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清视频监控的主流技术
宽动态
数字宽动态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扩大成像动态范围的目的,而是通过软件的图像后处理算法提高了局部区域的对比度,一般由摄像机ISP模组实现。我们肉眼可辨别的灰阶范围十分有限,而实际上计算机却可以区分非常微弱的灰度差异,数字宽动态正是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将这些微弱的差异增强到肉眼足以区分。之后在CCD硬件技术基础上出现了双帧合成宽动态,解决方法就是用一颗CCD,但是上面的每一点在单一时间内曝光两次,一次长曝光(低快门),一次短曝光(高快门)。
随着DSP和CMOS技术的演进,DPS采用的是每一个像素单独曝光和控制技术,加之利用CMOS传感器采集的多帧画面合成一幅完整图像的线性叠加,相比于CCD的两次曝光成像有了更高的动态范围。从数值上来说,采用DPS技术的CMOS摄像机就目前的处理技术,其动态范围即可到达120dB甚至140dB。宽动态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款摄像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就目前来看,标配宽动态功能,已经成为各IPC厂商的共识。
透雾
随着近几年国内雾霾天气环境的恶化,市场对于透雾摄像机的需求非常强烈,由于光学透雾镜头较为昂贵,为了降低透雾摄像机的身价,也为了实现更好的透雾效果,主流IPC厂家都开始在摄像机视频图像透雾算法技术上做研究,算法透雾可根据物理上雾霾的形成模型,通过局部区域灰白程度判断雾霾的浓度,从而复原出清晰的无雾霾图像。算法透雾能够保留图像的原有色彩,同时能够大幅提升图像透雾效果。
智能分析
高清网络摄像机从2011年推出的移动侦测、视频遮挡等两三个智能分析功能,发展到如今,几乎所有的主流安防厂家高清网络摄像机标配的智能功能都超过10种,当然目前这些智能功能的标配绝大多数仅局限于中高端行业产品中。按市场业务应用来分,这些智能分析功能可以分为如下几点:
1、诊断类智能分析。高清网络摄像机的诊断类智能分析主要是针对视频图像出现的黑屏、模糊、云台失控、画面冻结等常见的摄像头故障、视频信号干扰如场景变更、物品遗留/消失等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和报警。诊断类智能分析技术实现起来较为简单,通常这些智能功能都集成在前端,当然后端如NVR也有做类似这样的诊断类智能功能。
2、识别类智能分析。高清网络摄像机的这项技术偏向于对静态场景的分析处理,通过图像识别、图像比对及模式匹配等核心技术,实现对人、车、物等相关特征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在对车的识别分析应用上主要是车牌识别技术。车牌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停车场出入口、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地,近些年更是发展迅速:配合交通电子卡口系统,车牌识别技术被大量用于车辆交通违章的抓拍,有效降低了车辆交通违章数量,大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3、行为类智能分析。高清网络摄像机该项技术侧重于对动态场景的分析处理。典型的功能有:车辆逆行、防区入侵检测、人员聚焦检测、绊线穿越检测、快速移动、人员徘徊检测和客流统计等。移动侦测(VMD)是该类智能分析中的“早期智能”,VMD依据视频画面中像素块的运动变化来进行判别,由于是二维的图像智能分析,误报较高,无法识别移动的像素块是干扰还是目标,再加上各安防厂家之间的算法技术差异,行为类和识别类智能分析的准确率普遍不高。
高像素
2010年高清元年推出的还只是720P高清网络摄像机,一直到2012年,主流安企高清网络摄像机还是以130万和200万为主,300以上像素还很少。随着CMOS技术的引入,高清网络摄像机像吃了一剂强心针,在2013年后,300万、400万、500万、600万、1200万像素的摄像机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上来,这就是技术的创新带来了产品体系的创新。在现有“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主流安企中,几乎高像素成为各厂家的标配,甚至4K成为各厂家的标配。对用户而言,4K不仅仅是对视觉的体验和享受,而是4K的分辨率是1080P的4倍,如果用4K摄像机和1080P摄像机拍摄相同视场角下的同一场景,4K摄像机会用4倍于1080P摄像机所用的信息量去还原场景,画面自然更清晰、更贴近真实。从“用”的角度来讲,由于4K画面的信息量是1080P的四倍,基于更多的信息量,就能实现更准确的智能分析,4K一旦大规模部署,智能分析的准确率就能上升一个台阶,而且也会有更丰富更令人惊喜的智能应用得到实现。
星光级
行业内公认0.001Lux及以下称之为星光级摄像机,最具代表性的星光级摄像机就是TI DM8127/安霸S2+索尼IMX185硬件方案,目前广泛应用于平安城市、金融、酒店楼宇、平安村居、港口、高速公路等项目中,无需大规模安装补光照明设施,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夜间高清彩色监控画面需求。星光级照度监控技术主要受镜头、图像传感器、后端图像处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各安企厂家也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1、利用大光圈镜头:镜头是摄像部件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在低照监控应用技术上的作用是为摄像机聚焦被摄目标的光线,这里的低照应用与技术关键在于镜头的口径越大其进光量也会越大,也就是镜头光圈的增大可有效提升进光量,从而使摄像机获得理想的低照度效果。
2、选用大靶面传感器:摄像机的本质就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而量化的核心部件是传感器,传感器的作用就是把传到它身上的不同强度的光线进行光电转换,转换成电压信息最终生成数字图像信息。而传感器上接收光线的部位自然是核心中的核心。如果相同分辨率的摄像机,图像传感器靶面面积越大,则其单位像素进光量就越大,抑制噪点能力越强,低照度拍摄时,成像画质也越好。
3、良好的图像处理技术:以往的摄像机采用传统的2D算法来实现降噪功能,而现在采用的3D降噪技术,在原有的帧内降噪基础上,通过对前后两帧的图像进行对比筛选处理,从而将噪点位置找出,对其进行增益控制,3D数字降噪功能能够降低弱信号图像的噪波干扰。由于图像噪波的出现是随机的,因此每一帧图像出现的噪波是不相同的。3D数字降噪通过对比相邻的几帧图像,将不重叠的信息(即噪波)自动滤出,采用3D降噪的摄像机,图像噪点会明显减少,图像会更加清晰透彻,从而显示出比较纯净细腻的画面。2
系统设计结构
3
管控方式
从管控方式来讲,可将监控系统分为三级管控:
一级存储管理中心(数据机房)
管理中心接收所有前端视频,并进行存储、管理和控制,在整个系统中具有最高权限,因数据中心无24小时值班,故在资源利用上管理中心未设置电视墙等设备。
主要设计思路:
1、接入前端所有的视频信号
2、具有最高管理权限
3、可与其他系统互联
4、存储要求:对所有视频信号进行集中存储,并要求以高清的方式进行存储;历史图像数据的存储时间不得低于30天。
5、设备供电要求:机房中心需配备在线式UPS电源,使系统在停电时电源自动切换,所有存储设备、传输设备、前端摄像头均需接入UPS,保证系统停电后仍工作正常。电池容量应满足断电后对系统持续供电时间不低于4小时(不包括显示器及管理终端)。
二级监控中心(监控机房)
由数据中心按照要求分配视频图像进入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为24小时值班场所,所以设计了电视墙,可实时查看授权范围内图像,可操作授权球机。
1、需要保安巡视的视频图像均要接入到监控中心;
2、因属于24小时值班场所,设计拼接屏电视墙,将重要视频上墙;
3、采用PC作为操作终端,配合网络操作键盘,灵活管理;
4、监控中心的设备需要配备在线式UPS电源,电池容量应满足断电后对系统持续供电时间要求。
三级授权用户
可授权对相关用户开放(领导、门卫、管理员、用户等),授权用户可对授权范围内视频信号实时浏览(回放、下载、控制),根据终端用户需要分配各自管理权限;浏览方式包括浏览器、APP等。4
设备参数解读及选型
压缩率
通常用编码的量化参数(QP或DFR值)表示,数字越大,压缩越狠,图像质量越差当然码流越低。厂商常将后台QP值用Low/Mid/High对应显示。
分辨率
常见如4CIF,720P,130万,1080P,300万/500万/1000万像素等。
PPF(像素密度)
不同的PPF水平实现不同监视目的,比如10PPF可以区分出人或车辆;50PPF可以识别更多细节,100PPF可以进行清晰的人脸或者车牌识别……
视场的水平范围
目标视场(摄像机成像后覆盖的范围)的定义很重要,他决定摄像机的PPF值的计算&选择及镜头焦距的选择。
摄像机距离监视目标的距离: 用来进行镜头焦距参数选择。
低照度
用来表征摄像机在多“黑”的环境下依然能够清晰成像,但是由于标准不统一,存在虚标现象。目前行业主流IPC产品通常在0.0x的水平。
曝光设定
参数范围1s到1/10000,常规设定建议在1/30以避免出现运动目标的拖影现象,再长的曝光值意味着要忍受明显拖影,但画面会稍亮。
宽动态
主要针对监控场景内目标主体与背景光线反差较大的应用情况,需要注意宽动态有不同的技术实现方式,导致效果差别较大、成本差异较大。
帧率
选择范围通常1-30,最大可60,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在安防行业5-15帧即可,多了也是浪费。高帧率通常用于赌场或工业等特殊监控需求场所。
音频
音频通常包括麦克风和广播,如果真的有音频需求,建议选择全双工模式,并且需要确认是否后台CMS软件支持双向音频功能。
室外防护等级:室外有防尘、防水(IP等级)、防爆及宽温等指标要求。
压缩方式
H.264, MPEG-4, MJPEG; 目前主流 H.264方式。
多码流
常见单码流、双码流、多码流,不同码流可不同参数设定。
码流模式
通常分为固定码流(CBR)及可变码流(VBR)。
录像模式
通常分为连续录像模式及移动侦测触发录像模式。
板载录像容量
32GB, 64GB, 128GB 等,目前主流SD卡,品牌如 SanDisk。
VMS兼容性
需要明确IPC兼容的VMS品牌,或者具体符合的ONVIF标准。
电源供应
目前电源供应有PoE及常规低压,注意很多新摄像机仅仅支持PoE.
自动聚焦
分为自动后焦调整(Auto Back Focus)及自动聚焦( Auto Focus)
光圈类型
分为手动光圈、自动光圈、P光圈三种
镜头类型
固定焦距及可变焦距,普通常规室内监控应用通常4-9mm焦距镜头较多,10-50mm镜头用于距离稍远的场景应用
PTZOptical Zoom:
通常范围2倍到40倍,室内一般10倍,室外25倍以上5
交换机的选择
视频监控传输带宽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
监控中心:
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75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100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00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
接入交换机
一般常用的交换机,实际频宽是理论值的50%∼70%,因此,一个百兆交换机的实际频宽则为50M∼70M。以720p网络摄像头4Mbps流量为例,从效能上来看,一台百兆(100Mbps)物理层交换机,最安全的考量应可接入12个720p(4M*12=48M)网络摄像头。
但考虑到目前网络监控都会采用动态编码方式,720p网络摄像头视频流峰值可能会超过4M,再加上需考虑频宽冗余设计,所以,这一种百兆物理层交换机,最好控制在8个摄像头以内,若超过8个摄像头以上,则建议采用千兆交换机。
汇聚交换机
这部份的选型应用性能比物理层交换机要求高,通常会选择千兆以上的数据链路层交换机。这种交换机的百兆用来连接其它交换机,而千兆则可与监控中心核心交换机连接,这种数据链路层层交换机可控制30个左右的720p网络摄像头。
若同样以每台摄像头4Mbps来计算,前端每台物理层交换机,可以连接6台720p网络摄像头,而这种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又可连接5台物理层交换机,因此,该数据链路层交换机下的总频宽为4M*6*5=120M。依此看来,数据链路层层交换机与网络层交换机的连接接口,应该选千兆才正确。
核心交换机
网络层交换机是整个数位监控系统的核心,往下连接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往上则连接视频监控平台、视频储存服务器、数字矩阵等设备,通常监控系统在交换机选型上,我们都会建议选择采用三层全千兆网络层交换机,这样一来,当720p摄像头在系统数量超过150台时,都应该考虑采用三层万兆网络层交换机,才是最佳的选择。6
存储
存储空间计算
存储空间(MB)=摄像机码流÷8(换算成字节数据量)X 3600(每小时存储容量大小)÷1024 X 24(每天存储容量大小)X N(存储天数)X M(前端摄像机路数)÷0.9(磁盘格式化损失10%的空间)
(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 1GB=1024MB; 1MB=1024KB)
存储模式
一般监控系统中常用的大量数据存储方式有DAS直连、NAS网络硬盘和IPSAN等。而对于高清监控系统而言,其中IPSAN方式采用IP构架的以太网传输,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共享性和较低的分摊应用成本,是目前多路高清监控存储主要采用的技术之一。此种存储方式多半是采用我们常见的硬盘,容量一般是2TB级别,随着4TB硬盘甚至更高容量的产品走入我们视线,大型高清监控系统PB级海量存储解决方案也得到普遍应用。
监控级硬盘
监控级硬盘:监控硬盘相比普通硬盘,在连续工作时间、不间断传输、功耗、电源管理、抗震性、可靠性方面均具有优势,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存储硬盘通常选择监控级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