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
    来信收到,家中一切均好,勿念。
    自京返汴(注1)虽已三十多天,但你妈妈激动之情,近几天才有所平稳。但得你妈妈影响最大的,是你母亲在气质上影响不小,处事大方多了,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看来,让她出去走一走,对她身心确有好处,明年春天,我准备带她去洛阳转一转。
    为完成你妈妈整理屋子的心愿(注2),家中电线已由明改为暗线,停几天再刷上仿瓷涂料,春节前把沙发买回来,你妈第一个愿望就要实现了。我仍闲居在家,重点学习易经及财经知识,为明春“炒股”做准备。说是闲居,其实炸炸麻叶,看看冰儿,做点家务,也有事做,只是心中空落的很,有劲使不出的感觉。但私人的活不能干,有好几个人都是光干活不给钱,,所以,尽管有两家叫去“帮忙”,我都拒绝了。(注3)
    你二姐仍做麻叶生意,情况一般,较上班好一些,你二姐夫也下岗了,正在找工作。你三姐厂里不错,她厂下岗人员基本上都上岗了,每月工资500多元,小峰仍在开车。
    从信中知你工作学习都较忙,这是好事。到北京一趟,对你,你妈我们俩都很放心,事实证明儿子确已长大,完全能够独立生活,并在社会上站住了脚。但我还是想提醒你几点,这也是我的心意和责任:
    第一,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你确已适应了学校教学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这的确是可喜的,但成绩是初步的,不能满足,距高标准要求还有一大段距离。
    第二,你的为人还不错,周围是满口称赞,但要注意社会是复杂的,大部分人之间是“利用”关系,你要区分一下,哪几个是“肝胆相照”的,哪些是你好我也好的,哪些是点头微笑之交的,千万要以我为主,绝不可人云亦云。
    第三,要提高业务水平,这是根本。没有冠军老师,就很难培养出冠军徒弟,你杨文飞的水平不上档次,你培养的学生就难上档次。当然,绝不否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况。
    第四,事情再多,不能忙乱,合理安排,事半功倍,更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形成规律,不要忘了锻炼和适当的娱乐,对保持旺盛精力和调节情绪均有好处。在北京那几天,我总感觉你紧张有余,悠闲(思想)不足,望你调整。
    好了,我心里的话很多,这次不再写了,下次再写吧。我要去办事了。代问老乡们好,感谢他们对我们的热情招待。
    祝儿:工作顺利!
父字
98.11.23
注1:98年10月中旬,我邀请父母来北京看看。当时学校在十一学校教工宿舍筒子楼临时腾出一个房间让父母住。在北京大约十来天,除了陪他们到天安门、长城等几个景点看了看,家教和几个老乡也都闻讯来请父母吃饭。父母看到我在北京过得不错,很是欣慰。
注2:我们家自打1980年从农村搬进城里开始,住房就一直紧张。我小学家里6口人住两居室,高中5口人住两居室——我只能住校了,后来虽然因为我上大学、三姐结婚住房不紧张了,但还是因为做生意导致家里非常乱。母亲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这个愿望直到家里不做生意了才有可能;后来2002年家里又买了套稍大一点的二手房子,母亲才觉得好多了。
注3:父亲的工作,在退休差不多一年多之后才逐步顺利,并一直干到差不多70岁。父亲的老本行其实应该是地质和采矿吧,但后来转为机械、空压、水暖、铸钢等等,我已经不了解他最专业的是什么了。但最后让他薪酬最多的,却是质量认证——这是他退休之后重新自学的。这是我最佩服父亲的一点,就是说学就学,而且能迅速进入“专业”行列。我自认做不到这一点——工作13年了,只做过2个职业,还不敢自称专业。

【老杨注】
《父亲家书》写到1998年底,已经日益减少了,这是因为电话已经成了沟通的主要方式——的确,电话方便了很多,我基本上能保证最多每两周给家里打一次电话;但电话的缺点,就是不能长久地保存,不能像我整理这些信件一样回味。
这封信是我能找到的父亲最后一封来信。至此,大约四年的父子通信史就基本结束了。但我想,正如13年后我整理这些信件时的感受一样,父子之间的交流,会是永远的。
感谢所有朋友对《父亲家书》的关注。如果这些文字能让大家对父母之情多一点点感触,老杨就非常知足了。
 
——“我的父亲母亲”之《父亲家书》系列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