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交付(Application Delivery)近几年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热的术语,因为其关乎应用服务最终是否高质量高稳定性地交付给使用者。而ADC(应用交付控制器)是应用交付中不可或缺的环节。ADC这个名字对于近几年不在该领域的人可能会比较陌生,但如果说负载均衡器和4-7层交换机,很多人就比较熟悉了。而这些术语的变化,也反应了ADC的发展历史。博主进入网络行业15年,恰好目睹了ADC的发展。现将所了解的ADC发展正史并野史,一起与大家分享,作为博主开博之作。
ADC产品的雏形初现于1996年左右,博主早期在国内最早的Cisco金牌代理工作,在Cisco的一次产品演示中见到了这个叫做LocalDirector的产品。这个小产品与PIX防火墙也是来自当时Cisco收购的叫NTI的公司。当时那个型号根本谈不上企业级,体积可能和家用路由器差不多。产品演示的功能也就是目前ADC产品中最简单的1对多的NAT功能。但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看到这样的产品,印象很是深刻。
1996到1997年应该是IT行业成立公司最多的两年,而且很多在2-3年内IPO创造了很多财富神话。其中有几家公司着力于开发负载均衡器或者叫做4-7层交换机,包括Alteon、Arrowpoint、Foundry、F5。而其中最早提出4-7层交换机概念并推出产品的是Foundry,这个产品的研发者也是Foundry创始人之一是来自台湾的华人陈澧先生(Lee Chen),现在是博主就职公司A10的创始人和CEO。Foundry的4-7层交换机市场份额一度保持首位,而且其创建了一个博主认为很有趣的奇迹。Foundry发布的业内第一款4-7层交换机ServerIron XL从1998年发布一直到现在被Brocade收购之后还在销售。作为一个硬件产品,只配置32M的内存,可以销售12年以上一直至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随后Alteon和Arrowpoint也推出硬件的4-7层交换机,与Foundry成为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同的是Foundry同时也是2/3层交换机的高性能领导者和创新者,而其它两家专注于4-7层交换机。当时的F5也推出了基于服务器的运行在BSD上的负载均衡器,但用户更喜欢其它3家基于交换机的高性能产品,这应该也是后来F5不得不加入交换板和一些4层辅助芯片的原因。200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将这些公司也炒到很高的热度。2000年,Cisco收购Arrowpoint(这也是由一个华人创建的公司),Nortel收购Alteon,其收购价格都高达50亿美金以上。没有人想到不到10年之后,Alteon只卖了1千8百万美金易手Radware。
在Cisco和Nortel收购这两家公司后不久,互联网泡沫就破了。Cisco好歹大部分收购还算成功,可怜Nortel收购来收购去最后把自己搞没了。泡沫破灭意味着这些产品销售量大幅下降,Cisco和Nortel这样的大公司当然不会再致力于这些没有市场的产品了,于是这两家公司基本淡出ADC市场,很多高端产品被停止开发。Foundry相对规模较小,且从一开始就做到很好的与其2/3层交换机共享硬件,因此,相当一段时间内基本保持了4-7层产品的持续研发。博主从2001年开始就职于Foundry,对这一部分深有体会。不得不佩服Foundry的CEO Bobby Johnson和几个创始人,在当时互联网泡沫破灭之时,连Cisco都没有避免单季度亏损的情况,而Foundry当时从运营商向企业网的成功转型使其保持了上市后从未出现亏损的记录。然而就在ADC市场生机即将再现之时,应该是2003年前后吧,Foundry CEO Bobby Johnson做出了减少4-7层产品投入的决定。当时看也许正确,的确即使硬件与2/3层部分共享,但4-7层产品的销售与技术支持较2/3层产品复杂许多,在销售额不大的时候尤其突出。但现在看来,这也许是Bobby Johnson做出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决定。(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