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长们看过来,还可以这样监测孩子的视力
你知道吗?在我国
每10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
屈光不正、弱视斜视等问题
人的一生中
特别是0-12岁期间
眼睛是在不断变化的
▼
出生时新生儿眼睛小
眼轴短,都是“远视眼”
3个月后眼睛会随着物体移动
3-4周岁时视力会发育到0.6
这时候可以教孩子认视力表
也可以开始做视力检测了
6-7周岁左右,孩子的视力基本发育到1.0,可以检查眼睛全部的屈光问题了(弱视、散光等问题,6周岁一定要重视啦!错过了3岁,不能再错过6岁了!)
6岁前儿童正常的眼睛都是“远视眼”,每个年龄段都有对应的“远视生理储备值”,见下表:
面对这么多视力问题,我们该如何把好孩子的视力大关呢?
答案就是:预防。
在孩子未近视时,要做到提前发现近视的趋势,而屈光发育档案的建立则为预防近视提供了可能。
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就是有计划地了解、记录儿童的屈光发育过程。主要对象是3~12岁的儿童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每隔6个月进行1次屈光检查。
通过连续跟踪、检查儿童眼球和身体的发育情况,与同龄儿童正常值对比,当相关的检查指标异常时,能及时发现,引起家长重视,采取相应措施。
屈光发育档案的作用和意义
1、及时发现屈光异常
由于近视的不可逆性,故近视重在预防。有些眼科的患儿就诊过晚,往往是家长或幼儿园老师发现其眼睛有明显异常,如眯着眼睛、歪着头视物,或有“斗鸡眼”、“斜白眼”时才来看病。如今若能从小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不管儿童的眼睛正常与否,都定期检查,很容易发现问题。
2、了解近视发生原因
通过屈光发育档案可以分析近视类型、构成和发生原因。更可以追踪眼轴和角膜曲率的变化对近视的影响,从而对要采取的近视干预措施、方法提供更多的依据。
3、了解屈光异常情况
如果只做视力检查而不做屈光检查,会让很多"好视力"成为漏网之鱼,而实际则是需要戴眼镜的,如:单纯散光、远视眼和视疲劳、圆锥角膜等。
有些眼病通过一般的视力检查常常发现不了,常常造成贻误病情的情况,但在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的过程中通过发现相应的检查数据异常,就可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此外,排除屈光因素后进一步筛查眼底,还可能发现一些儿童先天性的眼底病变,如先天性黄斑缺损、牵牛花综合征、Stargardt病、原始玻璃体持续增生症(PHPV)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