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物理是传承学科知识、揭示科学规律、公告科研成果的重要学科,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功能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我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一章节时,利用Flash课件,使学生能够听到水流声,能够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巨大的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使没有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农村学生也能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以及我国在水资源利用上的成就。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也让学生很好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性,教学内容中的“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如何节约水资源”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自己提出。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学生主动要求接受的。
2、构建新的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这种媒体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也多是粉笔和黑板,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主动参与物理实验,合理的利用各种技能进行学习、合作和交流并解决物理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物理学习习惯.
3、架设信息桥梁,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训练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经验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公式)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例如在《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节中就可以利用Flash制作以下课件,声带振动(发声体)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到人耳(接受体),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声音的发生不但需要发声体,而且还需要介质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有相当的学生在介质概念上会出现偏差,具体体现在回声测距,往返的距离变成了单程,多媒体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轻易就攻破这一难点,同时为讲授下一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做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
4、变微观物理现象为宏观物理现象,便于观察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由于学校实验室条件的局限,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很难看到,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一定的难度。利用计算机能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变成生动的画面,显示微观的效果,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让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量大的优点成为“满堂灌”的另一种形式。在教学中如果盲目地依赖于信息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5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所教知识只能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使得多媒体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所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
2、不能以模拟操作代替实际操作。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物理实验都能通过软件虚拟(模拟)进行,确实很理想化、很方便、也很美观。然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如果过分依赖和渲染,会误导学生,以为物理实验只能在电脑上实现。一定要明确物理实验通过软件虚拟(模拟)进行,只能作为常规实验的补充。
3、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实践证明,凡是需要展示过程的内容,能在教学中体现“思考过程”的教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多媒体的使用是对传统教学的完善和补充,信息技术为物理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作为优化物理教学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只要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制作或选择恰当的媒体资料,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电教手段,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才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