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知识点,计算机硬件知识点讲解

硬件

第一讲

重点:计算机发展史,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硬件结构体系

难点:计算机数据特点

一、计算机发展史

第1代(1946-1958)电子管计算机

体积庞大,使用电子管(真空管)作为电子开关。

第2代(1958-1964)晶体管计算机

体积稍有缩小,使用晶体管代替真空管。

第3代(1964-1972)集成电路计算机

进一步缩小计算机体积,使用集成电路。

第4代(1972-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2年以后的计算机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计算机功能更强,体积更小。

第5代(发展趋势)

更先进的电子元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等综合的产物。

二、冯.诺依曼结构:

冯?诺依曼结构又称作普林斯顿体系结构(Princetionarchitecture)。

1945年,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和二进制原理,后来,人们把利用这种概念和原理设计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统称为“冯.诺曼型结构”计算机。冯.诺曼结构的处理器使用同一个存储器,经由同一个总线传输。

冯.诺曼结构处理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必须有一个存储器;

必须有一个控制器;

必须有一个运算器,用于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必须有输入和输出设备,用于进行人机通信。

另外,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

冯?诺依曼的主要贡献就是提出并实现了“存储程序”的概念。由于指令和数据都是二进制码,指令和操作数的地址又密切相关,因此,当初选择这种结构是自然的。但是,这种指令和数据共享同一总线的结构,使得信息流的传输成为限制计算机性能的瓶颈,影响了数据处理速度的提高。在典型情况下,完成一条指令需要3个步骤,即:取指令、指令译码和执行指令。

三、计算机硬件结构体系

四、计算机数据特点——二进制

?什么是进制:

又叫进位计数制,它是指“数的制式”,是人们利用符号来计数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指由低位向高位进位计数的方法。 无论使用哪种进位计数制,都包含两个基本要素:基数与位权。

基数: 一种进位计数制允许选用基本数字符号的个数称为基数。

如:十进制的

基数为10(0~9共10个符号);二进制的基数为2(只有0和1两个符号)。

位权:在一个数中,每个数字符号所表示的数值等于该数值符号值乘以与该数字符号所在位有关的常数,此常数就是“位权”,又简称“权”。它是计数制每一位所固有的值。注意,对任何一种进制数,整数部分最低位位置的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