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的高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千万莘莘学子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重要竞赛,十年寒窗苦读,奈何不是人人可以金榜题名。高考是人生一次重要的转折点,但是高考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你的一生。

高考的目的是为了大学分配人才,本意就是要区分人,考试只是形式而已,考试的人越多,高考就会越难,是遵从市场规律的事。

即使大学招生人数超过了考试人数,大家也都会去想考清华北大,所以竞争依旧会很激烈,考试题目也不会简单。

我们不该关注考生的成绩,更应该关注他在人群中的位置,这个位置才是他的归宿。每年的招生分数线,也是根据考生的名次来量出的门槛。

高考之前,都是被动学习,学的东西都一样,所以即使成绩差了一倍,现实能力差距也不会太大。高考之后才会变成主动选择式学习,聪明的孩子会主动思考未来,人和人现实之间的差距其实在高考之后才会真正出现。

如果家里没有背景的,一定要让孩子学理工科,学互联网高科技相关专业,这类专业哪怕学校差点,出来也都不愁找工作。但这类工作比较辛苦,由于知识都是全新的,所以没有沉淀也没有经验主义,需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技术好分分钟获得高薪。

而家里有背景的,能解决工作的,才可以去学文史专业,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毕业之后相当于没有专业。这种孩子更多会进入职能部门,然后去熬资历。前期发展会比较缓慢。如果没背景的家庭,还要学这些社会学科,将来找工作可能会很困难。即使找到了,只能从最低级的助理类工作做起。

有些人不是学霸,但是通过自身努力仍可让然生开挂,要想成功处理运气,更需要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今天我们就分享几个互联网圈大佬的高考经历为大家打气。

偏科的马云

马云出身曲艺世家,父亲马来法是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曲艺界元老。

马云受父亲影响,从小对曲艺十分着迷,小学期间还上台表演过相声。但也很淘气,常常打架。

1982年,18岁的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之所以强调第一次,是因为他还将参加两次高考。

第一次高考数学1分,第一志愿北京大学,落差巨大。高考失败后,马云转头开始找工作,去一家宾馆应聘服务生,但是却因为长相没通过面试,反倒是一同前去的表弟被面试官看中。

过早接触社会的马云意识到学历对于人生的重要性,马云回到家中准备第二次高考。一番刻苦的复习之后,马云第二次数学成绩提高了一些,19分。但是北京大学对他来说依然遥远。

虽然心灰意冷,但是他没有放弃,在家人的鼓励下,一年后马云第三次参加了高考,高考总分还是比三本线差了5分。杭州师范学院的英语系招生指标未满,马云被补招进来。

进入大学的马云,意识到自己的人生需要奋斗,大学的马云成绩在外语系常常排名前五,还担任过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俨然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他还认识了自己的学妹张瑛,张后来成为马云的妻子,协助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

1995年,海博翻译社创始人马云在美国见证互联网的发展之后,回国开始做中国黄页。在北京,他被当成了疯子和骗子。“再过几年北京不会这么对我,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1999年,马云第四次创业,带着17名追随者回到杭州,在湖畔花园小区风荷园16幢1单元202室创建了后来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这位曾经数学成绩只有1分的创始人,带领阿里巴巴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和英语死磕的俞敏洪

俞敏洪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却曾因为英语成绩不过关三次参加高考。

1978年,俞敏洪从江阴市夏港中学毕业,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有33分。为了提高他的英语能力,母亲为俞敏洪找到一家正在招老师的学校,让俞敏洪一边在那里工作赚钱,一边复习英语知识。

第二年,俞敏洪第二次参加高考,依然落榜。不过这次的英语成绩有所进步,55分,只是相比他这次报考的常熟师专分数线,依然差了5分。

两次落榜,俞敏洪几近放弃。好在母亲没有放弃,托人找关系,让俞敏洪参加了一个专门针对外语提高的高考补习班。

在辅导班里,俞敏洪和二十多个男同学挤在一个大房间里,早上第一个晨读课文,晚上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背单词。刻苦的复习给他带来了自信,本来志愿是常熟师专的他,将目标直接改成了北京大学。

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这一回,他只用了40分钟就交了英语考试的答卷。这次俞敏洪这次英语考了95分,总分387分,超过北大录取线7分,如愿进入了北京大学,就读西方语言文学系。

毕业后,俞敏洪选择留校任教。1989年,学校里留学生人数减少,俞敏洪约上几个同学,开始在校外办培训班,赚课时费。

两年之后,新东方学校在北京成立,俞敏洪担任校长。2006年,新东方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俞敏洪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路升级打怪,成为了北大英语老师,又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英语辅导机构董事长。

转系做编程的陈伟星

陈伟星出生在浙江绍兴,父亲是当地的农民,家庭情况非常普通。

18岁那年,陈伟星踏上高考考场,却因为考试前的严重失眠,在考场上睡着了。总分数过了北京化工大学的分数线,陈伟星就此进入北化,滴滴的程维当时还是他的校友。

三个月之后,始终不甘心于现状的陈伟星选择退学,重新高考。第二年,陈伟星考上了老家的浙江大学。

在浙大,陈伟星的专业是土木,但爱好却是编程。业余时间,陈伟星自学了编程开发,并且成功开发一项程序引擎,还由此进入了国家级的科技扶持计划。

陈伟星还入选了浙江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一手创办浙大《科创》杂志,自己担任编委会主任。不停折腾的他,就此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最开始,陈伟星想做的是一个商务寻呼平台,在地图上把餐饮和酒店等商户信息标注出来,用户需要哪一家商户的服务或商品,可以通过软件拨打电话和商户联系。

大三那年,陈伟星第一次创业开始,成立了杭州泛城科技有限公司。不到10个人的团队,全部的启动资金只有17万。

大学生创业很难有足够的说服力打动投资人。因为迟迟没有投资赞助,2007年,陈伟星的团队陷入资金短缺的处境,“那时常以考察物价为名,到菜市场看看猪肉解馋。”陈伟星后来如此回忆创业初期的处境。

17万的启动资金足足坚持了一年,一年之后,启动资金烧光,7位初创团队成员有5位离开,初创团队面临解散。

转机出现在2007年。那年陈伟星团队依靠自主研发的WEB2.5D技术,开发出一款校园社区“魔力学堂”,希望将全世界的知名高校都搬到线上,方便用户学习交友。

这个创意给陈伟星团队带来了第一次发展壮大的机会。浙江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发现了“魔力学堂”,拿出120万来投资他们,还有科技部无偿资助的80万创新基金,陈伟星团队度过了属于他们的至暗时刻。

在此之后,陈伟星的创业之路顺利起来。2008年,改造成网页游戏的魔力学堂开始公测,一年内积累了2000万用户。

再后来,陈伟星创办快的打车、泛城资本,又发起打车链,那个退学重新高考的青年,已经成为了今天互联网领域的明星创业者。

毕业后毛遂自荐的程维

1983 年,程维出生于江西上饶铅山县河口镇的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公务员,母亲则是一名数学老师。

或许是遗传了母亲的天分,读书的时候程维的数学成绩很突出。可能是过度自信,高考当日卷子写得快不是因为他比别人牛,是他没看到试卷最后一页还有三道大题。

程维考上了北京化工大学,比不了清北复交,但也是211重点院校。听学校名字就知道,这所学校最好的专业肯定和化工有关,因为成绩的原因,原本打算选择信息技术专业的程维被调剂到行政管理专业。

程维曾一度很懊恼,“我当时很不明白一个化工大学为什么会有行政管理专业”,但他没有像陈伟星一样选择再战,而是选择了留下。

大学刚刚毕业的程维堪称迷茫青年的代表。毕业第一年,他换了六七份工作,卖过保险,当过足疗店经理助理。

转折发生在22岁。他在阿里前台毛遂自荐,后来从底层员工一直做到了阿里B2B部门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同年,程维升任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也是这一年,程维选择自己创业,但具体要做什么,他并不清楚。

2011年夏,程维去北京出差见客户,遇上秋雨,程维在蓟门桥打车,从四点半开始打车,一直到五点都没打到,好不容易碰到一辆空车还因为要交接班而拒载。和同从阿里出来创业的王刚进行一番碰撞后,程维决定做滴滴。

后来的故事耳熟能详,一场大雪拯救了滴滴,通过收购快的和Uber,滴滴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公司最高估值曾达到近800亿美元,也算是弥补了自己当年高考失误的缺憾。

80后创业领袖李想

1981年出生的李想在学习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天分。

18岁之前,学习成绩中下等,老师亲戚都觉得他以后没什么出息。“我那时候和很多同学一样,随波逐流,满眼是非,但是也没什么改变命运的行动。”

但他酷爱计算机。初中三年,他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电脑方面的杂志、报纸和书籍,“把所有能买到的东西都买到了”。

高一的时候,他给自己定下的职业规划是:进入IT界媒体,这要求他必须有一个大学文凭。但到了高二这种梦想开始转变,他慢慢地给杂志投稿,一般情况,媒体只给作者60元钱一天的起价,而给李想开出的是300元钱一天封顶的价格。

转折发生在高三那年。因为不想被人看不起,靠着五年以来积累的计算机知识,李想开始创业,他搭建了一个名为“显卡之家”的网站。高三学业繁忙,李想每天睡5个小时,然后用6至7个小时来做网站,剩下的时间去上课。就这样,他每天更新内容,很快日访问量就达到一万多人次,李想也通过互联网广告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万元。

这让他开始动摇了。“对我而言是面临一个选择,一方面自己喜欢媒体,自己做一个网站,就是经营自己的媒体;另一方面这个媒体当时已经开始赚钱了,所以当时比较果断地选择了做网站这条路。”

既然梦想已经提前实现,李想决定放弃高考。后来的故事是,凭借他创办的PCPOP网和汽车之家两大行业网站,他已身价过亿,而汽车之家如今的市值为105亿美金,超过很多媒体的市值。

虽然没有读大学,但李想的成长之路却没有停止。他给自己的人生规划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成为一个顶尖的领袖。

为了这个目标,他从来没有懈怠过。创业有成的他一周上六天班,每天工作时间在十个小时以上。

如今,他的新身份是车和家CEO,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到2030年,车和家要成为一个年收入过万亿的企业,还要有超过25%的利润率。

写在最后

高考并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真正主动学习的开始,大学之前学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没用的,之后学的东西才是真本事,是你今后吃饭的家伙,有心的孩子不断学习很快就能弥补高考成绩不佳的劣势,而也有些孩子明明是考了个好大学,结果从此放松,不再学习了,那么后来就会越来越惨。

很多人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上学的时候我是尖子,但是走上工作岗位,却成了废柴。主要原因就是你,只有被动学习能力,而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个能力最好的培养时期就是在大学,这四年你要是玩过去了,会给以后埋下不少坑。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1000241/blog/305989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