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并查集计算机网络连通,leetcode并查集相关经典题目(思路、分析、代码)

leetcode并查集相关经典题目(思路、分析、代码)

关于并查集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能够看我以前的一篇文章:一文搞定并查集

看完那篇文章基本能够彻底掌握并查集web

班上有 N 名学生。其中有些人是朋友,有些则不是。他们的友谊具备是传递性。若是已知 A 是 B 的朋友,B 是 C 的朋友,那么咱们能够认为 A 也是 C 的朋友。所谓的朋友圈,是指全部朋友的集合。算法

给定一个 N * N 的矩阵 M,表示班级中学生之间的朋友关系。若是M [i] [j] = 1,表示已知第 i 个和 j 个学生互为朋友关系,不然为不知道。你必须输出全部学生中的已知的朋友圈总数。数组

示例 1:

输入:

[[1,1,0],

[1,1,0],

[0,0,1]]

输出: 2

说明:已知学生0和学生1互为朋友,他们在一个朋友圈。

第2个学生本身在一个朋友圈。因此返回2。

分析:该题是典型的并查集应用,若是两我的是朋友,则将其归为一类,采用并查集表示,首先初始化,而后遍历,若是两我的是朋友且未在一类则unite。最后查看有多少个集合便可。网络

并:若是两个节点的属于一类,则 并 ,方法是将其中一个节点的根指向另外一个节点的根便可

查:判断两个节点是不是一类只须要判断他们的根是否相同

因为该题的节点数量较少,故没有过多优化。实际上能够添加一个rank数组大体表示节点所在树的高度,当合并时令低树的根指向高树的根能够下降树的高度。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par[201];

void init(int n) //初始化并查集

{

for(int i=0;i

par[i]=i;

}

int find(int x) //查找某节点所在树的根节点

{

return par[x]==x?x:par[x]=find(par[x]); //若是本身是根节点则返回,不然向上递归,可是将par[x]指向父亲的根节点(用于优化)

}

void unite(int x,int y)

{

if(find(x)==find(y))//是同一类则返回

return;

else

par[find(x)]=find(y); //让其中一个节点的根指向另外一个节点的根便可

}

int findCircleNum(vector>& M)

{

int row=M.size();

if(row==0) return 0;

init(row); //初始化row个节点

for(int i=0;i

for(int j=i+1;j

{

if(M[i][j]==1)

unite(i,j);

}

int result=0;

for(int i=0;i

if(par[i]==i) //一个节点是根节点则说明有一个朋友圈

result++;

return result;

}

};

用以太网线缆将 n 台计算机链接成一个网络,计算机的编号从 0 到 n-1。线缆用 connections 表示,其中 connections[i] = [a, b] 链接了计算机 a 和 b。svg

网络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均可以经过网络直接或者间接访问同一个网络中其余任意一台计算机。优化

给你这个计算机网络的初始布线 connections,你能够拔开任意两台直连计算机之间的线缆,并用它链接一对未直连的计算机。请你计算并返回使全部计算机都连通所需的最少操做次数。若是不可能,则返回 -1 。

a98328b87f4c48d3b44670f231eaa59a.gifspa

分析:最初的链接中可能存在冗余链接,即一个区域已经造成通路但仍增长了部分链接。而且,最初的链接给定后,理论上是将整个计算机分红了不少"孤岛",能够视做分类。所以,在此能够采用并查集。.net

遍历connections

若是当前给定的两个计算机已经连通(已经在一个类),则不添加这条边,而且记录冗余的链接数量+1

当完成并查集创建后,计算网络的类别数量(即孤岛数量)

若是冗余链接能够将孤岛所有链接起来,则说明能够完成,理论上最小操做数是 孤岛数量-1.

在此因为节点很是多,所以采用了rank优化。计算机网络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 par;

vector rank;

void init(int n) //初始化并查集

{

par.resize(n,0);

for(int i=0;i

{

par[i]=i; //将每一个节点的根指向自身

}

rank.resize(n,0);

}

int find(int x) //查找某节点所在树的根节点

{

return par[x]==x?x:par[x]=find(par[x]); //若是本身是根节点则返回,不然向上递归,可是将par[x]指向父亲的根节点(用于优化)

}

void unite(int x,int y)

{

int x_par=find(x);

int y_par=find(y);

if(x_par==y_par)

return; //是同一类,故返回

//须要合并的话,尽可能让rank低的合并到rank高的

if(rank[x]

par[x_par]=y_par; //

else

{

if(rank[x]==rank[y])

rank[x]++; //若是两个树高度同样,则合并后树的高度加1

par[y_par]=x_par;

}

}

int makeConnected(int n, vector>& connections)

{

init(n); //初始化n个节点

int length=connections.size();

int more_connections=0; //冗余链接

for(int i=0;i

{

if(find(connections[i][0])==find(connections[i][1])) //若是已经连通,则冗余

more_connections++;

else

unite(connections[i][0],connections[i][1]); //不然合并

}

int set_nums=0;

for(int i=0;i

{

if(par[i]==i)

set_nums++;

}

return set_nums-1<=more_connections?set_nums-1:-1;

}

};

给定一个由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字符串方程组成的数组,每一个字符串方程 equations[i] 的长度为 4,并采用两种不一样的形式之一:“a==b” 或 “a!=b”。在这里,a 和 b 是小写字母(不必定不一样),表示单字母变量名。code

只有当能够将整数分配给变量名,以便知足全部给定的方程时才返回 true,不然返回 false。

示例 1:

输入:["a==b","b!=a"]

输出:false

解释:若是咱们指定,a = 1 且 b = 1,那么能够知足第一个方程,但没法知足第二个方程。没有办法分配变量同时知足这两个方程。

示例 2:

输出:["b==a","a==b"]

输入:true

解释:咱们能够指定 a = 1 且 b = 1 以知足知足这两个方程。

示例 3:

输入:["a==b","b==c","a==c"]

输出:true

分析:将相等的变量放置在一块儿,若是没有与之矛盾的不等式语句,就说明该方程是能够知足的。所以,采用并查集的方法,将相等的变量进行分类。

遍历等式,将相等的变量归为一类,若是等式两边的两个变量已是一类,则忽略便可

遍历不等式,若是不等式两端的两个变量是一类的,则返回false,不然说明该不等式能够成立

因为节点数量较少,故在此不考虑根据高度进行压缩。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 par; //字母共26个

void init() //初始化

{

par.resize(27,0);

for(int i=0;i<26;i++)

par[i]=i;

}

int find(int x) //查找根

{

return par[x]==x?x:par[x]=find(par[x]);

}

void unite(int x,int y)//进行合并

{

par[find(x)]=find(y);

}

bool equationsPossible(vector& equations)

{

init();

for(int i=0;i

{

if(equations[i][1]=='=') //只取等式

{

int x=equations[i][0]-'a';

int y=equations[i][3]-'a';

if(find(x)!=find(y))

unite(x,y);

}

}

for(int i=0;i

{

if(equations[i][1]=='!') //只取不等式

{

int x=equations[i][0]-'a';

int y=equations[i][3]-'a';

if(find(x)==find(y)) //说明x和y相等,但这里x和y不等,故false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

给定一个未排序的整数数组,找出最长连续序列的长度。

要求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示例:

输入: [100, 4, 200, 1, 3, 2]

输出: 4

解释: 最长连续序列是 [1, 2, 3, 4]。它的长度为 4。

分析:该题也能够采用并查集,实际上该题用并查集是比较巧妙的。

若是数字是连续的,则将其归为一类,则最终咱们的目的就是找到最长的那个类的长度。

因为数组中数字是非连续的,所以如何设置并查集?能够采用unordered_map,首先遍历数组将全部元素存储到unordered_map中,而后即可以每次判断相邻数字是否存在于unordered_map中,若是在,则将其合并,只须要维护一端便可(每次判断该数字+1是否在便可)。为了更快的找到类的长度,能够创建一个映射,每次merge时能够将根对应的value+1,说明该类的元素数量+1,维护最大的数量便可。

class Solution {

public:

unordered_map par; //存储节点到父结点的映射关系

unordered_map count; //存储每一个节点对应的类的长度

void init(vector &nums)

{

for(auto i:nums)

{

par[i]=i; //父结点指向本身

count[i]=1; //每一个类都是1

}

}

int find(int x)

{

return x==par[x]?x:par[x]=find(par[x]);

}

int unite(int x,int y) //在此让返回合并后类的大小

{

int x_par=find(x);

int y_par=find(y);

if(x_par==y_par) //属于一类

return count[y_par];

else

{

par[x_par]=y_par; //让x对应的根指向y对应的根

count[y_par]+=count[x_par]; //合并后的根的count为两个和

return count[y_par];

}

}

int longestConsecutive(vector& nums)

{

if(nums.size()==0) return 0;

init(nums); //初始化

int result=1;

for(auto i:nums)

{

if(par.count(i+1)>0) //说明i+1在数组

result=max(result,unite(i,i+1));

}

return result;

}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