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不够,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通过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学生品德修养。

    现代家庭教育,要将使孩子成为人格完善、道德高尚的现代中国人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 切实改变只注意孩子的“成材”而忽视做人教育的倾向。现代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的养成,将爱国守法、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立志勤学、勤劳节俭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优先于一切认知教育。

     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学校可组织主题家长会,用家长素质的提高去带动影响学生,教授家长育人方法,指导家庭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现代家庭教育方法,要重熏陶感化轻强制灌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简单言传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当代家庭,需要家长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践行家庭教育的内容,使之成为一种无言的教诲,让孩子切身感受到熏陶和浸染,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来增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亲子互动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增强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四、发挥社会平台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社会活动中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共同为青少年学生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平台。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及宣传橱窗、宣传栏、板报等阵地,广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相关活动中来,营造学习、传承、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文艺晚会、言论评论、专家访谈、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文化经营模式,把我们富有内在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把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创作、编辑、出版成为小学生喜爱的读物和视听产品,借助童谣、民谚、民间故事、民谣、卡通、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要把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社区的综合依托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熏陶、感染青少年学生。社区可充分利用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赋予新意的活动。以“崇礼、让亲、善邻”为主题,抓住“千万帮扶工程”的有利契机,动员各级领导干部送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图书等进社区,形成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组织条件适合的社区,运用知识竞赛、孝亲诗歌朗诵、亲子游戏、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普及文明礼仪等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文明楼道”评选、发放“邻里亲连心卡”及创建“和谐社区”、“绿色社区”、“文化社区”等特色活动,促进邻里和谐、团结互助。

  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开辟的各类德育教育基地,应结合实际充实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搞好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优良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一些公益设施,如博物馆、名人故居、各种纪念馆,应向学生免费开放;邀请民间艺人担任志愿辅导老师,利用双休日及寒暑假开设民俗教育课程,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将之转换成有效的资源和力量,使它重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当前文化传承和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全面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gznzwz/p/6901492.html

  • 1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