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过程操作主外键

CREATE TABLE Dept--系/学院表
(
DeptId int identity(1,1) primary key,
DeptName nvarchar(50),--系名称
AddTime datetime default(getdate())
)

CREATE TABLE Grade--班级表
(
GradeId int identity(1,1) primary key,
DeptId int FOREIGN KEY REFERENCES Dept(DeptId),
GradeNum varchar(50) unique,--专业班编号
GradeName nvarchar(50),--专业名称
AddTime datetime default(getdate())
)

CREATE TABLE Student
(
StudentId int identity(1,1) primary key,
GradeId int FOREIGN KEY REFERENCES Grade(GradeId),
StudentName nvarchar(50),--学生姓名
SudentSex nvarchar(1) default('男'),
)

存储过程实现主外键约束的表数据

create proc DeleteDeptProc
(
@DeptId int,
@IsSuccess bit=0 output
)
as
begin
delete from [dbo].[Student] where GradeId in (select GradeId from [dbo].[Grade] where DeptId=@DeptId)
delete from [dbo].[Grade] where DeptId=@DeptId
delete from [dbo].[Dept] where DeptId=@DeptId
set @IsSuccess=1
end

--执行上述存储过程
DECLARE
@DeptId int,
@IsSuccess bit
SET @DeptId = 1;
exec DeleteDeptProc @DeptId,@IsSuccess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HansZimmer/p/8961521.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Ø 常用查询 MySQL结束符是“;”结束。 1、 显示所有数据库 show databases; 2、 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dbName; 3、 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if not exists] dbName; 中括号部分可选的,判断该数据不存在就创建 4、 切换、使用指定数据库 use dbName; 5、 显示当前使用数据库所有的表对象 show tables; 6、 显示表结构describe(desc) desc tableName; 7、 创建一张表 create table user ( --int 整型 uId int, --小数 uPrice decimal, --普通长度文本,default设置默认值 uName varchar(255) default ‘zhangsan’, --超长文本 uRemark text, --图片 uPhoto blob, --日期 uBirthday datetime ); 8、 子查询建表方法 部分列名匹配模式: create table userInfo ( name varchar(20), sex char ) as select name, sex from user; 上面的列名和子查询的列名以及类型要对应 全部列名模式: create table userInfo as select * from user; 直接将整个表的类型和数据备份到新表userInfo中 9、 添加表字段 添加单列 alter table user add tel varchar(11) default ‘02012345678’; 添加多列 alter table user add ( photo blob, birthday date ); 上面就同时增加了多列字段 10、 修改表字段 修改tel列 alter table user modify tel varchar(15) default ‘02087654321’; 修改tel列的位置,在第一列显示 alter table user modify tel varchar(15) default '02087654321' first; 修改tel列的位置,在指定列之后显示 alter table user modify tel varchar(15) default '02087654321' after age; 注意:alter modify不支持一次修改多个列,但是Oracle支持多列修改 但是MySQL可以通过多个modify的方式完成: alter table user modify tel varchar(15) default '02087654321' first, modify name varchar(20) after tel; 11、 删除指定字段 alter table user drop photo; 12、 重命名表数据 表重命名 alter table user rename to users; 字段重命名 alter table users change name u_name varchar(10); alter table users change sex u_sex varchar(10) after u_name; 如果需要改变列名建议使用change,如果需要改变数据类型和显示位置可以使用modify 13、 删除表 drop table users; drop删除表会删除表结构,表对象将不存在数据中;数据也不会存在;表内的对象也不存在,如:索引、视图、约束; truncate删除表 truncate都被当成DDL出来,truncate的作用就是删除该表里的全部数据,保留表结构。相当于DDL中的delete语句, 但是truncate比delete语句的速度要快得多。但是truncate不能带条件删除指定数据,只会删除所有的数据。如果删除的表有外键, 删除的速度类似于delete。但新版本的MySQL中truncate的速度比delete速度快。 Ø 约束 MySQL中约束保存在information_schema数据库的table_constraints中,可以通过该表查询约束信息; 约束要完成对数据的检验,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完整性;如果有相互依赖数据,保证该数据不被删除。 常用五类约束: not null:非空约束,指定某列不为空 unique: 唯一约束,指定某列和几列组合的数据不能重复 primary key:键约束,指定某列的数据不能重复、唯一 foreign key:外键,指定该列记录属于表中的一条记录,参照另一条数据 check:检查,指定一个表达式,用于检验指定数据 MySQL不支持check约束,但可以使用check约束,而没有任何效果; 根据约束数据列限制,约束可分为: 单列约束:每个约束只约束一列 多列约束:每个约束约束多列数据 MySQL中约束保存在information_schema数据库的table_constraints中,可以通过该表查询约束信息; 1、 not null约束 非空约束用于确保当前列的值不为空值,非空约束只能出现在表对象的列上。 Null类型特征: 所有的类型的值都可以是null,包括int、float等数据类型 空字符串“”是不等于null,0也不等于null create table temp( id int not null, name varchar(255) not null default ‘abc’, sex char null ) 上面的table加上了非空约束,也可以用alter来修改或增加非空约束 增加非空约束 alter table temp modify sex varchar(2) not null; 取消非空约束 alter table temp modify sex varchar(2) null; 取消非空约束,增加默认值 alter table temp modify sex varchar(2) default ‘abc’ null; 2、 unique 唯一约束是指定table的列或列组合不能重复,保证数据的唯一性。虽然唯一约束不允许出现重复的值,但是可以为多个null 同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唯一约束,多个列组合的约束。在创建唯一约束的时候,如果不给唯一约束名称,就默认和列名相同。 唯一约束不仅可以在一个表内创建,而且可以同时多表创建组合唯一约束。 MySQL会给唯一约束的列上默认创建一个唯一索引; create table temp ( id int not null, name varchar(25), password varchar(16), --使用表级约束语法, constraint uk_name_pwd unique(name, password) ); 表示用户名和密码组合不能重复 添加唯一约束 alter table temp add unique(name, password); alter table temp modify name varchar(25) unique; 删除约束 alter table temp drop index name; 3、 primary key 键约束相当于唯一约束+非空约束的组合,键约束列不允许重复,也不允许出现空值;如果的多列组合的键约束, 那么这些列都不允许为空值,并且组合的值不允许重复。 每个表最多只允许一个键,建立键约束可以在列级别创建,也可以在表级别上创建。MySQL的键名总是PRIMARY, 当创建键约束时,系统默认会在所在的列和列组合上建立对应的唯一索引。 列模式: create table temp( /*键约束*/ 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5) ); create table temp2( id int not null, name varchar(25), pwd varchar(15), constraint pk_temp_id primary key(id) ); 组合模式: create table temp2( id int not null, name varchar(25), pwd varchar(15), constraint pk_temp_id primary key(name, pwd) ); alter删除键约束 alter table temp drop primary key; alter添加键 alter table temp add primary key(name, pwd); alter修改列为键 alter table temp modify id int primary key; 设置键自增 create table temp( 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pwd varchar(16) ); auto_increment自增模式,设置自增后在插入数据的时候就不需要给该列插入值了。 4、 foreign key 约束 外键约束是保证一个或两个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外键是构建于一个表的两个字段或是两个表的两个字段之间的参照关系。 也就是说从表的外键值必须在表中能找到或者为空。 当表的记录被从表参照时,表的记录将不允许删除,如果要删除数据,需要先删除从表中依赖该记录的数据, 然后才可以删除表的数据。还有一种就是级联删除子表数据。 注意:外键约束的参照列,在表中引用的只能是键或唯一键约束的列,假定引用的表列不是唯一的记录, 那么从表引用的数据就不确定记录的位置。同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外键约束。 创建外键约束: 表 create table classes( 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 从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2), constraint pk_id primary key(id), classes_id int references classes(id) ); 通常先建表,然后再建从表,这样从表的参照引用的表才存在。 表级别创建外键约束: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5), classes_id int, foreign key(classes_id) references classes(id) ); 上面的创建外键的方法没有指定约束名称,系统会默认给外键约束分配外键约束名称,命名为student_ibfk_n, 其中student是表名,n是当前约束从1开始的整数。 指定约束名称: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5), classes_id int, /*指定约束名称*/ constraint fk_classes_id foreign key(classes_id) references classes(id) ); 多列外键组合,必须用表级别约束语法: create table classes( id int, name varchar(20), number int, primary key(name, number) );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classes_name varchar(20), classes_number int, /*表级别联合外键*/ foreign key(classes_name, classes_number) references classes(name, number) ); 删除外键约束: 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foreign key student_ibfk_1; 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foreign key fk_student_id; 增加外键约束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foreign key(classes_name, classes_number) referencesclasses(name, number); 自引用、自关联(递归表、树状表) create table tree( 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50), parent_id int, foreign key(parent_id) references tree(id) ); 级联删除:删除表的数据时,关联的从表数据也删除,则需要在建立外键约束的后面增加on deletecascade 或on delete set null,前者是级联删除,后者是将从表的关联列的值设置为null。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classes_name varchar(20), classes_number int, /*表级别联合外键*/ foreign key(classes_name, classes_number) references classes(name, number) on deletecascade ); 5、 check约束 MySQL可以使用check约束,但check约束对数据验证没有任何作用。 create table temp( id int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0), age int, primary key(id), /*check约束*/ check(age > 20) ); 上面check约束要求age必须大于0,但没有任何作用。但是创建table的时候没有任何错误或警告。 Ø 索引 索引是存放在模式(schema)中的一个数据库对象,索引的作用就是提高对表的检索查询速度, 索引是通过快速访问的方法来进行快速定位数据,从而减少了对磁盘的读写操作。 索引是数据库的一个对象,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对某个表对象进行依赖。 提示:索引保存在information_schema数据库里的STATISTICS表中。 创建索引方式: 自动:当表上定义键约束、唯一、外键约束时,该表会被系统自动添加上索引。 手动:手动在相关表或列上增加索引,提高查询速度。 删除索引方式: 自动:当表对象被删除时,该表上的索引自动被删除 手动:手动删除指定表对象的相关列上的索引 索引类似于书籍的目录,可以快速定位到相关的数据,一个表可以有多个索引。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temp_name on temp(name); 组合索引: create index idx_temp_name$pwd on temp(name, pwd); 删除索引: drop index idx_temp_name on temp; Ø 视图 视图就是一个表或多个表的查询结果,它是一张虚拟的表,因为它并不能存储数据。 视图的作用、优点: 限制对数据的访问 让复杂查询变得简单 提供数据的独立性 可以完成对相同数据的不同显示 创建、修改视图 create or replace view view_temp as select name, age from temp; 通常我们并不对视图的数据做修改操作,因为视图是一张虚拟的表,它并不存储实际数据。如果想让视图不被修改,可以用with check option来完成限制。 create or replace view view_temp as select * from temp with check option; 修改视图: alter view view_temp as select id, name from temp; 删除视图: drop view view_temp; 显示创建语法: show create view v_temp; Ø DML语句 DML要针对数据库表对象的数据而言的,一般DML完成: 插入新数据 修改已添加的数据 删除不需要的数据 1、 insert into 插入语句 insert into temp values(null, ‘jack’, 25); 键自增可以不插入,所以用null代替 指定列 insert into temp(name, age) values(‘jack’, 22); 在表面后面带括号,括号中写列名,values中写指定列名的值即可。当省略列名就表示插入全部数据, 注意插入值的顺序和列的顺序需要保持一致。 Set方式插入,也可以指定列 insert into temp set id = 7, name = 'jason'; MySQL中外键的table的外键引用列可以插入数据可以为null,不参照表的数据。 使用子查询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temp(name) select name from classes; 多行插入 insert into temp values(null, ‘jack’, 22), (null, ‘jackson’ 23); 2、 update 修改语句 update要完成对数据的修改操作,可以修改一条或多条数据。修改多条或指定条件的数据,需要用where条件来完成。 修改所有数据 update temp set name = ‘jack2’; 所有的数据的name会被修改,如果修改多列用“,”分开 update temp set name = ‘jack’, age = 22; 修改指定条件的记录需要用where update temp set name = ‘jack’ where age > 22; 3、 delete 删除语句 删除table中的数据,可以删除所有,带条件可以删除指定的记录。 删除所有数据 delete from temp; 删除指定条件数据 delete from temp where age > 20; Ø select 查询、function 函数 select查询语句用得最广泛、功能也最丰富。可以完成单条记录、多条记录、单表、多表、子查询等。 1、 查询某张表所有数据 select * from temp; *代表所有列,temp代表表名,不带条件就查询所有数据 2、 查询指定列和条件的数据 select name, age from temp where age = 22; 查询name和age这两列,age 等于22的数据。 3、 对查询的数据进行运算操作 select age + 2, age / 2, age – 2, age * 2 from temp where age – 2 > 22; 4、 concat函数,字符串连接 select concat(name, ‘-eco’) from temp; concat和null进行连接,会导致连接后的数据成为null 5、 as 对列重命名 select name as ‘名称’ from temp; as也可以省略不写,效果一样 如果重命名的列名出现特殊字符,如“‘”单引号,那就需要用双引号引在外面 select name as “名’称” from temp; 6、 也可以给table去别名 select t.name Name from temp as t; 7、 查询常量 类似于SQL Server select 5 + 2; select concat('a', 'bbb'); 8、 distinct 去掉重复数据 select distinct id from temp; 多列将是组合的重复数据 select distinct id, age from temp; 9、 where 条件查询 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小于等于<=、等于=、不等于<> 都可以出现在where语句中 select * from t where a > 2 or a >= 3 or a < 5 or a <= 6 or a = 7 or a <> 0; 10、 and 并且 select * from temp where age > 20 and name = ‘jack’; 查询名称等于jack并且年龄大于20的 11、 or 或者 满足一个即可 select * from tmep where name = ‘jack’ or name = ‘jackson’; 12、 between v and v2 大于等于v且小于等于v2 select * form temp where age between 20 and 25; 13、 in 查询 可以多个条件 类似于or select * from temp where id in (1, 2, 3); 查询id在括号中出现的数据 14、 like 模糊查询 查询name以j开头的 select * from temp where name like ‘j%’; 查询name包含k的 select * from temp where name like ‘%k%’; escape转义 select * from temp where name like ‘/_%’ escape ‘/’; 指定/为转义字符,上面的就可以查询name中包含“_”的数据 15、 is null、is not null 查询为null的数据 select * from temp where name is null; 查询不为null的数据 select * from temp where name is not null; 16、 not select * from temp where not (age > 20); 取小于等于20的数据 select * from temp where id not in(1, 2); 17、 order by 排序,有desc、asc升序、降序 select * from temp order by id; 默认desc排序 select * from temp order by id asc; 多列组合 select * from temp order by id, age; Ø function 函数 函数的作用比较大,一般多用在select查询语句和where条件语句之后。按照函数返回的结果, 可以分为:多行函数和单行函数;所谓的单行函数就是将每条数据进行独立的计算,然后每条数据得到一条结果。 如:字符串函数;而多行函数,就是多条记录同时计算,得到最终只有一条结果记录。如:sum、avg等 多行函数也称为聚集函数、分组函数,要用于完成一些统计功能。MySQL的单行函数有如下特征: 单行函数的参数可以是变量、常量或数据列。单行函数可以接受多个参数,但返回一个值。 单行函数就是它会对每一行单独起作用,每一行(可能包含多个参数)返回一个结果。 单行函数可以改变参数的数据类型。单行函数支持嵌套使用:内层函数的返回值是外层函数的参数。 单行函数可以分为: 类型转换函数; 位函数; 流程控制语句; 加密解密函数; 信息函数 单行函数 1、 char_length字符长度 select char_length(tel) from user; 2、 sin函数 select sin(age) from user; select sin(1.57); 3、 添加日期函数 select date_add('2010-06-21', interval 2 month); interval是一个关键字,2 month是2个月的意思,2是数值,month是单位 select addDate('2011-05-28', 2); 在前面的日期上加上后面的天数 4、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日期 select curdate(); select curtime(); 5、 加密函数 select md5('zhangsan'); 6、 Null 处理函数 select ifnull(birthday, 'is null birthday') from user; 如果birthday为null,就返回后面的字符串 select nullif(age, 245) from user; 如果age等于245就返回null,不等就返回age select isnull(birthday) from user; 判断birthday是否为null select if(isnull(birthday), 'birthday is null', 'birthday not is null') from user; 如果birthday为null或是0就返回birthday is null,否则就返回birthday not is null;类似于三目运算符 7、 case 流程函数 case函数是一个流程控制函数,可以接受多个参数,但最终只会返回一个结果。 select name, age, (case sex when 1 then '男' when 0 then '女' else '火星人' end ) sex from user; 组函数 组函数就是多行函数,组函数是完成一行或多行结果集的运算,最后返回一个结果,而不是每条记录返回一个结果。 1、 avg平均值运算 select avg(age) from user; select avg(distinct age) from user; 2、 count 记录条数统计 select count(*), count(age), count(distinct age) from user; 3、 max 最大值 select max(age), max(distinct age) from user; 4、 min 最小值 select min(age), min(distinct age) from user; 5、 sum 求和、聚和 select sum(age), sum(distinct age) from user; select sum(ifnull(age, 0)) from user; 6、 group by 分组 select count(*), sex from user group by sex; select count(*) from user group by age; select * from user group by sex, age; 7、 having进行条件过滤 不能在where子句中过滤组,where子句仅用于过滤行。过滤group by需要having 不能在where子句中用组函数,having中才能用组函数 select count(*) from user group by sex having sex <> 2; Ø 多表查询和子查询 数据库的查询功能最为丰富,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查询完成一些事物,而且不是单纯的对一个表进行操作。而是对多个表进行联合查询, MySQL中多表连接查询有两种规范,较早的SQL92规范支持,如下几种表连接查询: 等值连接 非等值连接 外连接 广义笛卡尔积 SQL99规则提供了可读性更好的多表连接语法,并提供了更多类型的连接查询,SQL99支持如下几种多表连接查询: 交叉连接 自然连接 使用using子句的连接 使用on子句连接 全部连接或者左右外连接 SQL92的连接查询 SQL92的连接查询语法比较简单,多将多个table放置在from关键字之后,多个table用“,”隔开; 连接的条件放在where条件之后,与查询条件直接用and逻辑运算符进行连接。如果条件中使用的是相等, 则称为等值连接,相反则称为非等值,如果没有任何条件则称为广义笛卡尔积。 广义笛卡尔积:select s.*, c.* from student s, classes c; 等值:select s.*, c.* from student s, classes c where s.cid = c.id; 非等值:select s.*, c.* from student s, classes c where s.cid <> c.id; select s.*, c.name classes from classes c, student s where c.id = s.classes_id ands.name is not null; SQL99连接查询 1、交叉连接cross join,类似于SQL92的笛卡尔积查询,无需条件。如: select s.*, c.name from student s cross join classes c; 2、自然连接 natural join查询,无需条件,默认条件是将2个table中的相同字段作为连接条件,如果没有相同字段,查询的结果就是空。 select s.*, c.name from student s natural join classes c; 3、using子句连接查询:using的子句可以是一列或多列,显示的指定两个表中同名列作为连接条件。 如果用natural join的连接查询,会把所有的相同字段作为连接查询。而using可以指定相同列及个数。 select s.*, c.name from student s join classes c using(id); 4、 join … on连接查询,查询条件在on中完成,每个on语句只能指定一个条件。 select s.*, c.name from student s join classes c on s.classes_id = c.id; 5、 左右外连接:3种外连接,left [outer] join、right [outer] join,连接条件都是通过用on子句来指定,条件可以等值、非等值。 select s.*, c.name from student s left join classes c on s.classes_id = c.id; select s.*, c.name from student s right join classes c on s.classes_id = c.id; 子查询 子查询就是指在查询语句中嵌套另一个查询,子查询可以支持多层嵌套。子查询可以出现在2个位置: from关键字之后,被当做一个表来进行查询,这种用法被称为行内视图,因为该子查询的实质就是一个临时视图 出现在where条件之后作为过滤条件的值 子查询注意点: 子查询用括号括起来,特别情况下需要起一个临时名称 子查询当做临时表时(在from之后的子查询),可以为该子查询起别名,尤其是要作为前缀来限定数据列名时 子查询用作过滤条件时,将子查询放在比较运算符的右边,提供可读性 子查询作为过滤条件时,单行子查询使用单行运算符,多行子查询用多行运算符 将from后面的子查询当做一个table来用: select * from (select id, name from classes) s where s.id in (1, 2); 当做条件来用: select * from student s where s.classes_id in (select id from classes); select * from student s where s.classes_id = any (select id from classes); select * from student s where s.classes_id > any (select id from classes); Ø 操作符和函数 1、 boolean只判断 select 1 is true, 0 is false, null is unknown; select 1 is not unknown, 0 is not unknown, null is not unknown; 2、 coalesce函数,返回第一个非null的值 select coalesce(null, 1); select coalesce(1, 1); select coalesce(null, 1); select coalesce(null, null); 3、 当有2个或多个参数时,返回最大的那个参数值 select greatest(2, 3); select greatest(2, 3, 1, 9, 55, 23); select greatest('D', 'A', 'B'); 4、 Least函数,返回最小值,如果有null就返回null值 select least(2, 0); select least(2, 0, null); select least(2, 10, 22.2, 35.1, 1.1); 5、 控制流函数 select case 1 when 1 then 'is 1' when 2 then 'is 2' else 'none' end; select case when 1 > 2 then 'yes' else 'no' end; 6、 ascii字符串函数 select ascii('A'); select ascii('1'); 7、 二进制函数 select bin(22); 8、 返回二进制字符串长度 select bit_length(11); 9、 char将值转换成字符,小数取整四舍五入 select char(65); select char(65.4); select char(65.5); select char(65.6); select char(65, 66, 67.4, 68.5, 69.6, '55.5', '97.3'); 10、 using改变字符集 select charset(char(0*65)), charset(char(0*65 using utf8)); 11、 得到字符长度char_length,character_length select char_length('abc'); select character_length('eft'); 12、 compress压缩字符串、uncompress解压缩 select compress('abcedf'); select uncompress(compress('abcedf')); 13、 concat_ws分隔字符串 select concat_ws('#', 'first', 'second', 'last'); select concat_ws('#', 'first', 'second', null, 'last'); Ø 事务处理 动作 开始事务:start transaction 提交事务:commit 回滚事务:rollback 设置自动提交:set autocommit 1 | 0 atuoCommit系统默认是1立即提交模式;如果要手动控制事务,需要设置set autoCommit 0;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commit、rollback来控制事务了。 在一段语句块中禁用autocommit 而不是set autocommit start transaction; select @result := avg(age) from temp; update temp set age = @result where id = 2; select * from temp where id = 2;//值被改变 rollback;//回滚 select * from temp where id = 2;//变回来了 在此期间只有遇到commit、rollback,start Transaction的禁用autocommit才会结束。然后就恢复到原来的autocommit模式; 不能回滚的语句 有些语句不能被回滚。通常,这些语句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语句,比如创建或取消数据库的语句, 和创建、取消或更改表或存储的子程序的语句。 您在设计事务时,不应包含这类语句。如果您在事务的前部中发布了一个不能被回滚的语句, 则后部的其它语句会发生错误,在这些情况下,通过发布ROLLBACK语句不能 回滚事务的全部效果。 一些操作也会隐式的提交事务 如alter、create、drop、rename table、lock table、set autocommit、starttransaction、truncate table 等等, 在事务中出现这些语句也会提交事务的 事务不能嵌套事务 事务的保存点 Savepoint pointName/Rollback to savepoint pointName 一个事务可以设置多个保存点,rollback可以回滚到指定的保存点,恢复保存点后面的操作。 如果有后面的保存点和前面的同名,则删除前面的保存点。 Release savepoint会删除一个保存点,如果在一段事务中执行commit或rollback,则事务结束,所以保存点删除。 Set Transaction设计数据库隔离级别 SET [GLOBAL |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 READ UNCOMMITTED | READ COMMITTED | REPEATABLE READ | SERIALIZABLE } 本语句用于设置事务隔离等级,用于下一个事务,或者用于当前会话。 在默认情况下,SET TRANSACTION会为下一个事务(还未开始)设置隔离等级。 如果您使用GLOBAL关键词,则语句会设置全局性的默认事务等级, 用于从该点以后创建的所有新连接。原有的连接不受影响。使用SESSION关键测可以设置默认事务等级, 用于对当前连接执行的所有将来事务。 默认的等级是REPEATABLE READ全局隔离等级。 Ø 注释 select 1+1; # 单行注释 select 1+1; -- 单行注释 select 1 /* 多行注释 */ + 1; Ø 基本数据类型操作 字符串 select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select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n换行 select 'This/nIs/nFour/nLines'; /转义 select 'hello / world!'; select 'hello /world!'; select 'hello // world!'; select 'hello /' world!'; Ø 设置数据库mode模式 SET sql_mode='ANSI_QUOTES'; create table t(a int); create table "tt"(a int); create table "t""t"(a int); craate talbe tab("a""b" int); Ø 用户变量 set @num1 = 0, @num2 = 2, @result = 0; select @result := (@num1 := 5) + @num2 := 3, @num1, @num2, @result; Ø 存储过程 创建存储过程: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get(out result int) begin select max(age) into result from temp; end// 调用存储过程: call get(@temp); 查询结果: select @temp; 删除存储过程: drop procedure get; 查看存储过程创建语句: show create procedure get; select…into 可以完成单行记录的赋值: create procedure getRecord(sid int) begin declare v_name varchar(20) default 'jason'; declare v_age int; declare v_sex bit; select name, age, sex into v_name, v_age, v_sex from temp where id = sid; select v_name, v_age, v_sex; end; call getRecord(1); Ø 函数 函数类似于存储过程,只是调用方式不同 例如:select max(age) from temp; 创建函数: create function addAge(age int) returns int return age + 5; 使用函数: select addAge(age) from temp; 删除函数: drop function if exists addAge; drop function addAge; 显示创建语法: show create function addAge; Ø 游标 声明游标:declare cur_Name cursor for select name from temp; 打开游标:open cur_Name; Fetch游标:fetch cur_Name into @temp; 关闭游标:close cur_Name; 示例: CREATE PROCEDURE cur_show() BEGIN DECLARE done INT DEFAULT 0; DECLARE v_id, v_age INT; DECLARE v_name varchar(20); DECLARE cur_temp CURSOR FOR SELECT id, name, age FROM temp; DECLARE CONTINUE HANDLER FOR SQLSTATE '02000' SET done = 1; OPEN cur_temp; REPEAT FETCH cur_temp INTO v_id, v_name, v_age; IF NOT done THEN IF isnull(v_name) THEN update temp set name = concat('test-json', v_id) where id = v_id; ELSEIF isnull(v_age) THEN update temp set age = 22 where id = v_id; END IF; END IF; UNTIL done END REPEAT; CLOSE cur_temp; END Ø 触发器 触发器分为insert、update、delete三种触发器事件类型 还有after、before触发时间 创建触发器: create trigger trg_temp_ins before insert on temp for each row begin insert into temp_log values(NEW.id, NEW.name); end// 删除触发器: drop trigger trg_temp_ins
数据库理论与应用》实验报告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全文共8页,当前为第1页。实验序号:4          实验项目名称:数据完整性控制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全文共8页,当前为第1页。 学  号 姓  名 专业、班 实验地点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熟悉通过SQL语言对数据库进行完整性控制操作,包括3类完整性、check短语、constraint子句、触发器。因为完整性约束绝大部分是在定义表结构的时候完成的,因此可能需要多次定义表,如果表名发生重复,可以先将旧表删除再重建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利用实验1所安装的RDBMS及其交互查询工具来操作SQL语言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体完整性 -- 定义表的码 关系模型的实体完整性在CREATE TABLE中用PRIMARY KEY定义。定义码的方法分为定 为列级约束条件和定义为表级约束条件。 1)定义表student,并将其中的sno属性定义为码。Student表由(SNO,SNAME,SSEX,SAGE,SDEPT)等列组成,各列的类型分别是(CHAR(7), CHAR(8),CHAR(2),SMALLINT,CHAR(20))。 2)定义表SC,并将其中的属性sno,cno定义为码 2.参照完整性 关系模型的参照完整性在CREATE TABLE中用FOREIGN KEY定义,并用REFERENCES来指明外码参照的是哪些表的码。 定义表sc,其中sno参照表student的码sno, cno参照表course的码cno. Sc表有(SNO,CNO,GRADE)等属性,类型分别是(CHAR(7),CHAR(4),SMALLINT). 3. 用户定义完整性 用户定义属性上的约束条件 列值非空。在定义sc表时,sno,cno和grade属性都不允许取空值 列值唯一。建立部门表DEPT,要求部门名称Dname取值唯一,部门编号Deptno属性为码 DEPT表有(DEPTNO, DNAME, LOCATION)三个属性。 CHECK短语指定列值应该满足的条件。定义表student,属性ssex的值只允许取"男"或"女";定义表sc,属性GRADE的值在0~100之间 Student表和sc表的其他信息参加上面的例子 用户定义的元组上约束条件 CHECK短语不仅能够定义属性上的约束条件,而且还能允许用户定义元组级的约束条件。 定义表student,要求当学生性别为男时,其名字不能以Ms.打头。其他信息如之前的例子。 4.CONSTRAINT完整性约束命名子句 在定义表时利用约束命名子句对完整性约束条件命名,能够灵活地增加或删除一个完整性约束条件。 定义表student,要求学号在90000~99999之间,姓名不能取空值,年龄小于30,性别只能是"男"或"女"。要求全部用约束命名子句实现码约束也要用约束命名子句实现,列信息见之前例子 修改表student中的完整性约束,去掉对性别的限制,并将对年龄的限制由小于30改为小于40 5.触发器 触发器可以看成是一类特殊的存储过程,在满足某个特定条件时自动触发执行,是提高数据库服务器性能的有力工具。 触发器分为三类,更新触发器、插入触发器和删除触发器。 能够定义触发器的用户有表的所有者、系统管理员、拥有创建触发器权限且拥有对操作对象相应操作权限的用户。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全文共8页,当前为第2页。定义表TAB,并在其上定义触发器TR1,在对TAB的插入和更新前检查,如果插入或更新的值在100~1000之间,将值置为50;如果值大于1000的话,则给出新值不允许大于1000的提示。并进行检测。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全文共8页,当前为第2页。 删除触发器TR1,并进行检测,查看是否还有上述限制。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实体完整性 -- 定义表的码 关系模型的实体完整性在CREATE TABLE中用PRIMARY KEY定义。定义码的方法分为定义为列级约束条件和定义为表级约束条件。 1)定义表student,并将其中的sno属性定义为码。Student表由(SNO,SNAME,SSEX,SAGE,SDEPT)等列组成,各列的类型分别是(CHAR(7), CHAR(8),CHAR(2),SMALLINT,CHAR(20))。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7) PRIMARY KEY, SNAME CHAR(8) NOT NULL, SSEX CHAR(2), SAGE SMALLINT , SDEPT CHAR(20)); 2)定义表SC,并将其中的属性sno,cno定义为码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7) NOT NULL, CNO CHA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理和实现技术。 二、设计题目:工厂数据库管理系统 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需求说明及要求 题目:工厂数据库管理系统 某工厂需建立一个管理数据库存储以下信息: 1. 工厂包括厂名和厂长名。 2. 一个厂内有多个车间,每个车间有车间号、车间任姓名、地址和电话。 3. 一个车间有多个工人,每个工人有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和工种。 4. 一个车间生产多种产品,产品有产品号、产品名称和价格。 5. 一个车间生产多种零件,一个零件也可能为多个车间制造。零件有零件号、重量和价格 。 6. 一个产品由多种零件组成,一种零件也可装配出多种产品。 7. 产品与零件均存入仓库中。 8. 厂内有多个仓库,仓库有仓库号、仓库任姓名和电话。 各阶段具体要求: 1、需求分析阶段 定义数据项的含义和取值 定义目标系统的数据流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画出实体模型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实体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 给出每个关系的关键字和函数依赖集 分析你所设计的关系数据库模式是否属于3NF 4、物理设计阶段 确定所有字段的名称、类型、宽度、小数位数及完整性约束 确定数据库及表的名称及其组成 确定索引文件和索引关键字 5、数据库安全及维护设计阶段 设计一个适合的数据库安全策略(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权限、视图) 为了实现复杂的数据完整性约束,设计适当的触发器 设计一个适合的数据库备份策略 6、实施阶段 要求所有操作必须在查询分析器中用SQL语句或系统存储过程完成。 三、设计内容 1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 从E- R图中可以看到有6个实体,所以我建立了6个实体关系表,并且把实体键作为表的关键字 ,4个一对多的联系表,在建立关系模型的过程中,我是把一这边的实体键放到多这边做 为外键,4个多对多的联系,所以我建立了4个联系表,并把相互联系的两实体的实体键 ,分别作为联系表的外键。在处理仓库与零件多对多的联系和仓库与产品多对多的联系 过程中有以下两种方法: 1. 建立两个存储表,仓库零件存储表和仓库产品存储表,并把仓库号,零件号和仓库号 ,产品号分别作为这两个联系表的外键,这样就保持了参照完整性的约束条件,而 且建立两个联系表清晰明了,更容易使人明白。 2. 建立一个存储表,仓库物品存储表,它包含仓库号,物品号(零件号和产品号),库 存量3个属性,建立一个存储表更简洁,但是在建表的过程中丢失的参照完整性。 综合考虑以上两种方法,我觉得第(1)中更好。 四、设计步骤 4.1需求分析阶段 (1)定义数据项的含义和取值 "数据项名 "含义 " 类型 " 宽度 " 小数位数 " "FacName "工厂名 "Char " 10 " " "FacMName "厂长名 " Char " 8 " " "CNo "车间任编号 " Char " 8 " " "WorkNo "车间号 "Char " 4 " " "WorkAddress"车间地址 " Char " 12 " " "Workphone "车间电话 " Char " 5 " " "WorkerNo "职工号 " Char " 5 " " "WorkerName "职工名 " Char " 8 " " "WoerkerAge "职工年龄 " Int " 4 " " "WorkerSex "性别 " Char " 2 " " "WorkerType "工种 " Char " 10 " " "ProductNo "产品号 " Char " 5 " " "ProductName"产品名称 " Char " 12 " " "ProductPric"产品价格 " Numeric " 5 " 1 " "e " " " " " "ComNo "零件号 " Char " 5 " " "ComWeight "零件重量 " Int " 4 " " "Comprice "零件价格 " Numeric " 5 "1 " "WareNo "仓库号 " Char " 5 " " "WNo "仓库任编号 " Char " 8 " " "Warephone "仓库电话 " Char " 12 " " (2)定义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 "含义 "组成 " " " " " "工厂 "工厂情况表 "FacName+FacMName " " " "WorkName+CNo+ " "车间 "车间情况表 "WorkNo+WorkAddress+ " " " "Workphone+FacName " " " "WorkerNo+WorkerName+WorkerSex+ " "职工 "职工情况表 "WorkerType+WorkerAge+WorkNo " " " " ProductNo+ProductNa
1、索引 ·什么是索引 ·索引的基本原理 ·索引的基本写法 ·索引的分类 ·索引的作用 ·索引的优缺点 ·索引的建立原则 2、存储过程 ·什么是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的基本写法 ·存储过程的作用 ·存储过程的优缺点 ·存储过程的应用场景 3、触发器 ·什么是触发器 ·触发器的的基本写法 ·触发器的功能 ·触发器的优缺点 ·触发器的两种形式 ·触发器的应用场景 4、视图 ·什么是视图 ·视图的基本写法 ·视图在哪些情况下不能被增、删、改 ·视图的作用 ·视图的优缺点 ·视图的应用场景 5、游标 ·什么是游标 ·游标的作用 ·游标的分类 ·游标的基本用法 ·使用游标的优缺点 ·什么时候选择使用游标 1、 (1)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 (2)Mysql中搜索引擎Innodb(聚簇索引)和Mysiam(非聚簇索引)都采用B+,oracle也采用B+树实现 注:聚簇索引:一张表只能建立一个聚簇索引,以键建立索引。聚簇索引包括键索引和二级索引(二级索引是在对非键字段建立索引后,通过索引找到对应这个非键字段的键,再进行键索引,找到B+树中叶子结点);(聚簇索引B+树中叶子结点存放的是数据和指向下一条数据的指针) 非聚簇索引:对键和非键字段建立索引时,直接找到B+树中的叶子结点,B+树中叶子结点存放的是对应数据的地址,并通过地址找到数据。 (3)Creat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字段名) (4)索引分为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 (5)索引的作用 1.创建唯一性索引,可以保证数据库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2.可以加大数据的检索速度,这也是创建索引的要原因。 3.可以加速表与表之间的连接效率。 4.在分组排序时使用索引,可以减少分组排序的时间。 (6)索引的优缺点 索引的优点既索引的作用。 索引的缺点:1.建立索引会产生占据一定的空间。2.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的时候,索引也要动态的维护,这就降低了整数的维护速度。 (7)索引的建立原则 1.外键 2.经常被查询的列 3.用于连接的字段 4.排序分组的字段 2、存储过程 (1)什么是存储过程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是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 语句集,它存储在数据库中,一次编译后永久有效,用户通过指定存储过程的名字并给出参数(如果该存储过程带有参数)来执行它。 (2)存储过程的基本写法(oracle)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名称(参数) Is/as (变量的赋值例如:(a name%type)(a varchar(2))) Begin Sql语句以及判断条件 End 名称; (3)存储过程的作用 1.存储过程只在创造时进行编译,以后每次执行存储过程都不需再重新编译,而 一般SQL 语句每执行一次就编译一次,所以使用存储过程可提高数据库执行速 度。 2.当对数据库进行复杂操作时(如对多个表进行 Update,Insert,Query,Delete 时),可将此复杂操作存储过程封装起来 与数据库提供的事务处理结合一起使用。 3.存储过程可以重复使用,可减少数据库开发人员的工作量。 4.安全性高,可设定只有某此用户才具有对指定存储过程的使用权。 (4)存储过程的优缺点 优点: 作用的四条加上 1.分布式工作。 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编码工作可以分别独立进行,而不会相互影响。 缺点:1.如果更改范围大到需要对输入存储过程的参数进行更改,或者要更改由其返回的数据,则您仍需要更新程序集中的代码以添加参数、更新 GetValue() 调用,等等,这时候估计比较繁琐了。 2.可移植性差 由于存储过程将应用程序绑定到数据库,因此使用存储过程封装业务逻辑将限制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 (5)存储过程的应用场景 1.通常,复杂的业务逻辑需要多条  SQL  语句。这些语句要分别地从客户机发送到服务器,当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操作很多时,将产生大量的网络传输。如果将这些操作放在一个存储过程中,那么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网络传输就会大大减少,降低了网络负载。 3、触发器 (1)什么是触发器 在Oracle中,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也是由一组sql语句以及一些业务逻辑代码组成的。数据库可以通过增、删、改来触发触发器。 (2)触发器的基本写法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tri_adddept AFTER INSERT on dept For each row //表级不用加 declare begin dbms_output.put_line('插入了新部门'); end ; (3)触发器的功能 1.配合sequence实现自增(oracle) 2.提供审计和日志记录 3.写复杂的业务逻辑代码 (4)触发器的优缺点 优点: 1.实现级联更改 2.能过实现比check更严格的约束,与CHECK 约束不同,触发器可以引用其它表中的数据。通过其他表中的数据的变化来设置更加复杂的约束。 缺点:滥用触发器会造成数据库及应用程序的维护困难。 (5)触发器的两种形式(行级触发器,表级触发器) 1.在语法上,行级触发器就多了一句话:for each row 2.在表现上,行级触发器,在每一行的数据进行操作的时候都会触发。 语句级触发器,对表的一个完整操作才会触发一次。 简单的说:行级触发器,是对应行操作的;语句级触发器,是对应表操作的。 (6)应用场景 作用+优点 4、视图 (1)什么是视图? 视图(VIEW)也被称作虚表,即虚拟的表,是一组数据的逻辑表示,其本质是对应于一条SELECT语句,结果集被赋予一个名字,即视图名字。 视图本身并不包含任何数据,它只包含映射到基表的一个查询语句,当基表数据发生变化,视图数据也随之变化。 (2)视图的基本写法 Create view 视图名 as select * from emp; (3)视图在哪些情况下不能被增、删、改 (1)若视图的字段是来自字段表达式或常数,则不允许对此视图执行INSERT、UPDATE操作,允许执行DELETE操作; (2)若视图的字段是来自库函数,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3)若视图的定义中有GROUP BY子句或聚集函数时,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4)若视图的定义中有DISTINCT任选项,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5)若视图的定义中有嵌套查询,并且嵌套查询的FROM子句中涉及的表也是导出该视图的基表,则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6)若视图是由两个以上的基表导出的,此视图不允许更新; (7)一个不允许更新的视图上定义的视图也不允许更新; 本表的行列子集视图一般是可更新的。若视图的属性来自集函数、表达式,则该视图肯定是不可以更新的。 (4)视图的作用 1、视图隐藏了底层的表结构,简化了数据访问操作,客户端不再需要知道底层表的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 2、视图提供了一个统一访问数据的接口。(即可以允许用户通过视图访问数据的安全机制,而不授予用户直接访问底层表的权限) 3、从而加强了安全性,使用户只能看到视图所显示的数据。 4、视图还可以被嵌套,一个视图中可以嵌套另一个视图。 (5) 视图的优缺点 优点:1.简单性。视图不仅可以简化用户对数据的理解,也可以简化他们的操作。那些被经常使用的查询可以被定义为视图,从而使用户不必为以后的操作每次都指定全部的条件。 2.安全性。通过视图用户只能查询和修改他们所能见到的数据。数据库中的其他数据则既看不见也取不到。数据库授权命令可以使每个用户对数据库的检索限制到特定的数据库对象上,但不能授权到数据库特定行和特定的列上。通过视图,用户可以被限制在数据的不同子集上。 3. 逻辑数据独立性。视图可以使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表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如果没有视图,应用一定是建立在表上的。有了视图之后,程序可以建立在视图之上,从而程序与数据库表被视图分割开来。 缺点:1.如果这个视图是由一个复杂的多表查询所定义,那么,即使是视图的一个简单查询,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2.修改限制:当用户试图修改视图的某些行时,数据库必须把它转化为对基本表的某些行的修改。对于简单视图来说,这是很方便的,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视图,可能是不可修改的。 (6)视图的应用场景 1.访问频繁,更新少的一组数据 2.需要对一些数据限制访问权限时 5、游标(cursor) (1)什么是游标 游标实际上是一种能从包括多条数据记录的结果集中每次提取一条记录的机制。游标充当指针的作用。尽管游标能遍历结果中的所有行,但他一次只指向一行。 (2)游标的作用 游标的一个常见用途就是保存查询结果,以便以后使用。 (3)游标的分类 游标分为显示游标和隐式游标 隐式游标:是用户操作SQL时自动生成的,而显式游标是在声明块中直接定义的游标。 (4)游标的基本用法 通过ROWCOUNT查看游标指向的行:(隐式游标实例) 例: DECLARE v_count NUMBER; BEGIN SELECT COUNT(*) INTO v_count from dept; --返回一个隐式游标 dbms_output.put_line('SQL%ROWCOUNT = '||SQL%COUNT); END; / 执行结果:SQL%ROWCOUNT = 1 (显式游标基本) DECLARE CURSOR mycur IS SELECT * FROM dept; deptinfo dept%ROWTYPE; BEGIN IF mycur%ISOPEN THEN NULL; ELSE OPEN mycur; END IF; LOOP FETCH mycur INTO deptinfo; EXIT WHEN mycur%NOTFOUND; dbms_output.put_line('部门名称:'||deptinfo.dname); END LOOP; END; (配合for) DECLARE CURSOR mycur IS SELECT * FROM dept; deptinfo dept%ROWTYPE; BEGIN For test in mycur loop EXIT WHEN mycur%NOTFOUND; dbms_output.put_line('部门名称:'||test.dname); END LOOP; END; (5)游标的优缺点 优点: 游标允许应用程序对查询语句select 返回的行结果集中每一行进行相同或不同的操作,而不是一次对整个结果集进行同一种操作; 它还提供对基于游标位置而对表中数据进行删除或更新的能力 缺点: 处理大数据量时,效率低下,占用内存大 (6)什么时候选择使用游标? 一般是在循环处理的时候使用。 比如你判断一个班上的同学数学成绩怎么样,你就可能用游标,先把全部的成绩查询到游标中,之后再循环一条条进行判断处理。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