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毕业生不知该干什么?
      虽然国家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可是,做为职业院校学生的我还是觉得,职业院校的学生出路并不明朗,只是在某一些紧俏专业也许会是那样(数控还有些电子方面的)。
    以下我就摘自某院校的一次报告(和我学院差不多的一些现象都在这里):
 
“你这个专业毕业之后有什么对应就业岗位?”台下的嗡嗡声突然沉寂了下来,学生们低着头。“面试时,什么样的人受欢迎?就是最主动的人。”刘德恩尝试着引导他们,依然没有任何反应。他叹了口气,走到学生中间,点起一个面相成熟的男生。男生支支吾吾了半天,冒出一句,“你刚才提的什么问题?”
    在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工作的刘德恩,经常会被一些职业院校请去给学生作就业指导讲座,这样的“冷场”他早已司空见惯。
    没有人主动提问,没有人回答问题。他在PPT(演示文件)的第一页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之后也没有人跟他联系。
    后来刘德恩才知道,这些学生都是被“强迫”来的。系主任“压阵”,班主任带队,班长还要点名。学生毫无兴趣地听完一个多小时,讲完就散了。刘德恩说,真正有困难的学生不来寻求帮助,这是青年人职业发展真正的危机。
    在首届中国职业生涯规划国际论坛上,多家高等院校就业中心负责人、职业生涯规划课老师和专业研究学者们聚在一起,讨论职业生涯规划的技术与实践。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对比一流院校,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严重。
   职业院校本身定位不明确
    “事实上,就职业院校的定位来说,其实比一般本科生更有就业优势。”某省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刘飞(化名)说。
    近几年不断有报道显示,一些大城市“高级蓝领”紧缺,高级技术工人队伍呈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一些城市拿出让“白领”都望尘莫及的高薪酬、高待遇,吸引高级技工人才。面对这样的就业缺口,本该是职业教育大显身手的时机,一些职业院校却显得“有心无力”。
    “这是一个精英的摇篮。”——很多职业院校在招生时都打出这样的广告。
    “如何能摇出精英来?明明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振笋说,学校自己都不能很好定位,怎么能让学生有准确的定位?
    职业院校应该着重技能型教育,学生就业应该更面向基层。刘飞说,但现在一些职业院校盲目求大求全,按照本科模式培养学生,专业越设越多,却没有任何竞争力。
    一些职业院校的初次就业率很高,但职业稳定期太短。能找到长期固定工作的并不多。据统计,毕业生在一年之内跳槽的达到50%,两年之内跳槽的75%。能干到两年以上的只有四分之一。
    一些学生只签了短期合同。3个月实习期满就被马上解聘,只拿到最低的工资。对于学校来说,这样也算是就业了。学生被解聘之后如果找不到工作,那时已经算社会失业人员,跟学校也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