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移动通信技术

 第一部分 移动通信的概念及特点

一、移动通信的概念

1.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任何人都能及时沟通联系、交流信。。

2.所谓移动通信,就是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在移动中实现通信,也就是说,至少有通信的一方处于运动中,或暂时停留在某一个非预定的位置上。

3.其中包括移动台(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移动体上)与另一移动台之间的通信、移动台与固定台(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以及移动台通过转接台与另一移动台或固定台之间的通。

二、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的传输信道必须使用无线电波

2.移动通信的电波传输环境恶劣

  • 位置移动 导致 无线电波幅度、相位随时间地点而不断变化。
  • 电波随传输距离增加而发生弥散损耗。
  • 受地形、建筑物的遮蔽而发生“阴影效应”(电磁场阴影效应)。
  • 信号经多点反射,会从多条路径到达接收地点,多径信号的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都不同,相互叠加会产生电平衰落或时延扩展,这种信号的幅度会发生快速或剧烈的变化(快衰落)。
  • 移动台处于高速运动中时,会加快衰落现象。

多径效应:在时域上引起信号的扩展,会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多普勒效应:在频域上引起频谱扩展,会发生时间选择性衰落

散射效应:引起角度扩展和空间选择性

3.多普勒频移动产生附加调制

  • 运动状态的移动台接收信号有附加频率变化(多普勒频移:当移动台以恒定的速率沿某一方向移动时,由于传播路程差的原因,会造成相位和频率的变化,通常将这种变化称为多普勒频移。 )
  • 多普勒频移与移动台的移动速度有关,移动速度较高时该频移不可忽略。
  • 工作频率越高,频移越大。
  • 在高速移动的电话系统中,对话音信号产生的干扰失真,令人有不适的感觉。

   

4.移动通信受干扰和噪声的影响,要求移动通信具备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 移动台工作环境受外部噪声和干扰问题很严重(如工业干扰和汽车发动机干扰等)。
  • 移动通信网是多频道、多电台同时工作的通信系统,由于电台多、频率拥挤,因此邻道干扰、互调干扰以及共道干扰问题也较为突出。
  • 还要受天电干扰等自然噪声的影响。

5.用户量大,但频率有限,有效利用频谱是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重点

  •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业务量较大。
  • 如何提高通信容量,是移动通信发展中的焦点。
  • 开辟和启用新的频段;研究各种新技术及新措施来压缩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和提高频谱利用率。
  • 频率作为一种资源必须合理安排和分配。

6.组网技术复杂

  • 移动台可以在移动服务区域内自由运动,要能够跟其它通信网络自由连通,因此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 须支持单网运行,也可以和其它通信网络多网并行并实现互联互通,因此须具备很强的管理和控制功能,诸如用户的登记和定位、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信道的分配和管理、通信的计费、鉴权、安全和保密管理以及用户过境切换和漫游的控制等。

7.对设备要求苛刻

  • 装载于移动体或随身携带,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维修方便。
  • 要保证在震动、冲击、高低温等恶劣环境下能正常工作。
  • 省电

第二部分 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技术

一、蜂窝系统

  • 是移动通信的基础,利用信号功率随传播距离衰减的特点,在不同的空间上重复使用频率。
  • 把一个空间区域划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小区,每个小区被分配一个信道集。
  • 不同小区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信道集,实现频率复用,也成为信道复用。

       

二、移动管理

  • 切换管理:连接由一个接入点转接到另一个接入点。
  • 位置管理:当移动台从一个网络进入另一个网络时,保持与本地位置寄存器之间的联系。
  • 有效且高效的呼叫接入控制、切换和位置管理,可以支持用户的漫游。

    

三、移动IP

  • 可以使移动设备从一个因特网连接点移至另一点时,维持网络连接,包含发现(discovery)、注册(registration)和隧道(tunneling)三个基本功能
  • 让计算机在互联网及局域网中不受任何限制即时漫游,也称移动计算机技术

  

四、Wi-Fi:802.11b

  

五、WiMAX(全球互通微波接入)

  • 是以802.16系列标准为基础的宽带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该技术在提供高速的数据、语音和视频等业务的同时,还兼具移动、宽带和IP化的特点,是宽带无线接入领域的热点技术。
  • WiMAX是一种城域网(MAN)技术。运营商部署一个信号塔,就能得到超数英里的覆盖区域。覆盖区域内任何地方的用户都。

    

六、自组织网络

  • 无须借助事先建立的基础设施即可自行构建一个网络的无线移动节点的集合。
  • 通过分布式控制算法处理必要的控制和网络功能。
  • 比有基础设施的无线网络更加复杂。
  • 路由的动态重新配置和建立是最重要的特征。

七、无线网络安全

  • 开放性、移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无线网络安全成为网络设计至关重要的问题。

八、无线个人局域网络

  • 蓝牙:无线电收发芯片支持设备进行短距离通信。
  • RFID:电子标签技术,无线自动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

九、传感网络:由大量的空间分布的传感器组成

十、物联网: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等特点

十一、软件定义网络:将网络控制与数据转发分离,网络控制部分可编程

第三部分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一、前几代通信技术

  

二、移动系统的演进路线

  

三、第一代(1G)移动通信

1.1946美国使用150MHZ无线电话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

  • 调制前信号是模拟的,也称为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特征为模拟技术
  • 分为蜂窝、无绳、寻呼和集群等多类系统,每类系统有互不兼容的技术体制

2.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信号覆盖区域分为一个个小区,可以是六边形、正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通常是六角蜂窝状。每一个分区被分配了多个频率(f1-f6),具有相应的基站。在其它分区中,可使用重复频率,但相邻分区不能使用相同频率,会引起同信道干扰

3.各个阶段

  • 初级阶段:60年代中期之前,主要特点是容量小、用户少、人工切换、设备都采用电子管、体积大、耗电多。
  • 中级阶段:-1970年代中期,实现了用户全自动拨号,采用了晶体管使得设备体积变小、功耗降低,频段由30MHZ/80MHZ发展到150MHZ/450MHZ,公安、消防、列车、新闻行业出现了大量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 大规模发展阶段:-1980年代末,出现了蜂窝系统,提高了系统容量和频率利用率,系统功能更强,移动台更加小型化、功耗更低,话音质量大幅度提升,频段从450MHZ发展到900MHZ,频带间隔减小,提高了信道利用率。

4.特点:

  • 制式:FDMA(频分多址)
  • 业务单一:模拟话音与传输
  • 频谱利用率低、保密性差、技术简单

5..主要代表:美国AMPS(高级移动电话系统)系统//英国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系统

6.我国已在2001年12月31日关闭模拟移动网

四、第二代(2G)移动通信

 1. 2G时代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数字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是其最基本的技术特征,提供了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先进的漫游技。

  2G对移动通信发展的重大贡献是使用SIM卡、轻小手机和大量用户的网络支撑能力,使用SIM卡作为移动通信用户个人身份和通信记录载体,为移动通信管理、运营和服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0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