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长跑,但你想明白了么? --xiaolai

转自:http://www.lixiaolai.com/index.php/archives/8885.html

附注:人生是一场长跑,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技体育,对于长跑来说比的是规定长度,谁用的时间最短,而对于人生,我们甚至还不知道比的是什么。

面对一个又一个挑战,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们无法知道自己最后能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绩,我们只是知道、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间。这时间谁都抢不走,除非我们自己浪费。在所有时间花销完毕之前,我们不会放弃任何可能的努力。我们也会去参加考试,可是,那不是终点,那只是过程中适当地“自我检验”而已。在这确定的时间里,我们“该干嘛干嘛”,只要不停地工作,就肯定不停地进步……

有了之前的认识,那么面对最终的结果也就是最理想的结果,接受他,然后继续努力下去,因为你知道,这不是终点,不要认为到了所谓的“终点”之后又不得不背负着巨大的遗憾被迫前行。

在人生这场长跑中,我们比的是什么,比的就是自己在准备的过程中有多踏实,而在经历那些“阶段检验”时,清楚的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鼓起勇气,去寻找下一个“终点”。

人生是一场长跑,但你想明白了么?

by 李笑来 on 2010/03/21

in 1800小时 - 高中两年慢跑冲进美国名校,思维工具,想明白(系列),留学问答

人生是一场长跑,但你跑对了么?

人们常常处于不切实际的状态的同时又全然不自知,这往往是一切失败的根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最终几乎都可以归结到思考方式的差异上。错误的思考方式以及最初错误的认知,最终导致错误的做法,错误的感受,错误的结果。

如果说,“留学申请就是一场长跑”,这个类比好像谁都可以瞬间接收,并且好像能够彻底“明白”。真的么?长期的观察大量的沟通(与学生、家长)告诉我,大多数人彻头彻尾地误解了这个类比。而这样的误解,最终导致无数错误的决策──当然不可能带来好的结果。

我们平时所见的长跑,也许是两千米,也许是两万米;然而,比赛的距离是固定的,看谁跑得更快,看谁能最先跑到终点。也就是说,比的是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跑完规定的长度。

然而,留学申请的本质,尽管也可以称作“长跑”,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在这种“比赛”之中,大家比的并不是“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跑完规定的长度”;实际上,大家比的是“在同样长的时间里谁能跑得最远?”。仔细想想吧,这两种理解之间的巨大差异,再想象一下这两种理解对后继决策导致的各种各样的影响。

采取第一种理解的人,基本上总是处于浮躁状态。他们的思考方式处处都是漏洞,却又全不自知。凭什么假定自己的起点与其他人是一样的的?同样是去参加TOEFL、SAT考试,同样是“花了六个月时间准备”,成绩就可能一样么?肯定不会,因为每个人的起点全然不同。又凭什么假定每个人──尤其是你自己──都可以跑到(想象的)终点呢?我见过第一次去考就可以考到TOEFL 118,SAT I 2400分的学生(没参加过任何培训),但有可能每个人都获得这样的成绩的么?最可笑的是,这样的人往往显得“很有理想,很有目标”──他们总是说类似的话:“我的目标是6月份的SAT考试考到2200分”……可是,这世上有哪一种设计精良的考试居然允许考生“想打多少分就打多少分”呢?如果仅凭你想得2200分,最终你就能得2200分,那真的是考试么?处处都是漏洞的想法,怎么可能引导正确的行动?

如果基于第二种理解,那么一切都变了。我们不用“假定”自己的起点,我们就应该知道自己的起点──人贵自知。如果不知道,就尽早参加第一次考试,让自己清楚地知道。我们不用“假定”自己的终点,因为我们也不知道最终我们能跑多远,事实上,在这种思考方式下,我们明白这根本就不是我们现在应该操心的事情。我们只是知道、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间。这时间谁都抢不走,除非我们自己浪费。在所有时间花销完毕之前,我们不会放弃任何可能的努力;在此期间我们也会去参加考试,可是,那不是终点,那只是过程中适当地“自我检验”而已。在这确定的时间里,我们“该干嘛干嘛”,只要不停地工作,就肯定不停地进步……在这过程中,要是有人问我,你的目标是多少分?我会说“我不知道……”不过,这并不证明我是个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人,我的目标非常明确:“我将尽量好好利用我的所有时间精力,以及一切可能的调整策略,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其实,这只是一个例子,不过却是一个精彩而又经典的例子。事实上,生活中太多的人都在不知不觉之中被第一种理解所左右。回头想想,我自己也同样犯过类似的错误。比如,我曾经暗暗下决心,“四十岁之前退休”。现在已经38岁,想起当年的幼稚颇有些难堪。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不知道用刚刚的讲解改变了多少家长和学生的思考方式,进而彻底改变了孩子的未来──最终他们获得了以他们的努力可以获得的最佳成绩(或者起码是“最少损耗成绩”),进而获得了自己应得的回报,而不是像大多数人那样到了所谓的“终点”之后又不得不背负着巨大的遗憾被迫前行。希望有更多的学生看懂这篇简单的文章。进而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进入另外一个世界。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keepwalking/archive/2011/06/12/2079254.html

要使用 OpenCV 在 Jupyter 中检测农作物的成熟度,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安装必要的库 打开一个终端或命令行窗口,运行以下命令安装必要的库: ``` pip install opencv-python matplotlib numpy jupyter ``` 2. 启动 Jupyter 在终端或命令行窗口中,输入以下命令启动 Jupyter: ``` jupyter notebook ``` 这将打开 Jupyter 界面。 3. 创建一个新的 Jupyter 笔记本 在 Jupyter 界面中,点击右上角的“New”按钮,选择“Python 3”创建一个新的 Jupyter 笔记本。 4. 导入必要的库并读取图像 在第一个代码单元格中,导入必要的库并读取一张农作物图像(可自行替换为自己的图像): ```python import cv2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matplotlib inline img = cv2.imread('crop.jpg') plt.imshow(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RGB)) ``` 5. 转换为 HSV 颜色空间 将图像转换为 HSV 颜色空间,这将使颜色阈值更容易定义。在第二个代码单元格中,添加以下代码: ```python hsv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HSV) plt.imshow(cv2.cvtColor(hsv, cv2.COLOR_HSV2RGB)) ``` 6. 定义颜色阈值并应用 根据农作物的成熟度,定义相应的颜色阈值。在第三个代码单元格中,添加以下代码: ```python # 定义颜色阈值 lower_green = np.array([25, 52, 72]) upper_green = np.array([102, 255, 255]) # 应用颜色阈值 mask = cv2.inRange(hsv, lower_green, upper_green) res = cv2.bitwise_and(img, img, mask=mask) plt.imshow(cv2.cvtColor(res, cv2.COLOR_BGR2RGB)) ``` 7. 计算成熟度 通过计算绿色像素的比例来确定农作物的成熟度。在第四个代码单元格中,添加以下代码: ```python # 计算绿色像素的比例 green_pixels = cv2.countNonZero(mask) total_pixels = img.shape[0] * img.shape[1] green_ratio = green_pixels / total_pixels # 根据绿色像素比例计算成熟度 if green_ratio > 0.5: maturity = '成熟' else: maturity = '未成熟' print('该农作物为:' + maturity) ``` 完整的 Jupyter Notebook 可以在以下链接中找到:https://gist.github.com/xiaolai-sqlai/2d7e4f200a5f4f1bce1f4e2e99a0df8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