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极具创意,不好比较哪个更好。有特色的,就是有独特价值的,自然就会有诸多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的地方。

作为教育人,愿意用教育的眼光来看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试图从中寻觅一点对教育有所启示的东西。

一、魅力想像

有一个环节大大让人出乎意料:邦德和“女王”乘坐直升机飞到开幕式现场,微电影显示,“女王”竟然纵身一跃,先邦德一步从飞机上跳伞抵达现场。镜头一转,女王果然穿着与之前微电影里同样的粉色套装出现的贵宾席上。

当然跳下去的只是替身,而这巧妙的穿越式想像,给人带来×××。除了英式浪漫之外,我觉得这也应该是人类所具有的普适心态,给平庸的生活增添一点亮色。而在教育语境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应试教育如火如荼,将学生几乎都逼到了绝境,埋头于题海之中,没有了想像的空间与自由,有的只是临考还打吊瓶,用撕书的方式来表达一下自己的郁闷。

想象的天空星光灿烂。教育人就要让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博大情怀的人,而不只是考试机器。

二、生活化

60秒倒计时,不是一个个机械的数字,而是由门牌号、价格标、球衣号、车牌号等剪辑而成的倒计时数字,都是生活中的真实数字串联而成的。

人们都是奥运会是盛典,感觉是少数精英的狂欢。其实,再盛大的活动,如果少了民众的参与,没有人间烟火味,也会成为符号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而生活化的倒计时数字,将现实生活的鲜活场景一一引入到人们的期待之中,将生活与盛典巧妙有机的统一到一起,耐人寻味。

教育是最需要追求生活化的,教育生活化才是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陶行知先生所借倡导的生活境界也正是如此,至今仍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现在的教育过多追求的还是符号化,就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对着《考试说明》做知识点的训练题,考出高分就成。没有春游不要紧,不会游泳没关系,近视度数高点不重要,只要会考试,有高分,就是好样的。

再看看开幕式的动物“演员”共计89名,包括40只绵羊、12匹马、3头牛、2只山羊、10只鸡、10只鸭、9只鹅和3只牧羊犬。它们一齐参与了“田园牧歌”的表演,让人耳目一新,生活化气息扑面而来。

三、无名亦英雄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并没有像媒体此前猜测的由大腕点燃圣火,而是别出心裁地取消了主火炬手,由7名年轻人共同点燃了204个铜花瓣组成的火炬。当各奥运代表团来到伦敦,他们都会收到一枚铜质花瓣,花瓣上刻着国家或地区的名字。各代表团将带着这些铜质花瓣参加入场仪式。7名火炬手聚集在场地中央,各代表团的花瓣被组成了一个大锅形状,火炬手点燃花瓣上的小火炬,小火炬依次燃起,最终合成一个大的奥林匹克主火炬。

象征什么,各有各的说法。7名年轻人的点火,着实让我们惊讶。无名亦英雄,是值得我们回味的。

我们教育是功利的,在这种功利眼光下,无名自然只能是被漠视。于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被冠名为“差生”,学校校庆时所谓的杰出校友,要么是官大的要么是钱多的,而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则成了“等等”。

教育应该目中有人,而这就需要我们不盯着功利式的成功,真正着眼于人的培养,无论是“总统”还是“种土豆”的人,都令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