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笔试(3)

Q:如何判断一个模型的好坏?

A:1。是否具备清晰的概念、足够的准确性
2。计算效率与表现形式
3。可移植性(推广应用价值)
4。易用性

Q:订单量下降什么因素影响?
A:基于对业务的理解。内部原因:经营问题,设计问题;外部原因:天气原因,整个大环境影响,其他竞争对手采取行动等

Q:根据已有数据如何判断用户的一些未来行为?
A:基于对业务数据的理解,脑洞要大。

层次聚类算法
根据层次分解的顺序是自底向上的还是自上向下的,层次聚类算法分为凝聚的层次聚类算法和分裂的层次聚类算法。

凝聚型层次聚类的策略是先将每个对象作为一个簇,然后合并这些原子簇为越来越大的簇,直到所有对象都在一个簇中,或者某个终结条件被满足。绝大多数层次聚类属于凝聚型层次聚类,它们只是在簇间相似度的定义上有所不同。

采用最小距离的凝聚层次聚类算法流程:
 (1) 将每个对象看作一类,计算两两之间的最小距离;
 (2) 将距离最小的两个类合并成一个新类;
 (3) 重新计算新类与所有类之间的距离;
 (4) 重复(2)、(3),直到所有类最后合并成一类。

SOM聚类算法

该算法假设在输入对象中存在一些拓扑结构或顺序,可以实现从输入空间(n维)到输出平面(2维)的降维映射,其映射具有拓扑特征保持性质,与实际的大脑处理有很强的理论联系。
SOM网络包含输入层和输出层。输入层对应一个高维的输入向量,输出层由一系列组织在2维网格上的有序节点构成,输入节点与输出节点通过权重向量连接。 学习过程中,找到与之距离最短的输出层单元,即获胜单元,对其更新。同时,将邻近区域的权值更新,使输出节点保持输入向量的拓扑特征。

FCM聚类算法

FCM算法是一种以隶属度来确定每个数据点属于某个聚类程度的算法。该聚类算法是传统硬聚类算法的一种改进。

四种聚类算法中,在运行时间及准确度方面综合考虑,k-means和FCM相对优于其他。但是,各个算法还是存在固定缺点:k-means聚类算法的初 始点选择不稳定,是随机选取的,这就引起聚类结果的不稳定,本实验中虽是经过多次实验取的平均值,但是具体初始点的选择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层次聚类虽然 不需要确定分类数,但是一旦一个分裂或者合并被执行,就不能修正,聚类质量受限制;FCM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需要人为确定聚类数,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解;SOM与实际大脑处理有很强的理论联系。但是处理时间较长,需要进一步研究使其适应大型数据库。

http://www.cnblogs.com/William_Fire/archive/2013/02/09/2909499.html)

Q:如何理解线性回归?

A: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线性回归有很多实际用途。分为以下两大类:

如果目标是预测或者映射,线性回归可以用来对观测数据集的和X的值拟合出一个预测模型。当完成这样一个模型以后,对于一个新增的X值,在没有给定与它相配对的y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拟合过的模型预测出一个y值。这是比方差分析进一步的作用,就是根据现在,预测未来。虽然,线性回归和方差都是需要因变量为连续变量,自变量为分类变量,自变量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但是,线性回归增加另一个功能,也就是凭什么预测未来,就是凭回归方程。这个回归方程的因变量是一个未知数,也是一个估计数,虽然估计,但是,只要有规律,就能预测未来。

给定一个变量y和一些变量X1,...,Xp,这些变量有可能与y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用来量化y与Xj之间相关性的强度,评估出与y不相关的Xj,并识别出哪些Xj的子集包含了关于y的冗余信息。

线性回归模型经常用最小二乘逼近来拟合

应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时要求满足哪些条件呢?

总结起来可用四个词来描述:线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独立(各观测间相互独立)、正态(残差服从正态分布)、齐性(方差大小不随所有变量取值水平的改变而改变,即方差齐性)。

Q:线性回归的因素如果有相关关系,会对模型有什么影响?

A:多重共线性指自变量问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即一个自变量可以用其他一个或几个自变量的线性表达式进行表示。若存在多重共线性,计算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β时,矩阵不可逆,导致β存在无穷多个解或无解。

解决办法:(1)逐步回归:使用逐步回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筛选存在多重共线性的自变量组合中对反应变量变异解释较大的变量,而将解释较小的变量排除在模型之外。
但这种方法缺点是当共线性较为严重时,变量自动筛选的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2) 岭回归:岭回归为有偏估计,但能有效地控制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大小。

(3) 主成分回归: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存在多重共线性的自变量组合提取主成分,然后以特征值较大的(如大于1)几个主成分与其他自变量一起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得出的主成分回归系数再根据主成分表达式反推出原始自变量的参数估计。
该方法在提取主成分时丢失了一部分信息,几个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越强,提取主成分时丢失的信息越少。

(4) 路径分析

Q:主成分分析的两个因子是什么关系?

A:相互独立

Q:准确率和召回率哪个更重要些?

A:信息检索、分类、识别、翻译等领域两个最基本指标是召回率(Recall Rate)和准确率(Precision Rate),召回率也叫查全率,准确率也叫查准率,概念公式:

召回率(Recall)      =  系统检索到的相关文件 / 系统所有相关的文件总数

准确率(Precision) =  系统检索到的相关文件 / 系统所有检索到的文件总数

注意:准确率和召回率是互相影响的,理想情况下肯定是做到两者都高,但是一般情况下准确率高、召回率就低,召回率低、准确率高,当然如果两者都低,那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如果是做搜索,那就是保证召回的情况下提升准确率;如果做疾病监测、反垃圾,则是保准确率的条件下,提升召回。

Q:都有什么降维方法?

A:缺失值比率 (Missing Values Ratio)该方法的是基于包含太多缺失值的数据列包含有用信息的可能性较少。因此,可以将数据列缺失值大于某个阈值的列去掉。阈值越高,降维方法更为积极,即降维越少。

低方差滤波 (Low Variance Filter)与上个方法相似,该方法假设数据列变化非常小的列包含的信息量少。因此,所有的数据列方差小的列被移除。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方差与数据范围相关的,因此在采用该方法前需要对数据做归一化处理。

高相关滤波 (High Correlation Filter)高相关滤波认为当两列数据变化趋势相似时,它们包含的信息也显示。这样,使用相似列中的一列就可以满足机器学习模型。对于数值列之间的相似性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表示,对于名词类列的相关系数可以通过计算皮尔逊卡方值来表示。相关系数大于某个阈值的两列只保留一列。同样要注意的是:相关系数对范围敏感,所以在计算之前也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随机森林/组合树(Random Forests)组合决策树通常又被称为随机森林,它在进行特征选择与构建有效的分类器时非常有用。一种常用的降维方法是对目标属性产生许多巨大的树,然后根据对每个属性的统计结果找到信息量最大的特征子集。Eg,如果我们能能够对一个非常巨大的数据集生成非常层次非常浅的树,每棵树只训练一小部分属性。如果一个属性经常成为最佳分裂属性,那么它很有可能是需要保留的信息特征。对随机森林数据属性的统计评分会向我们揭示与其它属性相比,哪个属性才是预测能力最好的属性。

主成分分析(PCA)通过正交变换将原始的n维数据集变换到一个新的呗称作主成分的数据集中。变换后的结果中,第一个主成分具有最大的方差值,每个后续的成分在与前述主成分正交条件限制下与具有最大方差。降维时仅保存前m个主成分即可保持最大的数据信息量。需要注意的是主成分变换对正交向量的尺度敏感。数据在变换前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样也需要注意的是,新的主成分并不是由实际系统产生的,因此在进行PCA变换后会丧失数据的解释性。

反向特征消除,所有分类算法先用n个特征进行训练。每次降维操作,采用n-1个特征对分类器训练n次,得到新的n个分类器。将新分类器中错分率变化最小的分类器所用的n-1维特征作为降维后的特征集。不断的对该过程进行迭代,即得到降维后的结果。第k次迭代过程中得到的是n-k维特征分类器。通过选择最大的错误容忍率,我们可以得到在选择分类器上打到指定分类性能最小需要多少个特征。(http://tech.idcquan.com/dc/78484.shtml)

我对降维的理解:提取数据中有用的信息,用最少的数据得到最有用的结果。

Q:用全部的数据做线性回归,这样是什么错误?

A:过度拟合

Q:如何判断一组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A:1当样本数N<2000,shapiro-wilk的W统计量检验正态性

当样本数N>2000,Kolmogorov-Smirnov的D统计量检验正态性。把样本分布的形状和正态分布想比较,得出一个数值p,如果p小于0.05(给定显著性水平)认为数据不是来自正态分布。反之结论相反。

2 观察正态概率图,如果来自正态分布,图形应该呈现一条直线。

3 绘制数据条形图,如果来自正态分布,条形图呈现钟型

4 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如果正态分布,两者都应该是0(适合大样本)

Q:如何处理数据缺失值?

A:1.删除含有缺失值的个案

主要有简单删除法和权重法。简单删除法是对缺失值进行处理的最原始方法。它将存在缺失值的个案删除。如果数据缺失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删除小部分样本来达到目标,那么这个方法是最有效的。当缺失值的类型为非完全随机缺失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完整的数据加权来减小偏差。把数据不完全的个案标记后,将完整的数据个案赋予不同的权重,个案的权重可以通过logistic或probit回归求得。如果解释变量中存在对权重估计起决定行因素的变量,那么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小偏差。如果解释变量和权重并不相关,它并不能减小偏差。对于存在多个属性缺失的情况,就需要对不同属性的缺失组合赋不同的权重,这将大大增加计算的难度,降低预测的准确性,这时权重法并不理想。

2.可能值插补缺失值

它的思想来源是以最可能的值来插补缺失值比全部删除不完全样本所产生的信息丢失要少。在数据挖掘中,面对的通常是大型的数据库,它的属性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因为一个属性值的缺失而放弃大量的其他属性值,这种删除是对信息的极大浪费,所以产生了以可能值对缺失值进行插补的思想与方法。常用的有如下几种方法。

(1)均值插补。数据的属性分为定距型和非定距型。如果缺失值是定距型的,就以该属性存在值的平均值来插补缺失的值;如果缺失值是非定距型的,就根据统计学中的众数原理,用该属性的众数(即出现频率最高的值)来补齐缺失的值。

(2)利用同类均值插补。同均值插补的方法都属于单值插补,不同的是,它用层次聚类模型预测缺失变量的类型,再以该类型的均值插补。假设X=(X1,X2…Xp)为信息完全的变量,Y为存在缺失值的变量,那么首先对X或其子集行聚类,然后按缺失个案所属类来插补不同类的均值。如果在以后统计分析中还需以引入的解释变量和Y做分析,那么这种插补方法将在模型中引入自相关,给分析造成障碍。

(3)极大似然估计(Max Likelihood ,ML)。在缺失类型为随机缺失的条件下,假设模型对于完整的样本是正确的,那么通过观测数据的边际分布可以对未知参数进行极大似然估计(Little and Rubin)。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忽略缺失值的极大似然估计,对于极大似然的参数估计实际中常采用的计算方法是期望值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该方法比删除个案和单值插补更有吸引力,它一个重要前提:适用于大样本。有效样本的数量足够以保证ML估计值是渐近无偏的并服从正态分布。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陷入局部极值,收敛速度也不是很快,并且计算很复杂。

(4)多重插补(Multiple Imputation,MI)。多值插补的思想来源于贝叶斯估计,认为待插补的值是随机的,它的值来自于已观测到的值。具体实践上通常是估计出待插补的值,然后再加上不同的噪声,形成多组可选插补值。根据某种选择依据,选取最合适的插补值。

多重插补方法分为三个步骤:①为每个空值产生一套可能的插补值,这些值反映了无响应模型的不确定性;每个值都可以被用来插补数据集中的缺失值,产生若干个完整数据集合。②每个插补数据集合都用针对完整数据集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③对来自各个插补数据集的结果,根据评分函数进行选择,产生最终的插补值。

假设一组数据,包括三个变量Y1,Y2,Y3,它们的联合分布为正态分布,将这组数据处理成三组,A组保持原始数据,B组仅缺失Y3,C组缺失Y1和Y2。在多值插补时,对A组将不进行任何处理,对B组产生Y3的一组估计值(作Y3关于Y1,Y2的回归),对C组作产生Y1和Y2的一组成对估计值(作Y1,Y2关于Y3的回归)。

当用多值插补时,对A组将不进行处理,对B、C组将完整的样本随机抽取形成为m组(m为可选择的m组插补值),每组个案数只要能够有效估计参数就可以了。对存在缺失值的属性的分布作出估计,然后基于这m组观测值,对于这m组样本分别产生关于参数的m组估计值,给出相应的预测即,这时采用的估计方法为极大似然法,在计算机中具体的实现算法为期望最大化法(EM)。对B组估计出一组Y3的值,对C将利用 Y1,Y2,Y3它们的联合分布为正态分布这一前提,估计出一组(Y1,Y2)。

上例中假定了Y1,Y2,Y3的联合分布为正态分布。这个假设是人为的,但是已经通过验证(Graham和Schafer于1999),非正态联合分布的变量,在这个假定下仍然可以估计到很接近真实值的结果。

多重插补和贝叶斯估计的思想是一致的,但是多重插补弥补了贝叶斯估计的几个不足。

(1)贝叶斯估计以极大似然的方法估计,极大似然的方法要求模型的形式必须准确,如果参数形式不正确,将得到错误得结论,即先验分布将影响后验分布的准确性。而多重插补所依据的是大样本渐近完整的数据的理论,在数据挖掘中的数据量都很大,先验分布将极小的影响结果,所以先验分布的对结果的影响不大。

(2)贝叶斯估计仅要求知道未知参数的先验分布,没有利用与参数的关系。而多重插补对参数的联合分布作出了估计,利用了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以上四种插补方法,对于缺失值的类型为随机缺失的插补有很好的效果。两种均值插补方法是最容易实现的,也是以前人们经常使用的,但是它对样本存在极大的干扰,尤其是当插补后的值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时,参数的估计值与真实值的偏差很大。相比较而言,极大似然估计和多重插补是两种比较好的插补方法,与多重插补对比,极大似然缺少不确定成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多值插补方法。(http://bbs.pinggu.org/thread-3027700-1-1.html)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uban/p/9598431.html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