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数据库介绍、安装和配置文件

Mysql数据库介绍、安装和配置文件

MySQL数据库介绍

    mysql是开源关系型数据库,遵循GPL协议。
    mysql的特点是性能卓越且服务稳定,开源,无版本限制,成本低,单进程多线程,多用户,基于C/S(客户端/服务端)架构,安全可靠,插入式存储引擎。
    mysql的另个版本为MariaDB,MariaDB是单进程,多线程的,提供了诸多扩展和新特性,提供了较多测试组件并且同样开源。

mysql系统结构


    一.逻辑模块组成    
        MySQL 可以看成是二层架构。
        第一层我们通常叫做SQL Layer,在MySQL 数据库系统处理底层数据之前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这一层完成的,包括权限判断,sql 解析,执行计划优化,querycache 的处理等等
        第二层就是存储引擎层,我们通常叫做Storage Engine Layer,也就是底层数据存取操作实现部分,由多种存储引擎共同组成。
        SQL Layer 中包含了多个子模块。
        初始化模块
            初始化模块就是在MySQL Server 启动的时候,对整个系统做各种各样的初始化操作,比如各种buffer,cache 结构的初始化和内存空间的申请,各种系统变量的初始化设定,各种存储引擎的初始化设置等。
        核心API
            核心API 模块主要是为了提供一些需要非常高效的底层操作功能的优化实现,包括各种底层数据结构的实现,特殊算法的实现,字符串处理,数字处理等,小文件I/O,格式化输出,以及最重要的内存管理部分。
            核心API 模块的所有源代码都集中在mysys和strings文件夹下面。
        网络交互模块
            底层网络交互模块抽象出底层网络交互所使用的接口API,实现底层网络数据的接收与发送,以方便其他各个模块调用,以及对这一部分的维护,所有源码都在vio 文件夹下面。
        Client& Server 交互协议模块
            任何C/S 结构的软件系统,都肯定会有自己独有的信息交互协议,MySQL 也不例外。MySQL的Client & Server 交互协议模块部分,实现了客户端与MySQL 交互过程中的所有协议。当然这些协议都是建立在现有的OS 和网络协议之上的,如TCP/IP 以及Unix Socket。
        用户模块
            用户模块所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用户的登录连接权限控制和用户的授权管理。
            他就像MySQL 的大门守卫一样,决定是否给来访者“开门”。
        
        访问控制模块
            需要访问控制模块实时监控用户的每一个动作,给不同的用户以不同的权限。
            访问控制模块实现的功能就是根据用户模块中各用户的授权信息,以及数据库自身特有的各种约束,来控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
            用户模块和访问控制模块两者结合起来,组成了MySQL 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权限安全管理的功能。
        连接管理、连接线程和线程管理
            连接管理模块负责监听对MySQL Server 的各种请求,接收连接请求,转发所有连接请求到线程管理模块。
            每一个连接上MySQL Server 的客户端请求都会被分配(或创建)一个连接线程为其单独服务。
            而连接线程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MySQL Server 与客户端的通信,接受客户端的命令请求,传递Server 端的结果信息等。
            线程管理模块则负责管理维护这些连接线程,包括线程的创建,线程的cache 等。
        
        Query 解析和转发模块
            在MySQL 中我们习惯将所有Client端发送给Server 端的命令都称为query,在MySQL Server 里面,连接线程接收到客户端的一个Query 后,会直接将该query 传递给专门负责将各种Query 进行分类然后转发给各个对应的处理模块,这个模块就是query 解析和转发模块。
            其主要工作就是将query 语句进行语义和语法的分析,然后按照不同的操作类型进行分类,然后做出针对性的转发。
        
        QueryCache 模块
            Query Cache 模块在MySQL 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他的主要功能是将客户端提交给MySQL 的Select 类query 请求的返回结果集cache 到内存中,与该query 的一个hash 值做一个对应。
            该Query 所取数据的基表发生任何数据的变化之后,MySQL 会自动使该query 的Cache 失效。
            在读写比例非常高的应用系统中,Query Cache 对性能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当然它对内存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
        
        Query 优化器模块
            Query 优化器,就是优化客户端请求的query,根据客户端请求的query 语句,和数据库中的一些统计信息,在一系列算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一个最优的策略,告诉后面的程序如何取得这个query 语句的结果。
        
        表变更管理模块
            表变更管理模块主要是负责完成一些DML 和DDL 的query,如:update,delte,insert,create table,alter table 等语句的处理。
        
        表维护模块
            表的状态检查,错误修复,以及优化和分析等工作都是表维护模块需要做的事情。
        
        系统状态管理模块
            系统状态管理模块负责在客户端请求系统状态的时候,将各种状态数据返回给用户,像DBA 常用的各种showstatus 命令,showvariables 命令等,所得到的结果都是由这个模块返回的。
        
        表管理器
            这个模块从名字上看来很容易和上面的表变更和表维护模块相混淆,但是其功能与变更及维护模块却完全不同。
            每一个MySQL 的表都有一个表的定义文件,也就是*.frm文件。
            表管理器的工作主要就是维护这些文件,以及一个cache,
            该cache 中的主要内容是各个表的结构信息,此外它还维护table 级别的锁管理。
        
        日志记录模块
            日志记录模块主要负责整个系统级别的逻辑层的日志的记录,包括error log,binary log,slow query log 等。
        
        复制模块
            复制模块又可分为Master 模块和Slave 模块两部分, Master 模块主要负责在Replication 环境中读取Master 端的binary 日志,以及与Slave 端的I/O 线程交互等工作。
            Slave 模块比Master 模块所要做的事情稍多一些,在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两个线程上面。
            一个是负责从Master请求和接受binary 日志,并写入本地relay log 中的I/O 线程。
            另外一个是负责从relay log 中读取相关日志事件,然后解析成可以在Slave 端正确执行并得到和Master端完全相同的结果的命令并再交给Slave 执行的SQL 线程。
        
        存储引擎接口模块
            存储引擎接口模块可以说是MySQL 数据库中最有特色的一点了。
            目前各种数据库产品中,基本上只有MySQL 可以实现其底层数据存储引擎的插件式管理。
            这个模块实际上只是一个抽象类,但正是因为它成功地将各种数据处理高度抽象化,才成就了今天MySQL 可插拔存储引擎的特色。
    
    二、各模块工作配合   
                        在了解了MySQL 的各个模块之后,我们再看看MySQL各个模块间是如何相互协同工作的。
        接下来,我们通过启动MySQL,客户端连接,请求query,得到返回结果,最后退出,这样一整个过程来进行分析。
        当我们执行启动MySQL 命令之后,MySQL 的初始化模块就从系统配置文件中读取系统参数和命令行参数,并按照参数来初始化整个系统,如申请并分配buffer,初始化全局变量,以及各种结构等,同时各个存储引擎也被启动,并进行各自的初始化工作。
        当整个系统初始化结束后,由连接管理模块接手,连接管理模块会启动处理客户端连接请求的监听程序,包括tcp/ip 的网络监听,还有unix 的socket,这时候,MySQL Server 就基本启动完成,准备好接受客户端请求了。
        当连接管理模块监听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借助网络交互模块的相关功能),双方通过Client & Server 交互协议模块所定义的协议“寒暄”几句之后,连接管理模块就会将连接请求转发给线程管理模块,去请求一个连接线程。
        线程管理模块马上又会将控制交给连接线程模块,告诉连接线程模块:现在我这边有连接请求过来了,需要建立连接,你赶快处理一下。
        连接线程模块在接到连接请求后,首先会检查当前连接线程池中是否有被cache 的空闲连接线程,如果有,就取出一个和客户端请求连接上,如果没有空闲的连接线程,则建立一个新的连接线程与客户端请求连接。
        当然,连接线程模块并不是在收到连接请求后马上就会取出一个连接线程连和客户端连接,而是首先通过调用用户模块进行授权检查,只有客户端请求通过了授权检查后,他才会将客户端请求和负责请求的连接线程连上。
        在MySQL 中,将客户端请求分为了两种类型:
            一种是query,需要调用Parser 也就是Query 解析和转发模块的解析才能够执行的请求。
            一种是command,不需要调用Parser 就可以直接执行的请求。
        如果我们的初始化配置中打开了Full QueryLogging 的功能,那么Query 解析与转发模块会调用日志记录模块将请求计入日志,不管是一个Query 类型的请求还是一个command 类型的请求,都会被记录进入日志,所以出于性能考虑,一般很少打开Full QueryLogging 的功能。
        当客户端请求和连接线程“互换暗号(互通协议)”接上头之后,连接线程就开始处理客户端请求发送过来的各种命令(或者query),接受相关请求。
        它将收到的query语句转给Query 解析和转发模块,Query 解析器先对Query 进行基本的语义和语法解析,然后根据命令类型的不同,有些会直接处理,有些会分发给其他模块来处理。
        如果是一个Query 类型的请求,会将控制权交给Query解析器,Query 解析器首先分析看是不是一个select 类型的query,如果是,则调用查询缓存模块,让它检查该query 在query cache 中是否已经存在。
        如果有,则直接将cache 中的数据返回给连接线程模块,然后通过与客户端的连接的线程将数据传输给客户端。
        如果不是一个可以被cache 的query类型,或者cache 中没有该query 的数据,那么query 将被继续传回query 解析器,让query解析器进行相应处理,再通过query 分发器分发给相关处理模块。
        如果解析器解析结果是一条未被cache 的select 语句,则将控制权交给Optimizer,也就是Query 优化器模块,如果是DML 或者是DDL 语句,则会交给表变更管理模块,如果是一些更新统计信息、检测、修复和整理类的query 则会交给表维护模块去处理,复制相关的query 则转交给复制模块去进行相应的处理,请求状态的query 则转交给了状态收集报告模块。
        实际上表变更管理模块根据所对应的处理请求的不同,是分别由insert 处理器、delete 处理器、update 处理器、create 处理器,以及alter 处理器这些小模块来负责不同的DML和DDL 的。
        在各个模块收到Query 解析与分发模块分发过来的请求后,首先会通过访问控制模块检查连接用户是否有访问目标表以及目标字段的权限,如果有,就会调用表管理模块请求相应的表,并获取对应的锁。
        表管理模块首先会查看该表是否已经存在于table cache 中,如果已经打开则直接进行锁相关的处理,如果没有在cache 中,则需要再打开表文件获取锁,然后将打开的表交给表变更管理模块。
        当表变更管理模块“获取”打开的表之后,就会根据该表的相关meta 信息,判断表的存储引擎类型和其他相关信息。
        根据表的存储引擎类型,提交请求给存储引擎接口模块,调用对应的存储引擎实现模块,进行相应处理。
        不过,对于表变更管理模块来说,可见的仅是存储引擎接口模块所提供的一系列“标准”接口,底层存储引擎实现模块的具体实现,对于表变更管理模块来说是透明的,他只需要调用对应的接口,并指明表类型,接口模块会根据表类型调用正确的存储引擎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当一条query 或者一个command 处理完成(成功或者失败)之后,控制权都会交还给连接线程模块。
        如果处理成功,则将处理结果(可能是一个Result set,也可能是成功或者失败的标识)通过连接线程反馈给客户端。
        如果处理过程中发生错误,也会将相应的错误信息发送给客户端,然后连接线程模块会进行相应的清理工作,并继续等待后面的请求,重复上面提到的过程,或者完成客户端断开连接的请求。
        如果在上面的过程中,相关模块使数据库中的数据发生了变化,而且MySQL 打开了binlog 功能,则对应的处理模块还会调用日志处理模块将相应的变更语句以更新事件的形式记录到相关参数指定的二进制日志文件中。
        在上面各个模块的处理过程中,各自的核心运算处理功能部分都会高度依赖整个MySQL的核心API 模块,比如内存管理,文件I/O,数字和字符串处理等等。
        

mysql安装方式

    1 、源代码:编译安装
    2 、二进制格式的程序包:
        展开至特定路径,并经过简单配置后即可使用
    3 、程序包管理器管理的程序包
        CentOS 安装光盘
        项目官方:
        https://downloads.mariadb.org/mariadb/repositories/

通用二进制格式安装过程

    安装mariadb
        1)准备用户
            groupadd -r  mysql
            useradd -r -g -u 306 -m -d /app/data -s /sbin/nologin mysql
        2)准备数据目录
            以/app/data 为例, 建议使用逻辑卷
            chown mysql:mysql /app/data
        3)准备二进制程序
            tar xf mariadb-VERSION-linux-x86_64.tar.gz -C /usr/local
            cd /usr/local
            ln -sv mariadb-VERSION mysql
            chown -R root:mysql /usr/local/mysql/
        4)准备配置文件
            配置格式:类ini格式,各程序由单个配置文件提供配[prog_name]
            配置文件查找次序:后面覆盖前面的配置文件
            /etc/my.cnf --> /etc/mysql/my.cnf --> --default-extra-file=/PATH/TO/CONF_FILE --> ~/.my.cnf
            mkdir /etc/mysql/
            cp /usr/local/mysql/support-files/my-large.cnf /etc/mysql/my.cnf
            [mysqld] 中添加三个选项:
                datadir = /app/data
                innodb_file_per_table = on
                skip_name_resolve = on  禁止主机名解析
        5)创建数据库文件
            cd /usr/local/mysql/
            ./scripts/mysql_install_db --datadir=/app/data --user=mysql
            
                    To start mysqld at boot time you have to copy
                    support-files/mysql.server to the right place for your system
                    
                    PLEASE REMEMBER TO SET A PASSWORD FOR THE MariaDB root USER !
                    To do so, start the server, then issue the following commands:
                    
                    './bin/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new-password'
                    './bin/mysqladmin' -u root -h centos7 password 'new-password'
                    
                    Alternatively you can run:
                    './bin/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You can start the MariaDB daemon with:
                    cd '.' ; ./bin/mysqld_safe --datadir='/app/data'
                    
                    You can test the MariaDB daemon with mysql-test-run.pl
                    cd './mysql-test' ; perl mysql-test-run.pl
                    
        6)准备日志文件
            mkdir /var/log/mariadb/
            touch /var/log/mariadb/mariadb.log
            setfacl -R  -m u:mysql:rwx /var/log/mariadb
        
        7)准备服务脚本,并启动服务
            cp ./support-files/mysql.server /etc/init.d/mysqld
            chkconfig --add mysqld
            service mysqld start
        8)添加PATH路径
            vim /etc/profile.d/mysql.sh
                export PATH=/usr/local/mysql/bin:$PATH
                
        9)安全初始化
            /user/local/mysql/bin/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设置数据库管理员root 口令
                禁止root 远程登录
                删除anonymous用户帐号
                删除test 数据库

yum 安装

        需要安装的包有:
            mariadb
            mariadb-libs
            mariadb-server
            mariadb-test(可选)
            mariadb-bench
        安装完成后也要安全初始化

配置文件

    mysql读取多处的多个配置文件,而且会以指定的次序的进行;  
        # my_print_defaults 
            default options are read from the following files in the given order:   
                /etc/mysql/my.cnf  /etc/my.cnf ~/.my.cnf    
            不同的配置文件中出现同一参数且拥有不同值时,后读取将为最终生效值;   
            修改默认读取的配置文件(mysqld_safe命令): 
                --defaults-file=file_name   
            于读取的默认配置文件之外再加载一个文件(mysqld_safe命令):     
                --defaults-extra-file=path  
    
    配置文件格式: 
        init风格的配置文件,能够为mysql的各种应用程序提供配置信息:  
            [mysqld]    
            [mysqld_safe]   
            [mysqld_multi]  
            [server]    
                [mysql] 
            [mysqldump] 
            [client]    
            ... 
                parameter = value   
                parameter:  
                    innodb_file_per_table   
                    innodb-file-per-table   
        
    程序文件:   
        服务端程序:mysqld_safe, mysqld_multi 
        客户端程序:mysql, mysqldump, mysqladmin  
        工具程序:myisampack, ...    
            
    mysql --> mysql protocol --> mysqld     
        mysql:交互式cli工具; 
            mysql [options] db_name 
            
        mysqld服务器程序:工作特性的定义方式   
            显示配置文件参数    
            服务器参数/变量:设定mysql的运行特性;  
            状态(统计)参数/变量:保存mysql运行中的统计数据或状态数据;   
                mysql>show [global | session] variables [like_or_where];    
                MariaDB [(none)]>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ssl%';   
            显示单个变量设定值的方法:   
                mysql> select @@[global.|session.]system_var_name   
                    %:匹配任意长度的任意字符;  
                    _:匹配任意单个字符; 
            变量/参数级别:    
                全局:为所有会话设定默认;   
                会话:跟单个会话相关;会话建立会从全局继承;  
            服务器变量的运行时调整方式:  
                    global:仅对修改后新建立的会话有效;   
                    session:仅对当前会话有效,且立即生效; 
            启动通过配置文件修改,重启后生效    
            运行时修改变量值操作方法:   
                mysql> help set 
                set [global | session] system_var_name = expr   
                set [@@global. | @@session. | @@]system_var_name = expr 
            注:global值的修改要求用户拥有管理权限; 
        安装完成后的安全初始化: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运行前常修改的参数:  
            innodb_file_per_table=on    
            skip_name_resolve=on    
            max_connections = 20000 
            
    MariaDB配置文件和配置:
        /etc/my.cnf 
        /etc/my.cnf.d/ *.cnf
        侦听3306/tcp 端口可以在绑定有一个或全部接口IP上 
            Vim /etc/my.cnf
                [mysqld]加一行:
                skip-networking=1
                只侦听本地客户端,所有和服务器的交互都通过一个socket实现,socket 的配置存放在/var/lib/mysql/mysql.sock,可在/etc/my.cnf 修改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service=mysql
        firewall-cmd --reload
        
    MariaDB 的程序组成:
        Client:
            mysql:CLI 交互式客户端程序
            mysqldump, mysqladmin...
        Server:
            mysqld_safe
            mysqld
            mysqld_multi :多实例
    
    服务器监听的两种socket地址:
        ip socket: 监听在tcp的3306 端口,支持远程通信
        unix sock: 监听在sock文件上(/tmp/mysql.sock,/var/lib/mysql/mysql.sock),仅支持本机通信
        server: localhost, 127.0.0.1 自动使用unix sock
    
    客户端工具
        命令行交互式客户端程序:mysql
        mysql 选项:
            -uUSERNAME: 用户名;默认为root
            -hHOST: 服务器主机; 默认为localhost
            -pPASSWORD:用户的密码; 建议使用-p,默认为空密码
        mysql 用户账号由两部分组成:
            'USERNAME'@'HOST'
             HOST用于限制此用户可通过哪些远程主机连接mysql服务
            支持使用通配符:
                %  匹配任意长度的任意字符
                    172.16.0.0/16或 172.16.%.%
                _  匹配任意单个字符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henxm/p/8469412.html

[client] port = 3306 socket=/home/mysql/data/mysql.sock [mysqld] lower_case_table_names=1 user = mysql #--- 表示MySQL的管理用户 port = 3306 #--- 端口 #basedir=/usr/local/mysql socket=/home/mysql/data/mysql.sock #-- 启动的sock文件 datadir=/home/mysql/data log-bin=/home/mysql/mysql-bin log-error=/home/mysql/log/mysqld.log pid-file =/home/mysql/mysqld.pid bind-address = 0.0.0.0 server-id = 1 #表示是本机的序号为1,一般来讲就是master的意思 skip-grant-tables skip-name-resolve # 禁止MySQL对外部连接进行DNS解析,使用这一选项可以消除MySQL进行DNS解析的时间。但需要注意,如果开启该选项, # 则所有远程主机连接授权都要使用IP地址方式,否则MySQL将无法正常处理连接请求 #skip-networking back_log = 600 # MySQL能有的连接数量。当主要MySQL线程在一个很短时间内得到非常多的连接请求,这就起作用, # 然后主线程花些时间(尽管很短)检查连接并且启动一个新线程。back_log值指出在MySQL暂时停止回答新请求之前的短时间内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堆栈中。 # 如果期望在一个短时间内有很多连接,你需要增加它。也就是说,如果MySQL的连接数据达到max_connections时,新来的请求将会被存在堆栈中, # 以等待某一连接释放资源,该堆栈的数量即back_log,如果等待连接的数量超过back_log,将不被授予连接资源。 # 另外,这值(back_log)限于您的操作系统对到来的TCP/IP连接的侦听队列的大小。 # 你的操作系统在这个队列大小上有它自己的限制(可以检查你的OS文档找出这个变量的最大值),试图设定back_log高于你的操作系统的限制将是无效的。 max_connections = 500 # MySQL的最大连接数,如果服务器的并发连接请求量比较大,建议调高此值,以增加并行连接数量,当然这建立在机器能支撑的情况下,因为如果连接数越多,介于MySQL会为每个连接提供连接缓冲区,就会开销越多的内存,所以要适当调整该值,不能盲目提高设值。可以过'conn%'通配符查看当前状态的连接数量,以定夺该值的大小。 max_connect_errors = 6000 # 对于同一主机,如果有超出该参数值个数的中断错误连接,则该主机将被禁止连接。如需对该主机进行解禁,执行:FLUSH HOST。 open_files_limit = 65535 # MySQL打开的文件描述符限制,默认最小1024;当open_files_limit没有被配置的时候,比较max_connections*5和ulimit -n的值,哪个大用哪个, # 当open_file_limit被配置的时候,比较open_files_limit和max_connections*5的值,哪个大用哪个. table_open_cache = 128 # MySQL每打开一个表,都会读入一些数据到table_open_cache缓存中,当MySQL在这个缓存中找不到相应信息时,才会去磁盘上读取。默认值64 # 假定系统有200个并发连接,则需将此参数设置为200*N(N为每个连接所需的文件描述符数目); # 当把table_open_cache设置为很大时,如果系统处理不了那么多文件描述符,那么就会出现客户端失效,连接不上 max_allowed_packet = 1000000000 # 接受的数据包大小;增加该变量的值十分安全,这是因为仅当需要时才会分配额外内存。例如,仅当你发出长查询或MySQLd必须返回大的结果行时MySQLd才会分配更多内存。 # 该变量之所以取较小默认值是一种预防措施,以捕获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错误信息包,并确保不会因偶然使用大的信息包而导致内存溢出。 binlog_cache_size = 1M # 一个事务,在没有提交的时候,产生的日志,记录到Cache中;等到事务提交需要提交的时候,则把日志持久化到磁盘。默认binlog_cache_size大小32K max_heap_table_size = 67108864 # 定义了用户可以创建的内存表(memory table)的大小。这个值用来计算内存表的最大行数值。这个变量支持动态改变 tmp_table_size = 67108864 # MySQL的heap(堆积)表缓冲大小。所有联合在一个DML指令内完成,并且大多数联合甚至可以不用临时表即可以完成。 # 大多数临时表是基于内存的(HEAP)表。具有大的记录长度的临时表 (所有列的长度的和)或包含BLOB列的表存储在硬盘上。 # 如果某个内部heap(堆积)表大小超过tmp_table_size,MySQL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将内存中的heap表改为基于硬盘的MyISAM表。还可以通过设置tmp_table_size选项来增加临时表的大小。也就是说,如果调高该值,MySQL同时将增加heap表的大小,可达到提高联接查询速度的效果 read_buffer_size = 4194304 # MySQL读入缓冲区大小。对表进行顺序扫描的请求将分配一个读入缓冲区,MySQL会为它分配一段内存缓冲区。read_buffer_size变量控制这一缓冲区的大小。 # 如果对表的顺序扫描请求非常频繁,并且你认为频繁扫描进行得太慢,可以通过增加该变量值以及内存缓冲区大小提高其性能 read_rnd_buffer_size = 4194304 # MySQL的随机读缓冲区大小。当按任意顺序读取行时(例如,按照排序顺序),将分配一个随机读缓存区。进行排序查询时, # MySQL会首先扫描一遍该缓冲,以避免磁盘搜索,提高查询速度,如果需要排序大量数据,可适当调高该值。但MySQL会为每个客户连接发放该缓冲空间,所以应尽量适当设置该值,以避免内存开销过大 sort_buffer_size = 4194304 # MySQL执行排序使用的缓冲大小。如果想要增加ORDER BY的速度,首先看是否可以让MySQL使用索引而不是额外的排序阶段。 # 如果不能,可以尝试增加sort_buffer_size变量的大小 join_buffer_size = 8388608 # 联合查询操作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连接独享 thread_cache_size = 8 # 这个值(默认8)表示可以重新利用保存在缓存中线程的数量,当断开连接时如果缓存中还有空间,那么客户端的线程将被放到缓存中, # 如果线程重新被请求,那么请求将从缓存中读取,如果缓存中是空的或者是新的请求,那么这个线程将被重新创建,如果有很多新的线程, # 增加这个值可以改善系统性能.通过比较Connections和Threads_created状态的变量,可以看到这个变量的作用。(–>表示要调整的值) # 根据物理内存设置规则如下: # 1G —> 8 # 2G —> 16 # 3G —> 32 # 大于3G —> 64 #query_cache_size = 8M #MySQL的查询缓冲大小(从4.0.1开始,MySQL提供了查询缓冲机制)使用查询缓冲,MySQL将SELECT语句和查询结果存放在缓冲区中, # 今后对于同样的SELECT语句(区分大小写),将直接从缓冲区中读取结果。根据MySQL用户手册,使用查询缓冲最多可以达到238%的效率。 # 通过检查状态值'Qcache_%',可以知道query_cache_size设置是否合理:如果Qcache_lowmem_prunes的值非常大,则表明经常出现缓冲不够的情况, # 如果Qcache_hits的值也非常大,则表明查询缓冲使用非常频繁,此时需要增加缓冲大小;如果Qcache_hits的值不大,则表明你的查询重复率很低, # 这种情况下使用查询缓冲反而会影响效率,那么可以考虑不用查询缓冲。此外,在SELECT语句中加入SQL_NO_CACHE可以明确表示不使用查询缓冲 #query_cache_limit = 2M #指定单个查询能够使用的缓冲区大小,默认1M key_buffer_size = 1048576 #指定用于索引的缓冲区大小,增加它可得到更好处理的索引(对所有读和多重写),到你能负担得起那样多。如果你使它太大, # 系统将开始换页并且真的变慢了。对于内存在4GB左右的服务器该参数可设置为384M或512M。通过检查状态值Key_read_requests和Key_reads, # 可以知道key_buffer_size设置是否合理。比例key_reads/key_read_requests应该尽可能的低, # 至少是1:100,1:1000更好(上述状态值可以使用SHOW STATUS LIKE 'key_read%'获得)。注意:该参数值设置的过大反而会是服务器整体效率降低 ft_min_word_len = 4 # 分词词汇最小长度,默认4 transaction_isolation = REPEATABLE-READ # MySQL支持4种事务隔离级别,他们分别是: # READ-UNCOMMITTED, READ-COMMITTED, REPEATABLE-READ, SERIALIZABLE. # 如没有指定,MySQL默认采用的是REPEATABLE-READ,ORACLE默认的是READ-COMMITTED log_bin = mysql-bin binlog_format = mixed expire_logs_days = 30 #超过30天的binlog删除 slow_query_log = 1 long_query_time = 1 #慢查询时间 超过1秒则为慢查询 slow_query_log_file = /home/mysql/data/mysql-slow.log performance_schema = 0 explicit_defaults_for_timestamp #lower_case_table_names = 1 #不区分大小写 skip-external-locking #MySQL选项以避免外部锁定。该选项默认开启 default-storage-engine = InnoDB #默认存储引擎 innodb_file_per_table = 1 # InnoDB为独立表空间模式,每个数据库的每个表都会生成一个数据空间 # 独立表空间优点: # 1.每个表都有自已独立的表空间。 # 2.每个表的数据和索引都会存在自已的表空间中。 # 3.可以实现单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移动。 # 4.空间可以回收(除drop table操作处,表空不能自已回收) # 缺点: # 单表增加过大,如超过100G # 结论: # 共享表空间在Insert操作上少有优势。其它都没独立表空间表现好。当启用独立表空间时,请合理调整:innodb_open_files innodb_open_files = 500 # 限制Innodb能打开的表的数据,如果库里的表特别多的情况,请增加这个。这个值默认是300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1048576 # InnoDB使用一个缓冲池来保存索引和原始数据, 不像MyISAM. # 这里你设置越大,你在存取表里面数据时所需要的磁盘I/O越少. # 在一个独立使用的数据库服务器上,你可以设置这个变量到服务器物理内存大小的80% # 不要设置过大,否则,由于物理内存的竞争可能导致操作系统的换页颠簸. # 注意在32位系统上你每个进程可能被限制在 2-3.5G 用户层面内存限制, # 所以不要设置的太高. innodb_write_io_threads = 4 innodb_read_io_threads = 4 # innodb使用后台线程处理数据页上的读写 I/O(输入输出)请求,根据你的 CPU 核数来更改,默认是4 # 注:这两个参数不支持动态改变,需要把该参数加入到my.cnf里,修改完后重启MySQL服务,允许值的范围从 1-64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0 # 默认设置为 0,表示不限制并发数,这里推荐设置为0,更好去发挥CPU多核处理能力,提高并发量 innodb_purge_threads = 1 # InnoDB中的清除操作是一类定期回收无用数据的操作。在之前的几个版本中,清除操作是主线程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运行时它可能会堵塞其它的数据库操作。 # 从MySQL5.5.X版本开始,该操作运行于独立的线程中,并支持更多的并发数。用户可通过设置innodb_purge_threads配置参数来选择清除操作是否使用单 # 独线程,默认情况下参数设置为0(不使用单独线程),设置为 1 时表示使用单独的清除线程。建议为1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2 # 0:如果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的值为0,log buffer每秒就会被刷写日志文件到磁盘,提交事务的时候不做任何操作(执行是由mysql的master thread线程来执行的。 # 主线程中每秒会将重做日志缓冲写入磁盘的重做日志文件(REDO LOG)中。不论事务是否已经提交)默认的日志文件是ib_logfile0,ib_logfile1 # 1:当设为默认值1的时候,每次提交事务的时候,都会将log buffer刷写到日志。 # 2:如果设为2,每次提交事务都会写日志,但并不会执行刷的操作。每秒定时会刷到日志文件。要注意的是,并不能保证100%每秒一定都会刷到磁盘,这要取决于进程的调度。 # 每次事务提交的时候将数据写入事务日志,而这里的写入仅是调用了文件系统的写入操作,而文件系统是有 缓存的,所以这个写入并不能保证数据已经写入到物理磁盘 # 默认值1是为了保证完整的ACID。当然,你可以将这个配置项设为1以外的值来换取更高的性能,但是在系统崩溃的时候,你将会丢失1秒的数据。 # 设为0的话,mysqld进程崩溃的时候,就会丢失最后1秒的事务。设为2,只有在操作系统崩溃或者断电的时候才会丢失最后1秒的数据。InnoDB在做恢复的时候会忽略这个值。 # 总结 # 设为1当然是最安全的,但性能页是最差的(相对其他两个参数而言,但不是不能接受)。如果对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不高,完全可以设为2,如果只最求性能,例如高并发写的日志服务器,设为0来获得更高性能 innodb-buffer-pool-size = 128M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4194304 # 此参数确定些日志文件所用的内存大小,以M为单位。缓冲区更大能提高性能,但意外的故障将会丢失数据。MySQL开发人员建议设置为1-8M之间 innodb_log_file_size = 268435456 # 此参数确定数据日志文件的大小,更大的设置可以提高性能,但也会增加恢复故障数据库所需的时间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3 # 为提高性能,MySQL可以以循环方式将日志文件写到多个文件。推荐设置为3 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 = 90 # innodb主线程刷新缓存池中的数据,使脏数据比例小于90%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120 # InnoDB事务在被回滚之前可以等待一个锁定的超时秒数。InnoDB在它自己的锁定表中自动检测事务死锁并且回滚事务。InnoDB用LOCK TABLES语句注意到锁定设置。默认值是50秒 bulk_insert_buffer_size = 1024M # 批量插入缓存大小, 这个参数是针对MyISAM存储引擎来说的。适用于在一次性插入100-1000+条记录时, 提高效率。默认值是8M。可以针对数据量的大小,翻倍增加。 myisam_sort_buffer_size = 1024M # MyISAM设置恢复表之时使用的缓冲区的尺寸,当在REPAIR TABLE或用CREATE INDEX创建索引或ALTER TABLE过程中排序 MyISAM索引分配的缓冲区 myisam_max_sort_file_size = 10G # 如果临时文件会变得超过索引,不要使用快速排序索引方法来创建一个索引。注释:这个参数以字节的形式给出 myisam_repair_threads = 1 # 如果该值大于1,在Repair by sorting过程中并行创建MyISAM表索引(每个索引在自己的线程内) interactive_timeout = 28800 # 服务器关闭交互式连接前等待活动的秒数。交互式客户端定义为在mysql_real_connect()中使用CLIENT_INTERACTIVE选项的客户端。默认值:28800秒(8小时) wait_timeout = 28800 # 服务器关闭非交互连接之前等待活动的秒数。在线程启动时,根据全局wait_timeout值或全局interactive_timeout值初始化会话wait_timeout值, # 取决于客户端类型(由mysql_real_connect()的连接选项CLIENT_INTERACTIVE定义)。参数默认值:28800秒(8小时) # MySQL服务器所支持的最大连接数是有上限的,因为每个连接的建立都会消耗内存,因此我们希望客户端在连接到MySQL Server处理完相应的操作后, # 应该断开连接并释放占用的内存。如果你的MySQL Server有大量的闲置连接,他们不仅会白白消耗内存,而且如果连接一直在累加而不断开, # 最终肯定会达到MySQL Server的连接上限数,这会报'too many connections'的错误。对于wait_timeout的值设定,应该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来判断。 # 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show processlist命令查看当前系统的连接状态,如果发现有大量的sleep状态的连接进程,则说明该参数设置的过大, # 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小些。要同时设置interactive_timeout和wait_timeout才会生效。 [mysqldump] quick max_allowed_packet = 16M #服务器发送和接受的最大包长度 [myisamchk] key_buffer_size = 8M sort_buffer_size = 8M read_buffer = 4M write_buffer = 4M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