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私家车主可以注册成为Uber司机,这对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形成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让Uber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7月14日,美国用车应用Uber正式宣布进入北京市场。在进入中国后,Uber选择了和正规的汽车租赁公司合作,从而规避了法律的风险。而由于目前其在中国规模并不大,因此也没有遭到出租车行业的抵制。
问题来了,“Uber”到底怎么读?
有的人根据中文的“人民优步”读成了“yu波儿”,也有人大喇喇读成“乌波儿”。这个杀千刀的名字到底怎么读,简直成了城中青年男女站队的根本法则,就和“韩寒到底有没有代笔”“柴静的纪录片拍的好不好”一样立场分明。
直到有一天,有一篇文章盖棺定论了:起头这个U,得读“乌”。这个词,读“乌波儿”。 (真的读乌波儿?继续看。)
一拨人欢呼雀跃,一拨人只好偷偷改头换面。
类似这种读音之争的风波,Uber不是第一个卷入其中的。比方说,“git”到底读“个一个”还是“极一特”,类似还有“geek”到底读“极客”还是“个一客”。如果我们往前追溯,在更古早的年代,“Wifi”到底是读“歪fai”还是“微费”也曾在人群中掀起过一阵读音的科普热潮,一刹那大街小巷去咖啡厅蹭网的男男女女都很紧张:能不能让人安生地问个WIFI密码了?!
千万别小看读音这个事,读错事小,丢脸事大。这就好像,念LV的全称绝不能把“s”念出来否则格调全掉光,HERMES的不发音的“H”如果发音出来很可能会贻笑大方是一样的道理。
读错不打紧,Bigger不能丢啊。
此前有个同事,自视bigger甚高。能读英文,绝不念中文。以他六级未过身残志坚的精神,一直不懈努力地推广英美文化。有一天愉快地交流时,说到了“github”——他读的是“基特哈伯”,这下怎么办,我一下子整个人都不是很好,虽然我用肯定的眼神鼓励他继续说,但是后面他说的话我一句也没能听进去:这玩意儿读“基特”?难道我读错了?不会不会,可是万一呢?整个过程我心理活动实在太丰富,没办法只好打断他——哥们,这是不是该读“给一特hub”?
此同事的偶像乃乔布斯,他和他的偶像一样是个坚持自我的人。对于我的建议他显然并没有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的“基特hub”,而倔强如我,也自然不会低头,不屈不挠地用“给一特hub”与他完成了整个会话。
从内心来说,我始终认为:这场战争,是我赢了。
直到Uber的出现,这场本已尘埃落定的战争又得以延续——他读“乌波儿”,我读“yu波儿”。哈哈哈,乌波儿这么如此土肥圆的发音怎么会是真的?我内心暗暗自喜。可是,当前文那篇盖棺定论的文章一出现,我一下子整个天都灰暗了:这玩意儿真的读“乌波儿”?
灰头土脸地过了好几天,直到有一天,吃完炸鸡去健身的我忘了带iPad看美剧,于是只好把耳机插上手机,正好有个新下的APP,叫Umano,似乎是简书上的小伙伴推荐用来听英语的,好吧,那就试试。
开跑,点击播放。耳机中传来:Why Uber has to buy Tesla,posted on LinkedIn....哎哎哎?!刚刚说的那个,是Uber吗?!
赶紧倒回去再听一遍,人家说的清清楚楚分明是:Why “呃乌波儿~” has to buy Tesla……是“呃乌波儿”,不是“乌波儿”!按照这个标准的性感美式男音的读法,与其说更像“乌波儿”,不如更贴近我发音的“yu波儿”——不是“优”的读法,需要压一下嗓子,嘴巴不能撅起——“呃于波儿”。
好啦,剩下的问题也都不再是问题:在Umano中搜索了git,wifi,yosemite,quora,Pinterest,Retina等等之后……我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来了:Umano应该怎么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