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要经历多少次“灵魂深处的革命”,才能达到一个成功者需要的精神特质?...

一个粗放产业的商业智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14:10 《商界》杂志

  什么叫领先?一个5周岁的餐饮企业,年销售从数百万元做到12个亿,资产从50万变成5个亿,在掌门人李德建看来,德庄领先的不仅是速度,重要的是产生这种速度的基因。

  什么叫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当德庄人将“天下第一大火锅”收入囊中,他们不是止步于一炮而红的喜悦,而是转身聚人才,兴科技,制标准,扩基地……当身边的同行还在粗放的赢利中自得其乐,他们已经率先深耕这片沃土,在枝繁叶茂中远远地领跑于这个行业。

 

  李德建和德庄的故事,是中国餐饮界零度起飞的经典故事。

  本刊记者 李 彬

  上篇: 火锅黑马的基因图谱

  2004年春节,重庆德庄实业集团董事长李德建到农村去杀了几头年猪,大卸数十块送到各地的德庄火锅直营分店,千里迢迢而去,“就当李总亲自炒了个菜给大伙拜年”。

  然后他携集团总部所有高管,在重庆挨店敬酒。那几天的李德建和往年一样有点醉意难掩,但他还是会清醒地叫出大部分员工的名字,也从不忘记哪怕正在值班的配菜员或清洁工。

  这天正在某店端着酒杯“与民同乐”,走过火锅大厅长长的过道,李德建突然听到吃客中有人谈到“德庄现象”,这四个字让他的酒醒了一大半——在中国,一个年轻的企业,当它从默默无闻变成“现象”被人街谈巷议的时候,常常就到了它朝气变骄气、经验成桎梏、从良性循环滑向恶性循环的危险时候了。

  他从议论者的身边走过,回归清醒。此后整整一年,李德建闭门谢客运筹帷幄,几乎无人知道他在干些什么。但德庄集团却在日新月异:眼看它修总部,眼看它扩基地,眼看它布妙局……2005年春天李德建打开大门,接受本刊采访,这位51岁的“年轻企业家”激情像火星四溅,一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的勃勃野心:“德庄对自己的要求是,5年内成为中国第一餐饮集团——因为,我们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来寻找关于这个行业的点金石。”

  岁月的熔炉

  人一生要经历多少次“灵魂深处的革命”,才能达到一个成功者需要的精神特质?这是40岁前的我不断拷问自己的问题。

  我出生在重庆南岸,父亲是检察机关干部。在童年的记忆里,我生活在一个迷人的机关大院——物质是优越的,背景是威风的;进出有吉普车开道,门前有葡萄架和芭蕉林……机关里的孩子从小就活得昂首挺胸。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运动一来父母都变成了“国民党特务”,生活伴随被抄翻的家庭颠倒了一切。那一年我12岁。

  12岁的我难以接受一夜间全社会对你变化的表情,也难以理解这个疯狂而扭曲的时代热情。曾经的“孩子王”变得特立独行,一个人常常在大院门口干坐,学《福尔摩斯探案记》“相人”:这个人来自哪里、来干什么、什么职业、什么职务、收入多少等等。特殊环境下对人与事的洞察,对命运无常的琢磨,构成了我第一堂无师自通的人生课程。

  “黑帮子女”发愤图强,追求把事情做得与众不同。比如爬山,别人走大路,我登悬崖;别人搞野炊,我钻山洞;别人用火柴取火,我偏要钻木取火;别人家的家具都是买,我家的家具靠我做:箱子、茶几、洗脸架、蜂窝炉……久而久之,少年李德建的胆量与日俱进,创新与动手的能力不仅超过了同龄人,而且超过了很多大人。

  1970年,当中国青年开始“广阔天地炼红心”时,我从“黑五类”划拨为“能够改造好的子女”。两年后更大的幸运接踵而至:我作为“可教育好的子女代表”,被第一批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堂堂正正地做了一名光荣的中学地理教师。

  从此我明白一个道理:人生是能屈才能伸,守得起、熬得住,是成功者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这条哲学指引着我18年的教书生涯,让我成了一名好教师:1986年,33岁的我被评为重庆市最年轻的一级教师,本市各大专院校开始请我授课;又过了不久,市里著名的重点中学伸来橄榄枝,让我调往该校就职。

  重点中学门口,我碰见了我的前任——一位刚刚离休的优秀地理老师:夹份报纸颤颤巍巍,一脸茫然——难道这就是我的未来?在学校里,“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标语字写得和人一样高,冲击着每一个人的神经末梢。“东方风来满眼春”,看来这个社会要发生很大的变革了,我难道要作这场变革的旁观者?

  当人生变得又像机关大院一样优越而迷人,我本能地发现,我不能再次成为天下大势的牺牲品。我决心自己规划自己的命运:如果幸运,多年后我将有机会拥有大片的厂房,宽大的别墅,成群的佣人,门前有葡萄架,门后有小轿车……

  我在最短的时间里作了一个判断: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就干吧!而对善于标新立异,动手能力很强的“能人”李德建来说,吃饱穿暖是一个多么低的要求!

  1992年,我成为重庆市第一个下海的一级教师。

  在内地,知识分子下海凤毛麟角,一家刚创办的电器厂请我去当厂长。三五个人七八条枪,本来很有创业激情,老板却月月克扣厂长工资,3个月后逃了出来。

  于是几个朋友合伙办厂,生产风靡一时的“高科技神灯”,治疗风湿关节炎。不料市场销量月月增长,合伙扯皮也是日新月异,扯到伤心处,朋友变成仇敌,企业只能散伙。

  我决心自己搞。1000元租来一间小厂房,2000元买来一台旧机器,德建机械厂,生产嘉陵摩托车减震。我又是加工员,又是销售员,又是送货员,又是催款员……一个汗流浃背的“全能老板”,毫无功成名就的半分荣光。

  后来又生产建筑用射钉枪,一个几乎没人看上眼的冷门生意……

  我发现自己很像传说中的温州人:身心如水银泻地见缝就钻,碰壁拐弯,逢机会就上,没机会就创。人生已经过半青春已经流逝,这一年我四十而不惑。

  幸运的是冷门生意市场不冷,一年后我就从小厂房搬进了大厂房,旧设备换成了新设备;又一年,我决定自己修厂房;然后招兵买马50余人,开足马力轮班生产,把射钉枪卖向全国。1995年德建机械厂在全国设立了十几个办事处,射钉枪年产值做到了700万元。

  此时此刻三角债却缠上了门:这里欠三万,那里欠五万,而且蔚然成风,有欠无还。我开始喘不过气来,进而对这种信用失控的商业环境感到厌恶。

  1996年3月的一个大早,我拎着全部流动资金3万元,心情沉重地走出家门——当日要给全厂工人发工资,需要的却是6万元。等车的时候擦了一双皮鞋。擦皮鞋的人兴高采烈,这么早就收入了一块钱,她在为一块钱高兴。而我身上拥有3万元巨款,却怀着近乎绝望的念头想就此罢休。

  绝不服输!我深吸一口气,想起童年。

  不能服输!我第一次从灵魂深处感到,所谓“老板”,这是一个需要多么坚定的意志,才能坚持做下去的职业。

  李德建是何方神仙?

  射钉枪做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

  来的都是客。中国的生意场,“鱼水关系”往往建立在“油水关系”之上,请客吃饭在所难免。客请多了,有一天便偶发灵感:倒不如自己办一个火锅店来得经济实惠。

  射钉枪的价格正在令人惊心动魄地下跌,几年间每把就从400元跌至120元——而沿海的同行们用一种伪劣的材料仍然做得游刃有余。换材料良心不安,不换材料企业不安。我朦胧地意识到,转行已是早晚之间的事。

  转向何方?我惟一的原则就是“没有三角债”。而火锅,正是这样一门“早出晚归”的理想生意!

  知识分子做火锅理论先行。1996年初,德建机械厂旗下300个平方18张桌子的火锅店正式开业,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新员工们开会,讨论“火锅生意怎么做”。

  火锅生意怎么做?我说,这种100年前兴起于重庆水流沙坝的“贱食”,此刻虽已登堂入室,但仍有太多简单落后、操作粗放的地方。粗放的根源有两条:一是火锅从业者普遍起点不高,经营方式落后,想变化的人也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二是火锅市场10余年来一直增长很快,卖方市场下人人都能够简单获利,从业者缺乏创新的压力。

  然而直觉告诉我们,中国商业必将进入挖潜生存的时代。当竞争来临的时候,任何行业的低水平繁荣都会很快成为“捏在手里的冰棍”,迅速而残酷地萎缩下去。也许,这也正是我们创新突破、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大家哗哗哗鼓掌,被这个有理想的火锅店老板打动。于是上下一心“破四旧”,让创新变成从厨房到保安的一条龙思维。

  重庆火锅传统的做法是等客人上门,“请坐、点菜、买单、送客”;我们要搞真正的开架式自助火锅——一张巨大的自助菜台,30元包吃包喝,而且菜品酒品饮品足量供应。这开了重庆火锅业界的先河:当同行都以为让客人敞开吃喝必亏无疑的时候,我们悄悄地做了调查,发现商务客人非常欢迎这种大气的经营方式;也预先做了研究,得知一个再能装的胃,也不到两斤的容量,全吃最贵的菜,也超不出30元。

  我们打出广告:“大方让利,大气经营”,生意火爆得变了形。

  半年之后,我们的第二家火锅店接踵开业。

  火爆是因为新鲜,我告诉大家用心才有未来。要不断开发菜品:别人店里最多三四十个荤菜,我们至少保持六七十个;别人的野生菌最多两三种,我们是七八种,而鱼更是多达20种。要不断提升服务:比如对客户的“人性化服务”,规定服务员必须记住多少客人的名字,并了解他们的需求:哪一位客人不吃鱼头,哪一位客人不喝鸡汤……学会在亲切自然中“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我们甚至首创了火锅业界的扫楼式营销:上午不忙的时候,方圆5公里之内的公司、机关都成为店经理们微笑拜访的对象。这种向“街坊邻居”主动出击的方式,后来在我们的扩张中被创造性地沿袭了下来:德庄火锅店开业,不打广告不打折,只请客:方圆3公里以内的企业免费就餐,并且一请客就是半个月。

  火锅做得花样翻天激情四溢,我想,难道一辈子就干这个了吗?我有点不甘心一个火锅店主的宿命。1999年夏天我请来一帮文艺界朋友,研讨“火锅到底能够走多远、做多大、怎么做”的问题。朋友们吃着火锅喝着啤酒,口气大得吓人:有说“吃了火锅后任何美味佳肴都索然无味”;有说“这个东西既有侵略性,又有渗透性,能够做遍世界各地”;有说“如果作为连锁餐饮,火锅比中餐更容易标准化、简单化、规范化,因此火锅具有麦当劳扩张的潜质”……

  说者可以说完就忘,听者却实实在在大受鼓舞——是的,谁能说麦当劳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公司呢?这一年,我注册了自己的火锅品牌“德庄”,又请来专业公司做全套CIS形象设计。1999年底,第一家德庄火锅店正式开业,开业典礼上,我提出了一个看上去几乎远在天边的企业目标:举重庆火锅金牌,夯百年老店基础,创世界知名品牌。

  天下大哗。在此之前,重庆火锅的老名牌们相安无事多年,无人这么狂过。李德建是何方神仙?

  “神仙”的确有点神:2000年春节,重庆大火锅展在沙坪公园隆重举行。我在电视中发现,其中有一个直径10米,接待过数万名游客并获得基尼斯世界纪录的“天下第一大火锅”,直到闭幕都无人青睐,卖不出去。我悄悄赶去低价买了下来,顺势联合卖方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各地媒体一报道,同行们都睡狮猛醒,后悔莫及——这个不被人知的德庄火锅,巧借“天下第一大火锅”的王冠,一夜之间就成了“知名品牌”!

  夫妻店不能二人转

  重庆的历史名商卢作孚说过: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儿孙。我很喜欢这句话,这是叫人要做一个贤贤君子。

  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对一个商人来说又真是太难。从射钉枪到火锅店,“三角债”虽然消失了,但迎面而来的却是大事小事“怨、嗔、痴、怒”,每一件事情你若按捺不住,生意就可能遭到毁灭性打击。

  比如火锅店开门有“三大喜”:客多菜满酒水足;却也有“三大忧”:打架闹事霸王餐。酒客们喝多了酒天王老子都不认,话不投机抡瓶子就上。那些年凡是半夜三更店里打来电话,必定是“午夜惊魂”。记得有一次,一帮学生在店里相互抡瓶子受伤,而带队的老师已不知踪影,我们只好派人送学生们上医院。还有一次,当我接电话赶到店里,一位员工已被七八个醉鬼围在电梯里打得遍体鳞伤;尽管你的拳头已捏出水来,但想到长久的经营,也不能对员工们挥手说“上”。而对于吃霸王餐的人,你更得想出一整套办法来降低影响,减少损失。

  因此有人说,干我们这一行,最基础的本事就是“忍”,常常是你能忍多久,企业就能走多远。

  但我同时也知道,“打落牙齿吞肚里”对老板来说已经不容易,对员工来说就更难。餐饮从业者为什么流动性高,就在于“工资不多,受气不少”。而我们的火锅事业一开始就立下了宏图大志,招聘时更是刻意选高素质的人才,准备培养成为像“阿庆嫂”一样能八方兼顾独当一面的将才——将才的胚子打工于火锅店,不仅普通意义上的面子关难过,而且路见不平拍案而起的心理关更难过。

  所以要“夯百年老店基础”,首要的任务就是带队伍。这支队伍怎么带?我总结了三点:

  一要待人以仁。我80岁的老父亲常给我讲他的一个经历:60年前他从万县到北碚纺纱厂做童工,有一个资本家在星期天傍晚的时候,曾带他们到嘉陵江边划船骑马。60多年了,父亲就这样一直念叨:这个资本家太好了,待人善!这给我很大的影响。我常常想,今天的我不就正好处在当年那位资本家的位置吗?大量农村的孩子从家乡出来,又有缘来到德庄工作,爱护他们、宽待他们不正是我的分内之事吗?

  所以我们努力做到“惜兵如子”,不随便开销一个人。我们发工龄工资,定绩效奖金,给住宿费,修员工宿舍……我们搞歌咏比赛、诗朗诵、春游、联欢会……我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不当众批评员工,哪怕他是一个清洁工,也要维持他在别人眼里的尊严。

  二要给人以路。火锅行业大都是年轻人,早期的德庄火锅企业虽小,但我明白能不能给年轻人未来,是这支队伍有没有凝聚力的关键。

  传统的火锅店是“夫妻店,二人转”,创业早期我们也不能免俗;但夫妻店的弊端必须克服,出路就是公司化经营——无论家人还是外聘,一律实行规范的岗位管理、财务管理、流程管理:你在什么岗位,就有什么责权利,清晰到位,奖惩一致。我知道必须让年轻的管理者干起来心中有底,感受到我们是在做一个正规的企业:加班有加班工资,岗位有卫生补贴,每周有固定休息日……

  所以我们从一个店开始就维持公司化运作,我们所有的行为都透明地指向“组织行为长期化”,所有的利润都投入到一个又一个新店的开办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李德建买房子甚至晚于给员工买房子的时候,当有贡献的骨干意外地获得了公司的股份后,我相信,我们赢得了大家对这个企业的尊敬。

  三要令人有激情。管理学告诉我们,“领导使命是最根本的领导”。我的理解很通俗:搞企业,“革命的现实主义”必须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越是船小好掉头的时候,越是要有坚定的方向:中国第一餐饮集团、像麦当劳一样的扩张前景、拥有科技含量的“良心餐饮”……这类在公司发展历程上不断宣讲和实践的概念,是我们超越日常油盐酱醋的精神粮食,所养育的是一支团队的使命感,而使命感是团队激情的永动机。

  是的,谁在这样带一支搞火锅店的队伍呢?我很幸运,教师出身的我率先看到了这一步。它让德庄的这支队伍成了重庆火锅业界的一道奇观:普通员工干满4年以上的比比皆是(在这个行业,一年以上就是老员工了);创业早期的6个店堂经理更是一个不少,连射钉枪厂的大部分员工都留了下来。一些员工甚至把妻子或丈夫或兄妹都拉进了公司,他们把一家人的幸福都寄托在了德庄的兴衰上,又怎能不像老板一样珍惜这个企业呢?

  一个个成熟敬业的管理者成长起来,他们为德庄此后几年的高速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冲锋陷阵的作用。

  一个个珍惜企业的员工留了下来,他们像火种一样播撒着德庄的文化,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关于“能量传递”的规律:老板怎样对员工,员工怎样对顾客。而谁能说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呢?今天的德庄已是员工两万人,每天十几万顾客在德庄就餐。这意味着每天有十几万个“喇叭”在传播着关于德庄的口碑,而它的源头,正是多年前数十位曾和我李德建同一店堂相濡以沫的战友。

  下篇: 关于餐饮的理想王国

  李德建喜欢钓鱼,这源于他早年沉默无趣的童年。

  然而钓鱼却无意中训练了他的思维,拓展了他的视野,成就了他做大企业的气度。

  比如他向记者一行描述的“钓大鱼的哲学”:首先脑要静。天热钓滩天冷钓沱,不冷不热钓边角;要明鱼性,探鱼水,制鱼食,甚至要根据鱼屎的大小来辨别大鱼的行踪。其次眼要远。大鱼要远钓,越远要看得越清楚,有丝微的动静都能明察秋毫。最后手要稳。不能随便扯扯奔奔,更不能被小鱼荡起的涟漪乱了心情。

  “那么真正钓到大鱼的是什么人呢?”李德建向大家出题。有人答鱼钩要大,有人答桩子要稳,有人答除非先进庙里烧了高香……

  李德建告诉记者:准确的答案是,要拥有良好的感觉,只有良好的感觉才能助你在复杂的波光中准确地挥竿而起。

  他说,对于今天的德庄来说,“大鱼”就是我们要实现的关于餐饮的一次次革命,一次次创新。而良好的感觉,正是让我们在企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审时度势,准确把握企业在这条路上是否安全无恙的企业家基本功。

  绿色毛肚的故事

  早几年有一次我对员工们讲:我们开的是小店,做的却是天大的事情。大家看着我严肃的表情,忍不住想笑,这在他们农村好有一比,叫“拿根绣花针当棒槌”——一个熬火锅的人,凭什么把自己看得这样伟大?

  是的,我很难把这个问题论述清楚。人人都说“民以食为天”,但我们身边惊心动魄的食品卫生现状,让我感到这“天”随同人心一道被污染了。

  2000年借“天下第一大火锅”的效应,德庄一夜成名,很快德庄第二个店、第三个店陆续开张。盘子一大,成本问题凸现,我决定亲自跑一趟采购。

  在批发市场,老主顾兼大主顾的我有幸参观了“发毛肚”的过程:毛肚商察颜观色查软试硬,然后拿起一个塑料瓶,往一个毛肚盆里倒了一些液体。我很好奇:“这是什么?”“福尔马林!”我顿时差点作呕——这是一种人人皆知的尸体保鲜溶液。

  我很沮丧,毛肚号称“火锅第一菜”,凡经营火锅没有不经营毛肚的。然而火锅经营者却无法控制原材料的品质。个体毛肚供货商为了毛肚看上去好看,在里面掺了很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福尔马林、工业烧碱、外用消毒双氧水……我问一个送货的毛肚商:“你们自己吃不吃这个?”他裂开大嘴笑:“自己吃这个?别开玩笑了!”我恨不得煽他的耳光,但忍住了,我想自己会有更好的办法断他的财路。

  很快我去了一趟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院长接待了我。我问他,有没有办法让今天市面上的毛肚变得健康、卫生、营养?院长也爱吃火锅,闻言很激动:重庆火锅搞了100年,没人想要注入一点科技含量!只要你出经费我立课题,没有个体户能解决的问题教授解决不了的。于是我约他第二天到公司来详谈。

  院长先生第二天兴匆匆而来,却记错德庄的名号了。他去到另一家知名火锅,上门和老板比划了半天,老板毫无兴趣,院长怏怏而归。几天后我一个电话打过去,院长正像热锅上的蚂蚁,劈头盖脸自责了一通:我以为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就这么黄了呢!

  市场与教授携手,资本与科技联姻,几个月后,“毛肚酶法安全嫩化技术”被轻松地攻克了。在这个技术指导下,我们自制的德庄毛肚达到了令人惊喜交加的效果:不仅绿色环保,而且蛋白营养更容易被吸收;从外观上它体态丰满,色泽红润,富有弹性;涮烫时不仅入味,而且有肉质感,快涮与久煮同样脆嫩化渣……

  德庄毛肚就此刮起了一阵“绿色旋风”。首先它带来的是荣誉:重庆市科委专家会议对专利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重庆市技术监督局、卫生防疫站把“德庄毛肚”的企业标准,划定为重庆火锅毛肚的地方标准;两年以后,德庄毛肚甚至获得了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道食品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这是中国餐饮史上从未有过的神话!

  传媒们热血沸腾,记者们大肆吹捧:德庄毛肚是火锅业界的一次革命,一场地震,是对餐饮业的一大奉献,一个启迪,一大创新。

  其次它带来的是市场:“绿色旋风”首先扫过西南,德庄火锅的加盟速度突飞猛进;然后推向中原,仅河南一省,半年之内就冒出了10家加盟店。一些地方的加盟商借势炒作,甚至导演出“开业怒砸福尔马林毛肚”的新闻场景。从2000年底开始,德庄火锅借绿色春风,每年都以七八十家甚至上百家的加盟速度扩张,远远地领先于重庆火锅的老名牌们。

  最重要的它带来的是思路:经此一役,我们将“科技兴火锅,绿色兴火锅”确定为德庄的未来战略。全公司上下都开始拥戴我们的理想:“在德庄的这片天空,人们可以放心地呼吸,自由地吃喝。”有同行对我说:科技和绿色,你们占了多好的一个频道。

  频道不仅要靠占,还要靠打磨和经营,更要靠战略和决心。因为这需要付出时间精力,付出资金成本,甚至影响短期的收益。比如我们决定自己生产环保“井水豆芽”,但你得有心理准备,普通豆芽每斤黄豆可产5斤,井水豆芽只能产3斤。比如有害物质飘香剂、苏丹红等,可以为你的火锅增香添色;而用葱姜蒜的自然芳香和红辣椒的自然色泽,效果就有不如,经营就会短期内打折扣。你会作何选择?

  今天的我很清楚,在火锅产业科技化和绿色化的领域,德庄还有更艰难的两大事情要做:一是德庄火锅能够像麦当劳一样拥有无数项专利成果:比如一锅汤里的维生素含量如何?营养成分是什么?什么菜吃了对什么人有益?不同的人体摄入怎样的营养搭配更科学?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量化,都要制定标准,形成专利。

  二是德庄火锅的绿色工程需要体系化、基地化。我们需要让更多的火锅主菜变成从我们自己的手里流出,形成“从田间到餐桌”一条完整的绿色链条。

  ——当然,所有这一切,我们都领先于同行起步了。2005年,我们甚至率先组建了食品专家顾问团,并申请在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为此前后共有7个博士生导师加盟我们的事业。这对于一个餐饮企业来说,将形成一种怎样与众不同的科技“核动力”?

  把自己能吃的火锅端给客人,做为民造福的天大的事业——也许,这正是我们这样一支有点理想主义的团队,能够将火锅进行到底的又一精神法宝?

  标准化

  一个加盟商到重庆考察火锅,四处看完后对我说:德庄完全颠覆了他对火锅加盟的理解。原以为火锅就是一锅汤值钱,没想到你们有做得这么完美的管理。

  她说的“完美的管理”,就是我们的ISO9001管理——德庄标准化战略的核心体系。

  德庄的标准化战略始于2000年下半年的一个灵感。一些朋友说,你们下面的几个德庄店味道不一样,有的好有的差。我想,有什么办法?除非每一个店都派炒料技术最好的同一个师傅坐镇,但他又不是神仙可以分身……想着想着突然一个脑筋急转弯:厨师不可以分身,但底料可以集中啊!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灵感,我迅速停掉了正在风雨飘摇的德建机械厂,将数千平方米的厂房全部用于集中炒料,然后向各连锁店集中配送。而此时此刻,全行业没有一家火锅企业想到了这一点,德庄的创新,无疑为全行业的加盟连锁大发展奠定了模式基础。当然这个创新首先是助推了我们自己的加盟势头:2001年初我们第17家加盟店喜气洋洋地开业时,对面的另一火锅品牌的加盟店正气急败坏地向总部求救——原来他4000元请来的炒料师傅却被人5000元挖走,生意没法做了。

  火锅集中炒料既节约了加盟商人力成本,又带来了经营安全和统一味型,同时还增加了盟主的配送利润,好处多多,很快被同行认可、效仿。但我并不着急,通过这次简单的实践,我看到了更深广的火锅产业标准化的意义。

  2001年,我做了一个让同行们笑掉大牙、让同事们瞠目结舌的决定:在德庄搞ISO9001认证。

  服务行业如何ISO9001?全公司无人理解,抵触无处不在:我们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还要拿这个东西来套我们?耽误时间,增加成本,机械死板,难以操作……但是我认准了这个方向,吃了秤砣铁了心,坚定地要推行下去。

  ISO9001的理念核心有三条:首先是以顾客为中心,这是德庄的老传统,从概念上无人有异议。其次是产品标准化,集中炒料是产品标准化的开始,市场效果明显所以人人赞同。最难的是服务管理程序化、表格化。全公司一下子铺满了数十张表格,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所完成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在表格上体现出来。这遭到了几乎所有店经理的反对:我们外搞促销内抓管理,职能部门要协调,新人老人要培训,现在还要增加一个表格,有这个必要吗?

  面对抵触,有时候我会亲自慢慢做工作:不用表格,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你都要亲自查看;用了表格,员工都是自查,而你只需抽查,更轻松……有时候则“月亮坝耍弯刀——明侃”:不执行,就下课!

  记得一个日本企业家说过: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拔光企业中每一只鸟的羽毛,让他们接受企业标准化的洗礼。我衷心赞同他的话,却百般狠不下这个心:很多时候我宁愿拔光自己的羽毛,也不愿伤及属下的毫毛。于是企业中一些低级错误一犯再犯:餐具消毒为什么不到一分钟?炒底料为什么不按程序操作?蔬菜进店为什么没有检测农药指标?所以当我们想到要做百年老店的时候,ISO9001就成了德庄用制度布控弥补管理者软弱的“唐僧密咒”,我当然不会轻易动摇。

  女儿在英国念书,课余在麦当劳勤工俭学。不久前她打来电话:爸爸你知道麦当劳的秘密是什么吗?是厚厚的一本标准手册。我很感慨:人们想到麦当劳头脑中闪现的是什么呢?规范、整洁、新鲜——汉堡的厚度是多少、温度是多少、薯条只能炸几秒钟、几分钟卖不出去就必须倒掉……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严格的标准化来实现的。

  推行很艰难,但“时间令一切新生事物变成习惯”。2002年,英国ISO9001认证公司来到重庆,对我们进行第一次复审。我心生一计,把全公司的管理人员都拉到南山“农家乐”,关上门3天,请他们亲自参与调整,制定出更加切合操作实际的标准。结果3天下来,全公司管理人员对ISO9001的理解和热情空前飙升,我精心准备的一个慷慨激昂的发言也被临时取消……

  改革者终于被卷入了改革的洪流,他不用再说话,因为几十个声音唱起了同一首歌。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很多大事:石油漫过了经济涨幅,股市跌破了千点大关,炒煤团大捷,炒房团失利……商业机会此起彼伏,但在我的视野中,似乎惟有餐饮,才是谁也撼不动的永恒产业。

  我们从一颗种子发芽,5年间50万的投入变成了5个亿的资产,数百万的销售变成了12个亿的业绩;我们从一个人的梦想起步,迄今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圆了更多人的致富梦想……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德庄人“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思考和行动。

  无数“敢为天下先”的做法奠定了它的行业地位,无数潜移默化的基因构筑了它长远发展的基础。但我很清楚,我们的事业,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

  餐饮要永恒,创新无止境。2003年底集团公司成立的时候,我对员工们说:我们坚信,在餐饮这个领域德庄人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但餐饮要做到什么状态才能不败呢?我想,万世同一律万物同一理——根深叶茂才能生生不息。

  2004年德庄开始全力以赴地“生根”——我们又一次先于所有同行,打造自有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我们在周边区县投资,搞了10万亩的绿色辣椒生产和加工基地、几千亩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几千亩绿色花椒生产基地……在总部,我们投资一个多亿,建成了规模化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一些同行哈哈大笑:搞火锅的人跑去和农民打交道,不烦死你才怪。但我坚信自己是正确的。麦当劳为什么自己种土豆?肯德基为什么自己搞养殖场?因为“拥有基地才拥有餐饮的未来”,拥有基地你才能控制它的质量和成本;你才会有一批专家,按照你自己的要求研发新品,指导种植;你才会有更多的专利技术,实现中华食品营养学在规模化生产中的发扬光大。更何况德庄的绿色革命,是一场必须从源头开始、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革命。

  企业的宗旨是追求利润,李德建也难以脱俗。但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德庄还走上了利国利民的康庄大道,尤其令人开心。在德庄的带动下,重庆火锅开始走向“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纵深发展,这解决了很多政府所关心的问题:人口就业、科学种植、食品安全卫生、土地资源配置……而意外收获很快就到来了:重庆市政府对我们大加褒奖,国家发改委也破天荒地为我们的基地建设注入了数千万无息贷款——我们的根不仅扎进了大地,而且扎进了民心。

  除了基地,德庄还在静悄悄地打造另一个中餐品牌——德庄厨娘,这是德庄集团产业链横向拓展的起点,也是火锅与中餐两轮驱动战略布局的要点。为什么叫德庄厨娘?因为这里清一色的女厨师,从这家饭店里端出的饭菜,是地地道道“家的味道”。

  我很钟爱这个“摇篮里的婴儿”,因为它寄托了我的梦想:人人都说中餐不可以量化,中餐不可以标准化,中餐不可以工业化,我却认为这是中国人懒于思考和创新、怯于实践与突破的托辞。而这种突破,在德庄厨娘获得了证明:我们的模式赋予了德庄厨娘高速克隆的可能;这种高速克隆,又是建立在每一道菜都达到最佳营养搭配和味型水平的基础上;而这种最佳,还是可以进行“傻瓜化”复制的。

  傻瓜化就是普及化。这是中餐领域一种闻所未闻的模式,我相信在未来3年之内,德庄厨娘将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实现我们的梦想,同时也实现德庄集团“创世界知名品牌”的梦想。

  梦想,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字眼!也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动力!

  5年前说起德庄火锅,重庆餐饮界几乎无人知道;5年后的今天说起德庄火锅,中国餐饮界几乎无人不知。这种短短数年间从无到有以弱胜强的“魔幻式增长”,靠的不是自我吹嘘,也不是权力垄断,更不是银行贷款……

  是的,它靠的是梦想,以及能够将梦想植入现实土壤的机遇、执着和创新精神。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