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技术——让交流、会议与演讲更有效》一1.2 那又怎样?

本节书摘来异步社区《沟通的技术——让交流、会议与演讲更有效》一书中的第1章,第1.2节,作者: 【美】Russ Unger , Brad Nunnally , Dan Willis 译者: 蔡頠 , 吴嵩 , 邹红 责编: 赵轩,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1.2 那又怎样?

当你完成计划,将所有信息华丽包装并突出了内容的核心观点后,你可能会认为已经大功告成。但是接下来你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又怎样?

Arthur P. Doederlein是北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在评价学生工作时总是加上令人恐惧的“那又怎样”部分来质问学生,并因此而著名。Doederlein教授认为“那又怎样”这一方法能帮助学生跳出早有准备的回答模式,通过挑战帮助学生找到能够解释“怎样”或“为什么”的合理途径。

专家面对面:Christine Cronin

Christine Cronin是伊利诺伊州糖槭园的瓦邦斯社区学院通信专业的一名兼职教授。目前她在教授公共演讲和人际交流课。

那又怎样?一句简单无伤大雅的话,有“好吧,你已经拥有一切了”之意。当Doederlein教授用“那又怎样”这个问题来寻求解释的时候,他的实际意图是通过挑战让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更进一步。在上他的课之前,我们接受到的所有教育都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应用。要求我们回答“那又怎样”这一问题能够迫使我们不仅了解材料本身,而且勾勒一个更大的视角。“那又怎样”这一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课堂上那些额外附加的观念或我们自己的生活。

Doederlein教授追求一切事物的根源—思考、行动和决策的真正原因。所以他的课程处处充满价值。如果我们研究某类事物,那背后必有原因。他的要求,即我们的挑战,就是预测课程背后的原因,并思考其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们的课堂里每天会出现“那又怎样”这一问题。我仍能感觉到Doederlein教授的召唤,同时我也自我挑战,确保我所教授给学生的内容都是真实可信且相互关联的。但同时我也会问学生“那又怎样”这个问题。他们的学习生涯充斥着死记硬背,但是在这16周的课程当中我会和他们互动,影响他们,并不断尝试挑战我的学生去思考—真正的思考—并为自己决定“那又怎样对我来讲意味着什么?”

面对任何准备好的内容,扪心自问“那又怎样”。为什么你的参与者应该关心这些内容?当你回答这一问题时一定要保证有理有据,然后将它延伸到更大的平台和视角中,这样你就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报告或建导活动。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