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越光宝盒》,我很庆幸,我没花钱去电影院看,如果我真的去了的话 ,我会很后悔!非常后悔,整片简直就是乱七八糟,东抓一个精彩片段,西抓一个经典画面,把一大堆完全无关的东西串在一起,简直就是“虾”扯“蛋”。没半点内涵,把别人的好的东西生搬硬套过来。糟蹋了那些经典片段。
         花一个多小时看这部四不像,简直是侮辱我们的智商,把时间浪费在看这部电影上完全不值,并且里面的一些情节会误导年轻人对历史的认识。看了前一段,之后的 我都是快进的,还没到最后我就直接关了,看不下去了…………
        其实,这就是盗版的好处,它可以让你先了解你所要看的是不是值得的,如果是值得的,再和朋友、恋人一起去电影院感受那氛围,那样的感觉更好。
        我想,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烂片了。从以前到现在,没看到过大导演竟然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其他的二、三流不包括在内。看了它之后,我发现,我很累,我要去睡觉了。

        下面的是摘自网上的点评。他们会比较有时间和耐心来点评这些。
     我一直认为喜剧不是装疯卖傻,就像性感不是一丝不挂一样,因为不管是喜剧还是性感,都得有前戏和调情的过程,直接了当的那就到温州发廊让里面的姑娘先给挠胳肢窝然后做正常服务,啥都有了,当然,你可以去更高档的地方。而在我看来,这两年很多国产或者港产喜剧的伎俩,并不比发廊姑娘的服务水平高明多少,如果这是纯粹市场行为的话,我不知道今番的《越光宝盒》是不是因为对内地市场太乐观而无知者无畏。
  
  《越光宝盒》的喜剧方式是一种很下作的,一种非常低级而无趣的方式。刘镇伟让男女主角借助月光宝盒进行了时空穿越,穿越到三国战场来了一次号称的“大话三国”,其实是恶搞《赤壁》,但在女主角倒追男主角的过程中,主线一再丢失,丢失的原因不是因为多线索叙事,而是因为导演自己认为观众喜爱他的原因是他会时时刻刻不忘搞笑,于是乎轮番上场的58位内地港台明星们,全是在做对人物和剧情毫无帮助的搞怪扮丑,就像低劣的幻灯片一般,张飞出来guy一下,关羽读《春秋大义》成了读黄书,曹操成了娘娘腔和异装癖,诸葛亮和周瑜则会来阵子重金属摇滚,我这么一描述,连我自己都觉得这片子可能有点意思,但要命的是,刘镇伟导演在不忘他这无厘头恶搞点子的同时,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拍部电影,每一个搞笑的片段前后不搭,每个觉得搞笑不是人物本身性格使然,而是导演刻意地生硬加工而成,即便你想对那些搞怪的方式笑一下,但还没笑出来,你就会觉得,咋这么恶心呢?
  
  让人无法相信这是当年拍出《92黑玫瑰对黑玫瑰》、《大话西游》等经典香港喜剧片的刘镇伟拍出的电影,其粗制滥造与浅薄无聊的程度已经超出了电影的范畴,同样是穿越时空到三国时代,这部《越光宝盒》的水准已经跟当年的《超时空要爱》相差不下十万八千里,更为要命的是,刘镇伟连搞一下“三国”的心思都不想花费,于是《赤壁》成了他直接的恶搞对象,关键是,《赤壁》对三国的解读已经不伦不类从而饱受非议,你去恶搞它能获得多大的乐趣呢?就好比街上本来站着个傻子,你去用很多方法让大家知道这个傻子其实也很神经病,你自己都不怀疑一下自己的神经是否大条?更不要与《大话西游》相比,至尊宝、二当家、唐僧这些看起来颠覆了原著角色性格的人物,自身的性格是饱满的,是有前因后果的,是能够自圆其说的,而那点发癫和无厘头,既有对原著刻意的说教有种时代性的叛逆,又有人性本身使然,而《越光宝盒》,是没有一个主线和主要人物的,轮番上场的58位明星,只不过在轮流冲你挤眉弄眼装疯卖傻,恶搞再多的大片,能显示你有多大的能耐么?
  
  《越光宝盒》和《大话西游》的不同在于,后者是个满脑子鬼点子一张口妙语连珠的真性情者,他跟你讲了一个过程妙趣横生最后让你很感动的故事,讲述中充满了精彩和惊喜,这是一种幽默的才华和技巧。而前者,本来你想和他来一场愉快的交谈,但他却毫不理会你对他的尊重和期待,他为了显示他能搞笑就一直挤眉弄眼抓耳挠腮装疯卖傻丑态百出,这种就差点去挠你胳肢窝的逗笑方式,让我觉得很下作,下作得我都想踹他一脚。
  
  喜剧本来是一种轻松而巧妙的电影类型,但香港电影近十年来,除了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功夫》等鲜有的亮色,在喜剧片方面则越发乏力,当陈可辛这样对内地市场较有研究的香港影人对《疯狂的×××》的喜剧技巧非常佩服的时候,依然还有《大内密探灵灵狗》、《追影》和《越光宝盒》这般剧本粗陋至极,更多是在靠脸熟混饭吃的电影,虽然《大内密探灵灵狗》有它过亿的票房在,但靠吃老本或者变本加厉吃老本就能在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存活下去,我看没这么便宜的事。这些口碑极差的喜剧出现的背后,其实也是整个香港电影娱乐精神的沦落,当年那个灵感不断的刘镇伟已经到了《越光宝盒》这样变本加厉吃老本大杂烩的地步,周星驰这几年的修炼能否成个正果还不可知,香港电影中那种过火与癫狂如今已经发展到变质,因为在剧本扎实、制作精良的国外影片的影响下,香港电影已经很茫然,北上发展又不知深浅,香港文化中的那点顽皮和不羁也都慢慢失去了当年的那份纯正味儿,只有如《越光宝盒》者,用自己以为最保险的方式——吃老本吃得底掉来攫取内地的票房,来显示自己的大无知大无畏风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