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谈到“去IOE”话题,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将IBM、Oracle、EMC的全部产品从信息架构中移去就是去IOE,其实不然。IOE其实是特指IBM、Oracle、EMC的专有系统:“I”指的是IBM大/小型机;“O”指Oracle专有数据库;“E”指EMC存储设备。由于推出较早,行业应用丰富,性能指标优秀,所以“IOE”架构成为针对各行各业的企业关键应用而设计,基于向上扩展(Scale-up)技术高端设备,并形成了围绕着它们而开发的大型数据库、商业中间件与应用的产业生态。

由于出发点不同,不同的人在理解“去IOE”的过程与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去 IOE”话题很容易走向到两个极端:一是单纯变为企业购买成本问题,二是简单地变成一个是否能用国内产品技术去替代IOE的问题。

笔者认为,企业业务才是价值的核心问题,在不影响或是更好全面支持业务的前提下,如何平衡成本与业务风险 ,实现安全、可复制的“去IOE”才是本文需要讨论的重点。而建设银行新疆分行应用国产主机代替IBM小型机的实践,则可成为我们参考的案例。

点燃“去IOE”话题

“去IOE”话题的开始,要从去年夏天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公布技术团队合并,并宣布用开源的MySQL数据库替换Oracle数据库说起。

2013年6月20日,阿里高调宣布其对为支付宝用户服务了5年的最后一台小型机下线。在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王坚的主导下,采用PC-Server承载MySQL数据库,支撑大并发大数据量的核心业务系统。

王坚这样概括“去 IOE”运动和阿里云之间的关系:“去 IOE”将彻底改变了阿里集团 IT 架构的基础,是阿里拥抱云计算,产出计算服务的基础。“去 IOE”的本质是分布化,让随处可以买到的 PC 架构成为可能,是云计算能够落地的首要条件。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王坚的眼中,“IOE”是软件时代或是“买计算机”时代的产物,而在云计算时代,则变成买“计算能力”的时代。尽管“IOE”的性能与可靠性表现出众,但随着云计算能力的快速提升,理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