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电信网的体系结构

    1.协议及体系结构

    在电信网中通信的双方必须遵守共同的约定,如双方使用的格式,收发信息采用的时序,通信系统中的两个实体之间交换管理数据的规则等。

    网络协议就是为通信双方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网络协议有以下3个要素

    ① 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② 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③ 同步: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电信网络十分复杂,为了使网络协议比较清晰,易于实现,通常将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千个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见的手段。而分层就是系统分解最好的方法之一。

    在图1-4所示的一般分层结构中,n层是n-1层的用户,又是n+1层的服务提供者。n+1层虽然只直接使用了n层提供的服务,实际上它通过n层还间接地使用了n-1层以及以下所有各层的服务。

    层次结构的好处在于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层结构还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协议是指某一层协议,准确地说,它是指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制定的有关通信规则约定的集合。

    网络的体系结构是网络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层次结构一般以垂直分层模型来表示,如图1-5所示。

    网络层次结构的要点如下。

    ① 除了在物理媒体上进行的是实通信之外,其余各对等实体间进行的都是虚通信。

    ② 对等层的虚通信必须遵循该层的协议。

2013383279.jpg

    ③ 层的虚通信是通过n与层间接口处层提供的服务以及层的通信(通常也是虚通信)来实现的。

  2.OSI参考模型

    开放系统互连(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标准化开放式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开放”这个词表示能使任何两个遵守参考模型和有关标准的系统进行互连。

    OSI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OSI的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七层模型,用以进行进程间的通信,并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各层标准的制定:OSI的服务定义描述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以及层与层之间的抽象接口和交互用的服务原语;OSI各层的协议规范,精确地定义了应当发送何种控制信息及何种过程来解释该控制信息。

    需要强调的是,OSI参考模型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它只是一个为制定标准而提供的概念性框架。在OSI中,只有各种协议是可以实现的,网络中的设备只有与OSI的有关协议相一致时才能互连。

2013381702.jpg

    如图1-6所示,OSl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Layer,PH)、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DL)、网络层(NetworkLayer,N)、传送层(TransportLayer,T)、会话层(SessionLayer,S)、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P)和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A)。

    从图1-6所示的OSI参考模型中可见,整个开放系统环境由作为信源和信宿的端开放系统及若干中继开放系统通过物理媒体连接构成。这里的端开放系统和中继开放系统,都是国际标准OSI7498中使用的术语,它们相当于资源子网中的主机和通信子网中的节点机(IMP)。只有在主机中才可能需要包含所有七层的功能,而在通信子网中的IMP一般只需要最低三层甚至只要最低两层的功能就可以了。

    层次结构模型中数据的实际传递过程如图1-7所示。图中发送进程送给接收进程数据,实际上数据是经过发送方各层从上到下传递到物理媒体;通过物理媒体传输到接收方后,再经过从下到上各层的传递,最后到达接收进程。

2013381547.jpg

    图1-7数据的实际传递过程

    数据在发送方从上到下逐层传递的过程中,每层都要加上适当的控制信息,即图中的H7,H6,…,H1,统称为报头。到最底层成为由“0”或“1”组成的数据比特流,然后再转换为电信号在物理媒体上传输至接收方。接收方在向上传递时的过程正好相反,要逐层剥去发送方相应层加上的控制信息。

    因接收方的某一层不会收到底下各层的控制信息,而高层的控制信息对于它来说又只是透明的数据,所以它只阅读和去除本层的控制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协议操作。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对等实体看到的信息是相同的,就好像这些信息通过虚通信直接传给了对方一样。

    各层功能简要介绍如下。

    ① 物理层:定义了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其作用是使原始的数据比特流能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具体涉及接插件的规格,“0”、“1”信号的电平表示,收发双方的协调等内容。

    ② 数据链路层:比特流被组织成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通常称为帧),并以其为单位进行传输,帧中包含地址、控制、数据及校验码等信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成对网络层来说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数据链路层还要协调收发双方的数据传输速率,即进行流量控制,以防止接收方因来不及处理发送方来的高速数据而导致缓冲器溢出及线路阻塞。

    ③ 网络层:数据以网络协议数据单元(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网络层关心的是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主要解决如何使数据分组跨越通信子网从源传送到目的地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通信子网中进行路由选择。另外,为避免通信子网中出现过多的分组而造成网络阻塞,需要对流入的分组数量进行控制。当分组要跨越多个通信子网才能到达H的地时,还要解决网际互连的问题。

    ④ 传送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送层提供的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送服务,使高层用户不必关心通信子网的存在,由此用统一的传送原语书写的高层软件便可运行于任何通信子网上》传送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⑤ 会话层:是进程到进程的层次,其主要功能是组织和同步不同的主机上各种进程间的通信(也称为对话)。会话层负责在两个会话层实体之间进行对话连接的建立和拆除。在半双工情况下,会话层提供一种数据权标来控制某一方何时有权发送数据。会话层还提供在数据流中插入同步点的机制,使得数据传输因网络故障而中断后,可以不必从头开始而仅重传*近一个同步点以后的数据。

    ⑥ 表示层:为上层用户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的语法表示变换。为了让采用不同编码方法的通信终端在通信中能相互理解数据的内容,可以采用抽象的标准方法来定义数据结构,并采用标准的编码表示形式。表示层管理这些抽象的数据结构,并将通信终端内部的表示形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表示变换功能。

    ⑦ 应用层:是开放系统互连环境的最高层。不同的应用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访问OSl环境的手段。网络环境下不同主机间的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传送标准电子邮件的文电处理系统(MHS),以及使不同类型的终端和主机通过网络交互访问的虚拟终端(VT)协议等都属于应用层的范畴。

    OSI参考模型最初是为计算机通信网建立的协议模型,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相互***,其应用范围已逐渐扩大,成为制定电信网协议的重要依据。例如,电信网中分组交换网的X.25协议、综合业务数据网的sa接口协议、公共信令网的7号信令、用户接入网的V5接口协议、电信管理网的Q3接口协议和SDH传输网的ECC协议等。

 

 

此文章转载于:希赛教育通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