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距离方程 理解

        雷达距离方程是通过各种系统设计参数将雷达接收的回波功率与雷达发射功率相联系的一种确定性方程。

       为了推到距离方程,我们先假设一个无方向性的信号源向无损耗的介质发射了Pt W功率的信号。所以在距离R处的功率谱密度等于总的辐射功率除以半径为R的球体表面积。         无方向行发射的功率密度 = Pt/(4*π*R^2)   (W/m^2)        (式1.1)

        如果天线采用方向天线,增益为G。

        最大发射功率密度 = (Pt*G)/(4*π*R^2)        (W/m^2)       (式1.2)

        假设目标接收面积为σ m^2  (成为目标的雷达截面积 RCS),且目标将自身接收面积接收到的电磁波全部无方向性的再次发射出去。那么辐射功率为

        后向散射功率 = (Pt*G*σ)/(4*π*R^2)        (W)       (式1.3 )

        雷达接收机处的后向散射功率密度为(需要考虑从目标到雷达接收机距离的无方向性(球面)散射)

        后向散射功率密度 = (Pt*G*σ)/((4*π*R^2) ^2 )      (W/m^2)       (式1.4 )

       如果雷达天线的有效孔径面积为Ae m^2,则接收天线获得的总的后向散射功率为

       接收功率 = Pr= (Pt*G*σ*Ae)/((4*π*R^2) ^2 )      (W)       (式1.5 )

       天线有效孔径与波长、增益关系为 Ae=λ^2*G/(4*π)

      则 工作在自由空间的理想雷达在不采用信号处理技术提高灵敏度下的接收功率

      Pt= (Pt*G^2*σ*λ^2)/((4*π)^3*R^4)       (W)       (式1.6 )

     计入各种系统损耗Ls(收发开关、双工器、波导,天线罩等)

     计入大气衰减 La(R)

     Pt= (Pt*G^2*σ*λ^2)/((4*π)^3*R^4*Ls*La(R))       (W)       (式1.6 )

      注:以上公式中所有变量都采用线性单位,而非dB。

 

     从以上公式1.6可以看出,对于点目标,接收功率按照雷达到达目标距离的四次方下降。雷达有效距离增加一倍,功率需要增加到原来的16倍(即12dB),

或者将天线增益增加到原来的四倍(6dB)。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panfei/p/8798810.html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雷达方程是描述雷达探测的基本物理原理之一,用于计算雷达系统的探测性能。利用MATLAB进行雷达方程的仿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和输入雷达系统的基本参数,如雷达波长、功率、目标散射截面、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等。然后,我们可以利用雷达方程来计算雷达的发射功率密度、有效接收面积以及接收信号功率。 在仿真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雷达参数,如发射功率和接收天线增益等,来观察雷达系统的探测距离、探测概率、误报概率等探测性能的变化。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加入目标的速度、角度等因素,进一步分析雷达系统对移动目标的探测效果。 在MATLAB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值计算和图形绘制等功能进行雷达方程的仿真。可以使用数值计算函数,如乘法、除法、对数函数等,来计算雷达系统的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等指标。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绘图函数,如plot函数等,来绘制雷达性能指标随不同参数的变化曲线。 在仿真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来评估和改进雷达系统的性能。通过比较不同参数下的仿真结果,我们可以选择最优的参数组合,以达到更好的探测效果。 总之,利用MATLAB进行雷达方程的仿真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雷达系统的探测性能,从而优化雷达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