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

想要注意到创业idea的话,你还需要再关闭两个过滤器:轻视过滤器 (unsexy filter,不屑或看不上某样东西) 和厌恶过滤器 (schlep filter,对某样东西感到厌恶/厌烦而有意躲避)。

大多数的程序员希望能轻轻松松就开始创业:写些漂亮的代码,摆到服务器上,再向用户收上一大笔钱。他们不愿处理那些乏味的问题,或是与麻烦的现实世界打交道。有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因为这些东西也是某种负累。但是,有同样想法的人多不胜数,轻松创业的idea也越来越少见了。如果你打开思维,思考一下那些烦人的、乏味的idea,那就会发现当中有些idea价值可观,在静静地等着你。

厌恶过滤器 (schlep filter) 相当危险,之前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明它导致的后果——我称之为厌恶性盲区(schlep blindness)。(注:schlep一词最初来自一种犹太语,传入美国后被广泛使用。它的意思是单调乏味、令人生厌的工作。)我举了Stripe 的例子,它是关闭厌恶过滤器并从中受益的典型案例。成千上万的程序员都能看到这个idea,他们也都清楚在Stripe 出现以前处理在线支付是多么蛋疼的一件事。但他们在寻找创业idea时,就对Stripe 这个idea视而不见了,因为他们会不自觉地避开与支付相关的事情。对Stripe 来说,折腾支付令他们厌恶,但这种厌恶却是可以忍受的。事实上,由于大多数人对处理在线支付心生畏惧,Stripe 因此就少了许多竞争对手,从而可以在一些本应遭遇困难的地方(比如用户获取)顺风顺水。他们不必声嘶力竭地让用户听到自己的声音,因为用户早就迫切地期盼着Stripe 的出现。

轻视过滤器 (unsexy filter) 与厌恶过滤器类似,只不过前者会让你躲开你不屑或看不上的问题,而后者则让你躲开你害怕的问题。在创办Viaweb 的时候,我们就克服了关闭unsexy filter 的难题:我们对软件架构的东西兴趣盎然,但却对电子商务本身了无兴趣。后来我们也意识到了这是不得不解决的难题之一。

比起关闭轻视过滤器,关闭厌恶过滤器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厌恶过滤器更容易演变成错觉,它还是自我放纵更糟糕的一种形式。无论如何,创办一家创业公司绝对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即使产品不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但你总免不了要和投资者打交道、招聘或解雇员工,诸如此类。所以说,如果你找到了一个很酷的idea,但却因为害怕过程当中的麻烦、令你厌恶的事情而驻足不前,那我只能呵呵祝你好运了。

虽说轻视过滤器也是错误的源头,但它并不像厌恶过滤器一样一无是处。如果你处在快速变化的领域的前沿,而你关于什么很赞什么弱爆了的判断会多少和在实践中体现的价值相关联,你年纪越大经验越足,这点就会越明显(意即你对事物好坏的主观评判可能有助于你的创业实践)。此外,如果你认为某样东西很赞,你工作起来也就会更积极更带劲。

秘诀

前面我说了,发现创业idea 最好的办法是成为产生这类idea 的那种人,之后再凭兴趣把东西做出来。但有时,你的条件就是不够。这时你要怎么办?

接下来我想谈谈主动找到创业idea的诀窍。尽管从我的经验出发,用原生的策略效果更好,但接下来谈的方法也是可行的。当你用原生的方法时,除非某样东西明显缺失,要不然你是注意不到某个idea的存在的。但是,当你自动(刻意)去想创业idea的话,就得借助自我训练取代这种自然约束了——你会看到多得多的idea,但绝大部分都是糟糕的,而你需要有过滤它们的能力。

不用原生办法的最大危险在于,人们会受原生办法的榜样作用的影响。原生的idea感觉就像是灵感,有不少相关的例子:创始人有了一个似乎疯狂的idea,但他“就是知道”它是有戏的,于是就有了成功的创业公司。如果你在“憋”创业idea的时候也有他们那样的感觉,很有可能你已经错了。

在寻找idea时,请在与你专长相关的领域去找吧。如果你数据库专家,别想着要给小年轻做什么聊天应用(除非你自己就是个小年轻)。它可能会是个好的idea,但你凭什么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呢?所以,直接跳过吧。还有许多别的idea是与数据库相关的,由于你懂,所以这些idea是好是坏,你判断起来就有说服力多了。你又是否觉得很难找到与数据库相关的靠谱的idea呢?你是因为你的专长提高了你的标准。

寻找idea,请从自己的需求开始。一定有什么东西是你需要的。

一个妙招便是,问问你自己,在上一份工作当中,你有没有说过“怎么没人做x?如果有人把x做出来了,我铁定买!”之类的话?如果你能想起任何一样别人提过的x,你大约就有了个idea了——你知道需求的存在,如果x是彻底做不出来的东西,别人也根本就不会说出来。

说得更泛一点,问问你自己,你有没有哪些地方是异于常人的,使得你的需求也与大多数人不同。你可能不是唯一的一个。如果别人会“跟进”你的不同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如果你在变换idea,那你之前鼓捣的那个idea 就是你异于常人的地方了。在那个idea上面你又发现了什么需求了吗?有几家知名的创业公司就是这样开始的。Hotmail 就是联合创始人互相讨论彼此以前创业idea 的时候迸出来的idea。

年轻是异于常人的一大优势。最有价值的新idea当中有些是从十几二十来岁的小年轻那儿来的。年轻的创始人在某些方面会有不足,但同辈的世界只有他们才真正懂。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做出来的Facebook 会是什么样子。所以,假如你是位年轻的创始人(比如不到23岁),有什么是你和你的朋友想做,但凭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的呢?

除了你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外,别人未被满足的需求也是idea很好的来源。和周围的人都好好聊聊,听听看他们发现了有什么是这个世界缺失了的?有什么是他们想做但做不来的?有什么乏味或让人不爽的东西,尤其是工作上的?聊天的时候天马行空一点,别一心只想着要从他们身上找到创业idea。你其实是在别人身上寻找点燃你思路的那颗火星。可能你会在谈话当中注意到他们原来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因为你懂得解决的方法)。

当你找到一个不是自己的、未被满足的需求时,可能在刚开始时会有些模糊。有需求的人可能并不特别清楚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建议创始人要变身成为顾问——如果专注于解决这一个用户的问题的话,他们就知道如何行事了。人们的问题如此相似,几乎你所写的所有代码都是可重复使用的,就算有部分重复利用不上,那也只是你挖井的小小代价而已。(意即解决好了一个用户的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一类用户的部分问题。)

想解决好别人遇到的难题,这有一个妙招:把他们的问题变成你的问题。当iPad点餐系统E La Carte 的创始人Rajat Suri 决定要为餐厅编写软件时,为了了解餐厅是如何运作的,他还专门当了一回服务生。这可能听起来有些过了,但创业本就是偏激的事情。我们特别喜欢这样去做的创始人。

事实上,对那些需要idea的人,我会给这样一个建议:别仅仅关闭厌恶和轻视这两个过滤器 (schlep and unsexy filters),而是要主动行动,把你原来不屑的、或会让你厌恶的idea给找出来,再把你不屑的东西给做出来,并向用户收钱。

绕开厌恶过滤器和(在一定程度上绕过)轻视过滤器的一个妙招是,想想看有哪些东西是你希望别人做出来而你会用的?有什么是你现在就愿意掏腰包的?

由于衰败的公司和行业经常会被创业公司取替,所以,在那些已露败相、或“该死的”公司或行业上动脑筋吧,好好想想,会有哪类公司将从它们的灭亡当中受益呢?举个例子,新闻业正快速衰败,但新闻业仍旧是有利可图的。在未来会有哪类公司(部分)取代新闻业呢?

把想象的场景放在将来吧,而不是现在。某公司/行业取代别的公司/行业的话,通常都是从内部开始发生的。所以,别去找什么x的替代品,而是要找在将来会变成x的替代品的东西 (意即,取代x是需要较长时间的,过程也比较复杂,现在无法直接判断有什么是绝对吃定x的,可能会在过程中冒出一个原来没人看到的替代品出来)。也请好好思考一下替代都会在哪些方面发生。 比如,传统的新闻业为读者提供了获取信息和打发时间的方式,作者也能从中赚钱并获得知名度,同时也是几种不同广告形式的载体。新闻业的上述各个方面都有可能被替代(其实这种替代已经在发生了。)

创业公司吞噬现有公司时,它们通常会先服务于一些被巨头忽略的、较小但却很重要的市场。如果所在市场是巨头不屑参与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因为这种不屑的态度经常会误导它们。例如,Steve Wozniak 打造了后来成为Apple I 的电脑以后,他觉得有义务和他当时的雇主惠普沟通,看看他们有没有兴趣生产它。幸运的是,他们拒绝了Steve Wozniak 的好意,理由之一是,Apple I 把电视当成显示器,这在惠普这家高端硬件公司看来,实在是太屌丝了。

像当年微机时代的“hobbyists (沉溺于某嗜好之人)”一样,现在也有一群高级用户被巨头们忽略了吧?一个不乏野心的创业公司通常可以轻松拿下一个较小的市场,而所耗费的努力是不会局限于那个小市场的(意即有可能会继续做大做深)。

同样,大多数成功的创业公司都是趁着比自己更大的浪潮发展起来的,那现在创业公司也可以找找有什么是可以利用的趋势。基因测序和3D打印的价格正遵循着摩尔定率不断下降。几年后,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新的东西呢?有什么被我们不自觉地判定为不可能的事情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可能呢?

原生

从根本上说,专门去找浪潮找趋势是刺激原生办法的一种方法。假如你处在快速发展的某个领域的前沿的话,你犯不着去找什么浪潮,你自己就是浪潮了。

寻找创业idea是门很微妙的学问,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铩羽而归。失败主要就是因为你太刻意去创业idea了,你要是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些听似合理但实则危险的idea出来。最好的办法并没那么直接:如果你有合适的背景(即把大脑准备好),好的创业idea就会变得明显起来。发现某样缺失的东西是需要时间的,而通常情况下这些空白又不是适合用来创业的idea,而只是做起来有趣的东西。你会因为它们有趣而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把它们做出来,这就难能可贵了。

活在未来,再把有趣的东西做出来。(Live in the future and build what seems interesting.) 听起来奇怪,但这就是真正的秘诀。

全文完。

 

本文来源:http://www.36kr.com/p/173432.html