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不为,非勇也——说“义”“勇”

见义不为,非勇也

——说“义”“勇”

 

“见义勇为”,是根据孔子的一句话演变而来。据《论语·为政》载,孔子曾说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翻译成白话,就是:“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反过来说,就是:不该你祭的鬼神,你不要祭它;见到合乎道义的事就要勇于去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见义勇为”。

这里,孔子提出的“义”和“勇”的概念,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

但,什么是“义”呢?据《礼记.中庸》的解释:“义者,宜也。”《论语集解》注:“义,所宜为。”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事。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

孟子则进一步阐释道,“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为基。他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意谓: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随着时代的进步,“义”的内涵也不断有所演变。其基本释义大约有五种:

其一: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组词有:~愤填膺。~正辞严;见~勇为;多行不~,必自毙。

历史上有一则“义固不杀人”的故事很有名:战国时期,公输般为楚国造了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就从鲁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般。公输般说:“您将对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公输般不高兴。墨子说:“我愿意献给你十镒黄金。”公输般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般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

还有一则“度义而后动”的故事也很有名:所谓“度义而后动”,译为白话,就是:考虑理由正当,然后去做。故事见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名旬,商代第20位国王,在位28年,比较有作为)“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盘庚迁都(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盘庚坚持迁都,挫败反对势力后最终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即今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盘庚迁殷的原因有四:1、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环境和现在的都城淹(旧商都)比起来,无论是建设都城还是发展农业生产,都会比现在的情况要好。2、抑制奢侈,倡导节俭,借以缓和阶级矛盾。3、通过迁都镇压异己,巩固王位。4、迁都可以避开那些叛乱势力的攻击,都城比较安全,外部的干扰少了,统治就可以稳定很多。

第三则故事就是“义不赂秦”。语出宋朝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苏洵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生活在11世纪前半期。当时,北宋王朝由于中央集权以及有关政策而引起的积贫积弱的局面已经形成,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严重和表面化。不少具有开明进步思想的官僚士大夫纷纷要求改革。苏洵也带着儿子苏轼、苏辙从家乡四川赶到当时的都城汴京(现在河南省开封市),并且通过名重一时的欧阳修,在公元1058年把他二十来篇著作献给了宋仁宗,陈述他对于当前内政外交问题的意见。《六国论》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评论六国破灭的原因,提出对敌斗争应该注意的问题,借以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发表自己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借题发挥,以古喻今。

其二:情意,善,美。组词有:~气;信~。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违情义”,就是违背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誓言。

其三:意思,含意。组词有:意~;含~;字~;定~;释~;望文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意为:文章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此处“见义远”的“义”,即作“意思”、“含意”解。

其四:名义上的,抚养或拜认的亲属关系。组词有:~子;~父。

《洛阳伽蓝记》:“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

这里的“义父”,即为“养父”、“名义上的父亲”之义。

其五:假的,人工做的。有组词:~肢;~齿。现时,随着高科技的应用,人体的器官人工制造的多了,有用到残障人身上的,也有为变美而做。

除以上外,还有仪容,状貌之意。另外,义也是姓氏的一种,在湖南、广西的部分地区有一定使用义姓的人。

什么是“勇”呢?《说文》解为“气也。一曰健也。从力,甬声”《玉篇》解为“果決也。”《广韵》解为“猛也。”《增韵》解为“锐也,果敢也。”意思大同小异。但,真正的“勇”,不仅仅是“气”、“健”“果决”“果敢”之类。还是孔子说的好,真正的“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否则就是“乱”了。

孔子曾说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翻译成白话就是:“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请教如何去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问:“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称作君子了吗?”孔子的回答是:“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如果自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当然,君子坦荡荡,不仅是一个行为端正的问题,同时也来自于人的内在品德。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勇者不惧,这是孔子讲的人生的一种境界。

一个真正的“勇者”应该有以下几下方面的素质:

一、接受挑战。所有的机遇都是伴随着风险存在的。谁都胜任的工作一定含金量低,比如扫大街;高回报的工作机会一定都有一定的挑战性,比如销售。大部分成功者,他们在最初接受的挑战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成功的把握,更多的是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地调整、优化,往往是先搞活,再规范,最终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的一生,真正的挑战并不多,每一次挑战其实都是一次机会。“富贵险中求”,我们一定得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才会有所作为。接受挑战,也许我们只有一成机会,但不敢接受挑战,就等于没有机会。面对困难,我们宁可战死,但决不能被吓死。

二、勇于面对。人生必须面对一些你不愿意面对的人或事,大多数人会选择逃避,因为面对就意味着你要承担责任。责任和权利是并行的,你能承担多大的责任,你才会拥有多大的权利。如果一个人连承担责任的勇气都没有,肯定不会有太大作为。

三、经得起挫折。一帆风顺的成功者很少,个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重要的不是你经历了多少挫折,重要的是你在挫折中成长了多少。从某种意义上讲,你经历的挫折越多,未来你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因为挫折越多同时意味着你的经验越多。历数无数成功者,虽历经苦难,但百折不挠,终于柳暗花明。

四、受得了委屈。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受无数的委屈,有时甚至是屈辱,很无奈。现实就是这样,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的地位越高,你经受的委屈就越大,正所谓“高处不胜寒”。我们经常要面对一些无端的质疑,面对是是非非的议论。俗话说,谁人背后不言人,谁人背后不被言?心胸坦荡,才能从容面对,受得了委屈才称得上“勇者”。

五、超越自我。人生达到一定的高度往往就会停滞,就不再有当年的闯劲。主要是因为成功来之不易,害怕失败。百尺竿头再进一尺,很难,然惟其难,方显其勇敢。追求无止境,所以真正“勇者”,要敢于超越自我。

六、承认不足。知人易,知己难,我们很容易就能说出别人的很多缺点,但很少能正视自己。尤其小有所成之后就会飘飘然,甚至目空一切,此为人生之大忌。真正的“勇者”首先应是个“智者”,大勇的背后一定是大智。始终以一颗谦卑、质朴之心面对所有的人,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智慧。承认自己的不足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反而会受到别人更多人的尊重。

勇者不惧,从容面对。

 

(杨森翔)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sx4221/p/10042137.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