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010年,整个IT产业最热闹的就是“云里物里”,所谓“云里”,指的是云计算;所谓“物里”,指的则是物联网。而一提起云计算和物联网,有人 就会用“云山雾罩”这个词来加以形容。它们真的是水中月、镜中花,离我们非常遥远无法感知吗?前不久,IBM在北京举行了主题为“掣动云引擎,创新云应 用”的IBM“云引擎”合作伙伴计划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会议期间,记者对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总经理朱近之女士进行了专访。她是中国电子学会云计 算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委员,负责在中国推进IBM创新解决方案的应用,包括为政府和大型企业提供云计算技术和其他企业创新解决方案。

云计算与物联网同时发展

记者:3年前,你从美国硅谷带着IBM的“蓝云”来到中国,当时的“蓝云”跟现在的“云计算”是什么关系呢?
  
朱近之:现在的云计算其实是原来“蓝云”的延伸,原来的“蓝云”是IBM自己内部用的云。当时,我把IBM跟美国一些客户合作的经验带到了中国,现在的云计算发展已经非常全面化了,无论是基础、桌面虚拟化,还是应用方面。
  
记者:当初的“蓝云”是不是更近似于企业的私有云?
  
朱近之:对,可以这样说。我们可以把“蓝云”作为一个技术的前身,现在则是更加成熟和丰富了。
  
记者:“蓝云”当时已经在IBM运营了多久?
  
朱近之:“蓝云”此前已经在IBM运营了四五年。
  
记者:2010年初,你曾写了《智慧的云计算——物联网发展的基石》,从书名来看,两者的进程应该是物联网靠后,因为云计算是基石,两者的关系真是这样吗?
  
朱近之:可以说两者是同时发展。物联网的感知层面已经在快速地发展,可以在不同的感知层面捕捉信息,这其中就包括云计算的“全球眼”,或者监控系统。 现在物联网碰到的瓶颈是捕捉到的信息怎么样处理?将信息放在哪里?比如今天的交通信息,到明天可能就没有用了,要及时地处理这些信息才会有用,而这就需要 利用云计算的功能来进行处理。

几大IT巨头趋向竞争

记者:在IT业内,英特尔、微软等企业也有类似的云计算成果,这些IT巨头在过去是各干各的事情,主业是没有竞争的,而现在的趋势似乎显示可能会在云计算领域展开竞争?
  
朱近之:我觉得这样很好,也正好印证了我们3年前的判断。
  
记者:以后这几家IT巨头之间的竞争,会不会变得激烈呢?
  
朱近之:竞争会促进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在竞争中,可以看到哪种技术可以落地,怎么样去推动它,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可以保证大家对云计算技术方面的投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
  
记者:有人说,IT企业单一品种的买卖和分销不是IT的未来,更多倾向于综合软件服务和管理,将来IT顶尖的企业或者一线的企业业务会有趋同化?比如都来做服务管理。

朱近之:这会是一个趋势。
  
记者:大家接触云计算时,感觉它就是一个服务器的概念。为什么呢?
  
朱近之:可能有几个原因吧。世界上做公共云服务比较成功的几家公司,一个是亚马逊,一个是Google,但他们的模式很难被复制,因为Google和 亚马逊当时并不是为了做云而建立数据中心,他们有很明显的目标,亚马逊要做电子商务,开电子书店,Google要满足搜索的需求,他们的云是偶然产生的。 比如说Google,有自己的一些技术支撑,同时他们的数据中心都是建立在冰岛这种寒冷的环境中,避免消耗太多的电力。
  
记者:虽然说IBM和亚马逊、Google有所不同,但是我发现一个共同点,最初的应用都是从企业自身产生的?
  
朱近之:对,这是很自然的,如果为了去响应外面的趋势而创造东西,其实不是发自内心的。IBM是真正自己有需求,我们做出来了,觉得这个东西很好,才拿出来供大家分享。

IBM在行动

记者:在中国的5个云计算试点城市中,IBM目前有没有初步的涉入?
  
朱近之:在深圳,我们在2010年10月签署了一个备忘协议,在智慧城市、云计算方面跟深圳市展开全面合作。在江苏无锡,我们有云计算中心。在杭 州,IBM在洽谈怎么样让云计算在企业落地。而在上海和北京,我们也都在做不同的项目。我们会以项目的方式去整体推动这些城市的云计算。这5个城市都位于 经济发达地区,它们具备了很多优势,我希望云计算可以抹平区域之间的差距,目前,我们在全国二线、三线城市都在做工作,用云计算提升当地的竞争能力,我们 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记者:在IBM的云计算领域企业分级中,有技术提供商、服务系统提供商和应用客户。比如IBM的合作伙伴用友,将来他们可能会成为系统服务提供商。那么 从未来长远发展来说,IBM是否会只作为一个技术提供商,为系统提供商提供技术支持,而把企业私有云这一领域完全交给像用友这样的系统服务提供商呢?
  
朱近之:因为IBM自己具备提供企业私有云的这种服务能力,所以IBM也会在服务项目上参与。至于跟合作伙伴的定位,会看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特性,决定我们跟合作伙伴如何推动云计算。
  
记者:就云计算来说,IBM在推广中针对市场需求的地域性有什么感受?
  
朱近之:其实,我们在不同的地区推动云计算落地时会加以综合考虑。比如说,沈阳有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制造业,我们就结合企业的特点考虑怎样帮助他们提 高管理水平;在广东东莞,我们会结合当地的制造业与知名的企业合作。江苏和浙江有很多港口,我们重点支持当地的物流业。江西有煤矿,我们会考虑怎么样用物 联网的方式帮助企业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地区性的差异是肯定存在的。
  
记者:目前IBM在中国云计算的市场占有多大份额?
  
朱近之:2009年,IBM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是19.1%。

中国企业借助云计算开源

记者:对于云计算,即使IT业内的人士,也有人认为是概念炒作,人们也常爱用“云里雾里”、“云山雾罩”来形容它的朦胧和难以捉摸。IBM在中国推广云计算时,客户最初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朱近之:这种变化其实很明显,3年前,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非技术的官员,他们的感觉就是“云里雾里”,而现在,他们会主动要求IBM跟他们讲云计算, 商谈怎么样推广。所以,云计算的初步普及已经有了。至于为什么还有人有“云里雾里”的感觉?首先因为听到的声音不一样,谈云的时候,人们会从自己的观点去 看云,比如说存储的提供商讲的是存储。市场上很多不同的声音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如果做过云的话,就会很清晰云可以做些什么,云不可以做什么。因此,随着 不同的案例落地,大家对云的认识会更加清晰。
  
记者:你在3年前来到中国,就市场的接受程度而言,你觉得比较明显的变化应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朱近之:应该是在2009年。而在半年前召开的IBM云计算高峰会议上,有银联的客户,有来自山东东营、无锡、北工大的客户,他们现身说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记者:现有IT系统的利用率是30%~40%,通过IBM的案例,应用云计算之后,系统的使用率大概能提高到什么程度?
  
朱近之:就IBM美国总部的云计算来说,可以提升到70%~80%。
  
记者:如果企业考虑应用云计算技术,那要有多大的投入呢?几十万元还是几百万元?
  
朱近之:几十万元可以做一个小规模的,在比较小的范围应用。
  
记者:应用云计算,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除了节约成本,在效率提高、效益增长这一块有没有具体的表现?
  
朱近之:节省或者提高效益只是一方面,但是市场更看重的是开源,利用云创造新的商业服务,在节流和开源之间,中国企业更看重开源。而国外企业的IT投 资比重比中国的企业要多,他们的比重大概是7%,中国可能是3%~4%,相对来说,国外的市场并不像中国成长得这么快,外国企业的开源其实有限,因此更看 重节流。
  
记者:3年前你来到中国推进云计算时,肯定有自己设想的目标,现在和你刚来时的设想比,是存在偏差还是吻合呢?
  
朱近之:我曾说2009年是云计算元年,好像早了一年,其实2010年才是真正到处开花结果。
记者:对未来3年或者5年的云计算,你有没有什么设想?
  
朱近之:我的设想就是返璞归真,现在很多人在谈云计算,我希望真正回到为什么做云计算,开源节流,用技术方式实现商业上的增长。我希望,我们在谈云计算的时候,真正做点实际的,能让企业看到经济上的回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IBM虚拟化与云计算官方微博
IBM虚拟化与云计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