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参数积累 持续更新。。。

以下是Mysql数据库服务器配置文件my.ini的详细配置。应用场合是InnoDB引擎,2核CPU, 32位SUSE。

[client]

#password = your_password

port  = 3306

socket  = /tmp/mysql.sock

# Here follows entries for some specific programs

# The MySQL server

[mysqld]

port  = 3306

socket  = /tmp/mysql.sock

#避免外部锁定(默认是ON).

skip-external-locking

#索引缓冲区(仅作用于MYISAM表和临时表),决定了数据库索引处理的速度,改为10M

key_buffer_size = 16K

#通信缓冲区的最大长度。包或任何生成的/中间字符串的最大大小。可改为更大的比如32M

max_allowed_packet = 1M

#所有线程打开的表的数目(一个表使用2个文件描述符),表数量多,就要大一些。增大该值可以增加mysqld需要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可以检查Opened_tables(已经打开的表的数量)状态变量来检查你是否需要增加表缓存。可改为2048  

table_open_cache = 4     

#每个排序线程分配的缓冲区的大小。增加该值可以加快ORDER BY或GROUP BY操作,可改为5M

sort_buffer_size = 64K 

#每个线程连续扫描时为扫描的每个表分配的缓冲区的大小,如果进行多次连续扫描,可能需要增加该值,可改为1M

read_buffer_size = 256K  

#当排序后按排序后的顺序读取行时,则通过该缓冲区读取行,避免搜索硬盘。将该变量设置为较大的值可以大大改进ORDER BY的性能。但是,这是为每个客户端分配的缓冲区,因此你不应将全局变量设置为较大的值。相反,只为需要运行大查询的客户端更改会话变量。可改为2M

read_rnd_buffer_size = 256K 

#在查询之间将通信缓冲区重设为该值。如果语句超出该长度,缓冲区自动扩大,直到max_allowed_packet字节。 

net_buffer_length = 2K

#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

#thread_stack = 128K          #thread_stack = 194K

#mysql服务器安装目录

basedir=f:/server/mysql

#mysql数据存储目录

datadir=f:/server/mysql/data

#mysql数据库编码(防止命令行下乱码)

character-set-server = gbk

 

#主从同步配置。主机是1。备机从2开始。

server-id = 1

#启动数据库更新二进制日志记录,日志文件名前缀为mysql-bin

#log-bin=mysql-bin

# binary logging format - mixed recommended

#binlog_format=mixed

# Causes updates to non-transactional engines using statement format to be

# written directly to binary log. Before using this option make sure that

# there are no dependencies between transactional and non-transactional

# tables such as in the statement INSERT INTO t_myisam SELECT * FROM

# t_innodb; otherwise, slaves may diverge from the master.

#binlog_direct_non_transactional_updates=TRUE

# Uncomment the following if you are using InnoDB tables

 #InnoDB 不会自己建立目录,必须自己使用操作系统命令建立相应的目录。检查你的 MySQL 服务程序在datadir 目录里 有足够的权限建立文件(mysql用户组拥有)。

#这是InnoDB表的目录共用设置。如果没有设置,InnoDB 将使用MySQL的 datadir 目录为缺省目录。如果设定一个空字串,可以在 innodb_data_file_path 中设定绝对路径。

#innodb_data_home_dir = C:\\mysql\\data\\      

#这里应当预先创建好10个2048M的文件,目前还没有创建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2000M;ibdata2:2000M;ibdata3:2000M;ibdata4:2000M;ibdata5:2000M;ibdata6:2000M;ibdata7:2000M;ibdata8:2000M;ibdata9:2000M;ibdata10:2000M:autoextend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10M:autoextend   

#InnoDB 日志文件的路径。如果没有明确指定将默认在 MySQL 的 datadir 目录下建立两个 5 MB 大小的ib_logfile0和ib_logfile1文件。

#将日志文件与数据文件分别放在不同的物理硬盘中对提高性能通常是很有益的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C:\\mysql\\data\\     

#表和索引数据的内存缓冲区,越大性能越高。但不能超过物理内存的50%。若64位OS,该值可以更大。32位OS受2G内存的限制,不能将内存使用设置太高, glibc 会把进程堆增长到线程堆栈之上,这将会使服务器崩溃。下面的接近或超过于 2G 将会很危险: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key_buffer +    max_connections * (sort_buffer_size + record_buffer_size + binlog_cache_size) + max_connections * 2 MB

#每个线程将使用 2MB(MySQL AB 二进制版本为 256 KB)的堆栈,在最坏的环境下还会使用 sort_buffer_size + record_buffer_size 的附加内存。可改为512M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16M            

#主要用来存储表结构和数据字典,表越多要求内存就越大,可改为16M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 2M

#日志组中的每个日志文件的大小(单位 MB)。如果 n 是日志组(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中日志文件的数目,那么理想的数值为 1M 至缓冲池(innodb_log_buffer_size)大小的 1/n。较大的值,可以减少刷新缓冲池的次数,从而减少磁盘 I/O。但是大的日志文件意味着在崩溃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数据。可改为256M

#innodb_log_file_size = 5M

#InnoDB 将日志写入日志磁盘文件前的缓冲大小。理想值为 1M 至 8M。大的日志缓冲允许事务运行时不需要将日志保存入磁盘而只到事务被提交(commit)。因此,如果有大的事务,设置大的日志缓冲可以减少磁盘I/O。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8M

#1表示每次事务结束都写日志并刷新磁盘;2表示每次事务写日志但不刷新磁盘(每秒刷新);0(默认值)表示每秒写日志并刷新磁盘。0表示最多丢失1秒的数据,但性能最好。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1       

#InnoDB行锁导致的死锁等待时间(默认值是50S),可改为30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50           [mysqldump]

quick

max_allowed_packet = 16M

[mysql]

no-auto-rehash

# Remove the next comment character if you are not familiar with SQL

#safe-updates

 

[myisamchk]

key_buffer_size = 8M

sort_buffer_size = 8M

[mysqlhotcopy]

interactive-timeout

 

以下设置仅供参考: 

[mysqldump]

quick

max_allowed_packet = 16M

 

[mysql]

no-auto-rehash

# Remove the next comment character if you are not familiar with SQL

#safe-updates

 

[isamchk]

key_buffer = 20M

sort_buffer_size = 20M

read_buffer = 2M

write_buffer = 2M

 

[myisamchk]

key_buffer = 20M

sort_buffer_size = 20M

read_buffer = 2M

write_buffer = 2M

 

[mysqlhotcopy]

interactive-timeout

----------------------------------------------------------------

[mysqld]
port           = 3306
socket         = /tmp/mysql.sock
# 设置mysql的安装目录
basedir=F:/phpecorg/MySql Server 51
# 设置mysql数据库的数据的存放目录,必须是data,或者是//xxx-data
datadir=F:/phpecorg/MySql Server 51/data
#innodb_log_arch_dir 默认datadir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默认datadir
# 设置mysql服务器的字符集,默认编码
default-character-set=utf8

#连接数的操作系统监听队列数量,如果经常出现“拒绝连接”错误可适当增加此值
back_log = 50
#不使用接听TCP / IP端口方法,mysqld通过命名管道连接
#skip-networking
# 最大连接数量
max_connections = 100
#打开表的线程数量限定,最大4096,除非用mysqld_safe打开限制
table_open_cache = 2048
#MySql 服务接收针对每个进程最大查询包大小
max_allowed_packet = 16M
#作用于SQL查询单笔处理使用的内存缓存,如果一笔操作的二进制数据超过了限定大小,将会在磁盘上开辟空间处理,一般设为 1-2M即可,默认1M
binlog_cache_size = 2M
#单个内存表的最大值限定
max_heap_table_size = 64M
#为每个线程分配的排序缓冲大小
sort_buffer_size = 8M
#join 连表操作的缓冲大小,根据实际业务来设置,默认8M
join_buffer_size = 32M
#操作多少个离开连接的线程的缓存
thread_cache_size = 8
#并发线程数量,默认为8,可适当增加到2倍以内。如果有多个CPU可以乘 上CPU的数量。双核CPU可以乘上当前最核数再乘 上70%-85%
thread_concurrency = 16
#专用于具体SQL的缓存,如果提交的查询与几次中的某查询相同,并且在query缓存中存在,则直接返回缓存中的结果。
query_cache_size = 64M
#对应上一条设置,当查询的结果超过下面设置的大小时,将不会趣入到上面设置的缓存区中,避免了一个大的结果占据大量缓存。
query_cache_limit = 2M
#设置加全文检索中的最小单词长度。
#ft_min_word_len = 4
#CREATE TABLE 语句的默认表类型,如果不自己指定类型,则使用下行的类型
default-storage-engine = InnoDB
#线程堆栈大小,mysql说它自己用的堆栈大小不超过64K。这个值可适当设高一点(在RCA的项目中都是共用同一个数据库连接的),默认192K
thread_stack = 800K
#设置事务处理的级别,默认 REPEATABLE-READ,一般用它就即可,以下二行按顺序对应,
#可读写未提交的数据,创建未提交的数据副本读写,未提交之前可读不可写,只允许串行序列招行事务。
# READ-UNCOMMITTED, READ-COMMITTED, REPEATABLE-READ, SERIALIZABLE
transaction_isolation = REPEATABLE-READ
#单一内存临时表在内存中的大小,超过此值自动转换到磁盘操作
tmp_table_size = 64M
#启动二进制日志功能,可通过它实现时间点恢复最新的备份
#log-bin=mysql-bin
#二进制日志格式,对就上一条,-建议混合格式
#binlog_format=mixed
#转换查询为缓慢查询
slow_query_log
#对应上一条,如果一个查询超过了下条设定的时间则执行上一条。
long_query_time = 2

#

long_query_time = 1

#记录位置

log-slow-queries = "d:/logs/slow_query.log"

#是否记录没有索引的查询
log-queries-not-using-indexes = true

#

#自定义主机ID识别符,用于主从或多服务器之间识别,为 一个 int 类型
server-id = 1
#一般用来缓存MyISAM表的主键,也用于临时的磁盘表缓存主键,上面多次出现临时磁盘表,所以就算不用MyISAM也最好为其设置一个不小的值,默认32M
key_buffer_size = 64M
#全表扫描MyISAM表时的缓存,每个线程拥有下行的大小。
read_buffer_size = 2M
#排序操作时与磁盘之间的缓存,分到每个线程,默认16M
read_rnd_buffer_size = 24M
#MyISAM使用特殊树形进行批量插入时的缓存,如insert ... values(..)(..)(..)
bulk_insert_buffer_size = 64M
#MyISAM索引文件的最大限定,
myisam_max_sort_file_size = 10G
#如果一个myisam表有一个以上的索引, MyISAM可以使用一个以上线程来排序并行它们。较耗硬件资源,如果你的环境不错,可以增加此值。
myisam_repair_threads = 2
#自动检查和修复无法正确关闭MyISAM表。
myisam_recover
# *** INNODB Specific options ***
#开启下条将会禁用 INNODB
#skip-innodb
#一般不用设置或者说设了也没多大用,InnoDB会自己与操作系统交互管理其附加内存池所使用InnoDB的存储数据的大小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 16M
#innodb整体缓冲池大小,不宜过大,设为本地内存的 50%-75% 比较合适,在本机开发过程中可以设得较小一点如 64M,256M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256M
#InnoDB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组成的表空间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10M:autoextend
#用于异步IO操作的线程数量,默认为 4 ,可适当提高
innodb_file_io_threads = 8
#线程数内允许的InnoDB内核,不宜太高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16
#InnoDB的事务日志快存行为,默认为 1,为0可减轻磁盘I/0操作,还有以为2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1
#InnoDB的用于的缓冲日志数据的大小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8M
#日志文件,可设置为25%-90%的总体缓存大小,默认 256M. 修改此项要先删除datadir/ib_logfileXXX
innodb_log_file_size = 256M
#日志组数量,默认为3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3
#InnoDB的日志文件位置。默认是MySQL的datadir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InnoDB最大允许的脏页缓冲池的百分比,默认90
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 = 80
#事务死锁超时设定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120

[client]
port           = 3306
socket         = /tmp/mysql.sock
# 设置mysql客户端的字符集
default-character-set=utf8

[mysqldump]
quick
max_allowed_packet = 16M

[mysql]
no-auto-rehash

# Only allow UPDATEs and DELETEs that use keys.
#safe-updates

[WinMySQLAdmin]
# 指定mysql服务启动启动的文件
Server=F://myweb//MySql Server//bin//mysqld.exe

再附一些表

 

basedir = path使用给定目录作为根目录(安装目录)。
character-sets-dir = path给出存放着字符集的目录。
datadir = path从给定目录读取数据库文件。
pid-file = filename为mysqld程序指定一个存放进程ID的文件(仅适用于UNIX/Linux系统); Init-V脚本需要使用这个文件里的进程ID结束mysqld进程。
socket = filename为MySQL客户程序与服务器之间的本地通信指定一个套接字文件(仅适用于UNIX/Linux系统; 默认设置一般是/var/lib/mysql/mysql.sock文件)。在Windows环境下,如果MySQL客户与服务器是通过命名管道进行通信 的,–sock选项给出的将是该命名管道的名字(默认设置是MySQL)。
lower_case_table_name = 1/0新目录和数据表的名字是否只允许使用小写字母; 这个选项在Windows环境下的默认设置是1(只允许使用小写字母)。

 

 

mysqld程序:语言设置

 

character-sets-server = name新数据库或数据表的默认字符集。为了与MySQL的早期版本保持兼容,这个字符集也可以用–default-character-set选项给出; 但这个选项已经显得有点过时了。
collation-server = name新数据库或数据表的默认排序方式。
lanuage = name用指定的语言显示出错信息。

 

 

mysqld程序:通信、网络、信息安全

 

enable-named-pipes允许Windows 2000/XP环境下的客户和服务器使用命名管道(named pipe)进行通信。这个命名管道的默认名字是MySQL,但可以用–socket选项来改变。
local-infile [=0]允许/禁止使用LOAD DATA LOCAL语句来处理本地文件。
myisam-recover [=opt1, opt2, ...]在启动时自动修复所有受损的MyISAM数据表。这个选项的可取值有4种:DEFAULT、BACKUP、QUICK和FORCE; 它们与myisamchk程序的同名选项作用相同。
old-passwords使用MySQL 3.23和4.0版本中的老算法来加密mysql数据库里的密码(默认使用MySQL 4.1版本开始引入的新加密算法)。
port = n为MySQL程序指定一个TCP/IP通信端口(通常是3306端口)。
safe-user-create只有在mysql.user数据库表上拥有INSERT权限的用户才能使用GRANT命令; 这是一种双保险机制(此用户还必须具备GRANT权限才能执行GRANT命令)。
shared-memory允许使用内存(shared memory)进行通信(仅适用于Windows)。
shared-memory-base-name = name给共享内存块起一个名字(默认的名字是MySQL)。
skip-grant-tables不使用mysql数据库里的信息来进行访问控制(警告:这将允许用户任何用户去修改任何数据库)。
skip-host-cache不使用高速缓存区来存放主机名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
skip-name-resovle不把IP地址解析为主机名; 与访问控制(mysql.user数据表)有关的检查全部通过IP地址行进。
skip-networking只允许通过一个套接字文件(Unix/Linux系统)或通过命名管道(Windows系统)进行本地连接,不允许ICP/IP连接; 这提高了安全性,但阻断了来自网络的外部连接和所有的Java客户程序(Java客户即使在本地连接里也使用TCP/IP)。
user = namemysqld程序在启动后将在给定UNIX/Linux账户下执行; mysqld必须从root账户启动才能在启动后切换到另一个账户下执行; mysqld_safe脚本将默认使用–user=mysql选项来启动mysqld程序。

 

 

mysqld程序:内存管理、优化、查询缓存区

 

bulk_insert_buffer_size = n为一次插入多条新记录的INSERT命令分配的缓存区长度(默认设置是8M)。
key_buffer_size = n用来存放索引区块的RMA值(默认设置是8M)。
join_buffer_size = n在参加JOIN操作的数据列没有索引时为JOIN操作分配的缓存区长度(默认设置是128K)。
max_heap_table_size = nHEAP数据表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6M); 超过这个长度的HEAP数据表将被存入一个临时文件而不是驻留在内存里。
max_connections = nMySQL服务器同时处理的数据库连接的最大数量(默认设置是100)。
query_cache_limit = n允许临时存放在查询缓存区里的查询结果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M)。
query_cache_size = n查询缓存区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0,不开辟查询缓存区)。
query_cache_type = 0/1/2查询缓存区的工作模式:0, 禁用查询缓存区; 1,启用查询缓存区(默认设置); 2,”按需分配”模式,只响应SELECT SQL_CACHE命令。
read_buffer_size = n为从数据表顺序读取数据的读操作保留的缓存区的长度(默认设置是128KB); 这个选项的设置值在必要时可以用SQL命令SET SESSION read_buffer_size = n命令加以改变。
read_rnd_buffer_size = n类似于read_buffer_size选项,但针对的是按某种特定顺序(比如使用了ORDER BY子句的查询)输出的查询结果(默认设置是256K)。
sore_buffer = n为排序操作分配的缓存区的长度(默认设置是2M); 如果这个缓存区太小,则必须创建一个临时文件来进行排序。
table_cache = n同时打开的数据表的数量(默认设置是64)。
tmp_table_size = n临时HEAP数据表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32M); 超过这个长度的临时数据表将被转换为MyISAM数据表并存入一个临时文件。

 

 

mysqld程序:日志

 

log [= file]把所有的连接以及所有的SQL命令记入日志(通用查询日志); 如果没有给出file参数,MySQL将在数据库目录里创建一个hostname.log文件作为这种日志文件(hostname是服务器的主机名)。
log-slow-queries [= file]把执行用时超过long_query_time变量值的查询命令记入日志(慢查询日志); 如果没有给出file参数,MySQL将在数据库目录里创建一个hostname-slow.log文件作为这种日志文件(hostname是服务器主机 名)。
long_query_time = n慢查询的执行用时上限(默认设置是10s)。
lon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s把慢查询以及执行时没有使用索引的查询命令全都记入日志(其余同–log-slow-queries选项)。
log-bin [= filename]把对数据进行修改的所有SQL命令(也就是INSERT、UPDATE和DELETE命令)以二进制格式记入日志(二进制变更日志,binary update log)。这种日志的文件名是filename.n或默认的hostname.n,其中n是一个6位数字的整数(日志文件按顺序编号)。
log-bin-index = filename二进制日志功能的索引文件名。在默认情况下,这个索引文件与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名字相同,但后缀名是.index而不是.nnnnnn。
max_binlog_size = n二进制日志文件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GB)。在前一个二进制日志文件里的信息量超过这个最大长度之前,MySQL服务器会自动提供一个新的二进制日志文件接续上。
binlog-do-db = dbname只把给定数 据库里的变化情况记入二进制日志文件,其他数据库里的变化情况不记载。如果需要记载多个数据库里的变化情况,就必须在配置文件使用多个本选项来设置,每个数据库一行。
binlog-ignore-db = dbname不把给定数据库里的变化情况记入二进制日志文件。
sync_binlog = n每经过n次日志写操作就把日志文件写入硬盘一次(对日志信息进行一次同步)。n=1是最安全的做法,但效率最低。默认设置是n=0,意思是由操作系统来负责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同步工作。
log-update [= file]记载出错情况的日志文件名(出错日志)。这种日志功能无法禁用。如果没有给出file参数,MySQL会使用hostname.err作为种日志文件的名字。

 

 

mysqld程序:镜像(主控镜像服务器)

 

server-id = n给服务器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ID编号; n的取值范围是1~2的32次方启用二进制日志功能。
log-bin = name启用二进制日志功能。这种日志的文件名是filename.n或默认的hostname.n,其中的n是一个6位数字的整数(日志文件顺序编号)。
binlog-do/ignore-db = dbname只把给定数据库里的变化情况记入二进制日志文件/不把给定的数据库里的变化记入二进制日志文件。

 

 

mysqld程序:镜像(从属镜像服务器)

 

server-id = n给服务器分配一个唯一的ID编号
log-slave-updates启用从属服务器上的日志功能,使这台计算机可以用来构成一个镜像链(A->B->C)。
master-host = hostname主控服务器的主机名或IP地址。如果从属服务器上存在mater.info文件(镜像关系定义文件),它将忽略此选项。
master-user = replicusername从属服务器用来连接主控服务器的用户名。如果从属服务器上存在mater.info文件,它将忽略此选项。
master-password = passwd从属服务器用来连接主控服务器的密码。如果从属服务器上存在mater.info文件,它将忽略此选项。
master-port = n从属服务器用来连接主控服务器的TCP/IP端口(默认设置是3306端口)。
master-connect-retry = n如果与主控服务器的连接没有成功,则等待n秒(s)后再进行管理方式(默认设置是60s)。如果从属服务器存在mater.info文件,它将忽略此选项。
master-ssl-xxx = xxx对主、从服务器之间的SSL通信进行配置。
read-only = 0/10: 允许从属服务器独立地执行SQL命令(默认设置); 1: 从属服务器只能执行来自主控服务器的SQL命令。
read-log-purge = 0/11: 把处理完的SQL命令立刻从中继日志文件里删除(默认设置); 0: 不把处理完的SQL命令立刻从中继日志文件里删除。
replicate-do-table = dbname.tablename与–replicate-do-table选项的含义和用法相同,但数据库和数据库表名字里允许出现通配符”%” (例如: test%.%–对名字以”test”开头的所有数据库里的所以数据库表进行镜像处理)。

 

replicate-do-db = name只对这个数据库进行镜像处理。
replicate-ignore-table = dbname.tablename不对这个数据表进行镜像处理。
replicate-wild-ignore-table = dbn.tablen不对这些数据表进行镜像处理。
replicate-ignore-db = dbname不对这个数据库进行镜像处理。
replicate-rewrite-db = db1name > db2name把主控数据库上的db1name数据库镜像处理为从属服务器上的db2name数据库。
report-host = hostname从属服务器的主机名; 这项信息只与SHOW SLAVE HOSTS命令有关–主控服务器可以用这条命令生成一份从属服务器的名单。
slave-compressed-protocol = 1主、从服务器使用压缩格式进行通信–如果它们都支持这么做的话。
slave-skip-errors = n1, n2, …或all即使发生出错代码为n1、n2等的错误,镜像处理工作也继续进行(即不管发生什么错误,镜像处理工作也继续进行)。如果配置得当,从属服务器不应 该在执行 SQL命令时发生错误(在主控服务器上执行出错的SQL命令不会被发送到从属服务器上做镜像处理); 如果不使用slave-skip-errors选项,从属服务器上的镜像工作就可能因为发生错误而中断,中断后需要有人工参与才能继续进行。

 

 

mysqld–InnoDB:基本设置、表空间文件

 

skip-innodb不加载InnoDB数据表驱动程序–如果用不着InnoDB数据表,可以用这个选项节省一些内存。
innodb-file-per-table为每一个新数据表创建一个表空间文件而不是把数据表都集中保存在中央表空间里(后者是默认设置)。该选项始见于MySQL 4.1。
innodb-open-file = nInnoDB数据表驱动程序最多可以同时打开的文件数(默认设置是300)。如果使用了innodb-file-per-table选项并且需要同时打开很多数据表的话,这个数字很可能需要加大。
innodb_data_home_dir = pInnoDB主目录,所有与InnoDB数据表有关的目录或文件路径都相对于这个路径。在默认的情况下,这个主目录就是MySQL的数据目录。
innodb_data_file_path = ts用来容纳InnoDB为数据表的表空间: 可能涉及一个以上的文件; 每一个表空间文件的最大长度都必须以字节(B)、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给出; 表空间文件的名字必须以分号隔开; 最后一个表空间文件还可以带一个autoextend属性和一个最大长度(max:n)。例如,ibdata1:1G; ibdata2:1G:autoextend:max:2G的意思是: 表空间文件ibdata1的最大长度是1GB,ibdata2的最大长度也是1G,但允许它扩充到2GB。除文件名外,还可以用硬盘分区的设置名来定义表 空间,此时必须给表空间的最大初始长度值加上newraw关键字做后缀,给表空间的最大扩充长度值加上raw关键字做后缀(例如/dev/hdb1: 20Gnewraw或/dev/hdb1:20Graw); MySQL 4.0及更高版本的默认设置是ibdata1:10M:autoextend。
innodb_autoextend_increment = n带有autoextend属性的表空间文件每次加大多少兆字节(默认设置是8MB)。这个属性不涉及具体的数据表文件,那些文件的增大速度相对是比较小的。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n如果某个事务在等待n秒(s)后还没有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就使用ROLLBACK命令放弃这个事务。这项设置对于发现和处理未能被InnoDB数据表驱动 程序识别出来的死锁条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选项的默认设置是50s。
innodb_fast_shutdown 0/1是否以最快的速度关闭InnoDB,默认设置是1,意思是不把缓存在INSERT缓存区的数据写入数据表,那些数据将在MySQL服务器下次启动 时再写入 (这么做没有什么风险,因为INSERT缓存区是表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数据不会丢失)。把这个选项设置为0反面危险,因为在计算机关闭时,InnoDB 驱动程序很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它的数据同步工作,操作系统也许会在它完成数据同步工作之前强行结束InnoDB,而这会导致数据不完整。

 

 

mysqld程序:InnoDB–日志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p用来存放InnoDB日志文件的目录路径(如ib_logfile0、ib_logfile1等)。在默认的情况下,InnoDB驱动程序将使用 MySQL数据目录作为自己保存日志文件的位置。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n使用多少个日志文件(默认设置是2)。InnoDB数据表驱动程序将以轮转方式依次填写这些文件; 当所有的日志文件都写满以后,之后的日志信息将写入第一个日志文件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5MB)。这个长度必须以MB(兆字节)或GB(千兆字节)为单 位进行设置。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0/1/2这个选项决定着什么时候把日志信息写入日志文件以及什么时候把这些文件物理地写(术语称为”同步”)到硬盘上。设置值0的意思是每隔一秒写一次日 志并进行 同步,这可以减少硬盘写操作次数,但可能造成数据丢失; 设置值1(设置设置)的意思是在每执行完一条COMMIT命令就写一次日志并进行同步,这可以防止数据丢失,但硬盘写操作可能会很频繁; 设置值2是一般折衷的办法,即每执行完一条COMMIT命令写一次日志,每隔一秒进行一次同步。
innodb_flush_method = xInnoDB日志文件的同步办法(仅适用于UNIX/Linux系统)。这个选项的可取值有两种: fdatasync,用fsync()函数进行同步; O_DSYNC,用O_SYNC()函数进行同步。
innodb_log_archive = 1启用InnoDB驱动程序的archive(档案)日志功能,把日志信息写入ib_arch_log_n文件。启用这种日志功能在InnoDB与 MySQL一起使用时没有多大意义(启用MySQL服务器的二进制日志功能就足够用了)。

 

 

mysqld程序–InnoDB:缓存区的设置和优化

 

innodb_log_buffer_pool_size = n为InnoDB数据表及其索引而保留的RAM内存量(默认设置是8MB)。这个参数对速度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如果计算机上只运行有 MySQL/InnoDB数据库服务器,就应该把全部内存的80%用于这个用途。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n事务日志文件写操作缓存区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MB)。
innodb_additional_men_pool_size = n为用于内部管理的各种数据结构分配的缓存区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MB)。
innodb_file_io_threads = nI/O操作(硬盘写操作)的最大线程个数(默认设置是4)。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nInnoDB驱动程序能够同时使用的最大线程个数(默认设置是8)。

 

 

mysqld程序:其它选项

 

bind-address = ipaddrMySQL服务器的IP地址。如果MySQL服务器所在的计算机有多个IP地址,这个选项将非常重要。
default-storage-engine = type新数据表的默认数据表类型(默认设置是MyISAM)。这项设置还可以通过–default-table-type选项来设置。
default-timezone = name为MySQL服务器设置一个地理时区(如果它与本地计算机的地理时区不一样)。
ft_min_word_len = n全文索引的最小单词长度工。这个选项的默认设置是4,意思是在创建全文索引时不考虑那些由3个或更少的字符构建单词。
Max-allowed-packet = n客户与服务器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的最大长度,这个数字至少应该大于客户程序将要处理的最大BLOB块的长度。这个选项的默认设置是1MB。
Sql-mode = model1, mode2, …MySQL将运行在哪一种SQL模式下。这个选项的作用是让MySQL与其他的数据库系统保持最大程度的兼容。这个选项的可取值包括ansi、db2、 oracle、no_zero_date、pipes_as_concat。
posted on 2016-08-31 11:47 至情至性 阅读( ...) 评论( ...) 编辑 收藏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psetpsetpset/p/5825318.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