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星巴克

  一、星巴克简介

  1971年4月,在美国的西雅图帕克市场(Pike Place),星巴克第一家店正式开业。星巴克创始店的店址有数十年历史,其所有装置都是手工打造,一面墙的木头架上陈设咖啡器具;另一面墙面用来展示咖啡豆,大概有30多种咖啡豆,当时,星巴克只卖咖啡豆,不卖一杯杯煮好的咖啡。不过有时候也会现场泡煮,供顾客试喝,并装在口感及保温效果均较好的陶杯中,以便让顾客逗留久一点,聆听专人解说的咖啡经。

  1972年年底,他们在华盛顿大学校区附近开设了第二家店。创办人与顾客分享咖啡知识的做法一炮打响,并培养了一群忠实顾客。

  在1983年以前,星巴克店里没有咖啡座,他们主要把咖啡豆当成商品,一袋袋卖给顾客,让他们带回家享用。直到1983年时任星巴克市场部经理霍华德·舒尔茨去了趟意大利米兰,被米兰咖啡馆里的气氛所感染,受到启发,产生了使星巴克从出售咖啡豆转变到出售咖啡饮品、喝咖啡体验的想法。

  1987年3月,由于经营不善,鲍德文和波克决定卖掉星巴克在西雅图的店面及烘焙厂。舒尔茨得知星巴克求售,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1987年8月18日,新星巴克诞生了,从此,星巴克跳出原有的框架,开始出售咖啡饮品,并逐渐从西雅图宁静的咖啡豆零售小店,转变成国际性连锁店。

  1987年10月芝加哥第一家星巴克咖啡馆开张营业。1990年星巴克已经成为了芝加哥市景及文化的一道风景线,以至于很多当地民众还以为星巴克市在芝加哥发迹的。1990年,星巴克开了30家,1991年开了32家,1992年则一口气开了53家。这些店面全是直营店而非加盟店,全由星巴克公司自有资金经营。

  1991年星巴克成为全美第一家为兼职员工提供股票选择权的私人企业。1992年星巴克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分店上升到165家。1997年星巴克与日本SAZABY Inc.合资,在日本开店,此时全球分店数为1015家。1998年星巴克陆续在海外建立分店,包括中国、新加坡、瑞士、德国等60多个国家。2004年全球分店已达8600多家。

  二、发展成长之道

  1. 差异化的市场定位

  星巴克从一家小小的咖啡豆零售店成长为一家大型国际咖啡连锁店的历程正得益于其准确的市场定位。星巴克将自己定位为独立于家庭、工作室以外的“第三空间”,它的目标市场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同是“第三空间”的概念,星巴克在海外和中国的定位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海外,星巴克“第三空间”概念的落脚点是“您的邻居”——是其家庭客厅的延伸、价廉物美的社交场所、工作和家庭之外的第三个最佳去处,而绝非白领阶层的专属。在西装革履的金融区,在花花绿绿的黑人区,都可以看到它的踪影。而在中国,星巴克的目的是为了中产阶级提供一个风格清新的时尚社交场所。人们可以关注别人,也同时被人关注。在星巴克,人们在购买咖啡的同时,也买到了时下在中国非常需要的一种东西:一种体验、一种生活方式。

  2. 准确的商圈选择

  在商圈选择上,除了区域的人流与经济外,还要考虑将其和咖啡店的经营品种、价位、装修规模、档次联系起来,确定开店的地点;要了解与当地风土民情和生活模式的契合性,综合考虑当地的人口变数及其他一些变数,预测所选地区未来的发展性。此外,还要考虑同业的竞争实力,最终决定经营的重点。

  3. 独特的店堂设计

  星巴克的店堂设计与众不同,它创造了遍及全美的统一外观,同时每间店堂的设计又不失自己的风格。星巴克利用风格来体现美感,当顾客看到的、感觉到的、体验到的东西和谐地糅合在一起时,他们就会被这种美感吸引。无论顾客是否欣赏艺术,一样都会被这种美所吸引,因为它一方面创造了和谐,另一面也创造了对比。不管怎样,这些统一的视觉系统非常引人注目。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tarbucks/archive/2010/01/09/1642892.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