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术语:
源文件:需要压缩(转换)的文件,也称片源。
输出:可以理解成“转换后”。
一闪而过:压缩刚开始马上就说转换完成。
WMP:Windows Media Player

基本设置
文件输出
输出文件夹:压缩完的影片放哪
输出到源文件所在文件夹:勾选的话就输出到要压缩文件所在的文件夹,例如你要压缩D盘abc文件夹的一个电影,那么压好的电影也会放在D盘abc文件夹。
输出格式:
AVI - WisMencoder默认就是把任意电影格式转换成AVI。因此默认是选AVI的
PMP - PMP 是 PSP 上看的一种格式,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PSP,那你就不要选了。PSP上要观看PMP格式的电影,需要先安装 PPA 播放器才行,PPA播放器全称是PMPlayer Advance。
PSPMP4 - 是一种MP4格式的电影,同样是放在PSP上看的视频。优点是无需安装播放器,拷到PSP的VIDEO文件夹就行,清晰度高,文件体积也小。但缺点是压缩速度非常慢。

文件名后缀:就是在压缩好的文件名后面加些东西。比如abc.avi,后缀默认是[WisMencoder Encoded],压完的文件名就是abc[WisMencoder Encoded].avi,后面还有选项可后缀日期、编码率(见下文)、以及编码方式(见下文)

覆盖规则:
当遇到输出文件夹有重名的文件时,则可以设置是否提示你覆盖,也可以勾选自动重命名,不提示也不覆盖,重命名成新文件

音频设置
MP3、MP2:
他们的定义是:MPEG-1音频标准定义了三种不同的压缩层次,即MPEG Audio Layer-1、MPEG Audio Layer-2、MPEG Audio Layer-3,分别简称MP1、MP2和MP3。
推荐使用MP3,MP2没有音频算法、音量等选项(选了也没用)
AC3:全称Dolby Digital AC-3,是杜比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家庭影院多声道数字音频系统。
AAC:Adpative Audio Coding。一种专为声音数据设计的文件压缩格式,与MP3类似。利用AAC格式,可使声音文件明显减小,而不会让人感觉声音质量有所降低。
AAC在同等文件体积下,音质要好于MP3
!!重点介绍一下“直接复制”,这里很多新手容易设置不当而造成转换不成功!
直接复制:直接把源文件的音频部分原封不动的作为转换后的音频部分。很明显,如果源文件如果是其他格式,例如RMVB,则他的音频部分是RealAudio格式的,选了直接复制直接导致转换出错。QuickTime的也一样。有些AVI也采用了特殊的音频格式,因此如果转换出现一闪而过,并且错误日志中出现 -oac copy 等字样,则证明你不应该选直接复制。
导入文件:这也容易出错,如果你选择了这项,必须导入AVI能够兼容的音频格式,像上面提到的MP3、MP2、AAC、AC3,还有WAV等格式。如果你导一个WMA、RA、APE等格式,则可能导致无法压缩,或者压缩后无声音的情况。还有的朋友光选择了导入文件,但没有指定文件,则转换也一闪而过,并提示不能打开文件\"\"。
无音频:压缩后的影片没有任何声音。(可用于影片剪辑后期制作)

编码方式:
固定和平均,基本可以理解为每秒文件体积都是相同的,也就是不管有没有声音,以及声音的复杂程度,都以每秒固定的文件体积增长。比如你设每秒1KB,那就是每秒1KB,1分钟就是60KB。而动态码率则不同,每秒钟的文件体积不一样,没声音的时候体积就小,有声音的时候文件体积就大。所以动态的码率值是一个衡量质量好坏程度的值,并不能指定每秒多少KB。

音质
编码率:决定你压缩完的电影,音频部分的文件体积大小的参数。
分动态和固定编码率。上面已经说过了。但上面举例的单位是KB。在Wis中单位是Kbps,和KB的换算公式是:8Kbps=1KB。
你可以详见置顶的志者天下课程,深入了解编码率的知识。
采样率:从字面意思理解,压缩的时候我先对片源的声音部分进行采样,值越大,Wis采样出来的声音越接近片源的声音。但这要和编码率匹配,采样再好,你设置一个32Kbps(这个值音质比较低了),音质也好不了哪去。反之,你采样设的非常低,比如11025,编码率设一个128Kbps,则也达不到好的效果,因为你采样完的质量就已经大打折扣了。
一般96、128和44100配,80、96和32000配。48和22500配。

MP3算法:你要是有时间等/或者你追求高音质,那么要求算法就高点比较好。因为压缩时会出现一定的误差,算法值越低,误差越小。同时压缩时间越长。所以算法、采样率、编码率三者都应该很好的搭配。关于搭配你可以自己研究。3和9相差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编码率较低的情况下。所以编码率较低时,可用算法来弥补。而较高时,你可以设置较高的算法值来缩短转换的时间。

视频部分
DIVX、XVID、X264就相当于音频当中的音频算法。
由于他们的复杂程度不同,压缩速度、失真程度(就是压完画面马赛克多不多,有没有拉丝现象)都不一样

下面对比一下,你可根据你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编码器。
DIVX 速度最快 失真较严重
XVID 速度适中(比DIVX慢大概一倍) 失真也适中
X264 速度慢(比XVID大概慢一倍) 失真很小

!!直接复制: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和音频的直接复制一样。所以只适用于源文件是AVI的(或者是AVI能支持的编码格式,例如DIVX的MP4),而且如果用了直接复制,所有跟视频有关的,比如剪裁、黑边、字幕通通无效。

仅输出音频:意思是压出来的文件就是一个音频文件。可用于提取源文件的声音部分。

画面大小:就是分辨率。为了方便,软件提供了预置的分辨率。如果预置下拉菜单里面没有你想要的,你可以在自定义那输入想要的分辨率值,自己输入的同时还可以勾选4:3,16:9这两个钩,在输入一个值的时候自动算出另一个值。

保持比例:可以自动算出分辨率的另一个值。按比例自动适应高度,即宽度由你输入,高度根据源文件的宽高比自动算出。
编码率、帧数参见置顶贴志者天下课程

高级选项
两次编码:就是压缩两遍,第一遍分析片源,第二遍再根据第一遍的分析结果更好的压缩。压出的画质明显好于仅一次编码的。默认都是一次编码(也就是压一次)。
加速第一遍编码:只适用于编码器选了DIVX的情况。
快速编码:也是仅用于DIVX。可加快压缩速度。
反交错:可去掉某些影片出现横纹的现象。
强制重复帧编码:选上的话可以有效防止音频视频不同步,但如果在某些移动设备播放时,不能选择此选项。

画面剪裁、黑边:参见置顶贴志者天下学校课程

旋转:!这里要强调一点,旋转和字幕不能同时使用。否则压缩后会出现绿条!

亮度对比度:用于改善画面的亮度和对比度。

字幕
添加字幕
一般情况可使用“自动搜索字幕”功能。
一般情况,要让Wis能搜索出影片对应的字幕文件,字幕文件必须和影片放在同一文件夹,且文件名相同才行。这里很多新手不会。
举个例子:
你要压缩的影片是D盘abc文件夹下的123.rmvb,那么字幕首先也要放在D盘abc文件夹下的,而且文件名也要为123,如果你是srt格式的字幕,那么文件名就是123.srt。
这样wis就能搜索到你的字幕了。
你也可以选择“指定目录”,这时,你的字幕就不必放在源文件所在的文件夹,可以放在你指定的文件夹下。

当然你也可以一个文件一个文件的手动指定字幕,前提是勾选“配置方案独立”这个选项,这样每个文件都可以独立的配置。
然后去掉“使用自动搜索字幕功能”的钩,这样你就可以逐个选择文件,逐个指定文件的字幕了。

MKV字幕选项
MKV视频格式是一种封装格式,他将多个视频、音频以及字幕包装在一个文件里,所以要压缩MKV里面的字幕,则需要勾选上“压缩MKV文件中的字幕”的钩,然后选择对应字幕的序号。

字幕效果
其他显而易见的选项就不再解释了。
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以下选项:
字幕内码:如果字幕为简体中文,则选择CP936,繁体选择CP950。简繁混合的可以试试GBK或者GB。当然你还可以输入其他内码,只要当前系统支持的,都可以试试,不是仅限于软件所给的那几种。
字幕字体:这里说明一点,除非是英文字幕,否则请选择中文字体。否则压完全是横线。如果要追求更好的字幕效果,请使用WisAVS添加文件。具体请参见志者天下学校课程。

截取与分段
选线都很好理解,就是有很多朋友反映,为什么就压了1分多钟就说压缩完成了?
原因是你选择了截取功能,或者你从向导里选择了“预压缩”(就是压1分多钟看看效果)。
教你一个技巧:扫一眼软件最底下的状态栏,你就知道当前的配置大体情况,如果你选择了截取功能,状态栏就会显示“截取”两个字。这时你就知道你选择了截取,点这两个字,就可以快速进入“截取”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