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节:不能只有生存权,生命需要发展权(1)

不能只有生存权,  生命需要发展权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千百年来,人类正是在不满足已有的生存条件下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文明。对于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一定要记住:财富始于野心,成功源自欲望。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欲望。  从学校进入社会,对于好不容易在城市里扎根下来的年轻人,会逐渐产生一种"且行且珍惜"的想法:能保证生存已经很不易,就这样吧,谋求发展太累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加速度的时代:加速度的时间、加速度的工作、加速度的知识更新……大学所学的知识在毕业5年后有一半会过时,10年后几乎全部报废。处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为避免使自己贬值,我们必须意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  毕业这几年的际遇,就像一场激烈的战斗,有胜利的欣慰,也有失败的痛苦,如果你是一名战士,不仅要做到活下来,更要做到活得好,这样才能经受住得与失、胜与败的考验。  NO1.具有海洋开拓精神的福建人  20094月份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讲的是"福建专辑",杂志封面上那句"福建:中国海洋文明的代表",一下子吸引了我。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苏文菁关于福建人开拓精神的描述,她说:"从早年的下南洋到今天'偷渡'到北美的福建人,都不是典型意义上的穷人。今天所谓的'偷渡'到北美,需要7.5万美元作为资本。这是其他地方的人很难想象的,他们会认为7.5万美元完全可以过一种体面的生活了,何必漂洋过海去纽约打黑工呢?福建人不像其他地区的人,在生存压力大的情况下选择在中华大地上行乞,而是选择出海,将自己的命运、未来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他们身上那种对现状不满的不安分是一种文化,就像当年乘着'五月花'号离开英国的美国先民们一样,相信人类有更好的生存可能。是什么?他们也不确定!但是,他们愿意用自己的未来甚至生命来搏一把!"  如果把海洋文明理解为面对大海无所畏惧、敢于向海外移民和敢于出海经商的话,福建人就是中国最敢闯海的人。有人说广州人是"坐商",招天下人来广州开广交会,而福建人是"行商",乘着季风驾着帆船下南洋。  其实,我用这么多笔墨说福建人的冒险精神,不是再次强调这个结论,而是要说明一个观点:年轻人不能只满足于现有的生存状态,而是要追求未来的发展。  NO2.我们即将面临的五大挑战  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已经生存得很安稳了。对于毕业5年的人来讲,一定要认清即将面临的五大挑战。  一、赡养父母。  在我们未成年时,父母抚养我们是理所应当的;当父母年迈时,我们赡养父母也是天经地义的。赡养父母,是作为社会人最起码的素质,没有条件可讲。我们从大学校门出来后,进入社会,开始上班,一天天成长,父母也在一年年衰老。赡养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大挑战。  二、结婚生子。  这件事虽然可早可晚(有的人到了40岁以后才开始),但大部分人都会在毕业后几年内结婚生子。不管以前的你有多么任性,结婚之后都要变得稳重、成熟起来。这是让一个人从孩子到大人的转变,是提升责任心的最好方式。  三、升职加薪。  从刚刚毕业到入职5年,这段期间,你的能力、经验、资源都会有所提高,已经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应届毕业生了,不管作为个人奋斗的期望还是生存发展的必需,你都得往更高的职位攀登,也必须拥有更多的收入。

32节:不能只有生存权,生命需要发展权(2)

四、工作压力。  工作带给每个人的压力都是巨大的,关键是如何将这种压力转变为动力。永远都不要安于现状,保持应有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如履薄冰地应对任何工作和挑战,快速将自己由一专多能的人转变为多专多能的人,让自己更能适应不同的变化和挑战。  五、生活质量。  我们经常在和同伴的比较中感觉到彼此的差距,尤其是反映在生活质量上,总有一种不如人的感觉。今天听说某个同学住上别墅了,明天又看见某个同事开上宝马了,一种上进心逼着你必须想办法改变现状,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NO3.平庸与伟大的差别  我们一直被灌输"无欲则刚"的观念,觉得人追求平淡为好。事实上,人到中年时可以清心寡欲,但在年轻的时候,还是要勇敢追求成功。特别是毕业这5年里,正是你人生的黄金时期,此时不博更待何时?  巴拉昂是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1998年,巴拉昂因前列腺癌去世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他说:"我曾是一位穷人,去世时却是一个富人。在去世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3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若能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无法为他的睿智而欢呼,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科西嘉人报》收到了大量的信件。在48561封来信中,人们的答案各不相同:绝大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的是金钱;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答案,比如说穷人最缺少的是漂亮,是皮尔?卡丹外套,等等。  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到了巴拉昂的秘诀,她的答案很简单:穷人最缺的是野心!  ■[智语点""]  有的人为生存而雀跃,目光总是停在身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始无终。  有的人为发展而奋斗,目光总是盯在正前方,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不懈。  毕业这几年,不能没有追求和探索,不能没有理想和目标。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甘于现状的生活就是不再前行的船,再也无法追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一定要抓紧每一秒钟的时间来学习,要明白学习不是学生的专利。

 33节:不能只有小聪明,生活需要大智慧(1)

不能只有小聪明,  生活需要大智慧  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特别是对于刚刚毕业几年的年轻人来说,仅仅有某方面的技能是不够的,还要有思考问题的方法;仅仅有某方面的智力也不够,还要有驾驭生活的能力;仅仅有小聪明是不够的,还要有生活的大智慧。  毕业这几年,你在为积累了一些生存上的小聪明而窃喜吗?这是远远不够的,别忘了,聪明反被聪明误,易把春光作秋凉。  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有两种,那就是善良与智慧。智慧若是与善良结伴,那便是大智慧;智慧若是孤独前行,那就只能是小聪明。人生需要的是大智慧,最忌讳小聪明。有大智慧才能有大境界,才能用至诚至善的心灵统帅全局,游刃有余。小聪明总是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最终被困于人生的棋局中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想要成为一个成功者,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走--看似缓慢,实则迅速;看来愚笨,其实蕴含着大智慧。苏东坡说得好:"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NO1.傻人有傻福  我妻子经常跟我开玩笑说她比我聪明,我就反击并臭美道:"是呀!您比我聪明,不过呢,我比你有智慧,您是小聪明,我是大智慧!您是智商高,我是情商高!"  虽然这是我们俩之间的小玩笑,但她的确认为,性格和心态是我能取得今天成绩的主要原因。  我妻子的小姨是国内人力资源界的权威专家,对职业规划与指导更是经验丰富,很多人都找她做咨询。我们近水楼台,当然是免费的了,所以,我们经常会去请教她。  曾经有一次,我和妻子到小姨家吃饭,三个人在饭桌上谈起了我们俩的职业规划。  记得小姨对我的评价是:"他(指我)的心态与性格肯定比你(指我妻子)成熟、平和很多,这对于他以后事业的发展是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你是属于那种活泼外向型的,他则是那种大智若愚型的,可以互补。你这辈子是选对人了,当初我也没看错他。"  我听着心里自然很开心。在回家路上,我说:"我是不是因为有点儿傻,所以才傻人有傻福?"我妻子说:"你的确是挺招长辈喜欢的,因为你脾气好、性格好,很会做人。"  的确,我认为自己天赋并没有多高,但我努力通过勤奋来弥补;同时,也注意培养自己的人品,我强烈信奉"本色做人,角色做事"这种理念:做人坦坦荡荡、实实在在,做事认认真真、稳稳当当。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脸,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  NO2.偶像刘德华的过人之处  我的偶像是刘德华。我觉得他是那种不仅有小聪明更有大智慧的人。  刘德华唱了很多励志的歌,相信他也被自己的歌鼓励过,因为那些歌曲表达的情绪太亲切了,所以也鼓励了我们。这里面有个精神:积极向上,为着目标奋斗,活出自我。之所以喜欢刘德华,并不仅仅因为他英俊潇洒,更因为他勤奋、孝顺、和善以及追求完美、不断进取的王者气概。演艺圈是个新人辈出、喜新厌旧的地方,然而刘德华却红遍亚洲20余载,成就不老神话,这是他的过人之处,也是我最为钦佩的地方……因为这些,才逐渐喜欢上他的歌曲、他的电影。

34节:不能只有小聪明,生活需要大智慧(2)

论唱歌,他没有张学友那动人的歌喉,比演技,他没有梁朝伟般精湛,说跳舞,他没有郭富城那潇洒的舞姿,但是,刘德华却用精神感召力征服了亿万歌迷和影迷,那就是他的勤奋和真诚。他一直用不懈的努力去挑战极限,创造奇迹。  刘德华通过他的高分情商和高倍勤奋,展现了他的大智慧,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迷倒了无数人。  NO3.要有一个好人品、好德行  有一名德国留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便留在德国四处求职。他拜访过很多家大公司,全都被拒绝。他很伤心、恼火,又没有别的办法,总不能饿肚皮呀。狠狠心、咬咬牙,他收起高材生的架子,选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职,心想,无论如何这次不会再被有眼无珠的德国人赶出门了!  结果呢?小公司虽然小,仍然和大公司一样很有礼貌地拒绝了他。  留学生忍无可忍,终于拍案而起:"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我要控告你们……"  对方没有让他把话说完,低声告诉他:"先生,请不要大声说话,我们去另外的房间谈谈好吗?"  他们走进无人的房间,德国人请愤怒的留学生坐下,为他送上一杯水,然后从档案里抽出一张纸,放在他面前。留学生拿起看了看,是一份记录,记录他乘坐公共汽车曾逃票3次。他很惊讶,也更加气愤:原来就是因为这么点儿鸡毛蒜皮的事,真是小题大做!  德国抽查逃票被查到的几率是万分之三,也就是说逃1万次票才可能被抓住3次。  这位留学生居然被抓住3次,在严肃、严谨的德国人看来,那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一个人在三毛两角的蝇头小利上都靠不住,还能指望在别的事情上信赖他吗?一旦受到诱惑,怎么敢确定他不会出卖公司利益呢?一旦将银行的钱借给了他,他会如期还吗?一旦签了合同,他会老老实实履行吗?  因此,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不要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这些一时的得意正是给你职业生涯带来隐患的地雷。真正有智慧的人,肯定会有好人品、好德行。  小聪明的人最得意的是:自己做过什么?大智慧的人最渴望的是:自己还要做什么?  小聪明是战术,大智慧是战略;小聪明看到的是芝麻,大智慧看到的是西瓜。  在这个世界上,既有大人物,也有小角色,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法,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潇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谁也勉强不了谁。但是,小聪明只能有小成绩和小视野,大智慧才能有大成就和大境界。

35节:不能只有小空间,职场需要大平台(1)

不能只有小空间,  职场需要大平台  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一开始多半会进入小公司发展,但如果遇到合适的时机,应尽量到大企业历练历练,使自己职业化起来。根据自己职业阶段的需求和定位做出合适的选择,能力会更加全面。不能一直在一个小空间里稳定下去,而是要有勇气去寻找更大的职业平台,这样你的视野才能更广,眼界才能更宽,资源才能更多,能力才能更强。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大公司就像九年义务教育,小公司就像案例教学,各有各的好处。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结合自身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不满足小空间,寻找大平台,不是单单从小公司到大企业就可以满足了,而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挑战,甚至再从大企业离开也是寻找更大平台的表现。年轻人一定要在需要提升时懂得垫高自己的职业平台,这样才能让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NO1.积累到足够时离开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在做第一份工作时,还是个在校大学生。到了正式毕业的时候,我已经成了公司的部门主管。在很多同学和周围的朋友看来,已经很不错了。  我面临着一个选择:是在这个熟悉并且已经游刃有余的地方留下来继续往上升,还是到一个陌生但野更宽、平台更高的大型企业发展?  有人劝我留下来,这里既是我的转折点又是一个新起点,前途很美好,至少可以看得见,找到这么一份工作不容易。他们认为,这里的空间已经够我折腾了,积累了两年的关系,同事、领导、客户都很熟悉了,放弃很可惜。  我内心一直在挣扎:周围很多同学都还没有找到工作呢,我却寻思着换地方,是不是太不珍惜了?万一辞职后找不到更好的地方怎么办?  刚好,那年的6月,一个客户在我当时所在的公司代理了几个产品,他想在当地举办一系列推广活动,就委托我帮忙--这样,带着一大堆资料,我坐上了前往贵阳的火车。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在贵阳几处推广地点来回奔波。客观地说,几个产品都不错,当时也请了贵阳的几位名人前来撑场面,但是,产品的推广情况却不是特别好。我们有点儿懊丧,也有点儿想不明白。  回京后,我跟在贵阳认识的一位电台主持人联系,聊起了这件事。他说了一句话,让我突然明白了:"你们的产品是不错,不过公司名气还不够,因此对顾客的吸引力也就不够了!"  我想了想,的确如此。在北京,我所在的公司不过是很普通的一家,到了相对偏远的贵阳,就更没人知道了。对于我来说,在这里的发展虽然还有一定的空间,但这个就像是金字塔,越到上面,好职位越少,竞争也越激烈,真正能给我的东西也会越来越有限。  想通了之后,我就向老板提出了辞职。让我感动的是,他没有生气,反而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能留住你是很遗憾的,不过你能有更好的发展,我很高兴!"  于是,我进了一家大型企业。这是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改变,我更规范、更完整的职业化修炼就从这里开始了,我的人生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我的发展也拥有了更大的空间。

36节:不能只有小空间,职场需要大平台(2)

其实,那时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不是特别清晰,一样是边走边看。现在想想,我当时所在的公司虽然不错,但后来去的那家大企业对我来说更有意义,因此,积累了几年后跳槽,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NO2.一定要清楚你在什么阶段要什么  1981年,潘石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石油学院录取。1984年,潘石屹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在那里,他的聪明和对数字天生的敏感博得了领导的赏识,并被确定为"第三梯队"。  有一次,办公室新来一位女大学生,对分配给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当潘石屹劝她凑合着用时,对方非常认真地说:"小潘,你知道吗?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辈子的。"就是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潘石屹:难道我下半辈子将与这套桌椅共同度过?正在思变的时候,他邂逅了远在刚刚开放的深圳创业的一位老师。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  1987年,潘石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当,毅然辞职,揣着80元钱去广东打工。不久,他来到海南,和朋友合伙开公司,开始了经商生涯。一番辛勤努力,潘石屹迅速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1993年,潘石屹在北京注册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任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开始了在北京房地产界的打拼,最终成为北京地产界的大人物。  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当一个企业只有几个人时,靠的不是管理,也不是文化,而是老板的魅力和员工的能力;当企业发展到上百人时,单凭老板的魅力已经不行了,需要企业的制度来管理;到了几百人、上千人甚至更大规模时,老板的魅力、制度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这就需要企业文化。对于个人来说,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成长方式,所以一定要清楚你在什么阶段要什么!  NO3.继续争取,就还有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平台  一位企业家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面前,他说:"我们来做个小测验。"他拿出一个1加仑的广口瓶放在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码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码到了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回答道:"满了。"企业家反问:"真的?"  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很好!"企业家说。  他伸手拿出一桶沙子,慢慢倒进玻璃瓶中。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之间的缝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起一个水壶往瓶里倒水,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接下来,企业家发问:"你们明白什么道理了吗?"同学们纷纷发言。最后,他笑着说道:"你们的看法是对的,但我认为这个演示说明的意思是,哪怕你的职业再好,只要你继续争取,就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37节:不能只有小空间,职场需要大平台(3)

的确,只要你继续争取,职业空间一定会更大,人生平台一定会更高。 小公司与大企业都有生存之道,没有好坏之分,但对一个人不同阶段的影响会不同。  小公司肯定想要发展为大企业,这是一种目标,年轻人也要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目标。  与其说人生是一个舞台,不如说人生是一个平台。舞台需要我们在上面表演,有时候真真假假自己都说不清楚。要把一个个平台作为每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为自己的人生留下坚实的脚印。

38节:不能只有安全感,你还需要危机感(1)

不能只有安全感,你还需要危机感  毕业几年的你,是否经常会怯场或者是感到没有底气?居安思危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在竞争激烈的人生战场上,打盹的都是输家!  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似乎都豪情万丈,什么都不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想着房子、工作、养家糊口这些俗事儿,再也没有年轻时那种敢于"上天探星、下海捞月"的勇气了。是我们改变了生活,还是生活改变了我们?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因为有了越来越多的舍不得、越来越多的顾虑,我们总是在徘徊、总是在犹豫。  毕业开始一两年,生活的重担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挫折和障碍堵住四面八方的通口,我们往往在压迫得自己发挥出潜能后,才能杀出重围,找到出路。可是两三年后,身上的重担开始减轻,工作开始一帆风顺,我们就松懈了下来,渐渐忘记了潜在的危险。直到有一天危机突然降临,我们在手足无措中被击败……毕业这几年,仍然处于危险期,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好好打拼,这样才能有一个真正的安全人生!  NO1.没有永远的"铁饭碗"  20多年前,在一家国有冷冻厂里,有两位工人:陈伯伯与许叔叔。他们俩从小一起长大,几十年一路走来,可以说是莫逆之交。他们两位都是技术能手,差别是陈伯伯比较循规蹈矩,宁愿保持已有的安全感,也不想出一点点差错。许叔叔比较灵活,有点儿冒险精神,遇到事情喜欢钻研,能根据变化去做一些出格的事儿。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这个地方,很多人勇敢地扔掉国营、集体单位的铁饭碗,下海经商。许叔叔也投身于这个浪潮中。作为许叔叔的好朋友,陈伯伯觉得这太危险了,极力劝说许叔叔千万要慎重。许叔叔很坚决,还劝陈伯伯一起下海。结果,他们俩分道扬镳了。  陈伯伯留在了冷冻厂。没想到,几年之后,冷冻厂由于经营不善倒闭了,他无奈地下了岗。真是无巧不成书,不久这家冷冻厂被他当年的好哥们儿许叔叔买了下来。原来,许叔叔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奋力拼搏,到深圳闯出了一番事业。这次,他是回家乡投资建厂的。  听到这个消息,陈伯伯立刻乐了起来,决定去找许叔叔,希望谋得一个职位。然而,当他跟许叔叔提出要求时,许叔叔回答道:"大哥,真是非常抱歉啊。你应该知道,这个厂现在已经配备了一些先进的电子机器,对技术、资讯、年龄都有严格的要求。你的技术已经老化了,无法操作目前的机器,而且工作强度这么大,按你现在的年纪肯定承受不了。如果让你当工厂的保安,以你的身体条件和年龄也不适合,所以,很抱歉,大哥……"  我父亲那时候是这家冷冻厂的一名技术工人,每当他跟我说起这件事,就特别感慨地说:"你自己要好好努力啊,不要以为现在很安全,其实危险无处不在啊!"的确如此,就像机会遍地都是一样,危险也是时刻都存在的--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把危险化成机会!  NO2.你活在"大鱼缸"里吗?  有一家公司,前台大厅摆着一个很大的鱼缸,缸里养着十几条热带鱼。那种鱼大约3寸长,大头红背,特别漂亮,经常惹得许多人驻足欣赏。  一转眼两年时间过去了,那些鱼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依旧3寸来长,每天自得其乐地在鱼缸里游玩、小憩,吸引着人们惊羡的目光。  一天,鱼缸被公司经理的顽皮儿子砸了个大洞。待发现时,缸里的水已经所剩无几,十几条热带鱼可怜巴巴地趴在那儿苟延残喘--人们赶紧把它们打捞了出来。放在哪儿呢?大家发现只有院子当中的喷泉可以救急,于是,就把那十几条鱼放了进去。  两个月后,新的鱼缸来了。人们都跑到喷泉边捞鱼。捞起一条,人们大吃一惊,简直有点儿手足无措了。仅仅两个月时间,那些鱼竟然由3寸来长疯长到1尺长!  人们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有的说,可能是因为喷泉的水是活水,鱼才长这么大;有的说,喷泉里可能含有某种矿物质;也有的说,那些鱼可能是吃了什么特殊食物。但是无论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喷泉要比鱼缸大得多!  也许对你来说,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渴望工作和生活事事如意,每天都遂着心愿轻轻松松过日子。然而,轻松的环境虽然是养人的好地方,但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大鱼缸而已,既没有活水源也没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表面的平静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如果习惯了温室式的生活模式,就很容易弱化自己的能力,限制人生的发展。  NO3.面对30岁,你想过吗?  有一天晚上,我的一位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上班的老乡从网上传了一个PPT文件过来,说:"看了这个,我深有感悟,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接收完之后,我立刻打开了。首先是"面对30岁,你想过吗"的大标题,接着,便是一页页让我触目惊心的话语:

39节:不能只有安全感,你还需要危机感(2)

学历贬值、经验饱和、能力退化、精神压抑、健康透支、""途渺茫……  看不见的危机,步步紧逼!经验优势越来越小,人却越来越老……  工作恐惧症正在流行……  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  三年以后,你的位置在哪里?  路在何方?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世界总在变。  …………  我看完后,心中有种莫名的触动,那天晚上想了很久才睡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能画地自限,而是要勇于接受挑战。对畏畏缩缩的人来说,真正的危险正在于不敢冒险!  ■[智语点""]  生活不是不能享乐,但过度享乐就意味着愚蠢。  人生,与其躺在床上安乐地等死,不如跑在路上勇敢地摔死。  年轻人在社会的重压下,适应能力已变得越来越强,只是他们不自觉地习惯被环境推着走。他们不敢冒险,怕给自己带来终身的遗憾,于是告慰自己:"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因为我已竭尽全力。"其实,人只有不断挑战和突破才能逐渐成长。长期固守于已有的安全感中,就会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最终失去跳跃的本能。

40节:不能只有吸引力,人生需要影响力(1)  

不能只有吸引力,  人生需要影响力  年轻人要勇敢地为自己贴上个性标签,这个个性标签有一天也许就会真正成为你的品牌!这样的品牌能够给别人一个明确的形象,固定下来并不断强化起来,要相信这样的形象总有一天能影响到别人。  一本名叫《秘密》的畅销书说:了解这个秘密,你就能做到你想做的事;学会这个秘密,你将知道如何去拥有你想要的。这个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则"。  另一本叫做《影响力》的畅销书说: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掏出钞票。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都拥有影响力。  为什么我要把吸引力和影响力两个词专门列出来对比说明呢?  在社会上闯荡一段时间之后,任何一个人都会积累一定的人脉,学到一些经验,如果再有好人品的话,那就具备了一定的吸引力了。每个人都是一个"活磁铁",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自己的人品吸引过来的,由大脑的思维波动吸引过来的!  你想在生命中吸引些什么?是权力?是健康?还是财富?这些经过努力都会实现。问题是,拥有了这些就足够了?拥有了吸引力,以后的漫长人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每个有志青年都会有更高的要求。我们除了有吸引力,还要有影响力!  NO1.力是相互作用的  刚刚踏入职场时,我秉承着低调的态度,时时处处向别人学习,认为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值得效仿。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我就这样邯郸学步地摸索着。可是,在学习中,我忘记了力学的基本原理:力是相互作用的。当你在学习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学习着你,只不过你没有觉察到罢了。后来,一件小事证实了我的想法。  一次,与几个同事聊天,因为大家都比较喜欢电脑,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电脑开机很慢,等得让人心急。电脑很慢有时候是系统的原因,有时候却是硬件配置的问题。我说我的电脑开机也很慢,但我会在等待电脑启动的这段时间里做一些事,先收拾一下桌子上的东西,给自己倒杯咖啡,计划一下今天要做的几件事。等这些一做好,电脑早就开好了。同事一听,连说这个办法好,下次一定这么做。结果他们真的这样做了。  我当时非常高兴,觉得这样毫不起眼的做法竟然也能引起大家的赞同。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每个人不仅仅是学习者,也是被学习者,每个人都能影响别人,只是自己不知道。我们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NO2.卡耐基的影响力  美国的《生活》杂志曾经总结了"对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0个人",其中有一位就是戴尔?卡耐基。他们认为,要不是因为卡耐基,许多大企业家很难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毕业后,卡耐基换过好几种工作:跑去演戏,不成功;跑去当业务员,不成功。后来,他独自住在纽约州一间破旧的公寓里,对未来发展感到希望渺茫。  "当时,是1912年的秋天,我23岁。我自问:'卡耐基,这就是人生吗?这就是你在大学中梦寐以求的生活吗?还记得当时你想完成的大事吗?现在,你在做什么?你每晚带着头痛回家,因为你厌恶这份工作……'当时,正是我生命的转折点!"  从应用专长开始,卡耐基主意已定,他要为自己的人生开创一番新的局面。他的新计划是,白天写作,晚上到夜校教书。但是该教些什么呢?卡耐基想起自己一向擅长的演说。  一开始,卡耐基遭到当地几所大学的拒绝。他决定在基督教青年会试试看。他选择了纽约市规模最小的一家,希望成功率高一些。不过,青年会的经理对他的讲座不感兴趣。  但经理邀请他出席一个社教之夜活动,由他演讲来娱乐嘉宾。  卡耐基利用这个机会,引起观众热烈的反应,就连经理也改变了心意。他同意让卡耐基办讲座,但是不答应付一晚上两美元的费用,而是采用分红制度:来多少学生,就抽多少费用。  讲座课程开始时,情况不佳。他讲完了演说的历史和理论基础,发现所有的学员看起来都无精打采。于是,他灵机一动,请后排的一位男士上台:"请为我们做个简短的即席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