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ip路由

路由就是数据包从一台设备通过网络到达另一个网络设备。
路由器不关心主机,只关心通往每个网络的最佳路径
主动路由协议就是动态寻找所有网络。如rip eigrp ospf
被动路由协议就是决定数据包的传送方式,如ip或ipv6

完成数据包路由,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目的地址
相邻路由器,并可以从那里获得远程落网信息
到所有远程网络的路由
到达每个远程网络的最佳路由
如何维护并验证路由信息

ip路由选择过程   //或者说,发送过程
1.icmp创建一个回应请求数据包
2.icmp把有效负荷交给ip,由ip来创建数据包 //里面会包含一个源ip,目的ip和值为01h的协议字段
3.包被创建后,判断目的ip是本地还是远程
4.ip断定是远程请求,将把发送到默认网关
5.必须知道默认网关所在接口的物理地址,这样才能传给数据链路层并成侦,再发送给与网络(如172.16.10.0)连接的路由器接口
说明:mac地址永远都应用于lan本地,决不会穿过路由器
6.接着,检查arp缓存,看默认网关是否能解析为硬件地址,如果没有解析出来,就回发送一个arp广播     //可以用arp -a来查看
7.一但包交给了数据链路层,就会使用控制信息进行封装成桢,添加目的mac和源mac,以太网类型字段,fcs(crc)字段
注:这里的目的mac地址不是远程主机mac,是默认网关的mac
8.一但完成桢的封装后,将会交给物理层,以一次一位的方式发往物理媒体 //就是二进制和双绞线
9.此冲突域每台设备都接收这些位并重建成桢,都将运行crc并核对保存在fcs字段中的内容。不匹配桢将丢弃
如果匹配,就会检查目的硬件地址。如果匹配,就查看以太网类型字段,以了解在网络层上使用的协议
10.数据包从桢抽取,然后这个桢剩下的就被丢弃,再把数据包传送给以太网类型字段列出的上层协议,这里指ip
11.ip会接收这个包,并检查其ip目的地址,不匹配的话,路由器将查看路由表
12.此路由表中必须包含有网络(例如:172.168.20.0),否则此包将被丢弃,然后发送一个icmp包回源方设备
13.如果找到路由表有目的方网络,包将发到输出接口(路由器出口)  //注:因为两个网络是直连的,因此没必要使用
主动路由协议
14.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输出口的缓冲区
15.缓冲区首先检查arp缓存 //有就传递到下层封装桢传送,没有就发送arp请求
总共有36个步骤,这里不提下面的。就重复1-8步骤,逐层拆解,并验证信息
需要牢记的地方是,a发送到b,使用的目的方硬件地址是默认网关的以太网接口,因为数据桢不能直接发往远程网络。只有首先发
本地网络,再有默认网关来转发
硬件地址总是本地的,决不会跨过路由器接口,因为它属于二层,这个一定要记住
还有,最后发送到主机的是靠mac,而不是用ip,ip负责识别相对应的mac,此时数据包就被剥掉报头,传递给二层,二层利用mac把数据
发给主机

要能够学会用什么方式的路由最适合自己的商业环境.
有以下三种路由类型:
静态路由
动态路由
默认路由

静态路由是手工方式添加每台路由器的路由表,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对于路由器的cpu没有管理性开销,意味着可能应该购买更便宜的路由器
路由器之间没有带宽占用,意味着在wan链接中可以节省更多的钱
增加了安全性,因为可以有选择地允许路由只访问特定的网络
缺点:
管理员必须了解所配置的网络,以及每台路由器如何正确连接
如果某个网络加入当中,必须要在所有路由器上添加它的路由
对于大型网络来说,这是不可行的,因为会导致巨大的工作量

下一跳就是发送数据包的路由器接口地址

默认路由
在网络与外界只有一个输出连接时,可以使用默认路由
必须在默认路由上加上ip classless,因为cisco路由器都是有类路由器

动态路由
使用协议来查找网络来更新路由表的设置,就是动态路由。需要一定的cpu处理时间和带宽
在互联网中经常使用的两种路由选择协议,分别是: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
IGP用于在同一个自治系统(AS)中的路由器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
EGP用于在AS之间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