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为了方便,我们需要自定义apache各虚拟主机的日志,以方便后续的日志分析工作。

 常用的访问日志格式

 

通用日志格式(Common Log Format)

这是一个典型的记录格式: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common
CustomLog logs/access_log common

它定义了一种特定的记录格式字符串,并给它起了个别名common ,其中的"%"指示服务器用某种信息替换,其他字符则不作替换。引号(")必须加反斜杠转义,以避免被解释为字符串的结束。格式字符串还可以包含特殊的控制符,如换行符"\n" 、制表符"\t"。

CustomLog指令建立一个使用指定别名的新日志文件,除非其文件名是以斜杠开头的绝对路径,否则其路径就是相对于ServerRoot的相对路径。


组合日志格式(Combined Log Format)

另一种常用的记录格式是组合日志格式,形式如下: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Referer}i\" \"%{User-agent}i\"" combined
CustomLog log/access_log combined


多文件访问日志

可以简单地在配置文件中用多个CustomLog指令来建立多文件访问日志。如下例,既记录基本的CLF信息,又记录提交网页和浏览器的信息,最后两行CustomLog示范了如何模拟ReferLogAgentLog指令的效果。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common
CustomLog logs/access_log common
CustomLog logs/referer_log "%{Referer}i -> %U"
CustomLog logs/agent_log "%{User-agent}i"

此例也说明了,记录格式可以直接由CustomLog指定,而并不一定要用LogFormat起一个别名。

因此我们就可以在httpd.conf的<VirtualHost *:80></VirtualHost>标签里自定义自己的日志格式,而不需要系统的通用的日志格式。



管道日志

Apache httpd可以通过管道将访问记录和出错信息传递给另一个进程,而不是写入一个文件,由于无须对主服务器进行编程,这个功能显著地增强了日志的灵活性。只要用管道操作符"|"后面跟一个可执行文件名,就可以使这个程序从标准输入设备获得事件记录。Apache在启动时,会同时启动这个管道日志进程,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如果这个进程崩溃了,会重新启动这个进程(所以我们称这个技术为"可靠管道日志")。

管道日志进程由其父进程Apache httpd产生,并继承其权限,这意味着管道进程通常是作为root运行的,所以保持这个程序简单而安全极为重要。

管道日志的一种重要用途是,允许日志滚动而无须重新启动服务器。为此,服务器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程序rotatelogs 。每24小时滚动一次日志的例子如下:

CustomLog "|/usr/local/apache/bin/rotatelogs /var/log/access_log 86400" common

注意:引号用于界定整个管道命令行。虽然这是针对访问日志的,但是其用法对于其他日志也一样。

在其他站点,有一个类似但更灵活的日志滚动程序叫cronolog

如果有较简单的离线处理日志的方案,就不应该使用条件日志和管道日志,即使它们非常强大。

同样我们也可以自定义日志格式如:

CustomLog "| /usr/sbin/rotatelogs -l /var/www/logs/my_access_log.%Y-%m-%d-%H_%M_%S 1800"   "%h %l %u %t \"%r\" %D  %>s %b \"%{Referer}i\""


详细内容请看: http://www.jinbuguo.com/apache/menu22/logs.html#page-header


另附日志格式中常用字符串:

格式字符串描述
%%百分号(Apache2.0.44或更高的版本)
%a远端IP地址
%A本机IP地址
%B除HTTP头以外传送的字节数
%b以CLF格式显示的除HTTP头以外传送的字节数,也就是当没有字节传送时显示'-'而不是0。
%{Foobar}C在请求中传送给服务端的cookieFoobar的内容。
%D服务器处理本请求所用时间,以微为单位。
%{FOOBAR}e环境变量FOOBAR的值
%f文件名
%h远端主机
%H请求使用的协议
%{Foobar}i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头Foobar:的内容。
%l远端登录名(由identd而来,如果支持的话),除非IdentityCheck设为"On",否则将得到一个"-"。
%m请求的方法
%{Foobar}n来自另一个模块的注解Foobar的内容。
%{Foobar}o应答头Foobar:的内容。
%p服务器服务于该请求的标准端口。
%P为本请求提供服务的子进程的PID。
%{format}P服务于该请求的PID或TID(线程ID),format的取值范围为:pidtid(2.0.46及以后版本)以及hextid(需要APR1.2.0及以上版本)
%q查询字符串(若存在则由一个"?"引导,否则返回空串)
%r请求的第一行
%s状态。对于内部重定向的请求,这个状态指的是原始请求的状态,---%>s则指的是最后请求的状态。
%t时间,用普通日志时间格式(标准英语格式)
%{format}t时间,用strftime(3)指定的格式表示的时间。(默认情况下按本地化格式)
%T处理完请求所花时间,以秒为单位。
%u远程用户名(根据验证信息而来;如果返回status(%s)为401,可能是假的)
%U请求的URL路径,不包含查询字符串。
%v对该请求提供服务的标准ServerName
%V根据UserCanonicalName指令设定的服务器名称。
%X请求完成时的连接状态:
X=连接在应答完成前中断。
+=应答传送完后继续保持连接。
-=应答传送完后关闭连接。

(在1.3以后的版本中,这个指令是%c,但这样就和过去的SSL语法:%{var}c冲突了)

%I接收的字节数,包括请求头的数据,并且不能为零。要使用这个指令你必须启用mod_logio模块。
%O发送的字节数,包括请求头的数据,并且不能为零。要使用这个指令你必须启用mod_logio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