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自慢(8)

第25节:第二章 自慢的成长学习(3)


  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生命中的贵人,甚至把贵人的帮助,解释为许多人成功的原因。更多人常常遇到小人,把所有的不顺利都说是小人阻挠、搅局、作梗,"防小人"绝对是算命先生万无一失的警语,小人几乎是现代职场中普遍存在的全民公敌!

  我对"贵人说"没有意见,因为回顾这一生,确实承许多贵人之助,才能逢凶化吉,但对"小人说"则完全不能理解,也不能认同。

  我承认这一生曾经遇到过一些麻烦的人,给我带来许多的困扰,但这些人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些想法、观念、工作方法与我不同,我可以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说他们是小人,确实又太过了!我遇到更多的是厉害的对手,聪明、高明、训练有素,常让我措手不及,但这些人充其量也不过是"敌人",但不是小人。

  敌人因立场不同,各为其主、各争其利、各谋其胜,是对手,可以"揖让而升,下而饮"。小人则是人品不佳、道德低下、手段卑劣、素行不良。想想看,在我们的周遭真的充斥着这么多"小人"吗?我想不至于。理论上"小人"应该是"坏人"的同义字,而"坏人"与"好人"又是反义词。从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来看:在整个社会中,好人与坏人都是极端值,都一样稀有,如果你觉得社会上好人不多,贵人少遇,那坏人、小人也都一定不常见。

  但小人说又何以如此普遍呢?其实这些小人大都只是我们的对手(或者敌人),当我们遇到难缠的对手,或是打不过的对手,最简单的疗伤止痛良方,就是将其"妖魔化"为小人。因为他是小人,道德低下、手段卑劣,我为"奸人所害",输了没有什么可耻的,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检讨的,一切的失败或挫折,都是命运之神捉弄……

  我不能说办公室中完全没有小人,就算有,数量一定很少;但职场中却充满了对手,每个人都想求表现,但因绩效评比,让所有的同事都变成对手,而如果我们不能平心静气地看待职场竞争,而将对手妖魔化,那么所有的人都变成"小人"了。

  把对手妖魔化为小人,还有一个严重的后遗症:无法向敌人学习,敌人能打败你,必有所长,师敌长技以制敌,这是下次见面反败为胜的关键。但对手如果是"小人",是邪门歪道,我就没什么好学的……

  我很清楚,社会中小人不多,只不过是因为我自己戴了"妖魔化"的眼镜,以至于把所有的对手,都变成小人。当我们不能面对对手,学习敌人,而只是背对敌人,吃着妖魔化对手的春药,自我泄欲,你将永远是失败者,而且是个气量短浅的失败者!

  ■后 记

  老友打电话给我,调侃我真是大气,心中无小人,气度不凡。我愧不敢当,我并不是真的没遇过小人,其实还不少,但每次一想到这些人,如果是小人,而我又曾与他们为伍,且曾经与他们为友,那我自己不也可能是小人吗?否则怎么会在一起呢?那就豁免他们小人的罪吧!同时也免除自己是小人的可能!

第26节:第二章 自慢的成长学习(4)


  15一点聪明一点痴

  如果一个人才气不足,庸庸碌碌过一生,也就罢了。

  问题是很多人才气纵横,最后又没什么成就,那就冤枉了。通常这些人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太聪明的结果是没耐性,不能按部就班一步步向前走,他们虽然有一些小成果,但不会有大功业。

  这篇"一点聪明一点痴"是让所有的聪明人,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再想一想。

  我见过一个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学历又好,拥有国外的硕士学位,他一度是我最看好的未来接班人选之一,但这件事始终无法如愿。

  他做任何事,都能快速上手,表现杰出。但问题是刚熟悉一件事,他就开始想下一个职位,他的期待与要求,总是比主管快。当然基于人才培养,许多次我也按照他的意愿,提拔升迁。甚至我还一度自责,是不是我的反应慢了,以至于让一个有为的年轻人,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埋没了他的才气。于是我密切注意他的动向,以免再度犯错,又被他先开口要求,落入后手,处境艰难。

  结论是,他还是比我急、比我快,我的小心仍然赶不上他的急切欲望。最后我不得不承认,他实在太聪明了,聪明到在组织中,很难有一个职位适用于他,我不得不放弃这位让我爱不释手的年轻人。

  他走上创业之路,以他的聪明,很快拥有一个小格局的成果,每年有金额不大的获利,足以让他逍遥自在。可是从此他面临瓶颈,如果要做更大的事,光靠聪明是不够的,还要决心、毅力、格局、气度、勇气,而其中有许多特质都是他所不足的。

  我只能替他可惜,好一块材料,只因为太聪明了,聪明地仔细计算所有的事情,都要用最快、最容易的方法做事,期望速成、期待短利,欠缺了"痴劲"与"傻劲",而使他陷在"舒适"的泥淖中,拥有小成就,难成大格局。

  这让我想起台湾财经前辈汪彝定先生的一句话:他常念着"慧女不如痴男",如果剔除性别眼光,这句话正是这个案例最好的批注,任何人"慧"不如"痴"。慧易成事,但难成大局;痴似呆拙,但孜孜矻矻,一点一滴,最后终能成就不凡的格局。

  如果你是"痴"人,笨人没路走,只能努力,无需多言。问题是社会上"痴"人少有,大多是聪明人(或者其实是自以为聪明),聪明人就是精于算计,心思复杂,以至于小算盘每天打、时时打,稍有困难就不做,稍遇挫折就放弃,眼前无利就回头;长远大计无心想,结果是小成可也,大事难成。

  最好的思考是,不论你是聪明人还是痴人,常常替自己留一点"痴心",刻意去做一些看起来笨的事,凡事想长一些、想远一些。利益不要计算得那么精准,刻意找一些辛苦、困难的事来做;刻意找一些需要冒险进取的事来做。然后发挥你的决心,考验你的能力,激发你的坚持,磨炼你的执著,成就你的耐性。让成果滴满你的汗水、泪水,这是另一种试炼。

  太多的聪明,是上天的恩宠,当然要感谢,但也是上天的陷阱,让你少了执著、坚忍的力量。最好的搭配是"一点聪明一点痴",有足够的聪明分析难易、好坏,但有时也要有耐性,做一些短期看起来并不聪明,但长远有利、有益的事,每个人最终的格局,决定的关键是"痴",而不是聪明。

第27节:第二章 自慢的成长学习(5)


  ■后 记

  明明是聪明人,如何拥有痴心?

  其实这是"小聪明"(street wise)与大智慧的差别。聪明人选容易做的事,大智慧选难的事。难的事少人做,竞争者少,有时候还需要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耐性。没有耐性,等不到春暖花开,能等、能忍,通常是痴人与痴心。

  16对不在方法,对在人

  每一个人都要探讨别人的成功经验,学习别人的成功方法,认为用对了方法,就有机会成功。逻辑上没错。"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但学习对的方法,并非保证成功,这其间还有别的变量。

  人就是其中的关键,任何工具,换了人,效果就不同;任何方法,换了人,结果也不一样。在学习方法的同时,请思考一下自己,思考一下人的不同,自己是不是对的人,要真心面对!

  一个年轻人,努力工作,忙碌了半辈子,他一直在创业做出版,但一直没能真正赚到钱,有一天他急着跟我见面,想告诉我一个突破性的计划。我虽然忙,但仍然很乐意给年轻人一点意见、鼓励。他说,他决定学习某位成功同业的做法,一年只出二十本书,但要求本本畅销,用精准的选书,替代大量出书,来提高营业额、提高获利率。

  他又说,他仔细观察了这位同业的做法是大量阅读国际书讯及出版消息,并参加国际书展,与国际出版业建立良好关系,这样就能拿到大书、畅销书。听完他的想法,我百感交集。

  我想起另一个经验,我投资的一家小公司,亏损连连,我与主事者恳谈,想找到原因,好协助他。从头到尾他一直诉苦:时机不对、竞争者太强、资金不足、员工太笨,并且告诉我,他已尽全力改变,但不可得。

  这两个故事,对我而言,有相同的启发,第一个故事是"对不在方法,对在人",因此学别人的方法是没用的,因为人不一样。第二个故事则是"错不在方法,错在人",因此检讨方法是无效的,因为人根本是错的。人的不同,决定事情成败。而我们看问题、检讨问题时,往往忽略了人,而着重在方法上。

  或许应该说,并不是我们过度强调方法,而忽视人的问题,其实人只有在检讨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上,才会不自觉地忽视人的问题,因为只要是人有问题,很可能就是自己有问题,而你能面对自己可能是个笨蛋吗?不太容易!

  以第一个故事为例,那一位出版同业的成功,是因为主事者知识渊博、判断精准、眼光独到。因为有英明的选书人,才能做对书、选对书、赚到钱。我告诉这位年轻人,要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先解读"人"、学习"人",把自己变成跟他一样的人,再学习方法才有用。

  第二个故事,恳谈完之后,我的结论异常简单,我根本看错了人、投资错了人。生意没错,时机没错,方法也没错,因为人错了,所以把一切都弄错了。不幸的是,他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

  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老放大自己的优点,忽视自己的缺点,甚至觉得自己没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外部环境的错,一切都是运气的错、时机的错。

第28节:第二章 自慢的成长学习(6)


  面对与自己有关的事,正确的检讨或思考模式,应该是"一切都是我的错",先假设自己有错,强行找出自己的错,经过这样严苛的自我检视之后,如果自己有错,你应该会很快找到,也可以进行改进。当然也可能自己没错,而经过不断反刍自省之后,你更有信心去检讨外部的人或事。

  如果要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关键不在学习方法,而在学习"人",学习成功者的态度、思维、特质、风度、气量,这些才是成功的核心,也是方法背后的潜在要素。不要陷入一般人只会学习方法,本末倒置的状况中,以至于复制、学习都不易成功,但却永远在追求方法的更新,而忘记一切要从自我检视、探索开始。

  在人的社会中,人才是核心;在自己的生涯中,自己才是关键,自己的对错,决定了一切,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不要怕面对自己的丑陋,才有机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后 记

  我并不是否认方法的重要性,但任何事我难免要回归人的原点,太多的经验告诉我,同样一句话,有人说来令人动容,有人说来就虚假难耐,解读自己、了解自己的强弱短长,其实会让自己少走很多冤枉路。

  经营大师杰克·韦尔奇在接受《商业周刊》访问时说:"人对了,就对了。"显然东西方的看法相近。

  17策略与执行力

  策略是高尚而伟大的事,每一个人都喜欢谈,但我怀疑是否大家都懂;执行力也一度是热门话题,但什么是执行力呢?

  做对的事与把事情做对,是我对策略与执行力的解读。没学问,但易懂、好用,极具参考价值。

  二十年前,或许更早,策略一词风行企业界,经营企业要谈策略,不谈策略,简直没知识、没学问、没前途;2003年,执行力成为企业经营新的流行词汇,不谈执行力,一样没知识、没学问、没前途,甚至还多一条罪名:落伍,赶不上时代!

  说老实话,我从来没弄懂策略过,我对高来高往、不着边际、天马行空的事没兴趣,对执行倒是颇有心得。年轻时,对老板交付的事,从不知如何说不,总是傻乎乎地彻底做到;年纪大了,当了年轻人的老板,做任何事总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才敢下手,下手之后,就全力以赴,不达目的,绝不终止。

  对策略与执行力,这两个经营学上的流行词汇,我个人倒是有自己的简单解读。策略是什么?就是在正确的时间选对的事做,做对的事(Do right things)。执行力是什么?就是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对、做好(Do things right)。这两者一个是高层次战略面的事,一个是底层战术面的事。

  平心而论,大多数工作者用不到策略,就算用得到,机会也少之又少,那是老板在选择大方向,进入新领域,比如"要不要上市?要不要出走?""要保守,还是要扩张?"这种时候会用得着的事。

  不幸的是二十几年来,策略成为企业经营最重要的话题,每个人都想运筹帷幄,却把工作细节放在一旁,天马行空谈大事、谈方向、谈规划,但底层翻土、施肥、除草的事,却没有人认真做好,结果是企业经营之田,任其荒芜。

第29节:第二章 自慢的成长学习(7)


  工作者真正用得到的是执行力,老板交付你任务,做什么事已确定,策略思考的空间很小,你剩下的挑战是如何把任务完成,把事情做好;老板交付的事可能是错的,但是你还是有机会把错的事做对、做好,让公司得到比较好的结果。更严格地说,执行力不只是把事情做对,更要讲究的是用更少的时间、更少的资源投入,得到更大的成果,这就是执行力。

  大多数工作者用得到策略的地方,反而不是在工作上,在公司里,而是在生涯规划的内心世界:选对了行业吗?选对了公司吗?跟对了老板吗?选对了适合自己兴趣的工作吗?这都是你在进入职场前,就已经决定的事。

  奉劝所有的工作者一句话,彻底做好现在的工作,高效率地执行,这才是你的本业,至于策略,回家去想吧!

  ■后 记

  我不是喜欢读书的人,但真要读书,一定要把书中的道理,转化为我自己的想法,用我自己的说法,把道理重述一遍。目的是要真正消化书中的道理,每一次我如能成功地重述,就真的感觉心领神会。

  策略的书看多了、听多了,但一直到我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我才觉得摸到策略的边,开始能体会策略是什么。不论听到什么大师言论,尝试用自己的话,重新说一遍吧!

  ? 有人问我,可不可以把策略再说清楚?

  我的说法:"一个人或组织,思考现在处在什么环境?未来可能如何变动?组织或个人应该做什么事、应往何处去",这是策略思考,是当我们还未决定行动前,需要先想清楚的事。简单地说,也就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怎么做,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而执行力是已决定什么事之后,如何用最快、最有效率的方法完成。

  18第一时间,勇敢面对

  危机随时都在发生,处理危机也是每一个人一生中必须学会的课题,成功的人都是历经危机之后,更加强大茁壮,失败的人,也通常是在危机中覆亡。

  美国地产大王川普,遭遇多次危机,但他"第一时间,勇敢面对"的态度,让他逢凶化吉,这是危机处理的帝王法则!

  美国的房地产魔术师川普,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因快速扩张,再加上经济不景气,而出现濒临倒闭的危机,负债数十亿美元。所有的人都在等着看川普的笑话,这时候川普选择在第一时间,主动面对所有金融机构。他邀集银行团见面,提出冻结还款五年的计划,并且告诉银行家们,继续支持他,川普会回报金融机构长远的获利,但如果他破产,所有的人都将受害。

  川普果真得到了金融机构的支持,而在五年的调整改善之后,川普现在又是美国知名的富豪,也是成功的企业家,没有人受害。这可是经典的危机处理案例,方法只有一句话:"第一时间,主动且勇敢面对!"

  这让我想起三十年前第一次创业的经验:当年我开了一家"青年商店"("农委会"推广的小型超商),开店前,因为贪图大量进货折扣,进了一批数量极大的洗衣粉,根本卖不掉,但我完全不知这是问题,也不采取任何方法,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ihongsheng0217/archive/2009/06/18/1506227.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