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超出一本线十几分的我因为第一志愿没被录取而报考了烟台大学,当时对我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从小我就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在别人嘴里也都是说这孩子以后一定能考上一个名牌大学之类的话,但是生活总是喜欢跟人开玩笑。当时我接受了现状,因为脑子里被灌输了这样一句话,“哪个学校都差不多,就算二本的学校也能出人才”。就这样,我被烟台大学录取了,专业为软件工程。
学习计算机专业是我在高中的时候就想好的,因为我一直对计算机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初中开始自学一些软件,浏览网页时总是感叹互联网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而在高中三年碰电脑的机会真的是很少,整天埋头于书海,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有一个很喜欢的东西,却不得不暂时放弃它。所以,当时我就对自己说,将来大学一定要学计算机!
到了大学,第一学期学了C++,那是第一次接触编程语言,我还清楚的记得在机房里第一次敲代码并在屏幕上成功显示出“Hello World!”时的那种兴奋劲!。在C++的学习中,我喜欢上了敲代码并成功运行的那种感觉,即使在别人看来是枯燥无味,我却觉得特别有意思,教材中的例子我几乎写了一遍。但有时候,自己一个人编程常常会感到孤单,老师当时就告诉我们“有兄弟,不孤单!攻城,一起上!”在一间教室里,坐满了班里的同学,大家在一块编程,相互讨论,相互学习,那种感觉真的很不错。在老师的带领下开通了CSDN上的个人博客,把自己平常写的代码发上去,看看别人写了什么,相互评论,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以前写的代码,想想那时的自己,竟有种莫名的感动。
前面说到了我在大学前被灌输了这样一句话“哪个学校都差不多,就算二本的学校也能出人才”。然而就现在大二的我来说,这句话真的有些片面。二本的学校的确能出人才,我们学校出过很多厉害的学长。但是就我个人经历来讲,我们学校的学习风气真的是很差。上课迟到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想去就去,不想去就在宿舍里睡大觉。白天在宿舍里打游戏,到了晚上去网吧通宵。学计算机专业却对这方面一点也不感兴趣,买了笔记本放在宿舍就用来打游戏,从未编过一行代码。就拿我们宿舍来说,有一位同学刚入学时对学习还有兴趣,还记得那时候学校卓越计划选拔学生,他还在我们早上都睡觉的时候去上自习。但是,后来,接触了游戏,就再也没出来过,我们劝他了好多次,没有用,后来也没有再劝。以至于现在被学校休学,白天睡觉,晚上通宵便是他现在的大学生活。我是亲眼看到了这整个过程,有时候真的感觉很遗憾,为什么就这样浪费大学,浪费时间!大学里不应该是你追我赶,共同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么!我曾向辅导员反映了几次,但接到的回答却是,有些同学放弃了自己就不要管了,路是自己选的。
虽然路是自己选的,但总要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大学里,坚持自己的初衷,保持刚入学的那种兴奋劲很重要。不能被身边的不好的现象所同化。有时候,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梦想,想想自己的未来,想想当初自己刚上大学那种冲劲。就我个人来说,我对现在的宿舍真的很不满意,两位舍友已经被休学了,在宿舍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讨论的内容无非就是涉及网络游戏,升级,装备多好之类的话,对于不玩游戏的我实在是插不上他们的话,这就是所说的没有共同语言么。有时候,我在宿舍里话很少,他们在谈游戏,看电影,我就坐在自己的床上,打开电脑默默编写自己的代码。虽然这常常会感到孤独,但学会忍受孤独不是大学的必修课么。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我一直想要找到自己的“team”,但一直没找到,至少在宿舍里是不可能了。然而令我欣喜的是,在大一下学期我的生活发生了重大转折。
大一下学期才接触OJ,初识了ACM,不得不说实在有点晚,这可以说是我大一的一个遗憾。当时学校里引入了自己的OJ,对OJ要求有所了解之后,做了一些题,AC(accept)了一部分,但更多的是WA(wrong answer)。后来学院举办了首届ACM程序设计比赛,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新秀赛和团队赛。结果很令我意外,新秀赛得了一等奖,团队赛三等奖。就这样,我和另外几个同学选入了学校的ACM集训队。这真的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的大学生活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在集训队的日子是充实而又美好的,认识了本年级和高年级的一些同学,还有三位非常好的老师,更重要的是,我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team。当时大部分是大二的,在他们讲题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在下面听着,不过实在是听不太懂,也插不上话。在里面呆了一段时间,对ACM有了较深的理解,也对算法,数据结构有了初步的概念。当时大家在努力准备着不久后的山东省ACM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虽然我们大一能去的希望很渺茫,不过我们还是跟着高年级的节奏走,即使有时候跟不上。有一天老师通知我说大一可以组一个队去体验省赛,听到消息后真的很兴奋,就这样我,张帅,杨英明我们三个的”move on”队成立了。
参加省赛这个经历是我大一最美好的回忆,高兴的是我们可以去出去参加比赛,见见世面,学的编程语言得以应用,我们学校在省赛中拿到了铜牌,因为学校的ACM刚起步,这个成绩已经很好了。然而另一方面通过这个比赛又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在省赛中,山东大学,石油大学等做出了八九道题,甚至有10道全都做出来的。而我们二本学校却只做出了两道题,我们大一的只做出了一道题,这实在是一个打击,这体现的不只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距,也体现出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这让我对“哪个学校都差不多”这句话产生了更深的质疑。自己在学校“档次”这一方面已经落后别人一大截了,如果不加油,不奋斗,不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后凭什么和211,985等一本学校出来的学生去竞争,凭什么让一个公司去选择自己而不去选择他们。我不想“低人一等”,不想被甩在后面,我绝不服输,有一天我真的很希望我会说“我是二本学校出来的,但我比那些一本学校的学生做得更好,更优秀!”。同时,在心里,我坚定了ACM这条道路,我决定,走下去!
大二上学期,跟着大三的学长在ACM实验室里打了几场网络赛,虽然都失败了,但经历过本身就是一件好事。这对后面的学习来说也是一个动力。后来ACM实验室里发生了一些变化,大三的学长学姐要考研不得不退役了,代替的是大二的同学。我们可以说是新生力量,老师也对我们说“明年五月份,你们就是主力!”后来是漫长的算法,数据结构的学习,我在网上买了几本ACM竞赛方面的书,整天放在书包里,没事就拿出来看。有时候,为了学一个算法会花相当长的时间,期间可能会感到非常头疼,怎么想也想不明白,那种感觉不太好受,但是那是一个钻研的过程,当自己经过钻研而搞懂了原理之后,就会感觉豁然开朗,甚至有点儿如获至宝。尤其是把学到的算法应用到题目中去,当换来的是大大的AC之后,那种骄傲和满足感更突出了。这也是不厌其烦的学习算法的动力之一。在ACM实验室里的时间是非常美好的,在那里,我又体验到了“有兄弟,不孤单!攻城,一起上!”的快感!
大二下学期我也有迷茫的时候,经常想自己以后到底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身边的同学已经开始主攻一个方面了,有的在学习Android,有的学Linux,有的学photoshop,flash等等。而自己却一直在学习算法,这不得不让我产生迷茫,到底以后干什么,能干什么。甚至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落后于身边做一些应用的同学,他们都能做出一些东西了,而自己却做不出。我就这个问题也问过老师,老师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后拼的不是技术,而是逻辑和算法。”技术总有过时的时候,而那些算法和思想是不过时的,而且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中去。于是,我不再多想,也不再羡慕别人能做出应用,我潜心投入到算法学习中去,坚持学下去。这条路的确不好走,有时候经常会感到孤单和寂寞,自己一个人跑到图书馆,拿出算法书,在纸上画来画去,头疼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然后接着学。宿舍里,别人在那里说说笑笑,有时候自己只能为一道WA好几次的题目而苦恼,编写代码,修改,不通过,继续想,修改,直到最后AC。虽然这样,但我并不后悔。现在想起来大一下学期,我干的三件主要的大事就是,ACM网络赛,算法学习,Ppt大赛。说起最后一项微软创意应用Ppt大赛,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边学边做,把我过去的一年整合到了一个Ppt里面,最后拿到了学校的三等奖,很高兴,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让我觉得真正有意义的是,每次我看到那个Ppt,过去的一年如同放电影一样在我眼前重放,感动之余又觉得很值得,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有虚度,过了充实而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
现在已经大二下学期了,刚刚参加完蓝桥杯的比赛,自己做得不太好,可以说是失败,自己心里有点不甘,后来学长给我留言说“年轻,没有失败!”,老师也跟我说“现在失败是好事。”我想开了,失败并不代表着什么,它只能告诫你快站起来,自己要走得路还很长很长。离ACM省赛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了。现在我和我的队友们只要白天或晚上没课就去ACM实验室,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去学习,去努力。真的很希望我们能够在省赛中拿到名次,自己的努力被得到肯定,或许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参加省赛,也是最后一次参加,到了大三也准备考研了,我不想留遗憾,不想曾经的努力付诸东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个多月,再努力一把,拼了!年轻,怕什么!
说起我的未来,去美国的google总部工作是我的梦想,虽然我还不确定自己去里面做什么类型的工作,但心里就是有那么一份渴望,这也是我平常懈怠没干劲时最大的精神支柱!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真的去那里工作,但那的确是我的一个梦想,承载着我对未来的一种寄托。在大学里,我准备考研,而且我一定要考到一个211,985的大学,这个目标我很坚决,因为我想着,去那种学校才可以有出国留学的机会,我想出去见见世面,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一条路,注定不好走,但我也要坚持走下去。自己很喜欢《由我掌握》这首歌,里面写到“我要我的命运由我掌握由我选择 由我来决定怎么过 多少路寂寞走过 多少风潇洒吹过 都将是我珍藏在心中的快乐 ”。我相信,我能成功!
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梦想,做一个执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