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闻集团被拆分,《纽约时报》的广告收入逐年锐减,传媒圈纷纷做出纸媒将死的预言时,发行量不足两万份的《教堂山周报》却依旧办得有声有色。在美国,有上万份类似的社区报,奥巴马当选总统的新闻从来登不上头条,倒是社区某个小男孩不幸落水的消息能发上一个大整版,他们只关注本地居民的衣食住行。
中国也不乏这样本地化的范例,家住望京的张先生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一家叫做望京网的社区网站跟网上的邻居们交流一下家门口又有什么新鲜事发生。在全国多如繁星的网站中这家社区网根本排不上座号,即使同在北京,海淀丰台的居民们也可能完全不知道这家网站的存在,可是望京本地的餐馆和培训机构却非常乐于在这里投放广告,因为他们的着眼点就是望京当地的30万常住居民及上百万的流动居民,如果其中的十分之一在看后能够购买他们的商品,这已经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在这个传媒轰炸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年代,秀才不出门的确能知道天下事,却惟独不知道自己灯下的一抹黑。你能清楚地从网络报纸杂志上知道最正宗的粤菜位于广州的哪条街道,却不知道自己家楼下新开了一家不错的潮汕小馆,这就是传播学中经典的“灯下黑”现象。而“本地化”要做的,就是给处于灯下黑的人们提供一支照明的手电筒。让那些需要自己的客户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存在,是中国广大中小企业目前最大的需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恰好给了它们最完美的契机。
随着一家人挤在一张沙发上看新闻联播的日子被“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坐在你对面而你却在玩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取代,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点媒Lomark这些年一直专注聚焦在本地化移动广告市场,在我们看来,中国移动广告行业将陆续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向广告阶段,比如以前我们收到各种各样的短信、WAP广告、彩铃广告;2008年到2015年我们称为双向沟通阶段,比如二维码、视频广告、LoMA本地移动广告出现;2015年到2025年时期,实现的效果是以用户为核心的移动广告,还有是以客户为核心的实效广告。但现阶段,立足本地化的移动广告无疑是最大的一支潜力股。
这个说法,恰巧与美国最大本地化移动广告网络Verve Wireless CEO汤姆·马克萨克 的想法不谋而合。
马克萨克在一篇文章中明确提到,从本质上看,移动互联网天生就是完美的本地化工具。完成一些计算机完成的工作固然是智能手机本身的一大特色,但是移动性的特点却大大方便了人们在外出时与周围的世界互动。比如你无意间去到一家饭馆觉得价格有点贵又碍于面子不想离开,会第一时间用手机上网搜索这家店有没有打折或团购信息。
根据谷歌对外公开的数据,用户40%的移动搜索目标是本地化信息,而微软给出的比例则为53%。这些数据无不意味着本地化和移动设备的交互将成为未来5年中数字营销领域的热点。移动设备上的内容消费与计算机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本地化信息的需求。移动设备上主要的内容类型为新闻、饭店/生活娱乐、天气、地图/导航,以及运动等,也就是说,人们的吃喝住行都已经渐渐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时,也给了商家们无限的商机。
本地化移动广告经营商借助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工具,不但可以实现受众的深度挖掘和精准分析,而且能够通过更精准的营销、更智能的匹配更好的为本地中小企业广告主提升广告投放营销效果。根据市场研究公司Borrell的数据,移动广告将成为本地化广告的最主要形式,而中小企业的数字广告支出将从传统网络广告转向移动广告。我们可以看见,移动互联网广告的本地化时代正在到来。
——END——
谷岩:拥有10年以上丰富的从业经验,曾就职于美国通用系统软件公司、互动通控股集团,带领团队开发并实施集团企业信息化、海量数据、互联网广告,互联网娱乐等项目。目前担任点媒lomark副总裁,主导点媒产品战略研发及管理。
全文:http://www.cnmoad.com/adbusiness/gu-yan-mobile-internet-advertising-will-go-to-localiz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