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前端开发 原理,web前端开发应该明白的浏览器工作原理

作为前端开发,我们平常跟浏览器打交道的时间也是最多的。在前端面试中,一个较为经典的问题:在浏览器地址中输入url地址,敲回车,发生了什么?浏览器究竟做了什么?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出现个大概的轮廓,可是一到细化具体的过程就答不上来。那么,作为前端开发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延伸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浏览器工作流程

对于浏览器来说,当在地址栏输入url地址,浏览器所做的事情就是把一个url变成一个在屏幕上显示的网页,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

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从HTTP请求回来,产生流式的数据,DOM的构建、CSS计算、渲染、绘制,都是尽可能的流式处理前一步的产出,不需要等待上一步完全接受才开始处理,所以我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才会逐步出现页面。

1.浏览器接受url开启一个网络请求线程

2.浏览器发出一个完整的http请求

3.服务器接收请求到后台接收请求

4.使用http请求请求页面

5.把请求回来的html代码解析成DOM树

6.CSS的可视化格式模型解析

7.根据CSS属性对元素进行渲染,得到内存中的位图

8.对位图的合成

9.绘制页面

浏览器接受url开启网络请求线程

第一点主要涉及的是浏览器的进程、线程模型以及JS的运行机制:

多进程的浏览器

大多数浏览器是多进程的,有一个主控进程,以及每一个tab页面都会新开一个进程(某些情况下多个tab会合并进程)

进程可能包括主控进程,插件进程,GPU,tab页(浏览器内核)等等。

Browser进程:浏览器的主进程(负责协调、主控),只有一个

第三方插件进程:每种类型的插件对应一个进程,仅当使用该插件时才创建

GPU进程:最多一个,用于3D绘制

浏览器渲染进程(内核):默认每个Tab页面一个进程,互不影响,控制页面渲染,脚本执行,事件处理等(有时候会优化,如多个空白tab会合并成一个进程)

多线程的浏览器内核

每一个tab页面可以看作是浏览器内核进程,然后这个进程是多线程的,它有几大类子线程:

GUI线程

JS引擎线程

事件触发线程

定时器线程

网络请求线程

开启网络线程发出一个完整的http请求

该部分主要包括:dns查询、tcp/ip请求构建、五层因特网等内容

DNS查询

如果输入的是域名,需要进行dns解析成IP,大致流程:

如果浏览器有缓存,直接使用浏览器缓存,否则使用本机缓存,再没有的话就是用host

如果本地没有,就向dns域名服务器查询(当然,中间可能还会经过路由,也有缓存等),查询到对应的IP。

tcp/ip请求

这里的tcp/ip请求需要了解3次握手规则建立连接以及断开连接时的四次挥手。

一、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

假设有这样的一个场景,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请求链接报文段没有丢失,而是因为在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打到sever,这个报文本应该是失效的,如果不是三次握手而是两次握手,会让客服端和服务端再次建立连接,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和资源的浪费。如果采用的是三次握手,就算是失效的那个报文段发送过来了,服务端收到了那个失效的报文并回复了确认报文,由于client不会再次发出确认,由于服务器收不到确认,就知道客户端并没有请求连接。

二、何为三次握手?

1、客户端发送一个SYN标志的报文到服务器,这是三次握手的第一个报文;

2、服务端接收到请求,回应一个ACK标志和SYN标志的报文给客户端,询问客户端是否准备好传输数据。这是三次握手的第二个报文;

3、客户端回应服务端一个ACK标志的报文,表示可以传输了,这是第三个报文;

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三、为什么需要四次挥手?

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需要每个方向独立的关闭,当一方完成它的数据传送任务后就能发送一个FIN信号来终止这个方向上的连接,收到一个FIN仅仅是意味着这一个方向上没有数据的流动,但任然可以传输数据。首先进行的是关闭一方的主动关闭,而另一方执行被动关闭。那为什么在握手的时候ACK和SYN可以一起发送,而这里是分开的呢?再次强调TCP是全双工模式,接受到FIN意味着没有数据发来,但可以继续发送数据。

四、何为四次挥手?

1、客户端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客户端到服务端的数据传送,客户端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

2、服务端接受到FIN信号,并回应一个ACK,此时,客户端进入CLOSE-WAIT等待关闭状态;

3、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确认信号后,客户端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服务端将最后的数据发送完以后,发出FIN信号报文,进入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

4、客户端收到服务端发送的FIN信号,发出ACK确认信号,客户端进入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此时TCP连接并没有释放,必须经过2*MSL(最长报文段寿命)的时间后,才进入close状态。服务端只要接受到客户端的确认信息,立即进入CLOSE状态。等撤销TCB之后,结束这次的TCP连接。可以看到服务端结束TCP的时间比客户端早一些。

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五、为什么客户端还需等待2MSL?

1、保证客户端最后发送的ACK报文能达到服务器,因为这个报文肯能会丢失。在服务端看来,客户端如果没有回应ACK报文的话,应该是发送的请求断开的报文没有收到,于是服务器又会重新发送一次,而客户端就能在2MSL时间段内收到这个重传的报文。接着给出回应的报文,并重启2MSL的计时器。

2、防止已经失效的报文段出现在本次的连接中,客户端发送完最后一个确认报文后,在2MSL时间中,就可以使本连接持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所有报文段都从网络中消失,这样新的连接中不会出现旧的连接的请求报文。

五层因特网协议

其实这个概念挺难记全的,记不全没关系,但是要有一个整体概念。

其实就是一个概念:从客户端发出http请求到服务器接收,中间会经过一系列的流程。

简括就是:从应用层的发送http请求,到传输层通过三次握手建立tcp/ip连接,再到网络层的ip寻址,再到数据链路层的封装成帧,最后到物理层的利用物理介质传输。

当然,服务端的接收就是反过来的步骤。

五层因特尔协议栈其实就是:1.应用层(dns,http)2.传输层(tcp,udp)建立tcp连接(三次握手)3.网络层(IP,ARP)IP寻址4.数据链路层(PPP)5.物理层

OSI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表示层:主要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终端类型转换等

会话层:它具体管理不同用户和进程之间的对话,如控制登陆和注销过程

网络通讯HTTP协议

HTTP协议是基于TCP协议出现的,在TCP的基础上规定了Request-Response的模型,决定了通讯必须由浏览器端发起的,首先来了解下HTTP协议的格式:

HTTP协议格式

HTTP协议大致可以分成以下部分:其中path是请求路径、version是固定的字符串,依次介绍下面的每个部分:

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HTTP Method请求方法

在requestline里面的方法部分,表示HTTP的操作类型,常见的几种请求方法如下:

GET:浏览器通过地址访问页面均属于get请求

POST:常见的表单提交

HEAD:跟get类似,区别在于只返回请求头

PUT:表示添加资源

DELETE:表示删除资源

CONNECT:多用于HTTPS和WebSocket

OPTIONS

TRACE

HTTP Status code状态码

常见的状态码有以下几种:

1xx:临时回应

2xx:请求成功,如200

3xx:请求目标有变化,如302和301表示临时和永久重定向,304表示客户端没有更新内容

4xx;请求错误,如403无权限,404访问的资源不存在

5xx:服务端错误,如500服务端错误,503服务端暂时错误等

在前端开发中,最熟悉的系列无非是大家都喜欢的200请求成功的标志,在面试中,问得较多的是304缓存问题和301、302重定向的问题。

HTTP HEAD(HTTP头)

HTTP头可以看做是一个键值对,在HTTP标准中,Request Header如下图:

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Response Header如下图:

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在实际的开发中,完整的列表可以参考rfc2616标准。

HTTP Request Body

HTTP请求的body主要用于表单的提交,常见的body格式:

application/json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使用form标签提交的html请求,默认产生

multipart/form-data:当有文件上传时,使用的格式

HTTPS

HTTPS在HTTP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作用,一是确定请求的目标服务端身份,二是保证传输的数据不会被篡改或者窃听,该协议使用加密通道来传输HTTP内容,所以首先需要与服务端简历TLS加密通道。可以在此处查看详情:https://tools.ietf.org/html/rfc2818

HTTP2

HTTP2是HTTP1.1的升级版,有两大改进:一是支持服务端推送,二是支持TCP链接复用:则使用同一个TCP链接来传输多个HTTP请求。

构建DOM树

当浏览器使用HTTP向服务端请求页面后,那么如何去解析请求回来的HTML代码、构建DOM树呢?

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字符流如何解析成词

首先浏览器读取获取的HTML,根据指定的文件编码方式如UTF-8转换为字符流,再将字符串转换为词Token。那什么是词?词是编译原理中的最小单元,如标签开始、属性、标签结束、注释、CDATA节点。Token会标识出当前Token的种类。举个列子:

hello

这里就可以拆分成

(p标签的结束)、hello(文本)、

(结束标签)

构建DOM树

接下来就是将词变成DOM树。在构建DOM树时,是一边生成Token一边消耗Token来生成节点的。

Web page parsing

Web page parsing

This is an example Web page.

构建的DOM树:

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构建CSSOM

在构建完DOM树,当前的对象只包含节点和属性,没有任何样式信息,那么浏览器是如何给DOM树添加CSS属性呢?我们知道浏览器是流式的处理整个过程,我们拿到DOM树构造好的元素,依次去检查他匹配的规则,再根据规则的优先级,做覆盖和调整。

构建渲染树

当CSSOM树和DOM树都得到之后,将两个树进行合并就得到了渲染树:

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布局与绘制

当浏览器生成渲染树以后,就会根据渲染树来进行布局。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元素都要要弄清楚各个节点在页面中的确切位置和大小,把对应的盒变为相应的位图。一个元素可能对应多个盒(如内联元素,可能被分成多行)每一个盒都对应着一个位图。合成把部分位图合成变成合成层。最终的绘制过程就是把位图合成层绘制到屏幕上。

总结

浏览器的工作流程大致就是:

构建DOM树-构建CSSOM-构建渲染树-布局-绘制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