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喜欢被管,但是作为领导来说,可能还是要管的。那么应该怎么去管呢?

    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不管”的道理。为什么我们只能讲“不管”?因为他不可能不管,你不让他管,他会管得少一点儿,就比较合理;如果你叫他管,他就一直管下去,管到最后他就完了——因为中国人不喜欢被管。

    中国人的“不受管”,含有“受管”的成分,关键在于“需要”——需要时要你管,不需要时又不要你管,这才是中国人不受管的真相。工作做得顺利时,中国人最讨厌别人管他;一旦遭遇困难,特别是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就会大声喊叫:“为什么你不管我?!”贤明的领导,应该在这种时候再来管他——在他需要时管他。

    理,就是看得起;你看得起他,他就看得起你;你看不起他,他照样也看不起你,不管你是谁。中国人看人,完全是看对方对自己怎么样:你对我笑,我没有理由不对你笑;你对我板脸,我的脸会比你好看吗?

    其实,人既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人性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可善可恶。因为中国人是变动的,是不固定的。你对、对、对,就变成了错;错、错、错,就变成了对。因为阴会变成阳,阳也会变成阴。

    不仅说的话本身要对,而且要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场合讲。说得老板有面子,他就会承认你对;你说得他没面子,再对也没用。

    作为中国人,作为一个领导,最基本的训练就是要看得起所有的人。老板看得起干部,就带得动他;干部看得起员工,就带得起他。

    而道理又是变动的,因为不是阴消阳长,就是阳消阴长。

    一个会当老板的人,在部属面前赞美干部,然后马上又把干部叫到办公室里面训斥,为的是“平衡”。这个老板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一旦赞美他以后,他以为自己真的很行,然后就会阴沟里翻船,这是老板害的;然而,他总是得不到赞美,就会挫折感。

    我们也是这样,有时候很守规矩,有时候并不守规矩;有时候讲话很有信用,有时候讲话却没有信用。一切都是摇摆不定的。作为领导就是要找到这个“跷跷板”的合理点——要随时随地找到合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