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摘录--测试感触

我们做测试要踏踏实实,不要浮躁,浮躁只会让你继续sb,但是不会阻止别人nb。

现在不会做测试的拼命到处问怎么做测试,现在在手动测试的拼命问怎么做自动化,现在做自动化的拼命问怎么写测试框架,现在写测试框架的拼命让团队使用,现在写框架并且让团队使用的拼命问除了维护框架还有什么别的可以做,现在没有事情做的拼命在问到底测试做什么呢?
 
  不知道每天会有多少人,每秒钟会有多少人会去问怎么做自动化,多少人会去问自己发展方向是什么,学习方向又是什么。我很明确的说,你没有方向原因在于你的无知,人最大的敌人就是恐惧和无知,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就是一事无成。你问那么多有什么用,踏踏实实的先开始学有什么不好。
 
 发现很多测试人员知道各种写用例的方法,但是却没有就自己测试产品功能的分析能力。这样其实最后发现测试用例的数量很臃肿,质量也不尽人意。其实主要问题就是出在这里。
 
很多企业中技术不是问题,而更多的是态度、精神、坚持
 
产品不需要很复杂的功能,哪怕你的背后拥有很复杂的算法,很复杂的逻辑,但是请不要让用户感知到。只有好的用户体验才能够为你争取到未来。
所谓战略其实是站在未来规划现在。
 
创业者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将小众的创新转变成能满足大众需求的产品。
要尊重商业的逻辑,而且要尊重生产的逻辑,不要一开始就试图颠覆它们,而是先要生存下来,然后去改进它们,而改进的目的,也是单纯地为了生存。
要创造价值,而不是毁灭别人的价值。
傅盛从周鸿祎那里学到的是执行力,但是,没学到视野。而带给傅盛视野的最重要的人应该是雷军,其次是马化腾。
傅盛说,雷军教他什么叫视野。 所谓视野就是站在一个真正的高度去看事情,做事情。

   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没有错误的功能,只有没应用到正确的场景的功能;对于一个产品来说,从来就不是一个创造性的功能就能成功的事情。

  一款产品,往往是从一个相对创造性的功能开始的,他可能前期依靠这个功能能成长起来,但是,如果不具备整合能力,他所创造的功能就会很快被整合走,最终,产品走向死亡。

      整合,让系统更强大,整合,也让产品更成为一个体系与生态。

    产品内部,通过功能模块的「整合」让产品更强大;企业内部,通过不同产品的「整合」形成更高的壁垒。

  整合,不是简单的功能堆砌,而是一种有机的组合。

  坊间经常嘲笑说,大部分的产品经理是功能经理,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功能与功能之间不能形成整合。

  堆砌,会让产品看上去很臃肿,臃肿且不具备相互作用力,那就不牢固。整合,让产品看上去更协调,协调且相互呼应,坚不可摧。

      当你需要大块的时间来进行阅读或者思考时,请暂时远离网络。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一个app成功与否的关键。App商店中app评分可以反映用户体验,差评说明销售亏损。所以用户体验在移动app测试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体验具有主观性,所以它无法直接被测出。但你要知道,你在测试过程中必须要将好的用户体验包含在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中。
      好的用户体验的成功因素包括吸引人的设计、积极的互动性和可用性。
      最近有一个观念,所有依赖于人的服务行业,比如餐饮,中介,软件研发,其实都是重度的依赖于人来创造价值的服务行业。要想做好,一定是要想办法激发人的投入度。  比如海底捞,服务员被照顾好了,客人就被照顾好了,而且不程式化和冷冰冰。
      工作为了什么,首先是钱,然后是成长,再然后是实现理想。
     无为是尊重客观规律,不做不必要的干涉,在宏观上把控,抓大放小,用养的心态,往往能释放应有的创造力,得到高质量的产出。大部分的控制都是弄巧成拙。
       对管理者来说,大部分的模块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了,应该放手放权让组员独立承担,对自己精力是一个解放,可以锻炼了组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自我管理独当一面,就有机会变得轻松了。寻找一些有技术深度的点出来,把部分预研工作交出去。独立面对产品和ui,节省自我的精力,也对组员有好处。
       

      权力是个好东西,但不能迷恋。有舍才有得。想拥有就会恐惧,就会耗费精力,而实际上拥有与否并非是个人意志所控制的,不如随缘。

    物竞天择,换个角度,天竞物择,没必要为了一个具体的事情改变自己。同时又要像水一样,不守一个固定的形态。

        真诚沟通,不是从公司的角度,而是从对方的角度,究竟我认为怎么做是对的。在一个公司待的时间毕竟有限,三五年可能就不在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寿命本身就短。技术也一样,很快就过时。作为个人和团队,应当如何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不干涉不该干涉的,干预需要干预的。

         测试是注重细节的工作,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且最富有成效的测试过程发生在第一个小时或者是刚开始的时候,所以,在测试的时候最好是按照规定的时间开始/关闭项目,以便测试人员的注意力和效率达到最大化。

          盈利的硬道理是: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加上有效率的组织,产生收益。找到旺盛的客户需求,从中分析更为合适的切入点,快速的占领市场,让目标人群能够立刻获取。只有这些都顺利的进行下去了,产品才能获得真正的盈利。

          如果想让测试在公司的项目中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招两个测试技术高手,或引入几个测试技术,而是测试技术对项目流程的渗透,以及测试流程的改进与完善。虽然,当然测试行业前景乐观,许多中小企业也都在引入测试,但一百个公司就有一百种测试,每个公司对测试的看法不同,公司对测试的定位也不完全一样。

       功能测试的多了,拿到一个功能,测试思路也就出来了。

      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

 

摘自51testing我的成功无法模仿-小云发展史

http://bbs.51testing.com/thread-989931-1-1.html

第一章  刚毕业不要得瑟,你再厉害也需要被别人认可

当然主要还是自己的问题,不能太得瑟,特别是还没到老油条的地步。人生的第一次工作就是一个试用期


第二章 有能力也需要好公司,遇到一个欣赏你的领导很重要,而实现这点的关键是如何在面试中闪亮你的基础和你会做别人不会做的事情

做三个月被炒,给别人的感觉总是不牢靠的,哪怕你确实有水平。
所以刚开始工作稳定性是很重要的,这样会给面试官一个这个人很踏实不是浮躁的人的感觉,当然太踏实也是种没有实力的表现!


第三章 做测试不是取巧的工作,需要让开发认可你最佳的方式是你也会开发,而只是出发点不同,熟练掌握你该会的东西,并且做到举一反三,这是你成为一个测试工程师必备的基础技能。而复合型技术也许不会在你工作中立即开花,但是一旦被别人发现也许就会一枝红杏出墙来哦!

第四章 1.不要等到走人的时候才考虑备份一些东西,平常随时都可以考虑吧一些自己的文档流程等有价值的东西备份出去,养成好习惯(不要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2.一个软的领导再有技术也没用,一个好的领导是要能帮你背黑锅的,否则有技术没啥用
3.个人的能力在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你需要做到一通百通,灵活变动
4.学会搞定客户,搞定架构,用你的技术在两者间架设桥梁
5.切莫做看起来靠谱的赌注

现在拥有的头衔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什么角度在看问题,有没有深入思考,有没有大胆尝试,有没有坚韧向目标前行。

第五章 1.人品比工资重要的多,如果为了一点工资能够背叛现在的公司,那么新公司也会觉得你会背叛自己,好聚好散很重要
2.人以类聚,如果你厉害,你身边的人自然也会厉害。如果你做得好,那么做得好的人会希望和你继续合作,这就是人脉
3.对于企业来说工资也许是最不重要的东西,关键是看你所能作的事情是不是能配的上你的工资,你需要证明的是你的价值,而未必只是技术

第六章 1.大公司未必比小公司规范,而在大公司做事情会让你很难发挥,因为船大难掉头,小公司会让你发挥,大公司更多是流程规范
2.当你能力不够的时候你未必能hold住全场,自然推动不起来工作,因为你还没这点霸气(霸王色)
3.在公司要个人和公司共同进步,你工作不是为了工资,如果真的不合适还是早点走
4.有人内荐会让你轻松的进入某些好公司,因为对公司来说内荐过来的人稳定,可靠
5.面试前最好还是了解下公司情况,这样会更有些交流的要素

第七章 1.也许你的工作是某一个职位,但是当你到了比较高的职位的时候,你要看透表面的需求,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而不是你做的是什么,否则问题不会被解决。
2.招聘是一个技术活,如何招聘合适的人很重要
3.任何职位都应该有一个分层,如果每个人都是什么都会一点没有区别,其实就和什么都不会一样,只会吃大锅饭
4.任何技术都依赖于团队成员的能力,哪怕你有很好的框架、工具,但是如果使用的人员没有能力,也无法落实的
5.开除总是每一个管理人员会遇到的问题,或许总会有点错杀无辜的情况出现,但是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是很重要的,这是个团队,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问题而坏了规矩,很多事情不怕大家做一件事情做歪了,只怕每个人都自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最后互相埋怨。

游戏公司可以开玩笑的时候随便,但是不能做事的时候马虎,好几个一定能测出来的问题,却没有发现。还记得当年开除的时候说的话“也许你现在会恨我,我也经历过,但是我希望这次能够给你个教训,让你知道工作不是你觉得开心就行的,你需要对你的工作负责。

没有专门做过培训的人,仅根据自己会的就去教别人其实是问题很多的。

第八章 1.工作要多思考,特别是在顺的时候,要有危机意识
2.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工作,是做人还是做事?当然如果你权够,你可以用某些东西压住人来做事。
3.给自己合理的职业规划,当遇到危机时及早考虑
4.物以类聚、人以群居,多帮助别人自然会有很多朋友,他们会在很多时候给你建议和帮助
5.不要总觉得就这样算了,人要有追求就是喜欢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舒适区,当要到天花板的就可以换一下,这样才能越走越远

 第九章  1.工作总是努力的在解决细节问题而很难综合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2.自己感觉懂和真的懂完全不是一回事情
3.自己懂和教别人懂又是另外一回事情,很多时候能否将别人思考的方式揣摩出来才是回答人家问题的关键
4.不要用技术的方式来给不懂得人解释技术,也不要给懂技术的人用不是技术的方式来解释问题
5.所有的一切可能都是新的,但是它终究都是从老的东西演变出来的,基础是学习新东西效率的关键
6.学习没有技巧和捷径,哪怕有很多人在边上帮你,但是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仍然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只有这样你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就是这样。

第十章  1.时刻保持危机感
2.也许工作是让客户满意但是你不能简单的只让客户感觉满意而不是真的满意
3.需要具备一定的原则,让你做事更有风格
4.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平常积累是很重要的
5.坚持做一件事情很难,但是只要坚持了总能看到好的结果,当回头再看那份艰苦是甜的

在QQ群和论坛混的很多,然后看到的事情也很多所以最后吐槽一下:
1.如果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你要先帮助别人
2.如果你觉得自己都没什么可以帮助别人的,那么只是你自私
3.别人不回答你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人家没有必要一定要帮你
4.学习是要靠自己的捷径是不存在的
5.多看、多思考,成熟了再问,你不是小孩子还处在什么都问为什么的阶段
6.论坛能够让大家学习到你问问题的方式及解决,QQ只是让你自己知道结果,所以从论坛等结果到从QQ要结果是自己在急功近利,而且还没给大家留后路
7.学会提问和理解别人的答案,不要总希望人家手把手帮你,能帮你解决问题的人才没空帮你手把手呢
8.你会的东西越多你越觉得自己不会的东西越多,谦虚是不变得话题
9.是做技术还是做管理总不会脱离一个概念做人,很多时候我们不缺技术拔尖的人而却能够让大家齐心协力做事的人
10.学会提问,回答问题的人可未必有心情来分析你为啥这样问问题

 

  测试工作是一个看起来入门很低,但是实际做起来要求很高的工作

卧薪尝胆才能拨云见雾,否则等到你意识到自己的瓶颈已经让你落后于别人的时候,想追就很难了。

 

有个段子不是这么说吗?邮政行业不努力,顺丰就替他努力;银行不努力,支付宝就替他努力;通讯行业不努力,微信就替他努力;出租车行业不努力,滴滴快的就替他努力。

独立经纪人将会是未来的标签,“独立经纪人时代,很多经纪人会关注自己的口碑,平台的力量会让口碑放大。”最终,平台放大口碑效应,人的价值最大化。

互联网公司给用户提供服务,大多不像用户直接收费,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向第三方收费。

如果把一件事情说的玄乎,那么主要有两种可能,木有搞明白,或者装高深。

 一个人的能力70%来自实践后的反思,没有实践,玩不动。只有实践没有反思出东西,也白实践了,因为头脑依然是空的。

对公司来说是的,因为规模小的时候可以随时调方向,那时候也没有人把你当成对手,现在公司大了别人把你当对手,小公司也会来抄袭你。另外公司人多了,效率会变低,团队大了各种协调和管理的工作会变多,进度反而会变慢。

结对测试和交叉测试

当你干一件事情的时候能从公司商业角度考虑,而不是只从技术角度的时候你的level就会和别人不一样。

从社会底层家庭挣扎出来的人往往显得阴沉、猜疑、敏感。

一个人的思维会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想法会决定一个人的做法。

脱离产品价值谈价格是毫无意义的。

梦想和理想是有差异的,梦想是你就一个人想想而已,理想是一个团队一块想,只有理想才能够让大家把它一点点做出来。

智商是可以读书读出来的,情商则是倒霉倒出来的。

请在你年轻的时候,尽量多踩些坑。因为到后面你没资本去踩了。

对于中国的技术团队来说,我坚信促使整个团队改善的首要驱动力一定来自技术领域,只有采用以技术领域为切入点逐步渗透到管理领域的方式,才更有可能让团队发生质的变化。原因在于,不少工程师天然地将技术与管理做了明显的割裂,这些人关注的焦点在于掌握更广、更深的技术,对于管理能力并不大在意,且对自我管理能力很是不以为然。然而,真正专业的工程师也好、管理者也罢,很重要的一点却是他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普遍缺失,很好地解释了中国的技术团队为什么难以高效运作,也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不少工程师单干可以但合作却不行。

互联网行业的产品对于用户体验很是考究。然而,让人分裂的是,产品后面的团队似乎并不关注自己的工作体验。他们用着原始的工作方法,采用简单加班的苦劳方式,却无法从本质上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互联网行业对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存在严重误解。从功夫的角度,武林人士之所以能做到“快”(形式)的跟本在于他的内功(能力),也就是说没有深厚的内功则“快”跟本没有支点。然而,大家在引用“唯快不破”时,只看到了表象,甚至将之当作解释自己工作质量不尽人意的借口。在我看来,对于“快”的正确理解应是产品的所有功能根据一定的优先级、以满足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质量要求的方式分阶段实现,而非以牺牲赖以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质量去换取。有一点我们一定不能欺骗自己的是,因为“内功深厚”而有意忽视质量求快呢?还是根本不知道如何获得高质量而以“快”做幌子?“唯快不破”之所以运用广泛,是因为创新产品存在巨大的用户红利,而这种红利很可能快速变成产品的用户粘性而形成竞争优势。即便如此,“唯快不破”并没有隐含“牺牲质量换取速度”。对于目前已一片红海的PC浏览器市场,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则很难用低质量的“快”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乔布斯说过,一个企业的目标就是去创造那些消费者需要但无法形容和表达的需求。创新的本质不仅在于创造人们没见过、没用过的实物,更包括那些未听过、未曾想见的未来,以此刺激新的消费热点,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在一个公司玩耍,根本就是三个利益:短期的薪资待遇利益,中期的个人成长和企业带来的收益,远期的股权激励待遇。

 

态度、开拓性思维、为什么做测试

 

日常就是准备用例,评审,执行测试,跑moneky,apt性能测试。
  当然这些是测试的最基础,我也感觉到自己处在测试行业的最底层 工作
  带过1个刚毕业的女孩到她可以独立承担一些任务。
  总结来说,踏进测试行业不难,做黑盒不难,可以说很简单,但是若想做好,不是很简单。
  同样的80条用例,两个不同的测试人员,半天来自由安排执行。结果可能是大不相同的,其中一个可能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但另一个或许会发现很多很多问题,甚至严重、高级别的N个bug。
 
KeepGoing 发表于 2016-4-8 16:58
您好,我想问下:
如何从测试人员的角度上协助开发人员,提高开发人员的开发质量?

这个问题问的好;

首先,测试并不是以提多少BUG为荣,而是如何去快速发现问题,提前发现问题,协助开发提高效率,推动整体进度;

至于如何协助开发人员,提高提测质量:
1. 可以先梳理测试点,提高给开发,开发按照测试点自测
2. 开发过程中,提前了解下开发实现的内容,提前抛出问题;
 

一些摘录

  • 每一个好的缺陷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更好的缺陷,在你确实了解缺陷的影响程度和破坏力之前永远不要停止探索。
  • 测试人员的绩效不是通过他们找到了多少Bug来评估的,而是他们究竟提高了多少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反应在产品的质量上。
  • 自动化测试在回归测试盒应用程序接口测试方面最有优势,而手工测试在验收测试盒用户界面测试上效果更佳。手工测试因为由人来做,可以执行非常复杂的业务逻辑,它虽然速度更慢但并不拖沓。自动化测试,擅长低级别的细节如不正确的返回值、错误代码、内存使用情况等,快速但阻力也巨大。
  • 测试人员当然需要读写代码,而且最好的选择是直接从产品的错误处理代码入手,这样能一眼发现何种输入数据、输入顺序能把产品逼到极限。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