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查询

水仙花数只是自幂数的一种,严格来说三位数的3次幂数才成为水仙花数。

附:其他位数的自幂数名字

一位自幂数:独身数

两位自幂数:没有

三位自幂数:水仙花数

四位自幂数:四叶玫瑰数

五位自幂数:五角星数

六位自幂数:六合数

七位自幂数:北斗七星数

八位自幂数:八仙数

九位自幂数:九九重阳数

十位自幂数:十全十美数

折叠常见水仙花数

水仙花数又称阿姆斯特朗数。

三位的水仙花数共有4个:153,370,371,407;四位的四叶玫瑰数共有3个:1634,8208,9474;

五位的五角星数共有3个:54748,92727,93084;

六位的六合数只有1个:548834;

七位的北斗七星数共有4个:1741725,4210818,9800817,9926315;

八位的八仙花数共有3个:24678050,24678051,88593477

……
水仙花数
水仙花数

……

使用高精度计算,可以得到超过int类型上限的水仙花数:

5: 93084

5: 92727

5: 54748

6: 548834

7: 9800817

7: 4210818

7: 1741725

7: 9926315

8: 24678050

8: 24678051

8: 88593477

9: 146511208

9: 912985153

9: 472335975

9: 534494836

10: 4679307774

11: 32164049650

11:40028394225

11: 42678290603

11: 49388550606

11: 32164049651

11: 94204591914

11: 44708635679

11: 82693916578

14: 28116440335967

16: 4338281769391370

16: 4338281769391371

17: 21897142587612075

17: 35641594208964132

17: 35875699062250035

19: 1517841543307505039

19: 3289582984443187032

19: 4929273885928088826

19: 4498128791164624869

20: 63105425988599693916

21: 449177399146038697307

21: 128468643043731391252

23: 27907865009977052567814

23: 35452590104031691935943

23: 27879694893054074471405

23: 21887696841122916288858

24: 174088005938065293023722

24: 188451485447897896036875

(为环保起见,24位以上的水仙花数略)

最大的水仙花数有39位。十进制自然数中的所有水仙花数共有88个.

冒泡排序(Bubble Sort,台湾译为:泡沫排序或气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大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故名。
算法原理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从后往前)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1]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2]冒泡排序(BubbleSort)的基本概念是: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即在第一趟: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

冒泡排序流程
冒泡排序流程
至此第一趟结束,将最大的数放到了最后。在第二趟:仍从第一对数开始比较(因为可能由于第2个数和第3个数的交换,使得第1个数不再小于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一直比较到倒数第二个数(倒数第一的位置上已经是最大的),第二趟结束,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得到一个新的最大数(其实在整个数列中是第二大的数)。如此下去,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最终完成排序。

由于在排序过程中总是小数往前放,大数往后放,相当于气泡往上升,所以称作冒泡排序。

用二重循环实现,外循环变量设为i,内循环变量设为j。假如有10个数需要进行排序,则外循环重复9次,内循环依次重复9,8,...,1次。每次进行比较的两个元素都是与内循环j有关的,它们可以分别用a[j]和a[j+1]标识,i的值依次为1,2,...,9,对于每一个i,j的值依次为1,2,...10-i。

产生

在许多程序设计中,我们需要将一个数列进行排序,以方便统计,而冒泡排序一直由于其简洁的思想方法而倍受青睐。

排序过程

设想被排序的数组R[1..N]垂直竖立,将每个数据元素看作有重量的气泡,根据轻气泡不能在重气泡之下的原则,从下往上扫描数组R,凡扫描到违反本原则的轻气泡,就使其向上"漂浮",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最后任何两个气泡都是轻者在上,重者在下为止。

改进

冒泡排序流程
冒泡排序流程
冒泡排序法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第一,在排序过程中,执行完最后的排序后,虽然数据已全部排序完备,但程序无法判断是否完成排序,为了解决这一不足,可设置一个标志位flag,将其初始值设置为非0,表示被排序的表是一个无序的表,每一次排序开始前设置flag值为0,在进行数据交换时,修改flag为非0。在新一轮排序开始时,检查此标志,若此标志为0,表示上一次没有做过交换数据,则结束排序;否则进行排序;

第二,当排序的数据比较多时排序的时间会明显延长。改进方法:快速排序:具体做法:任意选取某一记录(通常取第一个记录),比较其关键字与所有记录的关键字,并将关键字比它小的记录全部放在它的前面,将比它大的记录均存放在它的后面,这样,经过一次排序之后,可将所有记录以该记录所在的分界点分为两部分,然后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快速排序,直至排序完

局部冒泡排序算法对冒泡排序的改进:

在冒泡排序中,一趟扫描有可能无数据交换,也有可能有一次或多次数据交换,在传统的冒泡排序算法及近年来的一些改进的算法中,只记录一趟扫描有无数据交换的信息,对数据交换发生的位置信息则不予处理。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可以在一趟全局扫描中,对每一反序数据对进行局部冒泡排序处理,称之为局部冒泡排序。

局部冒泡排序与冒泡排序算法具有相同的时间复杂度,并且在正序和逆序的情况下,所需的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完全相同。由于局部冒泡排序和冒泡排序的数据移动次数总是相同的,而局部冒泡排序所需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常少于冒泡排序,这意味着局部冒泡排序很可能在平均比较次数上对冒泡排序有所改进,当比较次数较少的优点不足以抵消其程序复杂度所带来的额外开销,而当数据量较大时,局部冒泡排序的时间性能则明显优于冒泡排序。

折叠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比如序列[5, 5, 3]第一次就将第一个[5]与[3]交换,导致第一个5挪动到第二个5后面)。
排序算法即解决以下问题的算法:

折叠输入

n个数的序列<a1,a2,a3,...,an>。

折叠输出

原序列的一个重排<a1*,a2*,a3*,...,an*>;,使得a1*<=a2*<=a3*<=...<=an*

排序算法有很多,包括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选择排序,计数排序,基数排序,桶排序,快速排序等。插入排序,堆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冒泡排序都是比较排序,它们通过对数组中的元素进行比较来实现排序,其他排序算法则是利用非比较的其他方法来获得有关输入数组的排序信息。

折叠思想

n个记录的文件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

①初始状态:无序区为R[1..n],有序区为空。

②第1趟排序

在无序区R[1..n]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1]交换,使R[1..1]和R[2..n]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

③第i趟排序

第i趟排序开始时,当前有序区和无序区分别为R[1..i-1]和R(i..n)。该趟排序从当前无序区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交换,使R[1..i]和R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折叠通俗的解释

对比数组中前一个元素跟后一个元素的大小,如果后面的元素比前面的元素小则用一个变量k来记住他的位置,接着第二次比较,前面"后一个元素"现变成了"前一个元素",继续跟他的"后一个元素"进行比较如果后面的元素比他要小则用变量k记住它在数组中的位置(下标),等到循环结束的时候,我们应该找到了最小的那个数的下标了,然后进行判断,如果这个元素的下标不是第一个元素的下标,就让第一个元素跟他交换一下值,这样就找到整个数组中最小的数了。然后找到数组中第二小的数,让他跟数组中第二个元素交换一下值,以此类推。

1.时间复杂度

排序算法复杂度对比 lgn = log2n
排序算法复杂度对比 lgn = log2n
选择排序的交换操作介于 0 和 (n - 1) 次之间。选择排序的比较操作为 n (n - 1) / 2 次之间。选择排序的赋值操作介于 0 和 3 (n - 1) 次之间。

比较次数O(n^2),比较次数与关键字的初始状态无关,总的比较次数N=(n-1)+(n-2)+...+1=n*(n-1)/2。交换次数O(n),最好情况是,已经有序,交换0次;最坏情况交换n-1次,逆序交换n/2次。交换次数比冒泡排序少多了,由于交换所需CPU时间比比较所需的CPU时间多,n值较小时,选择排序比冒泡排序快。

其他排序算法的复杂度如右图所示。

2.稳定性

选择排序是给每个位置选择当前元素最小的,比如给第一个位置选择最小的,在剩余元素里面给第二个元素选择第二小的,依次类推,直到第n-1个元素,第n个元素不用选择了,因为只剩下它一个最大的元素了。那么,在一趟选择,如果一个元素比当前元素小,而该小的元素又出现在一个和当前元素相等的元素后面,那么交换后稳定性就被破坏了。比较拗口,举个例子,序列5 8 5 2 9,我们知道第一遍选择第1个元素5会和2交换,那么原序列中两个5的相对前后顺序就被破坏了,所以选择排序是一个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折叠编辑本段树形选择排序

折叠输入输出

输入输出与基本选择排序相同。

折叠思想

利用满二叉树的性质,将输入的数据存放到满二叉树的叶节点,通过比较树中剩余可用节点(从底层的叶节点开始)的大小,每次选择最小的数值(比较复制到二叉树的顶端),并且把最小数值赋给排序数组的前端,把最小数值原来叶节点的位置设置为不可用;依次循环直至最后一个可用叶节点。

折叠编辑本段堆排序

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树。大根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 >= A。在数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为根据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顶。

既然是堆排序,自然需要先建立一个堆,而建堆的核心内容是调整堆,使二叉树满足堆的定义(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接下来就是调堆和循环调堆,具体参见堆排序。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zxlasd/p/6934982.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