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总结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1、排序的稳定性

所谓稳定性是指当待排序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关键字时,排序前和排序后这些关键字的相对位置,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就是稳定的,否则就是不稳定的。

1d8080df46e638c768aef0dde8cb11e105d.jpg

2、排序算法的分类

1、插入类的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2、交换类的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3、选择类的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

4、归并类的排序:二路归并排序

5、基数类的排序

二、插入类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序好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记录数增1的有序表。即:先将序列的第1个记录看成是一个有序的子序列,然后从第2个记录逐个进行插入,直至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直接插入排序示例:

如果碰见一个和插入元素相等的,那么插入元素把想插入的元素放在相等元素的后面。所以,相等元素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从原无序序列出去的顺序就是排好序后的顺序,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

算法的实现:

void InsertSort(int R[],int n){
    
    int i,j;
    int temp;

    for( i = 0; i < n; i++)
    {
        temp = R[i]; //将待插入关键字暂存temp中
        j = i-1;
        
        /*从待排关键字之前的关键字开始扫描,如果大于待排关键字,则后移一位*/
        while(j>=0&&temp<R[j]){
            
            R[j+1]=R[j];
            --j;
        }
        R[j+1]=temp;  //找到插入位置,将temp中暂存的待排关键字插入。
    }
    
}


性能分析:

c8cdc4752e999ca207687f6f39ac866b2c6.jpg

2.折半插入排序

折半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和直接插入排序类似,区别是查找插入位置的方法不同,折半查找排序是采用折半查找法来查找插入位置的。

void InsertSort(int R[],int n){
    
    int i,j,t;
    int low,mid,high;

    
    for( i = 1; i < n; i++)
    {
        t=a[i];
        low=0;
        high=i-1;
        while(high>=low){
  
         
         mid=(low+high)/2;
         if(t<a[mid]) { 
             high=mid-1; 
         } 
         else{
             low=mid+1; 
         }

        }
        
        for(j=i-1; j>=low; j--)
        {
            a[j+1]=a[j];
        }
        a[low]=t;
        printarray(a,n);
      
    }
    
}

性能分析:

f049af74e9263782f9d2efc43e1185cfc27.jpg

3.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又叫做缩小增量排序,其本质还是插入排序,只不过是将待排序列按某种规则分成几个子序列,分别对这几个子序列进行直接插入排序。这个规则的体现就是增量的选取,如果增量为1,就是直接插入排序。例如先以增量5来分割序列,即将下标为0,5,10,15...的关键字分为一组,将下标为1、6、11、16...的关键字分成一个组等,然后分别对这些组进行直接插入排序,这就是一趟希尔排序。将上面排序好的整个序列,再以增量2分割,即将下标为0、2、4、6、8...的关键字分为一组,将下标为1、3、5、7、9...的关键字分成一组等,然后分别对这些组进行直接插入排序,这又完成了一趟希尔排序。最后以增量1分割整个序列,其实就是对整个序列进行一趟直接插入排序,从而完成整个希尔排序

   注意到增量5,2,1是逐渐缩小的,这就是缩小增量排序的由来,前面讲过,直接插入排序适合于序列基本有序的情况,希尔排序的每一趟排序就会使整个序列变得更加有序,等整个序列基本有序了,再来一趟直接插入排序,这样会使排序效率更高,这就是希尔排序的思想。

希尔排序的示例(分别以增量5,3,1分割):

观察发现,两个49在排序前后位置颠倒了,所以希尔排序是不稳定的。

算法实现:

我们简单处理增量序列:增量序列d = {n/2 ,n/4, n/8 .....1} n为要排序数的个数


void print(int a[], int n ,int i){  
    cout<<i <<":";  
    for(int j= 0; j<8; j++){  
        cout<<a[j] <<" ";  
    }  
    cout<<endl;  
}  
/** 
 * 直接插入排序的一般形式 
 * 
 * @param int dk 缩小增量,如果是直接插入排序,dk=1 
 * 
 */  
  
void ShellInsertSort(int a[], int n, int dk)  
{  
    for(int i= dk; i<n; ++i){  
        if(a[i] < a[i-dk]){          //若第i个元素大于i-1元素,直接插入。小于的话,移动有序表后插入  
            int j = i-dk;     
            int x = a[i];           //复制为哨兵,即存储待排序元素  
            a[i] = a[i-dk];         //首先后移一个元素  
            while(x < a[j]){     //查找在有序表的插入位置  
                a[j+dk] = a[j];  
                j -= dk;             //元素后移  
            }  
            a[j+dk] = x;            //插入到正确位置  
        }  
        print(a, n,i );  
    }  
      
}  
  
/** 
 * 先按增量d(n/2,n为要排序数的个数进行希尔排序 
 * 
 */  
void shellSort(int a[], int n){  
  
    int dk = n/2;  
    while( dk >= 1  ){  
        ShellInsertSort(a, n, dk);  
        dk = dk/2;  
    }  
}  
int main(){  
    int a[8] = {3,1,5,7,2,4,9,6};  
    //ShellInsertSort(a,8,1); //直接插入排序  
    shellSort(a,8);           //希尔插入排序  
    print(a,8,8);  
}  

性能分析:

ca95c84791444adcb1292eb7ff74cd4e94e.jpg

fcbe2fda26de1ce1edab72605eff02f771f.jpg

注:①增量序列的最后一个值一定取1

       ②增量序列中的值应尽量没有除1之外的公因子。

三、交换类排序

1.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通过一系列的交换动作完成的,首先第一个关键字和第二个关键字比较,如果第一个大,则二者交换,否则不交换;然后第二个关键字和第三个关键字比较,如果第二个大,则二者交换,否则不交换....一只按这种方式进行下去,最终最大的那个关键字就被交换到了最后,一趟冒泡排序完成。

冒泡排序的示例:

算法的实现: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for(int i =0 ; i< n-1; ++i) {  
        for(int j = 0; j < n-i-1; ++j) {  
            if(a[j] > a[j+1])  
            {  
                int tmp = a[j] ; a[j] = a[j+1] ;  a[j+1] = tmp;  
            }  
        }  
    }  
}  

冒泡排序算法的改进

对冒泡排序常见的改进方法是加入一标志性变量exchange,用于标志某一趟排序过程中是否有数据交换,如果进行某一趟排序时并没有进行数据交换,则说明数据已经按要求排列好,可立即结束排序,避免不必要的比较过程。本文再提供以下两种改进算法:

1.设置一标志性变量pos,用于记录每趟排序中最后一次进行交换的位置。由于pos位置之后的记录均已交换到位,故在进行下一趟排序时只要扫描到pos位置即可。

改进后算法如下:

void Bubble_1 ( int r[], int n) {  
    int i= n -1;  //初始时,最后位置保持不变  
    while ( i> 0) {   
        int pos= 0; //每趟开始时,无记录交换  
        for (int j= 0; j< i; j++)  
            if (r[j]> r[j+1]) {  
                pos= j; //记录交换的位置   
                int tmp = r[j]; r[j]=r[j+1];r[j+1]=tmp;  
            }   
        i= pos; //为下一趟排序作准备  
     }   
}    

2.传统冒泡排序中每一趟排序操作只能找到一个最大值或最小值,我们考虑利用在每趟排序中进行正向和反向两遍冒泡的方法一次可以得到两个最终值(最大者和最小者) , 从而使排序趟数几乎减少了一半。

改进后的算法实现为:

void Bubble_2 ( int r[], int n){  
    int low = 0;   
    int high= n -1; //设置变量的初始值  
    int tmp,j;  
    while (low < high) {  
        for (j= low; j< high; ++j) //正向冒泡,找到最大者  
            if (r[j]> r[j+1]) {  
                tmp = r[j]; r[j]=r[j+1];r[j+1]=tmp;  
            }   
        --high;                 //修改high值, 前移一位  
        for ( j=high; j>low; --j) //反向冒泡,找到最小者  
            if (r[j]<r[j-1]) {  
                tmp = r[j]; r[j]=r[j-1];r[j-1]=tmp;  
            }  
        ++low;                  //修改low值,后移一位  
    }   
}   

性能分析:

5ccdbd5bd2ec4272649f53979b11b9b3b9b.jpg

2.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详解:https://my.oschina.net/lin546/blog/1538602

快速排序也是交换类的排序,它通过多次划分操作实现排序。以升序为例,其执行流程可以概括为:每一趟选择当前所有子序列中的一个关键字(通常是第一个)作为枢纽,将子序列中比枢纽小的移到枢纽前边,比枢纽大的移到枢纽后边;当本趟所有子序列都被枢纽以上规则划分完毕后会得到新的一组更短的子序列,它们成为下一趟划分的初始序列集。

(a)一趟排序的过程:

(b)排序的全过程

算法的实现:

 递归实现:

int partition(int a[], int low, int high)  
{  
    int privotKey = a[low];                             //基准元素  
    while(low < high){                                   //从表的两端交替地向中间扫描  
        while(low < high  && a[high] >= privotKey) --high; 
        swap(&a[low], &a[high]);  
        while(low < high  && a[low] <= privotKey ) ++low;  
        swap(&a[low], &a[high]);  
    }  
    print(a,10);  
    return low;  
}  
  
  
void quickSort(int a[], int low, int high){  
    if(low < high){  
        int privotLoc = partition(a,  low,  high);  //将表一分为二  
        quickSort(a,  low,  privotLoc -1);          //递归对低子表递归排序  
        quickSort(a,   privotLoc + 1, high);        //递归对高子表递归排序  
    }  
}  
  
int main(){  
    int a[10] = {3,1,5,7,2,4,9,6,10,8};  
    cout<<"初始值:";  
    print(a,10);  
    quickSort(a,0,9);  
    cout<<"结果:";  
    print(a,10);  //输出排序后的结果
  
}  

性能分析:

65ac1dfd236680510a3e3ea0dbf53582fb8.jpg

四、选择类排序

1. 简单选择排序
选择类排序的主要动作是选择,简单选择排序采用最简单的选择方式,从头至尾顺序扫描序列,找出最小的一个关键字,和第一个关键字交换,接着从剩下的关键字中继续这种选择和交换,最终使序列有序。

简单选择排序的示例:

算法实现:

void SelectSort(int R[],int n){
    int i,j,k;
    int temp;
    
    for( i = 0; i < n; i++)
    {
        k=i;
        //从无序序列中挑选一个最小的关键字
        
        for(j = i+1; j<n; j++)
            if (R[k]>R[j]){
                k=j;
            }

        //完成最小关键字与无序序列第一个关键字的交换
        temp = R[i];
        R[i]=R[k];
        R[k]=temp;
        
    }  
}

性能分析

a2acec44f39cca9ba37d683a8b6d6320749.jpg

简单选择排序的改进——二元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每趟循环只能确定一个元素排序后的定位。我们可以考虑改进为每趟循环确定两个元素(当前趟最大和最小记录)的位置,从而减少排序所需的循环次数。改进后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最多只需进行[n/2]趟循环即可。具体实现如下:

void SelectSort(int r[],int n) {  
    int i ,j , min ,max, tmp;  
    for (i=0 ;i <= n/2;i++) {    
        // 做不超过n/2趟选择排序   
        min = i; max = i ; //分别记录最大和最小关键字记录位置  
        for (j= i; j< n-i; j++) {  
            if (r[j] > r[max]) {   
                max = j ; continue ;   
            }    
            if (r[j]< r[min]) {   
                min = j ;   
            }     
      }    
      //该交换操作还可分情况讨论以提高效率  
      tmp = r[i-1]; r[i-1] = r[min]; r[min] = tmp;  
      tmp = r[n-i]; r[n-i] = r[max]; r[max] = tmp;   
  
    }   
}  
4. 堆排序
堆是一种数据结构,可以把堆看成一棵完全二叉树,这棵二叉树满足:任何一个非叶结点的值都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若父亲大孩子小,则这样的叫做 大顶堆如a;反之为 小顶堆 如b。

     初始时把要排序的n个数的序列看作是一棵完全二叉树,调整它们的存储序,使之成为一个堆,将堆顶元素输出,得到n 个元素中最小(或最大)的元素,这时堆的根节点的数最小(或者最大)。然后对前面(n-1)个元素重新调整使之成为堆,输出堆顶元素,得到n 个元素中次小(或次大)的元素。依此类推,直到只有两个节点的堆,并对它们作交换,最后得到有n个节点的有序序列。称这个过程为堆排序。

因此,实现堆排序需解决两个问题:

1. 如何将n 个待排序的数建成堆;
2. 输出堆顶元素后,怎样调整剩余n-1 个元素,使其成为一个新堆。


首先讨论第二个问题:输出堆顶元素后,对剩余n-1元素重新建成堆的调整过程。以小顶堆为例:

1)设有m 个元素的堆,输出堆顶元素后,剩下m-1 个元素。将堆底元素送入堆顶((最后一个元素与堆顶进行交换),堆被破坏,其原因仅是根结点不满足堆的性质。

2)将根结点与左、右子树中较小元素的进行交换。

3)若与左子树交换:如果左子树堆被破坏,即左子树的根结点不满足堆的性质,则重复方法 (2).

4)若与右子树交换,如果右子树堆被破坏,即右子树的根结点不满足堆的性质。则重复方法 (2).

5)继续对不满足堆性质的子树进行上述交换操作,直到叶子结点,堆被建成。

称这个自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调整过程为筛选。如图:

再讨论对n 个元素初始建堆的过程。

建堆方法:对初始序列建堆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进行筛选的过程。

1)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则最后一个结点是第个结点的子树。

2)筛选从第个结点为根的子树开始,该子树成为堆。

3)之后向前依次对各结点为根的子树进行筛选,使该子树成为堆,直到根结点。

如图建堆初始过程:无序序列:(49,38,65,97,76,13,27,49)

性能分析:

①时间复杂度

设树深度为k,。从根到叶的筛选,元素比较次数至多2(k-1)次,交换记录至多k 次。所以,在建好堆后,排序过程中的筛选次数不超过下式: 

②空间复杂度

 算法所需的辅助存储空间不随待排序规模的变化而变化,是个常量,因此空间复杂度为O(1)。

 

五、归并排序

基本思想:

归并(Merge)排序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即把待排序序列分为若干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是有序的。然后再把有序子序列合并为整体有序序列。

归并排序示例:

合并方法:

设r[i…n]由两个有序子表r[i…m]和r[m+1…n]组成。

//将r[i…m]和r[m +1 …n]归并到辅助数组rf[i…n]  
void Merge(ElemType *r,ElemType *rf, int i, int m, int n)  
{  
    int j,k;  
    for(j=m+1,k=i; i<=m && j <=n ; ++k){  
        if(r[j] < r[i]) rf[k] = r[j++];  
        else rf[k] = r[i++];  
    }  
    while(i <= m)  rf[k++] = r[i++];  
    while(j <= n)  rf[k++] = r[j++];  
}  

归并的迭代算法

1 个元素的表总是有序的。所以对n 个元素的待排序列,每个元素可看成1 个有序子表。对子表两两合并生成n/2个子表,所得子表除最后一个子表长度可能为1 外,其余子表长度均为2。再进行两两合并,直到生成n 个元素按关键码有序的表。

void MergeSort(ElemType *r, ElemType *rf, int lenght)  
{   
    int len = 1;  
    ElemType *q = r ;  
    ElemType *tmp ;  
    while(len < lenght) {  
        int s = len;  
        len = 2 * s ;  
        int i = 0;  
        while(i+ len <lenght){  
            Merge(q, rf,  i, i+ s-1, i+ len-1 ); //对等长的两个子表合并  
            i = i+ len;  
        }  
        if(i + s < lenght){  
            Merge(q, rf,  i, i+ s -1, lenght -1); //对不等长的两个子表合并  
        }  
        tmp = q; q = rf; rf = tmp; //交换q,rf,以保证下一趟归并时,仍从q 归并到rf  
    }  
}  
  

两路归并的递归算法

void MSort(ElemType *r, ElemType *rf,int s, int t)  
{   
    ElemType *rf2;  
    if(s==t) r[s] = rf[s];  
    else  
    {   
        int m=(s+t)/2;          /*平分*p 表*/  
        MSort(r, rf2, s, m);        /*递归地将p[s…m]归并为有序的p2[s…m]*/  
        MSort(r, rf2, m+1, t);      /*递归地将p[m+1…t]归并为有序的p2[m+1…t]*/  
        Merge(rf2, rf, s, m+1,t);   /*将p2[s…m]和p2[m+1…t]归并到p1[s…t]*/  
    }  
}  
void MergeSort_recursive(ElemType *r, ElemType *rf, int n)  
{   /*对顺序表*p 作归并排序*/  
    MSort(r, rf,0, n-1);  
}  

六. 基数排序

说基数排序之前,我们先说桶排序:

基本思想:是将阵列分到有限数量的桶子里。每个桶子再个别排序。简单来说,就是把数据分组,放在一个个的桶中,然后对每个桶里面的在进行排序。 

 例如要对大小为[1..1000]范围内的n个整数A[1..n]排序  

 首先,可以把桶设为大小为10的范围,具体而言,设集合B[1]存储[1..10]的整数,集合B[2]存储   (10..20]的整数,……集合B[i]存储(   (i-1)*10,   i*10]的整数,i   =   1,2,..100。总共有  100个桶。  

  然后,对A[1..n]从头到尾扫描一遍,把每个A[i]放入对应的桶B[j]中。  再对这100个桶中每个桶里的数字排序,这时可用冒泡,选择,乃至快排,一般来说任  何排序法都可以。

  最后,依次输出每个桶里面的数字,且每个桶中的数字从小到大输出,这  样就得到所有数字排好序的一个序列了。 

        前面说的几大排序算法 ,大部分时间复杂度都是O(n2),也有部分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是O(nlogn)。而桶式排序却能实现O(n)的时间复杂度。但桶排序的缺点是:

        1)首先是空间复杂度比较高,需要的额外开销大。

        2)其次待排序的元素都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等等。

现在我们来引入基数排序:

实例:

扑克牌中52 张牌,可按花色和面值分成两个字段,其大小关系为:
花色: 梅花< 方块< 红心< 黑心 

面值: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J < Q < K < A

若对扑克牌按花色、面值进行升序排序,得到如下序列:

即两张牌,若花色不同,不论面值怎样,花色低的那张牌小于花色高的,只有在同花色情况下,大小关系才由面值的大小确定。这就是多关键码排序。

为得到排序结果,我们讨论两种排序方法。

方法1:先对花色排序,将其分为4 个组,即梅花组、方块组、红心组、黑心组。再对每个组分别按面值进行排序,最后,将4 个组连接起来即可。
方法2:先按13 个面值给出13 个编号组(2 号,3 号,...,A 号),将牌按面值依次放入对应的编号组,分成13 堆。再按花色分为四个花色组(梅花、方块、红心、黑心),将2编号组中牌取出分别放入对应花色组,再将3 编号组中牌取出分别放入对应花色组,……,这样,4 个花色组中均按面值有序,然后,将4 个花色组依次连接起来即可。

基数排序的思想:

基数排序的思想是“多关键字排序”,基数排序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叫做最高位优先(MSD),即先按最高位排成若干子序列,再对每个子序列按次高位排序。比如上面的方法一。第二种叫做最低位优先(LSD),这种方法不必分成子序列,每次排序全体关键字都参与。最低位可以优先这样进行,不通过比较,而是通过“分配”和收集。比图上面的方法二。

基数排序基于分别排序,分别收集,所以是稳定的。

算法实现:

Void RadixSort(Node L[],length,maxradix)  
{  
   int m,n,k,lsp;  
   k=1;m=1;  
   int temp[10][length-1];  
   Empty(temp); //清空临时空间  
   while(k<maxradix) //遍历所有关键字  
   {  
     for(int i=0;i<length;i++) //分配过程  
    {  
       if(L[i]<m)  
          Temp[0][n]=L[i];  
       else  
          Lsp=(L[i]/m)%10; //确定关键字  
       Temp[lsp][n]=L[i];  
       n++;  
   }  
   CollectElement(L,Temp); //收集  
   n=0;  
   m=m*10;  
  k++;  
 }  
}  

性能分析:

62f8b11fe966c85d725e0403ed7703a1448.jpg

 

七、总结

各种排序的稳定性,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总结:

我们比较时间复杂度函数的情况:

我们比较时间复杂度函数的情况:

所以对n较大的排序记录。一般的选择都是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的排序方法。

稳定性:

    稳定性的好处:排序算法如果是稳定的,那么从一个键上排序,然后再从另一个键上排序,第一个键排序的结果可以为第二个键排序所用。基数排序就是这样,先按低位排序,逐次按高位排序,低位相同的元素其顺序再高位也相同时是不会改变的。另外,如果排序算法稳定,可以避免多余的比较;

稳定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

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lin546/blog/1540239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