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口知多少

贺兰山口知多少

 

      说起贺兰山的山口,一些宁夏人就会说起峰峦苍翠的小滚钟口(俗称小口子)、双塔插云的拜寺口、军事要隘三关口、出运木材的苏峪口、盛产乌金的大武口……

      古人云:“夫贺兰者,头头是道”。“道”者,路也,即山口通道。然而贺兰山究竟有多少个山口通道,历代文献记载众说纷纭。诸如:《秦边纪》说:“口巨者三十有七,小者复一十有奇”;《嘉靖宁夏新志》说:“谿径可驰入者五十余处”;清《定远营记》碑刻则载:贺兰山有“七十二要隘”。据近代人统计,贺兰山的山口,自北端的宁静口、镇北口、韭菜口至南端的崇庆口、小关儿口有38个较大的山口。山的西侧自北而南有归德口、大风口、句驿墩口、杀虎墩口等31个较大的山口。以上都是见于记载的。其实与山上放羊的老乡们聊聊,他们会扳着指头说出百十来个沟谷口隘的名称和位置来,什么偷牛沟、白胡子沟、草渠沟等。

      贺兰山在沧桑巨变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山峰和沟口,主要的有:正谊关口、红果子沟、大武口(打凳口)、韭菜沟、龟头沟(归德口)、大风沟(大峰沟)、小风沟(小峰沟)、汝箕沟、大水口、小水口、西伏口、插旗口、贺兰口、苏峪口(宿嵬口)、拜寺口、镇木关口、大水沟口、黄旗口、滚钟口(小口子)、三关口(赤木关)、水磨沟、独树儿口、干沟儿口、山嘴儿口、双山北口、双山南口、林泉口、柳木高(灵武口)、峡石口……每一条沟口就是一幅别开生面的图画,每一座峰岭都是一处独特的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史籍和古代兵防阵图上记载标绘的贺兰山沟谷口隘,一律都称作口。但这些图籍都是古代镇守宁夏的总兵、参将及其幕僚们坐在“虎帐”里绘制的。实际上很多被称之为口的沟谷是走不通的“死胡同”。与之相反,许多山口则是古来重要的交通要道。如银川城通向阿拉善高原有两条道路,旧称“大道”、“小道”。“大道”经由贺兰山三关口(古称赤木口)长约230里,通汽车。当年,西北军门致中部曾在三关谷地与蒙古兵发生激战,蒙古兵仅二、三十人据险以守,西北军死伤枕籍达数百人。“小道”是经由苏峪口(古称宿嵬口)直越贺兰山,路险而陡,约一百六十里左右。当年,西北人熟知的“尕司令”马仲英所率的回族骑兵就是由这条路攻入银川城的。

      贺兰山历代为军事要地,战争频繁。正如古人评价的“宁夏北贺兰山,乃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也”。历代政权十分重视贺兰山地区的防备。唐永徽四年(公元六五三年),唐政府设置贺兰都督府,管辖贺兰山地区。西夏设贺兰山监军,曾在贺兰山东侧设右厢朝顺军司,屯兵七万,在贺兰山北设白马强镇军司,屯兵五万警戒沿山诸口。明代更是筑墙修关,设兵瞭守。仅三关口就派“军夫四千往役”以修筑关墙,并派“游击将军傅君统千军以防之”。清代警备稍稍松弛,但仍在五十八处山口设置墩哨,每个山口守兵三至五名不等。现在这些山口差不多都还较完整地保存着当时的烽火台(俗称墩子),这些烽火台都建在山口附近视野宽阔的地点。千百年过去了,这些无言的卫士仍然踏实地屹立在哨位上。在今天,它们依然有着方位物的意义。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sx4221/p/3453693.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